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美的规律”是人类实践中所遵循的规律之一。文章进一步认为,语言文字的建构中同样遵循着“美的规律”。由此以实证的方法探寻出汉字系统中所蕴藏的“中和”、“神妙”、“气韵”、“意境”等多种审美形态,并得出结论:汉字创造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它是汉民族审美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审美张力是一种“不运之动”的虚力,具力的意味,而不一定是实际的力。它体现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物理力与双向反馈,因两种力的结构相同而让审美主体产生美感。审美张力包含有力的遮蔽与开显,为力的圆融状态。它广泛体现在情感与理性、实用与超脱、现实与理想、朦胧与清晰、有限与无限、美与丑等多种关系上,使审美具有无穷的魅力。审美张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审美距离是审美经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审美距离包括审美时间距离、审美空间距离、审美心理距离和审美情感距离。审美距离是沟通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一座桥梁,它是“审美无功利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距离一方面规定着审美对象的产生,另一方面又唤起主体的审美能力。这二方面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审美距离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审美距离是审美经验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审美张力是一种“不动之动”的虚力 ,具力的意味 ,而不一定是实际的力。它体现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物理力与心理力的双向反馈 ,因两种力的结构相同而让审美主体产生美感。审美张力包含有力的遮蔽与开显 ,为力的圆融状态。它广泛体现在情感与理性、实用与超脱、现实与理想、朦胧与清晰、有限与无限、美与丑等多种关系上 ,使审美具有无穷的魅力。审美张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本体论范畴,也是庄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庄子的“气”具有三种基本的意义。庄子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就是通过“听之以气”的途径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真人、神人、至人的境界。庄子的“气”论对中国哲学影响巨大,奠定了“气”的宇宙文化在中国文化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它生成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理想、审美范式及其美学的独特品质,对中国美学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审美表现形式和审美欣赏两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不同,并对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进行了具体阐述,认为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是主要的;网络语言求新、求异、求美的审美特征,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体现了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审美启蒙的淡出、日常审美的打造和审美走向产业化已经成为当前审美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一历史趋势的结果是审美与文化的结合:一方面是生活的审美化,另一方面是审美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素质是提高人才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当前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与高素质人才的审美素质要求相差甚远,亟待提高。因此,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很有必要研究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及其培养。一、成为“审美型”人才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人类历史表明,通过社会实践,人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再上升为“审美的人”,大致上构成了人类发展的轨迹。因此,人的内涵亦即人的素质要用审美素质予以丰富,特别是到了现代,作为一个现代人,尤其是准备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人,如果不懂得审美…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已愈来愈深入的融入到人们的大众生活中,"审美泛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文化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消费时代下的审美泛化谈起,详细阐述了审美泛化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并从艺术与生活的维度方面对审美泛化进行范围上的探究,指出审美泛化存在着两方面的现象,即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揭示了审美泛化的深层次含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大众文化语境中,网络文学、短信文学、影视文学等大众文学样式蕴含着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空间。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是自由性、游戏性和互动性;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是“短”为贵、“文学性”为上、“快捷性”为佳;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是审美感知的综合性、审美感受的逼真性和审美接受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英国文学史上的主要诗人及其诗歌代表作,结合中国古代诗论,发现英文诗歌的审美特征;同时,通过对英文诗歌的阅读与研究,探讨一般英文诗歌的常用鉴赏方法,提出有关英文诗歌鉴赏的几则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论述速写对环境艺术形象思维、审美意识、创作活力的培养,说明如何将绘画的艺术规律与审美法则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古诗翻译是文学翻译中较难的一项工程.译者必须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要在充分发掘原作的内涵上通过美的形式传达美的感受,让读者在欣赏译文时犹如身临其境.通过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进行古诗词翻译,可达到译文和原文在意境、文化背景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审美经验中已经明确艺术不同于现实存在,甚至不论创造者怎样刻意求真也不能造出和绝对自然一样的东西。但始终以人工创造的非实际的虚构与想象的审美性,确立了自身的价值,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性思维都不可能实现。这集中表现为变形创造。  相似文献   

15.
艺术有很多的表现形式,这取决于艺术家的个人喜好和审美倾向,而我们的艺术来源于万物。此文论述自然形态与抽象表现之间的一些关系,特别是在绘画中的体现,并分析自然形态与绘画的形式和内在精神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艺术教育过程是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审美过程和价值过程的有机统一。正确认识和理解艺术教育过程多方面的规定性,才能充分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蔚县古建筑中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在古建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内容反映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历史地再现了人们的审美趋向的价值观.在今天依然释放着其审美价值和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8.
建筑玻璃幕墙的立面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艺术处理体现出建筑的美学价值.笔者以艺术设计为手段,从构成形式、美学法则、色彩、表现流派等方面对玻璃幕墙立面的划分与设计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论述了多种幕墙的构成形式,提出了设计时应考虑的诸多要素和相应设计原则,使得艺术设计与玻璃幕墙建筑设计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回顾并评述了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墙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了研究在地震作用时这种加固方法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两个砖砌体模型(一个加固试件JZF;另一个未加固试件ZF)的振动台模拟地震的对比试验。通过利用模态分析和系统识别的方法,对试件JZF及ZF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普通砌体和“夹板墙”加固墙体的初始刚度计算公式。最后利用系统识别出的试件JZF及ZF的结构参数,模拟了试件JZF及ZF在具有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波记录情况下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首先通过分析岷江上游羌族聚居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羌族的生活方式、军事防卫及宗教信仰的相生互动关系,揭示了羌寨聚落的美正是这三大因素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阐述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羌寨所表达出的山地聚落的和谐美、居住形态的质朴美及碉楼建筑的特异美;认为羌寨聚落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展现了一种悲剧艺术的巨大震撼力,表达了羌民族在困境中的创新精神和这种创新所形成的地域建筑文化达到的至高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