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气储层地质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忠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2(4):151-153,192
储层地质研究可分为勘探储层和开发储层地质研究两部分,是个涉及多学科、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储层成宕作用的研究深化和勘探(区域)储层地质在定量化和系统化方面的发展,促进了油气地质研究的综合,并为揭示复杂油气地质过程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石油学报》2007,28(6):F0003-F000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是以石油地质应用基础研究和实验技术研发、分析测试技术服务为重点的基础研究机构。实验研究中心以中国石油未来重大需求有关的石油地质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高质量实验分析技术研发为重点,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形成石油地质新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成为我同石油地质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  相似文献   

3.
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技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刘文岭 《石油学报》2008,29(1):64-68
将地震资料用于储层地质建模的研究定义为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论述了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的意义、地震资料的约束作用、与地震反演的区别、应用领域和建模技术。实例研究表明,结合地震资料开展储层地质建模研究能够降低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储层地质建模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地质异常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地质异常理论源于固体矿产 (金属矿产 )地质异常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将地质异常理论应用于油气勘探一般有 3个步骤 :首先是选择与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成熟勘探区作为模型区 ,进行油气层与地质异常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 ;然后利用研究区三维地震信息中所提取的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作为地质变量 ,进行地质复杂系数、熵值、地质相似系数等异常值的计算 ,建立地质异常定位预测模型 ;最后计算出研究区每一评价单元的成矿有利度和优益度 ,并最终优选出勘探目标。油气地质异常理论首次应用于临清坳陷德南地区油气勘探 ,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现代海底热液地质作用、热液成因白云岩、热液地质作用对油气储层的改造作用以及塔里木盆地热液地质作用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热液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介绍了热液地质作用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识别标志,最后提出热液地质作用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在葡萄牙卡斯卡伊斯市召开了一次国际石油地质统计学大会。大会的主题是研究讨论近几年来地质统计学在石油工业中应用的新进展,主要有地质建模、地震数据反演、生产数据整合等三个主题。本文围绕这三个主题,介绍了当前石油地质统计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多点地质统计学、基于过程的模拟和生产动态数据整合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性问题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地质控制因素和煤层气开发新技术,分析了煤层气地质研究面临的问题。认为煤层气成藏的地质过程与动力学机制、煤层气储集系统与聚散机制、煤层气藏经济高效开发的场效应是当今煤层气资源地质研究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评估地质储量、论述地质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指出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已有数据的有限性和参数选取主观性是地质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确定法和基于数学模型的概率法在地质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不足,研究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油气地质储量不确定性评估方法;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P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油气藏地质储量评估中各地质因素的不确定性,指出顶面构造、砂体分布、流体界面、储层参数是影响地质储量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这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储量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有效揭示了地质储量评估中的风险,为投资建议、井位部署和产能规划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杭州地质研究所于1984年12月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了20个年头。经过20年的科研实践,杭州地质研究所已形成了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沉积储层研究、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四个技术系列,并在储层评价预测技术、矿权储量技术和海相油气地质研究三个领域初步或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测井技术识别地质事件时,对具有隐蔽测井信息结构变化的识别涉及较少,限制了认知地质事件的精度和可靠性。而根据测井记录的地质响应及其相关测井信息组合特征,研究重要地质事件的多样性与测井曲线之间的成因关系,以及测井曲线纵、横向变化与地质演变的成因关系,可以探索性地解决上述问题。运用该方法可识别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质事件并推断其成因机理。通过对地质事件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分析,提出了碎屑岩地质事件的识别和论证方法;通过同成因地质界面的识别与追踪,提出了碳酸盐岩“同期异相”地层对比问题的识别方法和依据。地层的岩性成因机制不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的地质事件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二者的识别差别在于地质界面的追踪依据不同、地质界面的测井响应特征不同以及测井信息与地质界面识别的对应关系不同。应用该方法,成功解决了大港油田、普光气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油气探区地质研究中地质界面识别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确定量表征是目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文中以枣园油田枣北构造孔一段枣Ⅱ油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为例,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研究、测井解释、地震解释等成果,以RMS软件为依托,将软件特有的建模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针对构造模拟、微相模拟及属性模拟中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准确合理地将地质认识转化为约束备件,并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各阶段模型进行验证,有效解决了复杂构造、强非均质性储层建模的难点,提高了复杂断块油藏随机模拟精度,使所建模型接近地下地质实际,为该区下一步数值模拟研究和目标挖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成善,男,57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物岩石与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为了使我国青藏高原地质研究能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近3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恶劣条件下的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考察和研究,系统地进行了青藏高原沉积地质及其与板块构造、大陆碰撞和高原隆升关系的研究,开展青藏高原海相油气盆地研究。在青藏高原基础地质与含油气盆地分析和矿产资源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创造性成果,为我国青藏地区油气地质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ARC/INFO和ArcView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怡  金强 《石油实验地质》1997,19(4):359-362
本文以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为目的,介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ARC/INFO和ArcView绘图与综合研究软件的主要功能、特点及其使用方法。认为这套软件将成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主流工具,它能极大地提高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石油地质系储层地质研究室简介江汉石油学院储层地质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16人(包括固定和流动编制人员),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上3人,硕士5人.其专业组成包括沉积学、成岩作用、石油地质与勘探、构造地质、储层地质、测井和地震解释等。该室的主要研究力向...  相似文献   

