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增大,可再生能源出力与负荷地理分布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跨省区电力交易机制难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消纳需求。文中提出了以跨省区电量交易和富余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为主的跨省区交易框架,并建立了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的跨省区市场交易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跨省区交易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型能够适应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需求,可支撑电力系统的整体经济性与用能清洁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愈加严重的弃风弃光弃水问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的跨省区消纳空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了富余可再生能源跨区现货市场。分析通过市场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必要性,设计并实现可再生能源跨省区现货交易技术支持系统,阐述跨省区现货交易的主要流程、跨省区现货交易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典型业务应用。系统已在西北、东北等多地投入使用,为送端电网可再生能源参与跨区现货市场交易提供了全面技术支撑,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南方区域现有的跨省区中长期电力交易特点,提出了一种跨省区连续交易机制实现方案,重点阐述了跨省区交易机制与省内中长期及现货的交易时序要求,并针对网省两级电力市场协调方式、组织流程、价格机制、交易组织形式等市场配套机制问题提出了具体设计思路。所提出的跨省区中长期交易机制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发电主体参与跨省区交易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落实"西电东送"战略、促进清洁能源水电消纳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南方区域现有的跨省区中长期电力交易特点,提出了一种跨省区连续交易机制实现方案,重点阐述了跨省区交易机制与省内中长期及现货的交易时序要求,并针对网省两级电力市场协调方式、组织流程、价格机制、交易组织形式等市场配套机制问题提出了具体设计思路。所提出的跨省区中长期交易机制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发电主体参与跨省区交易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落实"西电东送"战略、促进清洁能源水电消纳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疆电网是西北送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西北电网跨区、跨省交易,才能发挥联网工程的电量效益。结合西北电网跨区、跨省交易现状,分析了现阶段疆电东送的目标市场,提出了转运网损补偿方案,对新疆电力交易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群丽  席曼 《现代电力》2021,38(4):434-441
可再生能源配额和绿色证书制度的落实会对跨省区电力市场及绿色证书交易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定量研究该影响关系,首先搭建了配额制下的跨省区电力交易市场架构;其次,考虑省间发电成本差异性及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了火电交易市场与绿电交易市场联合的均衡模型;最后,算例仿真重点分析了不同配额比例下电力市场的均衡结果。结果表明随着配额比例的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交易电量先增加后减少;绿色证书价格先上升后下降;各省总成本关于配额的增加呈现倒“U”型分布;各省参与配额制下的跨省区绿色证书交易较未参与时能够有效降低总成本。构建的模型能够以市场的方式发现可再生能源真实的正外部性价值,引导政府科学设置配额比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跨区消纳。  相似文献   

7.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快速增加,消纳任务艰巨,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范围消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的跨区域省间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交易,总结了现货交易的基本框架,概述了其组织流程、市场衔接等交易机制。根据4年以来的实际运行情况,从电量和电价的角度对年度、月度、日成交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形成分时电价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和电力市场发展要求,分析了跨区域省间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在交易范围、交易机制、参与主体等方面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戴双凤  叶泽  姜曼  王亚莉  吴永飞 《中国电力》2022,55(12):179-186
对跨省区电力交易综合效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跨省区电力交易综合效益计量模型,完成跨省区电力交易综合效益的测算,为跨省区电力交易提供方向指导。结果表明:跨省区电力交易综合效益的大小取决于交易方向的安排;跨省区多类型电力打捆交易的综合效益显著优于单一燃煤电力交易;跨省区水电交易综合效益最优;省间水电交易综合效益明显优于省间火电交易。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力供需逆向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等特点,决定了其需要优化跨区、跨省电力输送容量,以实现发电资源在更大范围的全局优化。文中建立了基于点—弧模型的多成分并发清洁能源跨区、跨省交易路径优化模型,可计及最大社会效益、最大成交量等不同优化目标,并可实现考虑时段间耦合、波动率约束、输电通道容量等约束的跨区、跨省交易路径优化。同时提出了计及清洁能源的跨区、跨省交易路径优化弧—路模型,解决了点—弧模型对于含正权环路径优化问题的求解难题。基于中国特高压网架的简化网络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西北电网跨省、跨区域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从2007年1月1日起,西北电网开始实施跨省联络线考核及跨省区电力电量交易。甘肃省调积极与西北其他省区开展短期电力电量交易,同时通过AGC控制网内水、火电机组,调整跨省联络线潮流按计划运行。甘肃省在CC2000调度自动化系统EMS基础上实现AGC功能。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与通信、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储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一种新兴技术,但存在供电有间歇性以及供电不稳定的问题。储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储能技术,尤其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应用。通过在PSCAD下建模仿真说明了其在解决分布式发电电能质量等问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消纳面临的挑战,设计了基于配额制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市场及其与省级日前市场的协调机制、国家绿色证书市场和激励可再生能源准确预测自身出力的偏差电量结算机制。在国家层面,以跨区跨省交易总剩余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内嵌输电成本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市场出清模型;在省级层面,将国家可再生能源市场出清结果作为可松弛的边界条件,构建了多目标的省级日前市场出清模型。算例分析验证了所述机制的有效性。提出的机制能够实现以配额制的方式激励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与供给,以市场的方式发现可再生能源的真实成本及其正外部性的货币价值,引导可再生能源和电网投资规划,激励市场成员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标准化对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甚至主导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简介了国际级、区域级、国家级及特定行业标准制定机构,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国际标准的进展情况,分析了中国参与国际可再生能源标准制定情况,提出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标准化工作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For widespread renewable energy to become reality, it must be coupled with energy storage to match the intermittent renewable supply with customer demand. Hydrogen has been proposed as the energy storage medium of the future, but the utility industry might be better advised to consider such other methods as secondary batteries, flow batteries, compressed air, and pumped hydro.  相似文献   

16.
17.
考虑了上网电价、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碳交易收益的不确定性,基于符合多阶段实物期权理论构建了可再生能源规划模型。结合算例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求解,并与传统的净现值法求解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规划模型能够反映出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对可再生能源项目规划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边晓燕  罗竹平  符杨 《华东电力》2012,(9):1611-1614
阐述了新能源发电厂/场并网后给系统带来的问题。分析新能源发电的特性,特别是其发电的出力特性,并采用案例进行量化分析,为新能源并网运行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行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电网对于新能源的要求逐渐从"友好并网"提升至"友好并网+主动支撑",新能源侧标配储能成为大势所趋.储能配置是储能应用领域的前端工作,目前储能成本仍然较高,如何实现最优的储能配置是首要需解决的问题.综述并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在新能源侧储能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微电网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分时间尺度储能的微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包括日前计划和日内实时修正两个阶段。采用新型压缩空气储能参与日前调度,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环保、电价峰谷差及储能寿命损耗,建立了以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的最优经济调度模型。在日内阶段,根据可再生能源预测误差,考虑置信水平配置一定容量的蓄电池对运行计划进行实时修正,并校验补偿效果。通过对某示范微电网的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储能方案具有较强的削峰填谷能力,并且对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具有较好的平抑效果。最后,对不同储能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了本文储能方案的可行性与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