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LK地区滩海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LK地区滩海三维Ⅰ区主要为环渤海湾的两栖带和浅海水域,地下勘探目标为第三系煤层,埋藏浅、勘探难度大。海底采煤风险程度高,因此要求地震资料具有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根据地表条件和浅层勘探特点,在两栖区采用浅井、小药量激发,确保了浅层资料的分辨率;在浅海水域采用优选的最佳气枪阵列似"点震源"激发,消除了气泡效应,同时采用实时定位和二次定位技术,确保了海上检波器的定位精度。实践表明,该技术特别适用于滩海地区的浅层地震资料采集。  相似文献   

2.
南堡滩海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堡滩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原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需要。自2002年后,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成藏规律和该区的整体地质评价,对其进行了整体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部署。新一轮采集在科学设计和严格施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采集技术并发挥现有设备条件,如细分面元观测系统、PATCH块束状观测系统、OBC海底电缆等,较好地解决了滩海地区三维地震采集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并获得了高质量的地震资料,为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提供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滩海地区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胜利第地区作为胜利油田稳定、持续发展的阵地,其勘探面积广、地理地质条件特殊,勘探程度低、难度大。通过对淮海及极浅海地区采集方法的研究,在改进采集设备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野外观测系统设计,总结了各种激发因素和接收因素,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有利于滩海及极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方法,使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地下构造形态研究、油藏描述和增储上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1):F0002-F0002,I0001
宋玉龙,男,汉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胜利石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兼物探公司经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物探采集与方法研究学科带头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历任物探公司一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物探公司副经理、经理,2005年被管理局聘任为副总工程师兼物探公司经理,同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勘查地球物理工作,组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均获得较大进展,负责组织实施了国家“十五”“863”计划,滩浅海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研究项目,形成了一套适合国内滩浅海地区的地震勘探采集工艺和技术方法;负责组织完成了…  相似文献   

5.
浅谈束状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世信  谢文导 《勘探家》1998,3(2):58-62
本文根据BPX滩海地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从采集,处理两方面探讨了三维采集施工方法及参数选择,通过分析阐明了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采用三维地震相对窄方位角排列要优于宽方位排列片。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湾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胜利油区勘探开发的主要场所。由于极浅海及浅海地区海底结构复杂,该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常规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受到限制,无法详细了解海底结构。根据桩海地区实际情况,首次在地震勘探领域应用海底结构调查技术,查清了极浅海和浅海海底沉积结构;根据海底沉积地层与海水速度,建立了相应的极浅海和浅海近地表地质结构速度模型和吸收衰减模型,有助于获得陆、滩、极浅海和浅海的整体表层结构,为滩浅海高精度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及处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了地震勘探质量。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存在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多次波发育、非均质性砂岩巨厚或砂—泥—煤薄互层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进展。通过剖析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和不同勘探阶段地震采集关键参数与实际效果,系统总结了西湖凹陷地震采集技术的3个发展阶段:早期二维地震勘探阶段以凹陷结构和区带评价为采集目的,采集参数取得了从短缆小震源容量到长缆大震源容量的进展;中期为以重点探区勘探评价为目的的三维地震勘探阶段,采集技术上经历了从常规三维到Q-Marine和拖缆双检等技术进步;现今进入针对重点油气田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阶段,攻关试验了针对中深层重点目标区的斜缆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及非零偏VSP等地震采集技术,形成了以“两宽一高一多”为核心的中深层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8.
高云  凡正才  王民  吴新娣 《石油物探》2008,47(3):285-289
在海上地震勘探中,检波器经常发生漂移,室内资料处理时必须对其进行二次定位。针对胜利油田浅海地区折射波较为发育的情况,阐述了折射波法二次定位的原理和实现过程,探讨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实例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折射波法二次定位在共检波点道集内进行,利用炮点、检波点的空间位置关系求取折射波理论旅行时,通过与实际旅行时逼近来反演检波器的空间位置。为了提高反演的精度,需要同时反演地震波在海水中和海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过比较反演的震源位置与GPS测得的实际震源位置,可以评估折射波法检波器二次定位的质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海底折射波较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检波器二次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9.
滩浅海地震勘探具有特殊性,复杂的地表条件、波浪干扰、潮汐影响等因素使地震施工异常困难,水流引起检波点偏移等问题,导致地震资料品质极差。在尼日利亚OML114区块地震施工过程中,通过滤波分析实时监控指导采集施工,采用合适的检波器组合应对波浪干扰;通过收集分析潮汐规律,制定科学高效的施工对策;采用二次定位和二次测量技术,解决检波点偏移引起的反射波连续性差、信噪比低的问题;通过加密炮点解决覆盖次数不均匀的问题。实施相应措施后获得了较为优质的地震资料,同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宋玉龙 《石油物探》2005,45(4):343-347
滩浅海地区地表条件复杂,陆地和海上施工方法不同,采集的资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影响了最终成果。针对由于观测系统不同、激发和接收因素不同、海上检波器漂移等对采集资料造成的影响,探讨了改善资料品质的方法技术:①陆地采用延迟叠加震源,使陆海震源的激发信号相接近;②采用陆地压电检波器,使陆地检波器的性能与海上检波器相同;③采用匹配滤波法消除海陆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④采用二次定位方法提高定位精度;⑤选择合适的气枪沉放深度和气枪组合方式消除气泡效应等。这些方法技术的应用,消除了陆地和海上地震资料的差异,提高了滩浅海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三维地震采集评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东营凹陷内已采集的67块三维地震资料的简要分析,回顾了其三维地震勘探的历程,对三维地震采集进行了后评估,论述了采集技术的发展与勘探需求的关系;并对凹陷内两块高精度三维二次采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第二次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武喜尊  赵镨 《物探装备》2008,18(1):22-23
本文概括地阐述了我国煤田地质领域目前应用高密度采集的基本状况,通过实例说明,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大有作为,并特别指出了煤田高密度三维勘探需要达到的地质目标和应采取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东部老区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的意义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油田全区基本覆盖了三维地震勘探,其中白庙地区的三维资料是1987年采集的。由于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地下小断层发育、岩性变化快、目的层埋藏深,虽经多次处理,仍不清楚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为此在2001年冬至2002年春重新在该区开展一次三维地震勘探。在采集方法上采用可变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在资料处理上采用高保真度处理,在地震资料解释中采用高精度综合层位标定、地震正演分析、相干体分析、可视化等先进解释技术,所以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有了明显提高,为岩性反演、属性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条件。本次在白庙地区开展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见效快、投资周期短,可望为老油区资源挖潜、产能建设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4.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勘探地球物理技术向油田开发和生产领域的延伸。主要包括:资料采集特色技术,如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井筒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和四维地震技术;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如精细地震资料处理、叠后与叠前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油藏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各油田日益受到重视,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油田增储上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形成过程,对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地震数据采集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第 6 5届 (2 0 0 3年 )EAGE年会上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进展情况 ,内容涉及数据采集对地震成像的影响、震源研究、采集精度以及实时定位等 ,并对如何提高地震勘探效率 ,降低勘探成本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地震数据采集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第65届(2003年)EAGE年会上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进展情况,内容涉及数据采集对地震成像的影响、震源研究、采集精度以及实时定位等,并对如何提高地震勘探效率,降低勘探成本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宽方位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初探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唐云  李显贵  邱华  刘胜 《石油物探》2003,42(2):233-236
在地震勘探中 ,利用成本相对低的多方位P波勘探比利用成本较高的多波多分量勘探进行裂缝检测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JM和FG工区多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提出了关于多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桩海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高精度地震勘探在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技术方面形成了关键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