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2205双相不锈钢中厚板热轧态和固溶态表面氧化皮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热轧态氧化皮靠基体一侧存在疏松、不连续情况,固溶处理后变得非常紧密,同时发生了内氧化,增加了酸洗难度。针对2205双相不锈钢中厚板氧化皮具体特征,重点列举了立式混酸酸洗工艺,通过在退火前增加一遍预酸洗,调整混酸浓度,达到了理想酸洗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吉东  王岩  谷宇  王斌 《特殊钢》2021,42(3):79-82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和硬度计等研究了 1 080~1 200 ℃固溶温度对热轧态Inconel 601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合金基体为沿轧制方向拉长的奥氏体晶粒组织,同时弥散有少量氮化物,沿晶界有大量碳化物析出。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逐渐长大,碳化物缓慢溶解,强度及硬度逐渐降低;当固溶温度提高到1 160℃时,晶粒尺寸均匀,碳化物基本全部溶解,合金的HRB硬度值由84降至71,伸长率由52%提升至70%。获得最佳力学性能的固溶工艺为1 140~1 160 ℃保温50 min。  相似文献   

3.
以气雾化316L和430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制备了316L/430双相不锈钢。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材料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选区激光熔化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为1250℃时,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面积比为45.7:54.3,此时试样的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830 MPa,屈服强度340 MPa,硬度HV 356,断后伸长率25%;当固溶温度为1150℃时,试样的耐腐蚀性能较好,自腐蚀电流密度为3.196×10-6A·cm-2,点蚀电位为-0.118 V。  相似文献   

4.
姜越  周蓓蓓  艾莹莹  卢伟 《特殊钢》2012,33(3):41-43
研究了00Cr13Ni7Co5Mo4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0.009C、13.28Cr、7.37Ni、5.36Co、3.59Mo、0.66Ti)经4次860℃15 min水冷循环处理的细化晶粒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1 100℃1 h固溶处理的组织为原始组织,经3~4次循环相变处理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晶粒尺寸由180μm细化至10μm的细小等轴晶粒。与传统1 100℃1 h固溶+450℃9 h时效工艺相比,经1 100℃1 h固溶+860℃15 min水冷α′↔γ循环相变+450℃9 h时效的钢的屈服强度σ0.2由1 420 MPa提高至1 560 MPa,伸长率δ由12.6%提高至14.9%。  相似文献   

5.
用等径角挤压变形法进行奥氏体不锈钢锭开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钢  吕惠生  邓波  王立民  刘正东 《钢铁》2008,43(2):77-80
对铸态奥氏体不锈钢的等径角挤压变形(ECAP)试样进行了高温固溶处理,并与锻造试样 固溶处理后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室、高温ECAP试样在1150℃固溶处理后均可得到完全再结晶组织;增加ECAP道次对完全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影响不大,但略微增加晶粒尺寸的均匀性;铸态奥氏体不锈钢采用ECAP 固溶处理新工艺后,可以获得与锻造 固溶处理工艺类似的组织、力学性能,有可能实现铸锭的开坯.  相似文献   

6.
界面特性对于碳钢/不锈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基于碳钢/不锈钢液-固复合新材料与工艺开发需要,对Q235/304液-固浇铸复合工艺进行了凝固模拟分析,并利用浇铸实验与剪切实验研究了液-固复合界面的组织与成分变化行为及其对后续轧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锈钢基板结合面凹槽化预处理有助于提高整体浇铸复合效果;实现有效冶金复合的温度与界面重要条件则为较高的碳钢过热钢液与不锈钢基板预热温度。其中,液-固复合工艺实现2钢种界面冶金复合的主要特征是:基板界面侧产生有一定厚度的重熔层;复合界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合金元素扩散层。据此,获得的液-固复合界面热轧态剪切强度达400 MPa以上,远高于国标210 MPa的门槛值,有望更好地提高这类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7.
臧震  胡俊辉 《山西冶金》2010,33(6):11-15
分析了不锈钢盘条与板带酸洗工艺的区别以及氧化皮的特点,并在不同条件下对304不锈钢盘条进行热处理试验,在此基础上对不锈钢热轧线材表面处理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盘条酸洗工艺要与固溶工艺合理搭配;固溶温度采用1050℃,炉内w(O)在8%~12%之间,时间控制在60~90min,酸洗时间一般为20~40min。  相似文献   

