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出外十几年了,很长时间没有吃到家乡的鸡蛋茶。 每当回忆起家乡的鸡蛋茶,我就会口水直咽,人也特别兴奋。今年春节,我的妻子按照家乡的传统习俗,做了一碗鸡蛋茶给我吃。顿时,吃得齿颊留香,满嘴生津,念念不忘。当天的晚上,在梦里,还在想着那鸡蛋茶,还在和儿子争着吃鸡蛋茶。从这可见我对鸡蛋茶的留恋,对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缘     
俞辉 《饮食科学》2010,(8):38-38
以前我没有喝茶的习惯,后来调到厂信息中心上班,工作很辛苦,很繁琐。有时候上班累了.我就常常会泡一杯浓浓的茶来喝。为的是提提神解解困。那时茶到嘴里是满口的苫涩.喝茶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后来我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也能慢慢地品尝出其中的味道来,苦涩中还有淡淡的幽香。  相似文献   

3.
蔡源霞 《饮食科学》2008,(11):56-56
说到茶饼.许多爱茶喜茶的人,就会想到制成饼状的茶叶,可我要说的九江的茶饼.却是当地特有的一种茶后点心。九江茶饼是要配茶吃的.如沏的庐山云雾,当然要配“云雾”馅的茶饼.小姑娘们喜欢喝茉莉花茶,那就可以吃“茉莉花”味道的茶饼……茶与茶饼相得益彰.增色添香。  相似文献   

4.
说到茶饼,许多爱茶喜茶的人,就会想到制成饼状的茶叶,可我要说的九江的茶饼,却是当地特有的一种茶后点心。九江茶饼是要配茶吃的,如沏的庐山云雾,当然要配"云雾"馅的茶饼,小姑娘们喜欢喝茉莉花茶,那就可以吃"茉莉花"味道的茶饼……茶与茶饼相得益彰,增色添香。  相似文献   

5.
江流似锦,天水相连.和我同舟的范老,鹤发童颜,我请他饮我新买的龙井茶,他摆手笑道:还是饮我的“茶”吧.他顺手把野茶一包放在我的杯里,沏开后,我品尝着这茶的滋味,觉得不及龙井的清香,却有甘涩  相似文献   

6.
烤茶     
小时候去外公家玩,最喜欢围着火塘坐在草墩上看外公烤茶喝。那时的老家,中间这格堂屋里每家每户都会砌有一火塘或置一火盆。客人来了,宾主就围着火塘坐下,然后点火烧水烤茶,一边寒暄着,一边烤着茶,一边喝着那酽酽的烤茶。吃过晚饭,一家人也会围着火塘.烤着旺旺的火,说些家常话,外公这时也会烤茶喝。  相似文献   

7.
看过丰子恺的漫画《西湖山中的小茶店》的人,无不被画中的山间茅屋、一面茶幡所吸引。其诗“青山茵茵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意境悠远,令人神往。杭州的茶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赖茶香之撮合,四者皆会于此。  相似文献   

8.
紫书 《饮食科学》2009,(11):56-56
在成都天天吃红油。麻辣火锅慕名已久.来了才知道这火锅和我们马来西亚那里的是两回事.根本无所谓汤底.满满一锅都是油,色泽艳艳地红着。我想起我们那里有句俗语叫”不汤不水”,是说事情做得两头不到位;这里的火锅却叫我觉得如火如茶。我看进去,如注视炼狱中煮人的油锅,吃得好忐忑.咽下去一肚子的罪恶感。  相似文献   

9.
变脸蒸蛋     
空心菜 《饮食科学》2013,(10):57-57
蒸蛋是最家常的小菜,但如果总以“常态”做给宝宝吃,一定是会被拒绝的。这时候妈妈不能强迫孩子,可以稍停几天。接着,你可以玩点小花样,比如在蒸蛋中加入一些蔬菜汁,给它“染”个色,或是动动脑筋让它变个脸。你看,这“羞男涩女版”的蒸蛋,可爱不?  相似文献   

10.
正吃饭,对一家人来说应当是顶顶重要的一件事。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都和吃有关,我们不但要吃,还要一日三餐,有时还要加个"下午茶",甚至"夜宵",可见我们在吃上,真是花费了不少时间,而认认真真地做饭,则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我婆婆特别喜欢包饺子、包包子。偶尔会问我们想不想吃她包  相似文献   

11.
沈文蒙 《四川烹饪》2002,(12):28-28
我是北方人,早餐自然以面食为主。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我经常去吃一位大婶炸的油条。大婶炸油条的油比较清亮,炸出的油条色泽金黄,松脆可口,很好吃。等到几个月后的夏天,当我再去吃那位大婶炸的油条时,那油条虽然看起来仍然金黄,但吃起来却感觉干硬涩口了。我当时感到有些茫然,不知为什么会这样。直到我读了烹饪学校以后,我才终于弄明白,原来炸油条时,油条中明矾、小苏打、盐和水的用量在一年四季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必须根据气候的不同作一些调整,否则,炸出的油条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又拜访了几位老师…  相似文献   

