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城市绿地布局对所在城市区域的局地气候的影响效应,采用华南中尺度区域模式GRAPES大气模拟方法,在ArcGIS10.0和ERDAS9.2平台上进行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转换,使其接入GRAPES大气模拟界面进行局地气候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局地风场的形成影响显著,并与其分布紧密相关,城市绿地能够与周围建成区之间形成局地风场的圈层效应,强化周边区域的风速,利于空气污染的稀释。试验结果还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影响微弱。据此分析,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应当考虑其对城市局地风场形成的影响,通过一定规模面积的绿地布局能够增强城市气流输送,并激发城市中尺度次级环流,进而改善周围环境温度,对局地气候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基于局地气候改善的优化绿地布局方式是保留并建设位于城市上风向的大规模氧源绿地,同时在城市一定范围区域内,集中布局面积不小于70ha的绿地,而非进行点小面广的星星点点式布局。  相似文献   

2.
雨水径流是诱发城市雨水水量问题的原因之一,树冠具有截留降雨、消减雨水径流的生态服务功能,定量树冠截留降雨的效能对评估与利用绿地管理降雨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详细解析单株树木管理降雨的过程,建立测算树冠截留降雨量及其经济价值的理想模型;其次以MIKE URBAN为例对树冠截留降雨效能的定量测算工具的应用进行了述介;再次以树木管理雨水积分体系(Tree Stormwater Credit Systems)为例对树冠截留降雨效能的定量赋值工具的应用进行了述介。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推动国内相关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GIS软件,基于南京市主城区道路网络并结合街道人口分布,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各街道居民出行的便捷性.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可达性整体卜较好,大部分区域步行10min、非机动车5min或机动车5min可以到达最近的公园绿地;大部分街道便捷程度较高,步行了15min、非机动车10min或机动车5min可以到达最近的公园绿地.将影响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因素归纳为4个方面:公园绿地本身的质量、道路网络的完善程度、所采取的交通方式和城市居民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4.
郑熙 《福建建筑》2022,(11):10-13
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城市绿地建设越来越受到建设者的重视,为此,各地先后制定了城市绿地建设导则,以提高城市绿地规划质量和规范绿地建设活动。城市绿地建设导则,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具体场地景观规划建设的衔接,如何落实导则原则,实践导则精神,是每一块城市绿地在规划和建设之前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以漳州市城市绿地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借助导则的引导,开展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工作,实践导则精神,更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是指人所享有的,具备重要生态与社会价值的城市空间.文章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爬取区域内部310个小区样点数据,选取小区特征、绿地设施、公共服务三大类12个因子,运用享乐价格法,剖析城市绿地对房价影响.结果表明:(1)小区的特征与基础设施的距离是决定房价的内在原因与根本因素;(2)绿地对房价也具有一定影响并存在差异,其中共享型绿地面积与自足型绿地可达性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3)居民对绿地具有一定需求且更愿意选择靠近大型公园与具有丰富绿地的社区进行居住.分析结果可为当前的绿地空间布局与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颂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10,26(3):14-18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和资源紧缺条件下,迫切需要以发挥生态功能、社会效益等综合功能为目标,符合城市空间快速演化规律,指导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发展相辅相成,或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是一对耦合的关系。探索和研究二者的耦合规律和模式以达到双方共存、综合效益最大化应列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一种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生态功能、城市发展空间相互促进的耦合分析方法,基于GIS和多目标分析技术,以无锡市区为例,确定城市绿地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区域,为无锡市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导言INTRODUCTION世界各地都在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干旱、暴雨和热波做艰难的抗争。这些异常气候引发城市洪水、城市热岛、水污染和水短缺,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和舒适,也对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气候变化,某些时段由干旱、暴雨、热波引起的灾害频率和规模都会增加。回顾韩国这些年的异常天气,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当前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阐述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应从技术手段及管理措施两方面入手,以天津临港区域城市绿地养护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为例,介绍天津临港区域的经验及典型做法,为当前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岳晓蕾  林箐  杨宇翀 《风景园林》2018,25(10):66-70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进行,城市热岛效应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显著问题之一,而城市绿地能有效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对城市绿地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本文采用遥感数据反演的方法,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得到不同时期保定市中心城区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图,分析近10年的时空演变规律,并用网格法对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研究区内的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其地表的平均温度可减少0.9℃~1.3℃。