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DMC作为阳离子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合成了阳离子丙烯酸树脂涂饰剂.以粒径、沉淀量、粘度及涂膜吸水率和抗菌性能为考察指标,探讨了阳离子单体DMC用量对丙烯酸树脂乳液及涂膜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MC用量的增加,乳液平均粒径逐步减小,超过5%以后趋于平稳;乳液稳定性、粘度、涂膜吸水率增加.经抗菌性测试,涂膜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并且随着DMC用量的增加,抑菌圈直径增大,涂膜抗菌性能增加;DMC用量超过6%(对聚合单体质量)后,抑菌圈直径增加不再明显,在用量达到8%时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以丙烯酸乙酯(EA)和丙烯酸丁酯(BA)等为聚合单体,以过硫酸盐和亚硫酸氢钠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进行乳液聚合,通过形成锌离子交联与化学交联复合的结构来改性用于皮革涂饰的丙烯酸树脂乳液。本文系统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离子交联剂和化学交联剂用量、丙烯酸用量以及保温段添加引发剂的类型对单体转化率、乳液胶膜吸水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皮革涂饰试验。结果表明,当m_(EA)∶m_(BA)单体配比为288∶50,引发剂用量为0.4%,丙烯酸用量为2%~3%,ZnO用量为0.5%,化学交联剂用量为0.5%~1.0%,保温段添加叔丁基过氧化氢复合亚硫酸氢钠的氧化-还原引发剂时,乳液涂层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和耐黄变性,所涂饰的革样柔软度好、塑感轻。  相似文献   

3.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_2溶胶,接着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降低纳米TiO_2的团聚效应,制备出可与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改性纳米TiO_2溶胶。然后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一定温度下,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出改性纳米TiO_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盐酸、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对纳米TiO_2溶胶粒径的影响,以及乳化剂、引发剂与改性纳米TiO_2溶胶用量对复合乳液粒径及凝胶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TiO_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且当引发剂、乳化剂和改性TiO_2溶胶的用量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0.5%、4%、1.5%时乳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采用常压连续聚合的方式,制备出水性上光油用的纯丙乳液树脂。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用量在4%,引发剂用量为0.7%,软硬单体比例为1.5∶1时,合成的乳液表观透明度高、黏度适中(20m Pa·s-100m Pa·s之间),粒径在80nm左右。当流平剂用量为3%时,光油的稳定性、流平性能、耐水、耐化学品性能及耐摩擦性能优良,涂膜干燥后光泽度可达47.9%。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丙烯酸树脂涂饰剂,考察了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对合成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并用明胶对丙烯酸树脂进行了改性研究。研究了不同明胶用量下,改性产品乳液粒径分布的情况,及明胶用量的改变对膜的吸水率、透水汽速率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改性明胶的合适用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研究了种子乳液的量、软/硬单体配比、丙烯酸、乳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反应、乳液稳定性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子乳液的量在12%~14%之间时,种子乳液中单体配比以St∶MMA∶BA=8∶5∶7为宜;在用St-MMA-BA-AA进行四元共聚反应时,整个体系中软硬单体配比为St∶MMA/∶BA=32∶28∶50时,所得乳液性能较好;复合乳化剂组成在Oπ-10∶SDS=1~2∶1之间时反应较好;引发剂采用连续滴加,且用量在0.5%~0.6%之间时,聚合反应速率稳定,单体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7.
阴离子自交联苯丙乳液的成膜抗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性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性单体,N-羟基甲基丙烯酸酰胺(N-MA)为自交联单体,以丙烯酸(AA)、α-甲基丙烯酸(MAA)作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稳定的自交联苯丙乳液。考察了苯乙烯用量、乳化剂用量、自交联单体用量及功能单体用量对乳液涂膜吸水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稳定自交联苯丙乳液的适宜合成条件为软硬单体质量比mBA∶(mSt+mMMA)为0.9~1.1,St用量在25%~27%,乳化剂用量为1.5%~2.5%,阴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配比为1∶1,N-MA用量为2.5%,AA和MAA用量均为0.5%,此条件下合成乳液的转化率达到95%以上,涂膜抗水性好,膜平滑、透明且无气泡,可见该自交联苯丙乳液有着较优异的稳定性、成膜性和涂膜抗水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然后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主要共聚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用量等对丙烯酸酯单体转化率、乳液粒径及分布等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了改性前后纳米二氧化钛性能,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5℃,乳化剂用量为5%,引发剂用量为0.5%,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用量为2%时,反应单体转化率高达95%以上;且乳液粒径相对较小,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然后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主要共聚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用量等对丙烯酸酯单体转化率、乳液粒径及分布等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了改性前后纳米二氧化钛性能,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5℃,乳化剂用量为5%,引发剂用量为0.5%,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用量为2%时,反应单体转化率高达95%以上;且乳液粒径相对较小,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0.
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80℃条件下,m(有机硅预聚体)∶m(丙烯酸酯单体)=4∶50进行共聚,得到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降温至40℃,加入3%光聚合单体和3%光引发剂184(两者用量分别基于丙烯酸酯单体总质量和光聚合单体质量),搅拌0·5h,得到可紫外光固化硅丙树脂乳液。薄膜经过紫外光照射后,断裂伸长率达到367%,抗张强度达到19·3MPa,吸水率为32·2%,玻璃化温度转变点为-45·7℃。  相似文献   