8.
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Al-4.5Zn-1.0Mg-0.5Cu-0.4Ag合金的强化固溶行为。结果表明:经强化固溶处理后,合金固溶态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以及伸长率分别较常规固溶的低15 MPa、16 MPa和1.7%;峰值时效态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较常规固溶的分别高62 MPa和68 MPa,伸长率低0.8%。;强化固溶可使Al-4.5Zn-1.0Mg-0.5Cu-0.4Ag合金固溶后的第二相粒子减少,但使其时效后的强化相数量增多,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技术制备汽车用Fe-35Mn铁基高锰合金,并分别采用固溶、时效以及固溶–时效3种不同的工艺进行热处理,分析和测试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LM成形态Fe-35Mn高锰合金经过固溶或固溶–时效处理后,晶粒细化,并生成许多孪晶。与固溶态合金相比,固溶-时效态合金的晶粒更大,晶粒中存在均匀分布的孪晶组织,并且孪晶尺寸更大。SLM成形态Fe-35Mn合金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后,均生成α-Mn相。随拉伸应变提高,固溶态合金最早发生塑性变形,塑性最好;经过时效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提高,但冲击韧性与伸长率降低;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孔隙数量最少,冲击韧性与伸长率达到最大(分别为22.8 kV/J和21.6%),具有良好的塑性。SLM成形态及热处理态Fe-35Mn合金的拉伸断口均呈现韧窝断裂特征。固溶-时效态合金的拉伸断口孔隙数量最少,塑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N、Cr、Mo和Ni四种合金元素含量的变化对核电主管道用固溶态316LN不锈钢的晶粒尺寸以及常规力学性能和点蚀性能的影响.随着N含量的升高,316LN的晶粒明显细化,其在固溶处理过程中晶粒长大趋势也减小.N含量的升高可改善316LN的力学性能和耐点蚀性能,但是当N质量分数达到0.20%时,其耐点蚀性能又开始变差.晶粒细化对316LN强度的影响远小于N含量对316LN强度的影响.Cr及Ni含量对316LN的晶粒尺寸及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影响不大;Cr含量增加可轻微改善316LN的抗点蚀能力,Ni元素对316LN的耐点蚀性能影响不大,但可增大钝态的腐蚀速度从而不利于钝化膜的稳定.随Mo含量增加,316LN的晶粒尺寸略有减小,强度增大,延伸率显著降低,耐点蚀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11.
借助Thermo-Calc热力学相图计算软件,开发了用于电梯的含氮节镍奥氏体不锈钢QN1701(12Cr17Mn7Ni2Cu2N),以代替443(019Cr21CuTi)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通过OM、SEM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方法研究了QN1701和443不锈钢的组织及性能。N原子起着间隙固溶和细晶强化的作用,使QN1701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提高至400 MPa以上,达到443不锈钢的1.32倍。QN1701不锈钢的点蚀电位为241 mV,低于443不锈钢的289 mV,但其点蚀速率为9.10 g/(m2·h),低于443不锈钢的14.58 g/(m2·h)。在电梯用研磨拉丝表面状态下,QN1701不锈钢在质量分数为10%NaCl中性盐雾和干湿循环盐雾等加速腐蚀试验中的耐蚀性能均优于443不锈钢。分析发现,443不锈钢添加一定量的Nb、Ti稳定化元素所生成的(Nb,Ti)(C,N)析出相经研磨拉丝处理后,暴露于表面或被拖拽后留下微坑,导致其耐蚀能力急剧下降。综上所述,相较443不锈钢,QN1701不锈钢具有强度更高、伸长率更大和在研磨拉丝表面状态下耐蚀性更好等特点,这对于电梯轻量化设计和长寿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316L不锈钢为常用的耐蚀合金材料,然而其在海洋大气环境服役时易遭受点腐蚀而发生失效。通过点腐蚀速率、临界点蚀温度、点蚀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等评价方法,对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光亮退火、抛光、酸洗钝化)后的316L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表面处理对316L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影响不大,但会使点腐蚀速率、点蚀电位有所差异;在测试条件下,抛光及酸洗钝化均可有效提高316L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其中酸洗钝化态的耐点蚀性能最好,因此建议对海洋工程用316L不锈钢产品在使用前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The stainless steel/iron chips core cladding bar was hot-rolled by using recycling iron scrap. The interface of the metals and the influence of rolling pass, rolling temperature, graphite additive on properties of stainless steel/iron chips core cladding bar were analyz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SEM, EDS and micro hardness tes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element diffusion occurs at the interface after six passes rolling and the width of diffusion zone is about 70-80??m. The Fe of carbon steel diffuses into stainless steel and the Cr, Ni, Mn of stainless steel diffuse into carbon steel which makes micro hardness of carbon steel near the interface increase obviously.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stainless steel and iron chips cor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of rolling passes and it is 355MPa after six passes rolling.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the cladding bar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of rolling temperature and they are 470MPa and 32% at 1150??, 500MPa and 35% at 1250??. The composition of iron chips core is improved by adding graphite powder.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graphite in iron chip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ladding bar increase, but decrease for elongation. White reticular secondary cementite is appearing when the graphite is 1. 0%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is up to 736. 5MPa, the elongation decrease to 16%. The tensile fracture shows brittle fracture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4.
为去除热轧不锈钢板表面的氧化层与贫铬层,钝化基体,改善表面质量,在热轧退火后需进行酸洗处理。介绍了热轧不锈钢板表面氧化层和贫铬层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及其对酸洗过程的影响,并对热轧不锈钢板的酸洗体系设计和酸洗工艺开发进行了阐述。中国热轧不锈钢板普遍采用前处理(机械除鳞、中性盐电解等)→硫酸(电解)预酸洗→硝酸-氢氟酸终酸洗的酸洗工艺,旨在通过前处理和预酸洗去除大部分的氧化层,在终酸洗阶段去除残余氧化层及贫铬层,同时实现基体钝化。目前,热轧不锈钢板的酸洗工艺存在酸洗效果不稳定、贫铬层去除不完全、局部腐蚀较为严重等问题,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根据不同钢种不同退火工艺条件下的表面氧化层与贫铬层的性质与分布特征,研究开发相应的酸洗体系和酸洗工艺。热轧不锈钢板的环保型酸洗新工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良好的综合性能,采用控轧控冷(thermal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简称TMCP)工艺轧制了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316L+Q370qD,利用金相、扫描、拉伸、冲击、弯曲、剪切和晶间腐蚀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316L+Q370qD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的界面实现了完全冶金结合,未发现孔洞、裂纹等缺陷以及大颗粒的析出物及氧化物夹杂等;复合板的屈服强度为421~446MPa,伸长率为24.0%~28.0%,-20℃纵向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为200J,180°内、外弯曲合格,平均剪切强度为412 MPa,复合板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满足GB/T 8165—2008《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标准要求。按照GB/T 4334—2008方法 E进行晶间腐蚀试验,复层不锈钢316L未出现晶间腐蚀现象,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的平整工艺对连续退火780 MPa级别的冷轧双相钢进行平整试验,研究了平整伸长率对连续退火780 MPa级别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平整伸长率与780 MPa级别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函数关系模型。研究表明:随着平整伸长率的提高,780 MPa级别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提高,抗拉强度保持不变,同时均匀伸长率和总伸长率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温拉伸及硬度测试研究了不同的冷变形量对316L不锈钢室温力学性能及硬度的影响,并通过OM、TEM对冷变形后组织结构的观察,分析讨论了不同变形后力学性能及硬度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冷变形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塑性有所降低.冷变形量为25%时,钢的屈服强度可达到745 MPa,同时伸长率达到19.3%.随冷变形量的不同,该钢加工硬化能力不同.变形量低于2.5%时,强度、硬度增加的速度较快,而变形量高于约2.5%后,强度、硬度增加的速度却相对较小,其原因是变形机制不同.另外,冷变形后钢的屈服强度与硬度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由此提出了由冷变形后硬度变化预测冷变形后拉伸屈服强度的方程.  相似文献   

