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8):61-62
目的:观察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 Ⅲ型应用锁骨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例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 Ⅲ患者,应用锁骨钩固定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5)min,出血量(80±10)ml。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脱位已经复位,手术切口均无感染的情况,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现象。术后5个月复诊,肩关节运动恢复良好。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6%。结论:采取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目前技术成熟,预后效果良好,其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能够早期恢复,是临床常用手术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8):14-17
目的:研究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微创下喙锁韧带带袢钢板(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植入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植入内固定治疗,微创组采用微创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button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对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虽然手术时间略微延长,但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术后恢复情况更佳,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3):40-41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捆扎固定术联合和营止痛汤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本院手术治疗的56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中西医组采用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捆扎固定术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和营止痛汤;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常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部肌力分级。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的标准,在术后第1~7天,中西医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周,中西医组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中西医组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中西医组肩部肌力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达到良好复位的基础上,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捆扎固定术联合和营止痛汤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较传统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能更好地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3):39-42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科室分别应用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2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双Endobutton钢板组(A组)14例,和锁骨钩钢板组(B组)1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6个月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对两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平均Constant评分为(92.7±4.5)分,高于B组的(88.4±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有各自优缺点均取得满意疗效,但是双Endobutton钢板术后肩周疼痛、肩峰撞击等并发症少,对肩关节活动影响小,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20-23
目的:研究微创双切口结合双带袢钢板固定技术对完全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完全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双切口结合双带袢钢板固定技术)和对照组(锁骨钩钢板技术),每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肩部肩关节活动度、复位丢失情况及随访出院后Constant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63.91±7.65)m L、平均切口长度(4.12±0.54)cm、平均恢复工作时间(15.43±6.43)min、外展上举度(136.49±12.43)°、前屈上举度(142.52±9.59)°、复位丢失(0.96±0.18)mm及Constant评分(85.45±8.32)分,对照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7.67±9.08)m L、(7.43±0.43)cm、(17.65±9.87)min、(96.23±8.65)°、(92.45±8.65)°、(1.23±0.34)mm、(76.65±7.87)分,两组相应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双切口结合双带袢钢板固定技术对完全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结局,且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肩部活动度、复位丢失及随访后Constant评分情况均较有优势,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0):111-112
目的:探讨全程化护理管理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施行全程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术前准备完善的依从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前准备完善总依从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首次进食半流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实施全程化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的依从性,缩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2):145-148
目的:探索夹板外固定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40例尺桡骨骨干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手法复位后给予夹板外固定,试验组手法复位后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随访10周后,比较两组功能恢复、X线评分、骨折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6、8周X线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第10周两组X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可以有效固定儿童尺桡骨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快、治愈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7)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锁骨钩钢板治疗,对照组接受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对比分析两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67%和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26.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的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4):62-63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解剖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经诊断为肱骨解剖颈骨折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治疗组采用肱骨锁定加压钢板,观察两组手术、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18.8%,治疗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治疗组患者肩关节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老年肱骨解剖颈骨折选取锁定钢板,不仅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手术耗时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93-98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改善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2月于本院骨科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1、2、3 d,试验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试验组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0,P=0.020)。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2,P=0.027)。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6)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总结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应用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应用指征。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56例(按Allman分型,Ⅰ、Ⅱ、Ⅲ型),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随访半年观察术后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56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复查X线:肩峰下间隙骨质无明显改变51例,出现肩峰下切割5例;肩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4例,内固定物取出后症状消失。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适合于年轻患者及肩峰扁平型者,对老年人、肩关节退变及肩峰呈钩型者,易引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6):86-90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重建钢板手术治疗锁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重建钢板手术锁骨骨折患者116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SCL-90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CL-90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个月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L’Insalata评分、Constan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患者进行重建钢板手术治疗期间加以人文关怀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及精神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肩关节的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8):18-20
目的:分析前外侧和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选择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临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患者进行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8):1397-139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胃肠减压治疗腹部肿瘤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腹部肿瘤术后不完全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灸联合常规治疗,疗程7 d。分析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更短(P<0.05),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在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腹部平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胃肠减压治疗腹部肿瘤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能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1):93-94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肩功能恢复情况(Constant-Murley评分)、心理状态(SDS、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0%(P<0.05);干预后,两组VAS、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onstant-Murley、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肩功能恢复,患者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4):127-129
目的:探讨鼻胆管护理对ERCP下治疗急性胆管炎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肝胆胰外科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急性胆管炎患者68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26)和干预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鼻胆管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引流情况、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症状缓解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症状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引流成功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46%;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RCP术治疗的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给予鼻胆管护理干预,有利于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和加快术后症状恢复时间,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7):55-58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2例新鲜闭合性髌骨骨折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选择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试验组选择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骨折复位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髌骨骨折患者,可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加大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7):43-45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患儿的效果及对其术后免疫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268例化脓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试验组213例行腹腔镜手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测量并对比两组患儿术前和术后7 d血液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数量;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和术后1 d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IL-6、IL-8水平;对比两组患儿下床活动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儿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手术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7 d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均显著低于术前,且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IL-6、IL-8均显著高于术前,但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下床活动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化脓性阑尾炎临床效果更好,能显著减轻手术创伤、加快患儿恢复、并发症少,且术后免疫反应及应激反应比传统开腹手术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9):138-14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近端防旋内钉(PFNA)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FPF)患者并发症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FPF患者17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和置换组,每组各89例,PFNA组给予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置换组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相较于置换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PFNA组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Harris评分明显较高(P<0.05),PFNA组和置换组术后Harris评分和关节功能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髋关节置换术比较,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老年FPF也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能够实现对患者并发症及手术创伤发生的有效减少,便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值得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