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洪溪  周瑾  王建业  李华  刘博 《金属矿山》2020,49(11):162-171
牛苦头东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与祁漫塔格山北麓的交接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弧盆系,三级构造单元为北昆仑岩浆弧,属于东昆仑铁、铅、锌、铜、钴、金、钨、锡、石棉成 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地表未见直接的矿化线索。为对1∶50 000高磁异常进行查证,首先采用1∶10 000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出磁异常13处;其次结合磁异常特征布设钻孔并进行井 中三分量磁测,以初步查明异常源和盲矿体的地质特征。详细讨论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类型等,同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主要赋存于变砂岩和大理 岩中,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铁矿的磁性特征是有效的、主要的找矿信息,磁测成果中圈定的异常都是直观的、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对1∶10 000磁异常的钻探工程验证,共发现铁矿体22条,划分矿带 3个,初步估算出铁矿石量440.2万t;结合磁异常特征并综合分析已有钻孔资料,认为矿区西段规模较大的C1磁异常存在寻找深部矿体的潜力;已发现的矿体多为单孔控制,个别矿体为2个钻孔控制,充分利用钻孔三 分量磁测井指示的旁侧异常施工钻孔,有望进一步扩大矿体规模,增加区内资源量;△T化极后上延100 m部分磁异常强度变小,而它们的形态基本未发生变化,说明异常源较深,施工深部钻孔验证这些异常,有进一 步发现深部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泉店-灵井铁矿床位于河南省中部,是近年来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在许昌铁矿成矿区发现的又一大型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体赋存于太古界登封岩群武庄岩组二段,呈层状、似层状多层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由于受古断隆构造和含矿地层控制,矿体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且多呈断块产出。笔者在讨论矿床地质特征的同时,对区内磁异常特征、构造控矿因素、找矿标志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区深部沿矿体倾向方向和部分磁异常分布区尚有较大找矿空间。通过进一步勘查,矿床规模将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弋阳县狮子包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接壤带的南侧,赣中沉积变质型铁矿带东部,铁矿体主要赋存在南华系洪山组上部含铁岩系中,层位较稳定,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区内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对铁矿体的形成和规模有一定的影响,矿石矿物以镜铁矿为主,其次为磁铁矿,属贫铁矿型。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重点研究本区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成因,总结铁矿的找矿标志,并提出今后的找矿方向(区内沉积变质型铁矿),以指导区内铁矿的找矿。  相似文献   

4.
岗讲铜钼矿床为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为寻求岗讲矿区找矿突破,加快区内探矿工作步伐,基于区内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并采用EH-4大地电磁测深手段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工作。研究表明:1矿体水平投影呈开口向西的U形展布特征,二长花岗斑岩为主要的赋矿岩石,后期花岗闪长斑岩、流纹斑岩、英云闪长玢岩等对矿体起到破坏、进一步改造富集的作用。2矿体品位具有单峰分布特征,Cu品位多集中于0.2%~0.4%,Mo品位多集中于0.01%~0.03%,北段矿体厚度明显大于南段矿体,南段矿体品位略高于北段矿体。3结合矿区已有的探矿工程资料,对EH-4测量反演成果进行了地质解译,圈定出了A类高阻电性体(视电阻率1 800~3 600Ω·m)、B类中阻电性体(400~1 800Ω·m)以及C类低阻电性体(视电阻率小于400Ω·m),其中,C_2低阻异常呈长轴状分布于近地表附近,标高4 800 m以浅,可能为氧化矿(化)体所致,C_1低阻异常规模较大,向深部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推测为深部原生矿(化)体所致;1∶10 000激电中梯测量验证表明,C_1、C_2异常为矿致异常的可能性较大,深部找矿前景较好。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直接找矿标志(矿化露头)和间接找矿标志(蚀变、构造、物探异常等),对于区内进一步进行深部找矿预测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竹园西铜钼矿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成矿区带属桐柏—大别钼成矿带,为铜钼多金属成矿有利地区。为深入研究该区成矿潜力,在区内开展了1∶10 000地质测量、1∶10 000土壤测量、1∶1 000地质剖面测量及槽探、钻探等系统的矿床勘查工作。矿区地质特征研究表明:(1)矿区内铜钼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岩体与构造,灵山岩体花岗斑岩为其成矿母岩,并在断裂交汇部位可形成富矿体;(2)矿区圈定的2条Mo矿体和1条Cu矿体均赋存于花岗斑岩中,矿床具有斑岩型钼矿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1∶10 000地质测量→1∶10 000土壤测量→1∶1 000地质剖面测量→槽探、钻探揭露的找矿技术流程,在区内圈定了2处钼矿找矿靶区(靶区A和靶区B),经工程验证发现靶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斑岩体及多条钼矿体,且靶区A内钼矿体估算的(控制)+(推断)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综合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并与邻近同类型矿床进行类比,认为竹园西铜钼矿区中深部成矿潜力相对较大,可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迪木那里克铁矿位于新疆的东昆仑西段,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阿尔金陆缘地块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它的矿体一般存在于上奥陶统祁曼塔格群浅变质的碎屑岩也就是火山碎屑岩中。