15.
日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侯增谦在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一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我国基础地质工作与基础地质研究的未来发展应把握四个战略重点,分别是地质“深陆”战略、3D地质填图战略、全球资源地质对比战略、成矿一成藏系统研究战略。  相似文献   

16.
概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主要是研究含油地质体形成、分布和预测的科学,与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有密切的联系,综合应用石油地质各学科基本理论,多种方法技术和辩证思维,实现从认识含油地质体到能动地发现和改造含油地质体的转变,是它的最主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低渗透储层特点,以区域地质、沉积地质、测井地质等方法为研究手段,分项研究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物性特征,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和RBF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测井物性解释模型,综合储层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等参数特征,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Ⅱ、Ⅲ类储集岩为主要的储集岩。研究结果为低渗透储层的评价和科学管理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简要回顾了中国地质科学近 5 0年来的发展历程 ,概要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 ,特别是近 10年来中国地质学界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当代地质科学研究的时代特征着重反映在跨洋陆研究、跨圈层研究、大跨度学科交叉研究、高新技术的引入和渗透以及大规模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在此基础上 ,建议 2 1世纪我国的地质科学研究应着重于基础地质学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 ,注重学科的交叉渗透和高新技术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1984年8月4日到14日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除地质展览外,会议通过22个分组和9个专题讨论,宣读了近4000篇论文,提供了四年来地质“信息爆炸”的状况。从中,我们易以看到地质研究的动向和趋势是: 1.进一步强调要整体研究地球,以解释和指导局部地区的地质现象研究和资源勘查。通过大范围国际合作研究大陆地质的同时,加强了海洋地质、深部地质和极地地质工作。苏联提出行星地质学,把金星、月球同地球演化联系起来,结合地质遥感陨石撞击特征指明成矿规律。2.重视基础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工程技术。地质学各分支深入发展,同时又重新实现了高度综合,出现以地质构造为主体通过岩石地化和岩石地物及其数学化的方法发展地质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彬长地区泾河2井区属于低孔超低渗的岩性油藏,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加大了储层预测和石油勘探开发的难度,为了对泾河2井区长81储层地质特征认识更加精确、细致,以油藏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微相分析和储层测井综合解释等技术,以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沉积微相约束地质建模综合研究,解决了常规油田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实现了在沉积相约束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经与研究区已有地质特征认识以及实钻井效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为高效合理开发该油藏以及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