11.
将甲基纤维素和山梨醇分别添加到半纤维素中制备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复合膜及半纤维素-山梨醇复合膜,对复合膜的成膜性和强度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山梨醇混合溶液的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随着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增加,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混合溶液粒径先增大后减小;Zeta电位则随着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先降低后提高,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5%时,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混合溶液的Zeta电位达到最小值。当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5%时,可形成完整的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复合膜,增加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复合膜强度提高;当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5%时,复合膜强度最大,但继续增加甲基纤维素的质量分数,复合膜强度降低。山梨醇质量分数为35%~50%时,可形成完整的半纤维素-山梨醇复合膜,且随着山梨醇质量分数增加,复合膜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羟丙酯改性阳离子醚化聚乙烯醇增干强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功能单体,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MAC)为阳离子醚化剂,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乳液增干强剂。通过FTIR及TEM对聚合物的结构及乳液粒子形态进行表征,探讨阳离子醚化剂的添加对乳液颗粒粒径的影响;去离子水的用量对乳液黏度的影响;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及乳液添加量对纸张各项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阳离子醚化剂可使乳液粒径显著减小;水的质量分数为83.5%~84%时乳液的黏度较适宜;引发剂的用量达到0.3%,单体转化率最高;乳液添加量为1.2%,干抗张强度明显提高,其增加幅度为17.3%。  相似文献   

13.
酿酒废弃葡萄皮渣对Cr(VI)的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磊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8):930-932
利用酿酒后废弃葡萄皮渣(WGP)作为吸附剂,对溶液中六价铬离子Cr(Ⅵ)进行吸附试验,研究了吸附时间、粒径、用量、溶液pH、Cr离子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如下:WGP对Cr(Ⅵ)的吸附4 h就基本达到平衡,吸附率为87.97%;粒径小于60目的WGP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率与WGP用量正相关,用量1 g以上吸附率趋于稳定在88%左右;WGP对Cr(VI)的吸附率随着pH值增加而下降,直至pH为3时,吸附率趋于平衡;溶液中Cr浓度越高,葡萄皮渣对Cr(Ⅵ)的吸附率越高。研究表明:酿酒后葡萄皮渣具有较强吸附铬Cr(Ⅵ)的能力,可作为铬吸附剂,用于废水治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涂饰剂,研究了环氧树脂用量对涂饰剂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用量为8%时,涂饰剂的乳液稳定性仍较好;随着环氧树脂的加入量增大,乳液黏度和表面张力增大,乳液的平均粒径变大;涂膜的抗张强度、耐水、耐溶剂、耐酸、耐碱、耐盐性能随着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涂膜断裂伸长率和回弹性随着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酿酒后废弃葡萄皮渣(WGP)作为吸附剂,对溶液中六价铬离子c小,I)进行吸附试验,研究了吸附时间、粒径、用量、溶液pH、Cr离子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如下:WGP对Cr(Xq)的吸附4h就基本达到平衡,吸附率为87.97%;粒径小于60目的WGP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率与WGP用量正相关,用量1g以上吸附率趋于稳定在88%左右;WGP对Cr(VI)的吸附率随着pH值增加而下降,直至pH为3时,吸附率趋于平衡;溶液中Cr浓度越高,葡萄皮渣对Cr(VI)的吸附率越高。研究表明:酿酒后葡萄皮渣具有较强吸附铬Ce(VI)的能力,可作为铬吸附剂,用于废水治理。  相似文献   

16.
刘德驹  李亮 《纺织学报》2010,31(12):98-102
为提高活性染料染棉织物的湿摩擦牢度,通过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合成了水溶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讨论了-COOH含量对乳液粒径、黏度、外观的影响,分析了甲基丙烯酸酯用量对乳液粒径的影响,并研究了初聚nNCO/nOH值对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应用衰减全反射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应用于棉织物的摩擦牢度提高整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初聚nNCO/nOH值为2时,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制成的薄膜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COOH含量为1.4%时,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棉织物经共聚物整理后,织物的湿摩擦牢度、皂洗牢度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疏水改性生物胶乳,并以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吸水率为指标考察了疏水改性生物胶乳与苯丙胶乳共混液的膜性能。结果表明,疏水改性剂能有效提高生物胶乳与苯丙胶乳的膜性能。改性剂用量为0.5%时,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最大,吸水率最小;疏水改性生物胶乳与苯丙胶乳的质量比为3.5:6.5时,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丙酮法,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自乳化剂,以聚碳酸酯二醇为软段,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黏合剂,通过纳米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实验压缩仪等对聚氨酯乳液及胶膜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氨酯乳液粒径随二羟甲基丙酸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最终趋于稳定,黏度随之增大;粒度分布逐渐变窄;随着亲水基团的增多,胶膜断裂伸长率减小,拉伸强度增大,胶膜由柔软向脆硬变化;黏合剂对钙塑瓦楞纸板有良好的黏合效果,钙塑基材经过表面处理可显著提高黏合强度,黏合强度随着DMPA含量的增大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在DMPA质量分数为4%时黏合剂性能最好,黏合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The rheological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rch gel and fat clearly affected the fat dispersion pattern in the farinaceous matrix when soybean-oil-based plastic fat was dispersed in modified tapioca starch gel. A gradual increase in fat particle size with concomitant decrease in fat particle numbers (=0.95) was seen as both viscosity and rigidity of starch gel were decreased. The fat particle size gradually got larger with an increase in fat hardness and began to increase sharply as the fat reached its plastic range (30–40% solid fat). The fat particle size was markedly reduced as both the starch gel to fat viscosity ratio and the shear rate were increased. The viscosity of fat-starch gel mix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fat particle size (r=0.95). The fat viscosity, the rigidity of gel matrix, and the shear rate applied during dispersion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rheological parameters which determine the overall dispersion pattern of fat in the farinaceous gel matri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