矿体主要以层状、条带状为主,其中有一些矿体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矿体的产状与地层基本相同,存在较为突出的层控作用。最近几年时间里,围绕着迪木那里克铁矿,根据1∶5万航磁异常,首先论述了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矿石特征,其次,指出了其外围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兴顺铁矿深部资源潜力,扩大矿山资源储量规模,在地质测量、磁法测量、钻探及巷道编录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矿体赋存规律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矿床成因、总结找矿标志。结果表明,矿体赋存层位为太古宙鞍山岩群茨沟岩组,矿石自然类型为磁铁石英岩,是典型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矿体向深部延伸趋势明显,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大竹园沟钨钼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褶皱系的衔接部位、北秦岭构造带瓦穴子断裂北侧,成矿区带上处于秦岭-大别成矿省东秦岭金属-非金属成矿带宽坪Au-Mo-金红石矿化集中区内,为寻找钨钼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结合地质矿产调查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总结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为查明矿区内地质成矿条件及中深部矿化特征,开展了1∶1万地质简测、1∶1万土壤化探及坑探、钻探等系统的矿床勘查工作。物化探异常及探矿成果研究表明:①区内钨钼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岩体、构造,花岗闪长斑岩为成矿母岩,赋矿岩石为宽坪群二云石英片岩及花岗闪长斑岩,在断层或褶曲等构造部位,常常形成富矿体;②区内钨钼矿主体为斑岩型矿床,在内接触带花岗闪长斑岩中形成斑岩型矿体,在外接触带二云石英片岩中形成细脉状、浸染状钨钼矿体;③区内初步圈出了5条较大的钨钼矿体,其中 I1、 I2、 I3矿体赋存于宽坪群二云石英片岩中,为二云石英片岩型钨钼矿体; II1、 II2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宽坪群二云石英片岩的接触带上,为斑岩型钨钼矿体;④区内圈出了3处钨钼找矿靶区(编号分别为A、B和C),经过工程验证发现靶区内深部存在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多条钨钼矿体,且靶区A内 I1、 II1两条矿体估算的(3341)资源量达中型规模。综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类比邻近同类型矿床,认为大竹园沟一带中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北铁矿的分布特点及赋存规律,全面分析了辽宁省抚顺县毛公铁矿的地质、物探资料,从成矿地质环境及磁异常特征着手,论述了该区铁矿的找矿远景.通过与邻区矿床地质特征对比,认为毛公铁矿体在空间上为一个铁矿层,并首次采用深钻对低缓磁异常区进行了工程验证,在孔深359~620m处发现厚度大、埋藏深、规模大、品位高的隐伏鞍山式铁矿,表明该区具有深部找矿的巨大潜力.这对今后在辽北地区开展第二轮深部找矿,提高铁矿床技术经济价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比里亚某铁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恩(Man)地盾太古宙成矿区,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规模为一大型铁矿床,由国内企业取得探矿权。太古宙马恩(Man)地盾比里姆绿岩带为区域重要的成矿带,已发现了多处铁矿床与矿点。利比里亚某铁矿为该成矿区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整体呈“U”形和“W”形产出。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及相关地质工作成果,针对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分布广且厚度大、区域变质程度高、矿体形态较为复杂的特点,开展了高精度磁测和EH4测量。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获得的正磁-负磁-正磁异常分带识别含铁建造区域,根据EH4低阻异常对含铁建造与矿体进行空间定位,结合地质测量、探槽、钻探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在该区取得了找矿勘查突破。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找矿标志等构建了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找矿模型,并对选定的2处找矿靶区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该区后续找矿工作以及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找矿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藏汉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与白象山大型铁矿床的磁异常特征、控矿构造、矿石类型、矿体特征和围岩蚀变进行分析对比,认为藏汉地区具有较大的铁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最近的勘查成果,从控矿构造、赋矿地层阐述大顶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地表和钻孔揭露矿石矿物特点、矿物组合规律、围岩蚀变以及矿体空间展布特征,探讨本区铁矿成矿地质因素、找矿标志以及找矿规律。大顶铁矿为含锡磁铁矿矽卡岩型矿床,主要成因为高温热液接触交代。  相似文献   

13.
