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在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后出血患者输血管理中作用,为产后出血患者的输血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80例产后出血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90例,均实施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与输血管理,观察组加用TEG检测并指导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及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与输血前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后24 h PT、APTT、TT均下降,FIB均上升,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前比较,观察组患者输血后24 h R、K均下降,α角、MA、LY30、CI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BC、FFP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其CRYO、PC输注量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TEG参数调整血制品输注量,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还可降低其产后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方法 :本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9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采取容量复苏、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脏器支持等基础对症治疗,肝素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肝素5U/kg/h,疗程1周,治疗后同一时间采静脉血,比较两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治疗1d、4d、7d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数值略有升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素组患者检测血栓烷素B2(TXB2)、P-选择素(CD62p)及TXB2/6-keto-PGF1α(T/K)比值水平逐渐呈下降趋势,常规组患者则呈上升趋势,两组患者在7d后TXB2、T/K、CD62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肝素组治疗7d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在不显著改变凝血时间前提下,抑制脓毒症的凝血级联反应,纠正凝血功能紊乱,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血栓弹力图的HDCP孕妇凝血状态。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9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正常的妊娠孕妇9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凝血指标(PT、TT、APTT、FIB、INR、D-D)、血小板指标(PLT、MPV、PDW)、血栓弹力图参数(R、K、α、MA)等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T、TT、APTT、PLT、R值、K值水平均降低(P<0.05),FIB、D-D、PDM、MVP、α角、MA水平均提高(P<0.05);R与PT、TT、APTT成正相关,K与APTT成正相关,K与FIB、PLT成负相关,α与FIB、PLT成正相关,MA与FIB、PLT成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凝状态的检测上,R值的敏感性更高;在纤维蛋白原升高的检测上,α与MA的检测敏感性更高。结论血栓弹力图(TEG)与部分凝血指标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对TEG各参数的检测有利于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83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CKD患者透析前后常规凝血指标及凝血因子变化,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总结CKD患者透析前后凝血功能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参考意义。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后PT、FIB均高于对照组,其PLT均低于后者(P<0.05);与透析前相比,观察组透析后PT、DD下降,TT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前后FⅦ:C、FⅧ:C、FX:C、FⅪ: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透析前相比,观察组透析后FⅦ:C、FⅧ:C、FX:C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即处于凝血、纤溶系统紊乱状态,透析可加剧这一状态并造成患者出血、血栓风险上升,故应重视凝血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对骨关节置换术后凝血功能与血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接受骨关节置换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分别于围术期静脉注射乌司他丁及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术后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4 h FIB均较术前1 d显著下降,D-Dimer均显著上升,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2组患者术后1~3 d APTT均较术前显著上升,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条数、血栓总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DVT、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平均血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改善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栓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损害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创伤休克救治中的临床运用,为创伤休克救治成功率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自我科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救治创伤休克患者中选取81例,按照患者复苏策略,45例接受传统正压液体复苏(对照组),36例接受DC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开始复苏时间、开始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R组输注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浓缩红细胞量低于对照组,其输注血浆量高于对照组;DCR组乳酸清除、凝血功能恢复、体温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DCR组术前PLT、Hb、BE高于对照组,其PT、APTT、BL低于对照组;DCR组DIC、ARDS、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害控制复苏对创伤休克患者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纠正具有积极意义,可显著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典型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的早期症状,探讨其诊治策略。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共诊治13例不典型AFE患者(观察组),回顾其早期临床症状、治疗与转归。配对法选择13名未发生AFE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酸中毒发生情况,总结不典型AFE的早期诊断依据与治疗方案。结果:13例不典型AFE患者诱因以胎膜早破使用催产素为主,临床表现集中为寒战、胸闷、憋气、乏力,部分患者出现产后出血、血氧饱和度下降,除1例死胎外,存活新生儿未见AFE后遗症。观察组产前FIB、PLT低于对照组,其PT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酸中毒发生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产妇凝血功能,适时实施3P试验并注重前驱症状的观察有望为不典型AFE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半程实施止血带止血的综合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2月住院并初次拟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6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人。研究组给予半程止血带止血,即在截骨前才实施止血带止血;对照组给予全程止血带止血,即做皮肤切口之前即给予止血带止血。对比两组综合失血情况、术后疼痛、肿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预计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一例输血,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当日及术后7d大腿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及屈膝90度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日及术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术后大腿肿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但研究组隐匿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4例(26.42%),对照组隐匿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8例(33.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半程止血带止血相比于全程止血带止血可更显著控制围手术期失血,缓解早期肢体疼痛,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但不会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探讨合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输注悬浮红细胞或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的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病历资料共50例,将只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既输注悬浮红细胞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每组输血前后均测定凝血指标、红细胞计数。结果 :输血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红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T、TT等凝血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血前与输血后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与输血后红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及悬浮红细胞与单纯输注悬浮红细胞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再出血风险,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后腹腔镜手术的肾囊肿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七氟烷组)37例和B组(丙泊酚组)3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抽取静脉血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浓度(FIB)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IL-8)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FIB及体温与术前相比无差异,组间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术后表达均高于术前水平,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均不影响后腹腔镜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但丙泊酚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更适用于后腹腔镜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1.
