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轴流式水轮机过渡过程中出现三种转换工况,即水轮机工况、制动工况和水泵工况。从图1可见导叶开启时,机组不带负荷其转速上升过程和导叶在大开度运行时突然甩负荷而迅速关闭的转速变化过程线是不一致的。导叶在突然全关闭瞬间,由于机组惯量使暂持较高的转速旋转,而不会立刻停止。这时水轮机处于暂态水泵工况。当导叶迅速关闭过程,同时出现惯性力,严重时还会出现反水锤现象。1973年在长湖电站的甩负荷试验时,发生了反水锤,  相似文献   

2.
邵卫云 《水力发电学报》2005,24(1):79-82,78
本文从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突甩负荷工况蜗壳进口压力的真机测试资料统计结果着手,利用特征线原理对其双峰特性进行分析和理论上的延伸,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当机组采用先快后慢的两段折线式导叶关闭规律,且其拐点位置没有进入机组特性曲线的反“s”区域,蜗壳进口压力将呈双峰现象:第一峰对应于导叶关闭规律的拐点位置,第二峰出现在当机组单位转速为反水泵区域内的第一个最小值的瞬时,且其值大于第一个峰值。若机组关闭规律不变而拐点位置已经进入反“s”区域,蜗壳进口压力将呈现为单峰形态。(2)当机组采用先慢后快的两段折线式导叶关闭规律时,蜗壳进口压力只有单峰。  相似文献   

3.
导叶不同步装置降低蜗壳进口压力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基于特征线原理的蜗壳进口压力的表达式,结合含导叶不同步装置的水泵水轮机的全特性曲线,对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中,低比转速水泵水轮机甩负荷时,导叶不同步装置降低蜗壳进口压力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导叶不同步装置的及时投入,增大了流量特性曲线在“S”特性影响区内的正斜率,减小了水轮机甩负荷时每一时间步长内的蜗壳进口压力的上升幅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蜗壳进口压力的最大值,但并不改变蜗壳进口压力的双峰特性。另外,在水轮机甩负荷工况的同时,MGV装置的延时投入时间越短,预开启导叶的附加开度的增加速率越快,蜗壳进口压力的最大值就降低的越多。  相似文献   

4.
青印溪二级水电站用爆破膜代替调压井.进行了现场甩负荷试验,实测了蜗壳压力、机组转速升高、导叶开度的变化过程,分析了爆破膜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水轮机在甩负荷过渡过程中导叶关闭规律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研制了一种分段关闭装置,可他调速器和事故配压阀在事故关闭机组时能改变关闭性能。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反调节电站导叶分段关闭采用分体式、纯机械式分段关闭装置,采用导叶两段关闭形式,解决了水击压力过大与机组转速下降过慢的矛盾。但在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导叶分段关闭装置进行改造,增加一套电气液控换向阀,并对电气控制进行相应优化,提高了导叶分段关闭装置的动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速水电机组调节控制的研究需求,本文在研究可变速水轮机调速控制系统动态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搭建了可变速水电机组的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开展了变速水轮机组大幅度增/减负荷动态过程仿真,分析了电液随动系统接力器动作速度限制、电液随动系统滞后时间对变速机组减负荷过程的影响。仿真研究表明:(1)本文提出的基于接力器行程误差、转速误差的双闭环PID控制器能够同时实现水轮机转速、导叶开度的无差调节;(2)变速机组大幅度减负荷过程对水轮机而言相当于常规水电机组的甩负荷过程,伴随着转速、水压过高/低的情况;(3)电液随动系统滞后时间、动作速度对变速水轮机负载工况下转速、接力器行程、水轮机水压、单位参数的动态响应过程影响显著,限制了负载工况一次调频、负荷调节的幅度。  相似文献   

8.
林恺 《广东电力》2011,24(6):14-17
介绍了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球阀和导叶的关闭规律,在机组甩负荷试验过程中分析并排除测压管路音频共振的影响,以确保真实反映机组的实际压力脉动情况;实测试验证明,单机甩负荷实测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为双机甩负荷、四机甩负荷等试验的安全进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长距离压力隧洞引水的水轮发电机组,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力时间常数,在引水隧洞后半段设置调压井是减小水力时间常数的方法。在高水头的水电站中,机组在甩负荷时,必然会引起转速和蜗壳压力超过标准规定值,调节导叶关闭规律可以改善转速和蜗壳压力上升率,也是一种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调速器针对不同的工况,选择最优的PID参数,就能提高机组的动态性能,文中还详细叙述了自适应控制策略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伊朗卡仑I水电站机组甩负荷的安全,对具有上、下游调压室、一管两机布置的复杂引水管路系统进行了机组甩负荷过渡过程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合理的导叶关闭规律,将其作为机组设计和运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