江西东乡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靶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苏锦 《采矿技术》2011,11(4):114-117
通过对江西东乡铜矿的区域成矿背景、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的研究,提出了"三带、两层、三异常"的找矿模型,为本区找寻富铜矿体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内铜矿体成矿的有利区段进行了预测,优选出4个找矿靶区,为该区深边部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湖北大冶铜绿山矿田深部找矿工作进展及下步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大冶铜绿山铜铁矿、鸡冠咀铜金矿两个危机矿山深部找矿项目的勘查工作为基础,对大冶铜绿山矿田成矿规律的新认识、深部找矿技术手段的应用、深部找矿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矿田下步深部找矿的三个主要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即现有矿体向深部延伸地段,以往工作程度低,但具有寻找新类型、新矿体潜力的地段;区内重要的重磁异常地段...  相似文献   

15.
铜绿山铜铁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铜绿山铜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之一,但经三十余年的开采,资源己是中度危机,寻找接替资源,迫在眉睫。通过对矿床成矿规律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深部及外围仍具找矿潜力:根据矿体的赋存规律及以往建立的推断矿体有无延伸的模型分析,铜绿山矿床多个已知矿体还有较大延深(伸);根据异常特征结合成矿规律类比,矿区深部己知矿体的延伸部位,预测有尖灭再现矿体,或己知矿体的旁侧存在规模较大的新矿体(第二找矿空间);矿区外围找矿也具有良好找矿前景,根据前人在区内已知大中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资源量预测模型进行逻辑信息法统计预测,预测铜金属量达中型以上规模。  相似文献   

16.
春哲铁矿位于南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谢通门—墨竹工卡铜、铁、铅、锌、金成矿带(Ⅳ5),麦热—空朗金银铜铅锌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总结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成矿背景及成矿条件,航磁、物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对区内找矿潜力进行分析。重点介绍根据航磁异常利用地质、物探方法寻找铁矿取得的效果,在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冯庭录  刘静  吕呈  鲍雷  庾江华 《金属矿山》2019,48(8):141-146
钱村铁矿是宁芜矿集区西南部雍镇矿田内的代表性铁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宁芜盆地西南侧。矿区属汤沟-裕溪口复背斜,发育NE-NNE及NWW向两组断裂,NE向褶皱构造控制了岩浆侵入及成矿作用。区内发育明显的磁异常,钱村矿床是单一的磁铁矿床,共圈定了8条磁铁矿体,矿体赋存于闪长玢岩与黄马青组接触带地层中。结合矿区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矿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①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穆磁铁矿,另有少量的黄铜矿、斑铜矿,矿石有块状、浸染状、脉状及角砾状等类型, 钱村铁矿为一中高温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矿床;②通过磁铁矿的判别图解,可知磁铁矿大量落于斑岩型矿床区域,指示矿区具有一定的铜金矿床的找矿潜力,成矿岩体侵位和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8.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东部。该矿床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及捕掳体内,探寻侵入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的接触带及蚀变-矿化岩体内捕掳体是该区实现深部找矿突破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研究区1∶1万重磁异常资料,分析研究区内重磁场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物性资料,推断主干剖面深部地质结构;总结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为开展安徽省姚家岭地区锌金多金属矿深部成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乌苏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查干此老—巴音杭盖金成矿带(Ⅳ74)上,是寻找与燕山期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铜铁矿的有利地区,尤其是NEE向大断裂的次级构造石英脉的下部为成矿有利区段。该矿带相继发现了巴音杭盖、图古日格、查干次老金矿和东加干铁矿。为详细查明矿床资源储量与矿体地质特征,类比毗邻的常兴铁矿及扎嘎乌素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理论,在总结分析前人普查、详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1∶2 000地质测量、矿产地质钻探,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下元古界宝音图群的白云岩、千枚岩、碳质板岩、石英岩,志留系徐尼乌苏组地层出露于矿区东南部,第四系大面积覆盖于勘探区内,岩浆岩不发育;②矿体赋存于早古生界志留系徐尼乌苏组中,共圈定了14条矿体,其中铜铁矿体4条,铁矿体10条(7条为露头矿,其余均为隐伏矿体),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型铜铁矿;③矿体受控于NEE向地质构造,多呈EW、NEE 向带状或脉状展布,大断裂的次级构造带是控矿和储矿的有利部位。根据对新乌苏铜铁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构建了矿区综合找矿模型,并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编号为B1、B2、B3)。矿体主要受构造控制,大断裂在矿区内长2.2 km,矿体沿走向和倾向上应具有一定规模的延深,矿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火嚼龙潭位于青海东昆仑北坡,昆中断裂北侧,通过分析该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讨论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分析1∶50 000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区内金、钨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表明:(1)该区具有东昆仑地区重要的赋矿地层——太古界金水口岩群,成矿物质来源充足;(2)区内构造蚀变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有利于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富集;(3)该区1∶50 000地球化学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成矿潜力大,具有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的价值;(4)该区找矿主攻矿种应为金矿和钨矿,矿床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金矿和岩浆热液型钨矿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