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观旺 《山西建筑》2010,36(23):330-331
对桩基础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深入地讨论了桩的负摩阻问题和群桩应力现象,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桩基础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解决了桥梁桩基础设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型现场模型试验,对桩身内力、基底压力、土层位移和桩基沉降进行测定并分析。本次试验设计了4组模型,分别为载荷板试验、单桩试验、6d桩基础(d为桩的直径)试验和天然地基试验(承台大小同6d桩基础)。各组试验结果表明:6d桩基础的桩身压缩小于单桩;在一定沉降条件下,6d桩基础试验和天然地基试验(承台大小同6d桩基础)基底压力基本一致;6d桩基础在工作荷载情况下群桩效应不明显;6d桩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和沉降可根据天然地基静载试验及单桩静载试验进行预估;6d桩基础沉降稳定速率比天然地基快。  相似文献   

3.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模型试验及承载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桩基形式,对其承载性状、工作机理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室内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荷载与沉降的关系、桩身侧摩阻力分布、桩身内力以及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中长桩和短桩承载性状发挥状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超高层建筑的稳定性,进行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力控制非常重要.论文针对影响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岩性判断、桩底沉渣厚度和桩端注浆质量,简要阐述了桩基础承载力控制要点,并以具体工程案例总结了桩基础承载力的具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杭州湾跨海大桥主塔桩基础为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对全部38根桩进行了桩底后压浆,有效地提高了桩基承载力和整体刚度,减少了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重点介绍大规模群桩基础通过桩底压浆提高承载力的机理、压浆工艺及压浆效果。  相似文献   

6.
群桩基础水平动力响应简化边界元频域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平振动或地震作用下,建立圆形桩与土的动力相互作用简化边界元模型,采用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对群桩基础顶部的惯性响应和运动响应进行分析。桩身运动方程考虑了群桩动力相互作用以及由土体位移引起的被动桩效应,得到了频域内固定群桩基础顶部的水平动力响应的弹性解答。结果表明,简化边界元模型通过土体位移系数,考虑了沿桩身长度方向的土体相互作用,较为准确地得到了桩身运动弯矩,将其运用到群桩基础的计算中,可以用于评估动力作用下群桩基础的桩顶水平阻抗和桩土运动响应。  相似文献   

7.
受沉桩效应的影响,天然饱和黏土地层中新设静压桩与场地既有旧桩的承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新旧混合群桩基础与传统新建群桩基础呈现不同的承载特性。针对新桩和旧桩桩周土体的力学特性,分别研究了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桩与旧桩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土体的成层性、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和群桩沉降中的遮拦效应,提出了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荷载-沉降关系非线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分析,对不同布置形式的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与荷载-沉降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合理反映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并预测其荷载-沉降关系,可为实际工程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顺利 《建筑结构》2021,51(18):144-148,143
螺杆桩作为一种新式桩体,可以通过其螺纹段增强桩侧摩阻力,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和铁路路基等领域,但现阶段,针对应用于建筑结构中的螺杆桩群桩基础承载特性和适用性的研究有限.采用PLAXIS软件,分别建立了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螺杆桩群桩基础和直杆桩群桩基础有限元模型.通过基础竖向荷载-竖向位移曲线、竖向变形分布以及基础周围土体有效剪应力、塑性点分布,对比分析了两类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和承载机理的差异.结果 表明,相比直杆桩群桩基础,螺杆桩群桩基础能够更好地发辉基础与地基共同承载作用;相对直杆桩群桩基础,螺杆桩群桩基础可以在节省材料的情况下,提高承载力约15%,减小沉降约10%.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建筑常用桩基础的简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类民用与工业建筑日益走向高层化,桩基础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基础的使用上。本文就是对沈阳市目前常用的桩基础类型(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和静压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不同桩基础的适用范围和施工工艺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分析,并且初步总结了选择桩基础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华庆平 《城市建筑》2014,(33):63-63
本文针对高层建筑中桩基础施工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有效分析,并对几种常见的沉桩、成桩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当前多种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桩基础施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太原某料仓为例,介绍了预制桩基础设计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分别列出了预制桩基础单桩承载力计算、预制桩复合基桩承载力计算过程,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人员掌握承载力计算方法,合理进行桩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3桩等边三角形承台原型群桩基础的4次斜向抗拔、2次垂直抗拔和5次单桩垂直抗拔试验,绘制了相应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依据地基变形特点和曲线变化特征,建议采用具有明确物理特征的H-(△x/△H)曲线判定螺旋群桩基础水平方向极限荷载,垂直方向抗拔极限荷载依据单位荷载的桩顶位移变化率、桩顶位移增量以及地基变形特征判定,并讨论了群桩基础在斜向荷载和垂直荷载上拔过程中的群桩效率。试验表明:抗拔群桩基础的群桩效率与外荷载的作用角度有关,斜向抗拔螺旋群桩基础的群桩效率小于垂直抗拔群桩基础的群桩效率,荷载水平分量加快了该种群桩基础的上拔破坏,斜向抗拔群桩的极限破坏荷载和极限位移要小于垂直抗拔螺旋群桩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桩基础进行了简要概述,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负摩阻力、考虑承台效应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三方面,对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多种实例,阐述了桩基础的设计及运用。  相似文献   

