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以墨 《饰》2009,(3):27-32
本文综合介绍了20世纪以来唐墓壁画的主要发现,并对相关的学术史进行了较为初步的梳理,以期能够把握其发展历程和研究状况,并探讨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墓葬壁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某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多年来所见数百座六朝时期砖室墓葬资料的研究,确认朱然墓墓道是斜坡式而非阶梯式、此发掘简报中认定的甬道有误,应是墓门;并对其随葬漆器的来源、木刺和木谒的使用情况及性质,作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淮阴高庄战国墓的青铜器是我国南方青铜器的重要器物,亦是迄今淮安乃至苏北考古出土的最大青铜器群,因其气势恢宏、工艺精湛、装饰华奂、形式奇特而闻名于世。据此可填补我国古代青铜器的某些空白,丰富和充实了古代青铜艺术。拟对其分类、工艺、纹饰、合金成份和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指出它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淮安运河村战国墓木雕鼓车为迄今先秦考古中所仅见,是国家一级文物。对它的保护和修复,不仅是对该车的抢救和保护,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历史文献所进行的一次先秦鼓车的实验考古。在发掘、复原、复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是对中国古代车制研究的一个贡献,也为研究和展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实物。  相似文献   

5.
河南田野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大量北宋壁画墓.依据壁画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这些墓葬分为三类.以墓葬中表现墓主日常生活场景的壁画作为基本史料,对壁画中所绘女性的服饰、发式及其他装饰进行研究;依据壁画中所绘女性身份的不同,对女主人、侍女、乐伎、厨娘等的日常生活进行描述;对壁画中可能反映出的其它问题,如女子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也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郏县三苏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郏县城西北二十二公里的小峨眉山麓,有一座青山簇拥的坟园,这就是苏轼、苏辙及其父苏洵的墓地,俗称“三苏坟”,简称“苏坟”。坟园周围有砖砌围墙,南端大门两侧立有一对石狮,大门前有神道石刻仪仗,雕工精细,形象生动。坟园中央兀立三墓,苏洵墓居中,苏轼、苏辙墓分立左右,墓前设神台(衤巳)具,并有大殿,石坊等建筑,庄严肃穆。由于三苏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后人为了表彰苏氏父子之功绩,扬其美名,又在坟园西南三百多米处建一座“三苏祠”,供奉塑像。  相似文献   

7.
章从马王堆l号墓中的T型帛画入手,从其主题与内容等方面探讨了楚人的信仰民俗,即“崇巫”观念以及对太阳、对龙、凤和对扶桑等的推崇。  相似文献   

8.
杜甫死葬地有二说,一说耒阳,一说平江(岳阳),根据历史资料、地理沿革及实物,杜甫应是死葬平江.说此墓已迁走,疑点甚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英国学者斯汀等人的“英格兰战士墓葬说”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作者在对古墓葬发掘实况资料进行分析和测评的基础上,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武装随葬现象与英格兰历史上发生的战争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第二,随葬武器的实际状况与墓主人生前是否是“战士”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第三,即本文的基本结论:墓主人生前的身份是日耳曼贵族,而不可能是“战士”。  相似文献   

10.
扇子,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时期已有扇子。《古今注》称:“黄帝内传有五明扇,天子用雉尾扇,即掌扇也。舜广开视听,以求贤人作五明扇。”在考古实物中,1982年在湖北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中出土的竹扇,是最早的扇子实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湖北文物奇观·楚扇引清风》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扇子常当作随葬品置于墓中。有竹扇和羽扇。”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演进,扇子不但成为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人们用以障尘、遮阳、  相似文献   

11.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源于刘向及其子刘歆的《七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中多处引用《周易》,并尊《周易》为“五经之原”,充分体现了汉初《周易》在学术界及思想界的重要地位,从中还可看出《周易》在汉初已成为儒家立论言说的理论基础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万方之略”。  相似文献   