18.
结合水电用不锈钢S-135(00Cr13Ni5Mo)的开发过程,介绍了该钢种加热、轧制、热处理及酸洗过程的工艺关键控制要点。指出采用缓慢升温、充分保温的加热工艺,抢温快轧、高温终轧的轧制工艺是确保轧制过程稳顺生产的重要因素。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和酸洗工艺制度是保证该钢种性能与表面质量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9.
耐海洋环境腐蚀高强度不锈钢的设计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新的成分设计和综合应用超洁净化技术和金属间化合物及碳化物的时效沉淀强化技术,成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超高强度不锈钢。该钢的抗拉强度[Rm]可达1 940 MPa,[KIC]大于90 MPa·m1/2,并且具有较高的疲劳性能及高温力学性能,在海洋大气及海水全浸的环境下,该钢的耐腐蚀性能与15-5PH不锈钢相当,且明显优于同强度级别的Aermet100钢。  相似文献   

20.
高强双相钢 DP1180 兼有高强度和一定成形性,是汽车结构件的重要材料。由于高强双相钢DP1180抗拉强度在1 180 MPa以上,因此平整难度极大,在轧制过程中易出现轧制力大、边浪和伸长率不合格等问题。通过对该钢种在平整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措施,解决了高强双相钢DP1180在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