选取研究区域内的8个城市绿地,利用缓冲区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城市绿地面积与其降温范围之间的关系,结合保定市热岛效应集中区域及周边土地利用现状,提出增加城市绿地的可能位置,为城市绿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内,绿地空间有限,城市风貌和城市功能无法充分体现的问题日益严重.公共卫生空间和环境质量等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城市绿地空间的设置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使人们更多地融入自然,更直接地感受生活环境的变化.此次研究主要从绿地空间的基本功能着手,以南京生态科技岛为例,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拓展城市开发中建...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视和相关规划研究的展开,出现了一些与城市绿地防灾避灾功能相关的定义、概念,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共识。对城市避灾绿地从概念、规划定位、选址要求、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高度评价城市绿地的避灾能力,并对避灾绿地服务半径的合理确定、建设时限、容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力图从新的角度审视、指导今后公园的改造和建设,真正实现公园平时与灾时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进行定位,对其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求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和时间中的合理布置方法,同时,通过从三维空间中对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轮廓线进行丰富,利用时间上植物季相景观的自我更新与变化,对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的意境进行创造,进而研究适合于现代城市生态景观环境的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对日本近代城市公园绿地历史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许浩 《中国园林》2002,18(3):57-60
城市公园绿地制度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本论文主要考察日本城市公园绿地及其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了其公园绿地体系的特征。从历史上看,日本城市公园绿地体系有全国统一的配置标准,重视防灾功能,都市公园以小公园为主。本文最后讨论了日本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对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榛  张凯云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4):56-61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水定绿"是缓解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绿地建设规模和品质的不断提升与有限水资源条件之间矛盾的生态智慧途径。梳理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62个地级市所属的16种生态本底及植被类型,提出了在种植设计中可参照的3类地带性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分区及类型,以及有效评估水源水量条件、运用场地设计策略影响水分条件分布和节水型灌溉措施的设计策略;从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汇水单元划分与绿地空间布局、节水需求下的植物群落设计模式3个环节探讨了以水定绿的基本设计方法;并以西北某城镇绿地生态设计实践为案例,论述了以水定绿的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云才  杨眉 《住宅科技》2013,(11):37-39
高密度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群发展的重要特征.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成渝地区等几个最重要的城镇群地区,正面临进一步巨型化、高密度、连绵发展带来的发展压力.这种高密度特征带来了各个层面的空间问题,环境与生态已严重透支,必须通过提高综合承载力以适应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需求.空间效能优化是促进高密度地区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绿地生态效能优化是空间效能优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分析绿地生态效能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总结高密度语境下绿地生态效能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加剧,城市绿地绩效受到更多关注。由于城市绿地绩效认知和衡量直接受城市发展水平及现实需求影响其内涵认知和评测方法具有较强动态性和现实性。为深入解析我国城市绿地绩效内涵及评测方法的演进过程及趋势,应用 将近 40 年我国相关研究文献分为起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 3 个阶段展开梳理,同时以绩效类型、评测方法以及评测层面三个属性特征为切入点,建立绩效研究的文献属性框架对文献类别细分,通过计量分析从文献发表时间、研究热点和领域分布三个方面揭示各个阶段城市绿地绩效研究总体特征,并对不同时期研究热点、绩效内涵及评测方法的特征及其演进脉络展开讨论,最后对我国城市绿地绩效研究的问题、要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陈明  胡义  戴菲 《风景园林》2019,26(12):74-78
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营造清洁健康的城市环境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绿地能有效缓解PM_(2.5),然而当前对绿地空间形态的研究不足,导致能在规划设计中直接应用的成果不多。基于武汉市9个城市绿地空间形态要素量化差异与实地测量的PM_(2.5)浓度大小,探索二者深层的量化关系规律。结果显示:1)PM_(2.5)消减量随绿地规模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当规模大于5~10 hm~2消减量减缓;2)绿地面积、周长及形状指数与PM_(2.5)的消减量显著正相关,分维指数与近圆形形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PM_(2.5)的消减效率随绿地规模的增加急剧下降,当绿地规模超过5~10 hm~2,消减效率变化不明显。通过量化分析,揭示对PM_(2.5)消减具有显著影响的城市绿地空间形态指标,提出适当的规模、不规则或复杂的绿地形态及分散式的布局等绿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而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在分析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进行了探讨。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提出保护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绿色廊道网络和增加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优化途径。文章旨在探讨合肥这一园林绿化质量层次较高的城市,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