条形码技术在检验科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条形码技术在检验科标本管理中的应用,实现检验工作从标本采集、标本传递、标本签收到检测的全程条码化管理.以条码为中心将患者基本信息、申请检验项目信息两者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基本实现全程无纸化检验.达到简化检验流程,提高检验质量,提高大型仪器使用率和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杜绝了人为差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使用超声波可实现对道路车流量、车速、车型的判别,采用专用的硬件电路完成回波时间阈值判断及对是否有车通过进行判断,极大地减轻了软件的负担,只使用软件完成对车型数据的分析与查询即可.整个系统效率高,具有较强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我们在2004年1、4、7、10四个月份采样四次,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个季节,对锦州市进行分季节采样,并对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中关国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PM10和PM2.5中PAHs污染较重,且冬季高于其它季节,PAHs主要富集在PM2.5及以下细小颗粒物中。  相似文献   

14.
王霞  何京 《现代仪器》2004,10(4):31-34
我国规定汽油产品的质量标准 ,世界燃料规范也对车用燃料提出新的要求。清洁汽油的很多分析项目是借助于光谱技术完成的 ,其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大多数已形成国家标准或石化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5.
董凡  谭叙  何欣  谢晴  谭峰 《质谱学报》2022,43(3):357-364
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实验研究氯丙嗪在鼠、猪、鸡肝微粒体的代谢速率及代谢产物。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不同时间点氯丙嗪的峰面积,计算氯丙嗪的体外代谢率、代谢半衰期(T1/2)及固有清除率(CLint),通过氯丙嗪及其代谢产物的保留时间、碎片离子等信息,推断氯丙嗪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在猪、鼠、鸡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氯丙嗪的T1/2分别为18.2、173.3、346.5 min,CLint分别为76.2、8.0、4.0 μL/(min·mg)。在3种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共发现8种代谢产物,在鼠、猪和鸡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分别发现5种、7种和4种氯丙嗪代谢产物,均检测出产物氯丙嗪亚砜、去甲基氯丙嗪、6-羟基氯丙嗪和7-羟基氯丙嗪。氯丙嗪在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途径以氧化、羟基化和去甲基反应为主,其在猪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代谢和清除速度最快,其次是鼠、鸡,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许广安 《通用机械》2003,(10):34-36
往复装置在作往复运动时,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机械惯性,本主要探讨利用OMRON C200H的内部功能来消除此机械惯性对往复装置正常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分光光度法测量高温合金中铁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过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高温合金中铁含量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如测量重复性,溶液浓度,溶液体积,试样溶液定容体积,分取溶液体积等,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分取试样溶液体积(V1)和试样称量(m0)引入的不确定度所产生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对铁含量为0.05%~3.00%的高温合金,置信度水平为95%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3%。  相似文献   

18.
Fluorescent lipophilic dyes are an ideal tool to study axonal pathfinding. Because these dyes do not require active axonal transport for their spreading, they can be used in fixed tissue. Here, we describe the method we have used to stud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ommissural axon pathfinding in the embryonic chicken spinal cord in vivo. Based on in vitro studies, different families of molecules had been suggested to play a role in the guidance of developing axons. In order to test their function in vivo, we used the commissural neurons that are located at the dorsolateral border of the chicken spinal cord as a model system [Stoeckli and Landmesser (1995) Neuron 14:1165-1179]. Axonin-1, NgCAM, and NrCAM, three members of the immunoglobulin (Ig) superfamily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s), were shown to be important for the correct growth pattern of commissural axons.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perturbations of specific CAM/CAM interactions by injection of function-blocking antibodies into the central canal of the spinal cord in ovo. After 2 days, the embryos were sacrificed and fluorescent tracers, such as Fast-DiI, were used to visualize commissural axons, and thus, to analyze their response to these perturbations i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fixed preparations: transverse vibratome sections and whole-mount preparations of the spinal cord. Both pathfinding errors and defasciculation of axons were observed as a result of the perturbation of CAM/CAM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9.
使用莱特锐数字化分析系统对铁基合金中钛元素可见光谱进行了谱图记录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字分析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看谱分析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可大幅度降低看谱镜使用的技术难度;有效地解决了材料可见光谱的记录问题;可给出所有谱线客观的相对强度数据;避免了人眼视觉误差对测试的影响,增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在CAD软件的参数化绘图中,参数的选定需要参考国家标准,这就需要把国家标准规定的参数做成工程数据库的形式,以便快速地调用这些数据。另一方面,需要把设计好的数据传递到用户数据库中加以保存。以调节阀参数化绘图系统为例,阐述了在AutoCAD环境中用ObjectARX实现工程数据库的双向数据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