14.
竖向受荷长短桩基础的位移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个竖向荷载作用下长短桩群桩基础中单桩的桩侧摩阻力分布函数表达式,基于变形协调关系、桩体的物理方程和力的平衡关系,推导出长短桩群桩基础中联系桩顶荷载和桩顶位移的刚度矩阵。该刚度矩阵可用以分析竖向受荷长短桩群桩基础的位移。应用该方法时,桩体不需要划分单元,而且对于不同长度的桩组成的群桩基础具有分析过程的不变性和最终刚度矩阵大小的不变性。将本方法与边界单元方法、有限单元方法进行了比较,证实该方法是可行的,且计算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黎振球 《土工基础》1990,4(2):18-12
“砖块护壁人工挖孔桩”是一种短桩基础,笔者通过几次工程实践,提出了该短桩基础单桩承载力的估算式,以及确保质量及安全的施工方法;并与其它桩型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认为该短桩基础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供采用。  相似文献   

16.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设计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设计思路已引起工程界的重视.通过对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揭示长短桩联合工作机理,对不同的长短桩的数量、桩长和布桩位置等方面对长短桩的设计进行了优化和分析,验证和评价长短桩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对此新型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土工基础》2015,(4):57-60
以国内某跨海公路桥超大规模群桩基础建设工程为背景,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分别建立了压浆前后9根群桩基础与土体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群桩基础注浆前后荷载沉降特性,桩顶、桩身轴力分布以及轴力与位移等问题。结果表明:桩端注浆可以减小群桩沉降约44.3%,加固效果显著,并且能改善群桩中角桩和边桩的受力状况,提高群桩基础整体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由于载体桩是一种与常规桩基础不同的桩,因此其设计与常规桩基础也不同,本文介绍加固土层与持力土层的选择、桩长确定、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及桩身设计几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软土地基中进行钢管桩单桩基础水平力承载试验,获取荷载与桩顶水平位移的对应关系,得出了素混凝土回填导致钢管桩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降低的结论。采用弹簧约束模拟地基土水平抗力在SAP2000中建立试验桩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钢管桩单桩基础顶部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后受力情况的变化。将地基土扰动产生的不利影响转化为弹簧约束刚度折减系数来分析桩顶水平位移,能够包络试验结果,可以用于指导类似工程中素混凝土回填钢管桩单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20.
因地质条件的不均匀变化,PHC管桩基础中经常出现桩长6m~8m的短桩情况。目前,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都没有对最小桩长做出规定,更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和方法。本文对PHC短桩分别采用桩基础及墩基础的计算公式,进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计算,并结合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对Ra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桩基础的计算公式相对准确,PHC短桩试验Ra均能达到设计要求,PHC短桩的沉降变形能满足规范要求,桩基础埋置深度、桩底入岩深度满足规范要求,且桩底持力层下不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地基中PHC短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PHC短桩基础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