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乳液聚合法原位制备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PSAm)包裹球形二氧化硅(SiO2)的有机/无机复合粒子,并负载Fe(II)催化剂,进而催化乙烯聚合.用红外、热重分析、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复合载体进行表征,证明PSAm共聚物的形成及其在SiO2表面的包覆.载体催化剂在乙烯聚合中显示较高活性,聚乙烯(PE)颗粒形态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氧化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粒子,并用柠檬酸三钠为表面活性剂包覆制备纳米Fe3O4粒子,同时利用包覆磁性粒子制备水基纳米磁性液体。对两种方法制备的纳米Fe3O4粒子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在包覆前后等电点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Fe3O4粒子平均粒径约为20 nm且分布比较均匀,表面活性剂包覆后,等电点由原来的pH=6.70移向pH=2.35,证实了Fe3O4粒子表面被柠檬酸离子所包覆,且制得的磁性液体的稳定性比较高;而氧化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粒径分布是从几十纳米到上百纳米,制得的磁性液体出现很明显的团聚。  相似文献   

3.
为了处理港口码头薄油膜污染,在氩/氢气氛下利用电弧法制备Fe0.64Ni0.36为主相的合金纳米产物,采用水热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碳包覆的核壳磁性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对合金粒子以及碳包覆后的复合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及性能检测.结果表明:FeNi合金纳米粒子呈球状,500℃下制得的粒子饱和磁化强度最高,可以达到101.09 A·m2/kg,比常温下制备的粒子提升16.0%.利用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对煤油、柴油与机油的除油能力分别为3.18、3.43和3.46 g/g,表明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具有良好除油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使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能应用于纺织物中,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非均相沉淀法,制备银(Ag)/二氧化钛(TiO2)/羟基磷灰石(HAP)复合光催化剂颗粒。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结构形态进行表征;并以2 mg/L亚甲基蓝溶液为待降解有机物,通过紫外光谱(UV)吸收对样品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Ag/TiO2/HAP粒子具有核壳结构,最外层包覆的是羟基磷灰石,颗粒直径在400 nm左右,其光催化活性基本接近P25纳米TiO2粉末。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液聚合法原位制备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PSAm)包裹球形二氧化硅(SiO2)的有机/无机复合粒子,并负载Fe(Ⅱ)催化剂,进而催化乙烯聚合.用红外、热重分析、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复合载体进行表征,证明PSAm共聚物的形成及其在SiO2表面的包覆.载体催化荆在乙烯聚合中显示较高活性,聚乙烯(PE)颗粒形态较好.  相似文献   

6.
TiO2-SiO2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水解法在SiO2表面包覆纳米TiO2,制备出TiO2-SiO2复合粒子.借助于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成功地包覆在SiO2的表面.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方法来测量复合粒子中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质量分数,得出当pH=2、SiO2与TiO2摩尔比10∶90、煅烧温度750 ℃为最佳制备条件;通过复合粒子和二氧化钛粒子分别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的比较表明,复合粒子光催化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Pickering乳液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制备非球形单分散Janus颗粒的方法,对一端镶嵌在石蜡上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进行不对称刻蚀,通过控制刻蚀时间,得到不同性质的Janus微球. 首先,利用凝胶-溶胶法,在水醇体系中,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为催化剂,合成SiO2微球. 然后,利用硅烷偶联剂3-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MPTS)对SiO2胶体表面进行-NH2修饰,于石蜡水界面制备一端被石蜡包裹的Pickering粒子. 利用不同质量分数的NH4F溶液对pickering粒子暴露端进行刻蚀,去掉表面的氨基修饰成分. 对石蜡保护端用酰氯修饰,并与NIPAM进行接枝聚合,最终得到兼有有机/无机性质并具有温敏性的聚合物PNIPAM/SiO2 Janus微球. 对其进行乳化性能及温敏性测试, 结果表明,与原始Janus微球相比,接枝改性后的PNIPAM/SiO2 Janus微球作为乳化剂得到的乳液体系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在乙二醇-水体系中,以CuSO4和尿素为反应物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CuO纳米粒子.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单斜相的CuO纳米粒子,颗粒均匀,粒径约30 nm.讨论了溶剂组成、反应物浓度等实验条件对样品形态的影响.并用此方法制备了粒度均匀的ZnO纳米粒子和MnO2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9.
纳米二氧化铈制备与EPR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O2纳米材料,并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得到颗粒大小不同的CeO2材料.分析了CeO2独特结构特点,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CeO2材料颜色不同的原因,发现颗粒大小增大、颜色变浅是由于粒子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减弱,其折射、散射光增多的缘故所致;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CeO2,发现CeO2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分析了不同样品中的色心和O2^-信号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方法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在当前纳米材料科学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新的制备技术研究与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介绍了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几种主要方法、原理及其特点,包括溶胶-凝胶(SOL—GEL)法,插层复合(intercalation)法和原位复合(in—situ)法等,并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