12.
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皇帝,他所代表的汉代文化,即刘邦文化,体现了两汉文化的基础与核心。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卓越的政治才干,聚集人才的人格力量,勾画出刘邦文化的特色是:智谋韬略是日后发迹的起点,仁爱宽厚奠定民心社会基础,重用英才治理天下,利用矛盾化解矛盾,重视皇储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三户亡秦”之说,流传二千二百多年,被人误解为历史宿命。除列国斗争的背景外,“亡秦”的历史变革以人性升华、人格演变为先导,并触及了“人民”与“英雄”的再评价。“一人兴汉”较少疑义,但楚与汉的血脉通亦多被史家忽略,司马迁称刘邦为“大圣”,非虚说。历史不再给“楚人”另一个机会,所以楚与汉的后人只好以昨天为自豪,提出“非物质遗产”的继承,为一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14.
在浅地层地下物体的声波探测中,沿地表层传播的声直达波干扰是影响探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频谱分析、解术积等方法很难将它与目标反射波分离。利用直达波与目标反射波视速度的差别,在速度域对其滤波,减小了直达波的干扰,提高了目标反射波的信噪比,解决了浅地层声波探测中反射波信号的提取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砖石拱券是一种以砖石为基本建筑材料,沿预定的弧线进行砌筑的建筑结构.自西汉初期的墓室建造中就已出现,并在其后应用于排水涵洞、佛塔、桥梁、城门以及西北民居中,但由于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一直是以木构架建筑体系为主线,价值观念与文化选择等因素使砖石拱券并未发展成为主流的建筑结构,现就其发展及其应用做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安作璋教授等新作《汉高帝大传》对于司马迁"……沛丰邑"之"沛",注解为秦泗水郡之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注为秦沛县之属邑。并由此指出"丰邑"在汉初成县。笔者认为司马迁是以汉地理制记述了《高祖本纪》等。"沛丰邑"之"沛"应为汉之"沛郡"(沛国)即秦泗水郡;"丰邑",战国甚至更远即为封邑,在秦为"丰"县之治邑,即丰县建县时间应在秦代。汉初"丰邑"、"丰"县应该是并存等级的。  相似文献   

17.
徐州历史文化的典型特征 ,可视两汉文化为徐州历史文化的基础。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皇帝 ,他所代表的汉代文化 ,又即刘邦文化 ,体现了两汉文化的基础与核心。他非凡的领导才能 ,卓越的政治才干 ,聚集人才的人格力量 ,构画出刘邦文化的特色是 :智谋韬略是日后发迹的起点 ,仁爱宽厚奠定民心社会基础 ,重用英才治理天下 ,利用矛盾化解矛盾 ,重视皇储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实地考察,充分掌握了现场资料的基础上,对杨尚昆同志陵园的建筑选址、总体规划、环境、设计作了逐步分类研究,特别根据古代堪舆思想,从现场形法,观砂、察水、点穴、立向、绿化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正确看待古人的选址艺术,现代建筑设计应当借鉴古代堪舆学等理念,为建筑发展提供了一个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近代译界泰斗及古文大家的林纾,其古文理论之价值亦逐渐被学界所认识。他嗜爱韩柳文,一生沉潜玩味并多有理论阐发,其论韩柳文的涉及面之广、条目之多、论析之精,罕有学者匹及,在韩柳文研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韩柳文研究法》一书更是较早罕见独以韩柳文作为整体以研究的论著,其研究方法在学术史上可谓道夫先路。但遗憾的是,学界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新发现的三道桥潜山气藏的潜山结构和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道桥潜山为晚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早期由断层控制形成的断块潜山,发育多组断层和断片结构,长轴为NE—SW向,上覆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三道桥潜山是由下部古元古界花岗岩结晶基底和上部的一套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以及之上的新元古界阿克苏群共同组成,其中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经历过埋藏成岩改造;三道桥潜山气藏的储层岩性主要为粉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储层基质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蚀孔洞;优质储层主要受后期断裂和岩溶作用控制。三道桥潜山气藏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潜山构造裂缝和岩溶作用发育,具备形成优质储层和油气藏的条件,因此,该区带类似的潜山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