12.
别样茶     
正有别于米汤、菜汤、面汤,用粗粮、杂粮、果蔬略添些水,煮出来的汤汁,在我的老家一律叫"茶"。更有意思的,清早起来吃的点心、干丝、粉丝小肉丸叫早茶,午后解馋的小馄饨、豆腐花或桂花糕,叫晚茶——汪曾祺写过:"我的家乡有‘吃晚茶’的习惯。下午四五点钟,要吃一点点心,一碗面,或两个烧饼或‘油端子’。"就是过大年时热气腾腾的年蒸也叫"做茶",问问乡亲们,振振有词地答:茶饭、茶食,茶就是饭,食就是茶啊。  相似文献   

13.
"日久见人心,看一款茶至少也要用三年。"因为不懂茶,所以我想我盯着一种茶下功夫,一定能知道一点名堂吧!听当地老人们说,祁门的茶天生就是做红茶的胚子,采下的原叶如果忘在哪个地方,加以时日,一股发酵的香味就会不经意从屋子里流出,像是引你注意,不要忘了它。经常摆放茶叶的阁楼也常年不会有老鼠蟑螂之类的脏东西,君子爱茶,茶叶也培养了君子品性。  相似文献   

14.
大盘鸡     
《中外食品工业》2006,(11):44-45
贝太: 你好!我是《贝太厨房》忠实的男性读者,而且我不光只是看,也会照着杂志学做几个菜。不过因为我只身一人在南京工作,更多的时候是在公司的食堂吃工作餐,或者几个同事一起找个饭店吃一顿。  相似文献   

15.
白茶的滋味     
正我算是一个茶中老饕餮,饮茶时间有十六七年了。最初以饮铁观音茶为主。那时候在工厂里上班,兜里也没几个钱,好的茶饮不起,就买挑上门的零担茶。有一个安溪的小伙子,自己做茶自己售卖,一年来两三次。来的时候挑着两只大塑料袋,里头是墨绿色的茶,到办公室里试泡,小伙子嘴甜,说得天花乱坠的,结果一喝,舌头都麻硬了,那茶水苦且涩。  相似文献   

16.
茶、曲艺、清真菜都可称之为中华食文化和民族艺术中的国粹。那么把这三样民族味很浓的文化放在一起来享受,又会怎样呢? 最近听说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附近的穆斯林饭庄开设了一个穆斯林曲艺茶座。出于好奇约了几位好友寻访而去。亲身体会了一下品香茶、看曲艺表演、吃清真美肴的感觉。 穆斯林曲艺茶座设在饭庄的二楼。茶座大厅装饰的典雅、幽静、舒适。大厅一端设置一个红柒彩缦的小小表演舞台。落座后,茶没上、菜没点、锣鼓没响,已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离7:30分曲艺表演尚有一段时间,听说饭庄新近推出了新派清真菜,我…  相似文献   

17.
潜江焌米茶     
在我的家乡湖北潜江,焌米茶是一种备受欢迎的小吃.伏天暑热时,吃上几碗凉凉的焌米茶,解渴又消热.  相似文献   

18.
食用警诫线     
《饮食科学》2012,(5):50-50
肝炎患者不宜多吃罐头罐头食品一般都需加有一定量的防腐剂,如苯甲酸等。这些防腐剂有一定的毒性,对正常人无害,而对肝炎病人却有害,因为肝脏要解毒,会加重它的负担。因此肝炎病人应尽量少食罐头。便秘者不宜吃莲子大便秘结应润下通肠,不应收涩固肠,莲子收涩作用较强,食用后可使便秘病情加重,所以便秘患者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19.
《美食》2010,(5)
如今人人都比较忙,尤其办公一族,泡杯茶往往会因为忘记喝而变得又浓又涩,冲杯速溶咖啡也常会凉掉了还没记起喝……使用这个带有定时器的茶  相似文献   

20.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每天再忙,也不忘提前泡壶茶,让下班回家的父亲第一时间喝上。那时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但是善于精打细算的母亲总是想法设法从牙缝里挤出钱,给父亲买上二斤茶。父亲不吸烟,不喝酒,但是酷爱茶,并且喜欢喝浓茶。一壶茶,沏到第三次,便嫌其清淡乏味倒掉重沏,为此母亲没少唠叨他浪费,不会过日子。可是父亲根本不在意母亲说什么,依旧我行我素地泡酽茶,喝浓茶,母亲也一如既往地每月给父亲买茶,这已经成了我们家每月固定的开销,雷打不动。望着父亲喝茶后心满意足的神态,母亲脸上也缀满幸福的笑容。回想起来,在那经济匮乏,温饱尚不能全部解决的年代里,喝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真的是奢侈品。当时商店不像现在什么茶都有,唯一能买到的就是花茶,并且是茉莉花茶。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茉莉花茶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喝后特别解渴。在外疯玩渴了的我们,回家后往往不管是茶还是水,端起来就喝。刚开始喝到嘴里就吐,觉得茶苦且涩,比吃药好不了多少,喝的次数多了慢慢地感觉到茶水不再那么苦,也不再那么涩了,再后来竞也闻出了茶香,品出了浓郁醇厚。就这样,一家人被浓浓的茶香包围着,其乐融融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