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安装工程焊接技术有:Q460-Z35焊接性试验研究新技术;大规模采用电加热预(后)热技术;厚板采用SMAW-GMAW-FCAW-G复合新工艺技术;大面积采用仰焊技术;GMAW、FCAW-G大流量防风技术;钢结构低温焊接技术;铸钢及其异种钢焊接技术;防止冷、热裂纹技术等14项.在此主要介绍了钢结构埋设件压力埋弧焊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柱脚拼装焊接技术理论依据阐述分析;控制应力应变具体实施;低温焊接技术;"鸟巢"钢结构焊接工程仰焊技术;厚焊接将成为建筑钢结构的主要焊接技术;异种钢焊接技术;"鸟巢"钢结构焊接工程合拢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焊接中的运用,为建筑钢结构焊接工程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良  吴尧庆 《电焊机》2011,41(9):5-15
根据安装顺序,严格执行焊接程序,消化创新了“鸟巢”钢结构合龙技术,实现了分层错45°合龙线的均匀布置,使合龙进展顺利;特别是根据主结构“统一对称、分区进行;自内而外、隔层焊接;分层合龙”的思想,焊接程序应当是:第一步,以柱为点,自内而外,分区进行,对称焊接;第二步,以梁为主,自内而外,先环后径,分区对称,逐步合龙;注意...  相似文献   

3.
李久林 《电焊机》2008,38(4):1-3
"鸟巢"工程采用国产钢,全焊钢结构,构件截面均为箱形截面,其空间位置复杂,形体宏大、美观.介绍了鸟巢钢结构焊接中Q460E-Z35钢可焊性试验、焊工队伍组建、应力应变控制、焊接工艺评定、低温焊接等情况.重点描述了焊工队伍的选拔、管理和低温施焊技术的工艺规程,是建筑钢结构焊接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焊接工程中,首先提出热裂纹是建筑钢结构出现几率最大缺陷的技术观点后,引起了人们对建筑钢结构热裂纹的重视,近年来,笔者十分重视对建筑钢结构焊接工程产生热裂纹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践经验,将建筑钢结构焊接工程热裂纹产生和防止作一简单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以其独特的全焊接重型钢结构、高空大跨度马鞍形建筑、焊接质量之高、焊接难度之大,令世人瞩目.通过专家考察和对焊接设备的性能进行评定,唐山松下CO2/MAG焊机被奥运工程专家组指定为"鸟巢"专用焊机,唐山松下的专业焊接工艺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了焊接工艺评定、焊工强化培训、CO2焊接防风试验、现场安装施工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等各阶段的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焊接工程案例和第一手焊接资料.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体育中心是目前我国第一个大型穹预结构工程,该工程结构新颖,造型独特,具有空间结构的建筑美感.平面投影为正方形,边长为120 m2,结构内圈为八边形,结构形式为大型穹顶结构,高23.9m,总建筑面积37747 m2,屋顶由管桁架及索膜结构组成.本文就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体育中心钢结构工程的工程特点、焊接难点,着重阐述了工程的焊接顺序以及相关的焊接技术要点,指导了现场焊接施工,并为建筑钢结构现场焊接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工程是奥运工程的突出代表,结构用钢总量约42 000 t,涉及6个高强钢钢种,且为全焊接结构,造型独特新颖,为双曲面马鞍型结构,应力应变控制复杂.在国家体育场钢结构施工中的一个突出难点就是实现结构的合拢和整体卸载,设计单位给定的合拢温度为14±4 ℃.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和工期安排,对结构初始应力控制工程的有重要影响的合拢温度期在5~6月,也就是说占结构总量约1/2的桁架柱需在冬季施工,且多为厚板焊接.钢结构冬季焊接技术的成功实施保证了工程正常进行,确保了工程质量,总结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焊接工程冬季焊接经验具有较大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奥运鸟巢工程接头用抗层状撕裂焊条CHE427RH的渣系选择和产品性能.经试验和奥运(鸟巢)工程应用表明:CHE427RH焊条熔敷金属具有很低的硫、磷和扩散氢含量,较高的塑韧性,优异的抗层状撕裂和打底焊道抗裂性能.可以为其他钢结构建筑、海上石油平台以及类似焊接结构的焊接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国家体育场馆(鸟巢)工程铜结构焊接的特点和要求,研发了一种用于"鸟巢"工程钢结构焊接的轨道式焊接机器人.该机器人机构设计新颖,具有焊缝轨迹示教、焊接参数存储记忆、焊接电源联动控制等功能,可解决厚壁长焊缝、多种焊接位置钢结构的焊接,可满足钢结构现场焊接施工需求,已在奥运"鸟巢"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较详细地阐述了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焊接工程,以及攻克低温焊接难关的原因、过程及最终结果,本研究结果是目前关于建筑钢结构低温焊接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钢结构全位置焊接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蒋力培  薛龙  邹勇  张卫义 《电焊机》2007,37(8):23-26
介绍了一组适用于钢结构焊接的GDC型全位置焊接机器人.该焊接机器人具有在线焊缝轨迹示教、在线全位置焊接参数示教、离线焊接参数设置等智能控制手段,可适应不规则焊缝的轨迹跟踪,实现多层多道焊及全位置焊的自动化焊接,并可灵活方便地完成多台焊接机器人的焊接参数设置.GDC-1型焊接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奥运鸟巢工程"现场焊接,可在建筑铜结构焊接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A study of pore closure and welding in hot rolling proces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design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to eliminate porosity in steel during hot rolling has become more critical with the advent of continuously cast feed stock. To predict appropriate process parameter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which holes were drilled in steel slabs, at different depth below the surface perpendicular to the rolling direction. After hot rolling, the state of the deformed holes was examin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The fracture surfaces of tensile specimens notched in the plane of the closed holes were examined unde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o investigate the bonding ( welding ) between the surfaces of the closed holes because this bond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determining the transvers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lled product. The deformation of such holes in the roll gap was modelled as an clastic / plastic plane strain problem using the FE software ABAQUS to investigate the strain and stress around holes and to analyze the conditions required to promote pore closure and welding between the closed surfaces.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pore closure was affected by the parameters of rolling process and the position of holes relative to the rolling contact surfaces. FE simulation of pore closure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showed that a certain level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resulted in the closure of pore and that the holding period of the pressure in the compressive state determined the degree of welding of surface of pores; shear is favourable to this welding.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船舶高强钢焊接变形分析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型船舶高强钢为主要对象 ,在物理模拟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基础上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船舶分段钢结构焊接变形数值模拟模型 ,仿真焊接工艺参数、板材厚度、焊接顺序等因素对船体钢结构变形的影响 ,探索抑制船舶高强钢焊接变形的有效途径。仿真结果表明 ,在各种因素中组焊顺序是影响焊接变形的主要因素 ,通过选择小电流同向分段退焊工艺将有效抑制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 ;采用上述方式建立的模型可以快速预测、预报船舶高强钢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量 ,为新型船舶研制、生产提供真正的理论指导 ,避免焊接试验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4.
海中钢结构焊接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由观光平台和观光塔两部分组成,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该工程钢结构要求焊接质量高、无应力腐蚀裂纹、控制焊接变形。焊接施工的难点在于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的控制以及焊接质量要求高。在此介绍了该工程中焊接变形及应变控制的整体思想,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平台、网架、观光塔的焊接原则;详细介绍了该工程中涉及到的圆管柱对接、H型钢梁对接焊缝、铸钢件与异种钢等焊接工艺。经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方案在保证结构精度、强韧性的前提下,将结构的焊接应力降到最小,并对焊接残余应力均匀分布,有效地防止了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可以为建筑钢结构工程的焊接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圆柱体内部空洞热锻闭合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合理制定热锻工艺来消除材料内部缺陷是材料加工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应用商用有限元软件MARC ,模拟了圆柱体热镦粗时内部空洞的闭合过程 ,分析了空洞变形时的应力和应变以及影响空洞闭合和焊合的各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 ,变形过程中空洞边缘微小区域内会产生双向拉应力 ,直到闭合时拉应力才会变成压应力。压下方向的应变是绝对值最大的应变 ,主导着空洞的闭合过程。高温下的空洞闭合后能够立即完成再结晶过程 ,但空洞焊合需要一定的保温时间  相似文献   

