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燏烽 《山西建筑》2005,31(16):32-33
通过提出建筑的物质第一性主张,在物质第一性条件下分析材料的多重属性,探讨了建筑师要注重对建筑物质层面的探索,关注大量的普通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从而整体推动中国建筑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2.
建筑不仅是一门古老的造型艺术,而且具有悠久的技术发展历史。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领域;它满足着人和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建筑是由具体的物质材料建造而成,并且通过物质对象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需要。   今天,人们在研究建筑造  相似文献   

3.
王晓雪 《建筑》2008,(17):62-63
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生产等物质功能要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而的需要。所以建筑既是物质技术产品,也是精神艺术品。正是建筑的这种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的属性,使建筑的体型及立面设计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教育建筑是育人的环境空间,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建筑是教育建筑的集中体现,它为育人提供了专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是科教兴国,提高国人文化素质的物质保证之一。随着高等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的发展和高校体制的改革,对当今高等学校的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建筑美和建筑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强调建筑美不是艺术美,而是物质产品美;建筑艺术不是纯艺术,而是实用艺术,并就建筑美与艺术美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强调建筑物质形态生成的研究;通过对现代建筑及其操作体系的再认识,更新设计观念,探索了建筑基础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沈丹  董波 《住宅科技》2007,27(6):60-62
英国乡村传统住宅建筑其有独特历史文化蕴含。作为极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以及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英国乡村传统住宅建筑正以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呈现。对其体现的深层文化意蕴的解读,将有助于传统住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陈在宁 《华中建筑》1993,11(4):58-59,21
建筑既是物质空间,又具精神功能,因此色彩在建筑上的运用非常重要。建筑色彩设计应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考虑气候条件,还要结合建筑本身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高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具有着高参与性和深广影响,不仅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社会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高科技的这种双重影响在当代建筑领域尤为剧烈,表现之一就是对传统的建筑美学的不断质疑,以及对创建信息时代新的建筑美学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朱洪娣,陶必胜,陶全胜(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盐城市城区办事处,224001)建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更要物质生产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承担着国家重点建设任务,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建筑生产的流动性、复...  相似文献   

11.
建筑的膨胀在当今的城市物质和精神环境下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负担.建筑需要在物质和社会认知层面进行消融.开放城市空间,弱化其对人和自然的压迫。  相似文献   

12.
詹胜  何玉敖 《新建筑》1997,(2):23-26
通过对物和物质的分类界定,借助维度区域概念,利用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结果,尝试对现代建筑理论和建筑设计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得以发现建筑发展的本质规律;并由此提出:“物”的设计概念向“物质”的设计概念过渡和重视人的第一感知的建筑是建筑设计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形式、形态、形、风格都是研究建筑的永恒课题。 建筑物是物质的,它总是以形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总会想这个城市我到过,这幢建筑我见过或住过。物质必然要反映到精神上,不同精神层次的人,又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不同的评述和评价,特别是那些城市的重要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人们会赞赏它、回忆它、记忆它、感受它,它给人以情感,甚至是一种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当前建筑流行趋势的负面影响的分析,说明了建筑场所的创造必须注重人部窨的物质质,而不应过分地借助外在的信息来表现建筑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金开 《四川建筑》1994,14(4):25-26,56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对城市的外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建筑的造型和建筑的色彩问题,对如何把宜宾开发区建设为具有一定的特色,并在改善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注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丰富和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首先是物质文明建设,必须注意其使用功能,但建筑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决不能忽视它的艺术、观瞻功能。建筑是技术,也是艺术。城市的景观主要由建筑构成,无论是建筑的造型、建筑的色彩等方面都应体现文化特色。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室内设计课是建筑学本科(含室内设计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建筑设计内容中的一部分,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在相应的标准下,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法则,加强人们在建筑中的物质和精神感受,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人类各阶段建筑文化要义(之四)──现代建筑文化陈凯峰在建筑安上,通常是将近代以来的建筑发展过程划分为近代建筑、现代建筑、当代建筑三个主要阶段。然而,建筑史主要是对建筑的物质形态和心物结合形态进行划分的,这里所论的"建筑文化"却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当有其...  相似文献   

18.
杨洲 《建筑创作》2005,(12):150-152
以前总认为建筑是物质的,作为欣赏的电影是非物质的,而今天,我忽然发现其实建筑中那些让我们关心的部分并不都是物质的,而那些让我们花了钱、买了票、坐在影院里看2个小时的电影,却让我们的的确确感到了真实。  相似文献   

19.
李行 《南方建筑》2001,(1):28-30
建筑三大规律之一的“地点性”是建筑区别于其他物质产品的唯一特有规律。建筑及其设计方案之成败首先在于建筑的选址即地点,在于其“特定地点性三要素”间的关系,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观念中的所谓“风水”,这是建筑中一条永恒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陈柏旭  王玮琦 《建筑创作》2005,(12):146-148
建筑产生于人类对基本物质生活的需求。当建筑在物质之上无意中反映出人类某种精神需求的时候,才成为了“艺术”。建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中国只是近七、八十年的事情。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使建筑往往在精神层面滞后于其他艺术门类。电影则完全是人类精神需求的产物。工业革命将人类带进了新技术时代,也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