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002年是中国的入世元年,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上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408亿元,同比增长10.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不仅连续第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也是近5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照此测算,2002年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50美元。 统计资料也反映出:2002年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5亿元,比上年增长9.3%,是199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如考虑市场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0.7%。其中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占重要位置的食  相似文献   

2.
一、销售趋向稳步增长 空调器进入我国居民家庭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市场发展极其迅速。从上海市场来看,1992年全市空调器零售量为5.79万台,2002年上升至54.97万台,10年时间增长了8.49倍,平均每年增长25.2%。社会拥有量在迅速提高,但本市空调器销售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02年本市空调器零售量比上年增长25.6%,销售金额约占全市日用品零售额的3%。  相似文献   

3.
《现代家电》2004,(10):8-11
200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率为92%,家电消费增长在20%左右,二三级市场的增长较快:而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家电销售每年仍保持20~35%的高速增长.但是当前占其60%的比重的传统家电(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增长速度渐缓,其毛利率虽然也比前几年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一般仍徘徊在5~7%左右。而占40%比  相似文献   

4.
200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率为9.2%,家电消费增长在20%左右,二三级市场的增长较快;而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家电销售每年仍保持20~35%的高速增长,但是当前占其60%的比重的传统家电(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增长速度渐缓,其毛利率虽然也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上海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1月至4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剔除物价因素,实物量销售增长10.7%。伊拉克战争导致全球经济波动,影响需求,但对上海消费品市场的近期影响很小。从4月份起,非典型肺炎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5月份的影响增大,尤其是“黄金周”大受影响,预计6月份的影响将逐渐减小,三季度市场将出现较大的“补偿性”的反弹。  相似文献   

6.
平板电视 市场平均增长为100% 2006年上半年平板电视增长达117%.2007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达126%.2008年上半年市场销售量达到611.79万台,同比2007年增长率达到84.9%,占整个彩电市场的比重超过了30%,市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9月,俄罗斯消费品市场鞋类、服装、纺织品的平均零售价格上涨速度高于整个轻工业品的平均增长速度,月平均增速为0.8%~1.1%。与2002年同期相比,整个轻工业品的价格增速加快,特别是在第二、第三季度内,即4月~9月份,价格平均增长了6.4%(2002年同期为5%)。在此期间,价格上涨最明显的是鞋类和针织品,涨幅最小的是服装、纺织品和袜类。  相似文献   

8.
《中国烹饪》2012,(9):38-40
2011年,中国餐饮业在内外交困的市场发展环境中,在行业微利和企业焦虑中砥砺前行、稳步发展,实现餐饮收入20635亿元,同比增长16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2%。尽管中国餐饮业延续了20多年来保持2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但是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对比,从年度来看,餐饮业的增幅从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发展到两者增幅差距缩小,在2010年、2011年的增幅更是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中国餐饮产业的未来增长后劲和动力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土平板电视三级市场布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超过100%的高速增长之后,2007年,平板电视销量仍然延续了放量增长的势头。可以说,平板电视已经进入全球市场的“盛世“,尤其是液晶电视在中国彩电市场占尽风头。目前平板彩电在一二级市场的竞争如火如荼,在合资品牌价格频繁跳水的压力之下,国产平板厂商在一二级市场的份额受到了强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90.8亿元,同比增长20.8%,增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7759.2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前10个月放缓0.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速加快.超过了3万亿元,城乡消费市场增速差距连续第四年缩小,  相似文献   

11.
行业动态     
《今日印刷》2003,(12):81-86
我国报纸印刷 持续发展 2002年全国全年完成报纸印刷总量为1067.38亿对开张,较2001年的939亿张增长13.68%,增长幅度较上年下降3.72%。年度印刷绝对量的增长,2002年为128亿对开张,2001年为139亿对开张,减少7.91%。在基数不断滚动加大的情况下,这种发展幅度是不低的。2002年的印量是1997年460亿对开张的232%,5年增长1.3倍。  相似文献   

12.
《中外食品工业》2003,(9):52-53
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在2002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大多数其他国家,中国主要快速消费品品类的零售总额达到了363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10%。在近期由AC尼尔森公布的2003年版“放眼中国市场”报告中收录了AC尼尔森购物趋势调查的主要发现,同时还对比了中国以及亚太区其他主要国家的宏观的人和经济指数。  相似文献   

13.
文立 《今日印刷》2003,(10):23-25
解放以后,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油墨工业取得长足进步,2002年又获得高速发展,再创佳绩。据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油墨分会综合信息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油墨总生产量为22万吨,销售收入46亿元。据此计算,我国油墨2002年总生产量的同比增长为7.32%、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为6.98%,我国油墨工业继上一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春节期间,国家商务部对全国部分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进行了监测。据统计,2月9—15日黄金周内,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6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左右,其中餐饮业增长20%以上。肉类、蔬菜价格比节前上涨5%—8%,米、面、油、蛋、奶价格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温的上升,饮料销售开始火爆。我国人口众多,饮料市场也相当大。2002年全国饮料产量为2025万吨,比上年增长21.3%。据调查,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各种饮料和酒110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96%,占食品开支的5.16%。上海城市居民饮料和酒消费水平较高,2002年人均187.85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80%,占食品支出的4.67%。2002年上海饮料产量为113万吨,比上年增长6.9%。过去,喝饮料只是夏季的“事”,而现在是一年四季的“事”。  相似文献   

16.
《江苏纺织》2006,(9B):46-47
前言: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近年来,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引导下,沈阳市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0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十五”期间,沈阳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九五”末期的5850元提高到2005年的10098元,年均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35元提高到5050元,年均增长10%:职工平均工资由6995元提高到16025元,  相似文献   

17.
经济气候 2007年1月至10月,广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947亿元,同比增长14.4%;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14.2%左右,全市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元,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今年以来,广州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50.51%和17.29%,汽车及零部件成为出口新亮点,轿车出口名列全国前列。目前.在广州投资及设立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60家。1月至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7.12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为近10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18.
《江苏纺织》2011,(10):22-23
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市场销售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11亿元,同比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6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从环比看,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  相似文献   

19.
《江苏纺织》2010,(10):21-21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持续旺销。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  相似文献   

20.
《造纸信息》2009,(3):29-29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公布2008年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2008年消费品工业总体运行态势是:在外需减弱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在扩大消费、拉动生产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消费品工业增速回落的幅度较上游行业平缓。全年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5%,增幅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增长8.8%,增幅比上月减少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