16.
张从平  黄岚  殷安康  薛锦 《电焊机》2004,34(7):51-55,59
异种钢焊接接头在焊接时或使用期间,发生失效的主要区域通常在熔合区。长期以来,异种钢接头熔合区一直是焊接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虽然国内外对异种钢接头的熔合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基体为铸造组织的铸钢堆焊奥氏体不锈钢,其基体组织和成分的不均匀性也会对熔合区组织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此对在2.25Cr-1Mo钢上堆焊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试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堆焊接头熔合区碳的迁移及其成分分析,为正确指导大型汽轮机高压模块申分面堆焊以及类似产品焊接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交流热丝GMAW工艺是一种高效焊接工艺,其主弧为传统GMAW电弧.填充焊丝和熔池及母材构成闭合回路,交流脉冲预热电流流经该回路,产生电阻热并预热填充焊丝.当被预热到高温的填充焊丝进入熔池后,在液态金属作用下迅速熔化.进行了高效热丝GMAW工艺的试验研究,找到填充焊丝预热电流、填充焊丝伸出长度、焊丝间距、主弧焊接规范等参...  相似文献   

18.
川气东送工程用直缝埋弧焊管的断裂韧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亮  刘世泽 《钢管》2010,39(6):47-53
韧性是钢管重要的综合性能指标,结合川气东送工程用直缝埋弧焊管的韧性试验测试结果,分析了钢板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焊丝、焊剂匹配,焊接线能量控制对钢管断裂韧性的影响。阐述了高强度管线管断裂韧性的控制因素。由断裂韧性试验结果可知,该工程用直缝埋弧焊管的断裂韧性优良。  相似文献   

19.
张庆红  王燚  宁兴勇 《电焊机》2011,41(8):69-72
目前我国对钢结构焊接质量安全鉴定主要依赖于经验判断,这种方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借助现代检测仪器和测试技术,综合考虑现代统计学理论和凸二次规划理论,运用优秀的机器学习算法,对钢结构焊接质量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钢结构焊接质量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钢结构焊接质量安全评价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解决了神经网络的局部最优问题,它的数学模型中样本仅以点积形式出现,其优良特性表明该方法在钢结构焊接质量安全评价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焊接是钢结构形成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作为焊接质量的重要保证,焊接检验师在钢结构生产的焊接质量控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于海洋钢结构受到水文、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焊接质量要求更高.结合海洋钢结构工程项目中检验监理的亲身经历,阐述了焊接检验师在钢结构焊接过程中担当的角色和行为,称职的焊接检验师在项目焊接质量控制中担当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