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晔春 《园林》2013,(12):60-64
自然界中兰花全科有750多个属25000个原生种,我国有173属1240种以上,最大的属为石豆兰属,约2000种,其次为树兰属约1500种,石斛属约1400种,盛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大部分兰花均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蝴蝶兰属、树兰属、万代兰属、文心兰属、兰属、兜兰属等很多属已被开发利用,园艺品种超过数十万种。  相似文献   

2.
1.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过渡地区,按照建筑气候分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过渡区包括重庆、上海2个直辖市;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河南5省南半部;福建省北部;陕西、甘肃省南端;广东、广西2省区北端。过渡区涉及16个省、自治区,约有4亿人口,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综合信息     
《现代城市研究》2004,19(4):7-7
京津冀加快经济一体化,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呼应解放日报消息,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进程,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地区经济司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京津冀发展和改革部门将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消除壁垒,扩大相互开放,创造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产业合理分工。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介绍,目前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总量的40%,利用外资约占80%,出口贸易额约占70%。这些地区已成为带动我国…  相似文献   

4.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亿,GDP约占全国的一半。该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长江流域以上海、武汉和重庆为中心的3个大型城市群都分布在这一地区。由于自然气候和热岛效应的双重影响,区域内大中城市夏热冬冷的特点十分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夏热冬冷地区采用空调等电器控温改善建筑热环境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多。据调查,户均电能消费达1500元,已超过家居照明、娱乐等方面的电能消费。目前,夏热冬冷地区城市新建居住建筑将强制性地采用节能设计标准,但多达数10亿平方米的既…  相似文献   

5.
北京计划“十二五”时期投向城市西部地区约29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投资约660亿元,建设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黄金交易中心、文化硅谷等230个重点项目。首钢搬迁、矿山关停,资源型支柱产业从位于北京西部、相当于全市面积1/5的地区全面退出,这使得京城西部的石景山、门头沟、丰台、房山四个区主导产业缺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过渡地区的气候特点。中国过渡地区,按建筑气候分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该地区包括重庆、上海2个直辖市;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5省全部;四川、贵州2省东半部;江苏、河南2省南半部;福建省北半部;陕西、甘肃2省南端;广东、广西2省区北端。该地区共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约有4亿人口,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公共建筑节能与建筑玻璃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公共建筑数量多,建筑规模大,耗能十分巨大,浪费也很严重。在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而在这部分能耗中,大约20%~50%是由外围护结构传热所消耗,其中严寒地区约为50%,寒冷地区约为40%,夏热冬冷地区约为35%,夏热冬暖地区约为20%。在整个围护结构中.通过玻璃传递的热量远高于其他部分。  相似文献   

8.
1 西部地区公路现状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 10个省、市、自治区 ,土地面积约 540万km2 ,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 56% ,总人口为 2 85亿 ,占全国的 2 3%。西部地区的公路交通在“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总里程中占 90 %以上 ,客、货总量分别占 94 3%、87 6% ,是西部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但西部公路与全国的公路发展水平差距极大 ,远不能满足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1)公路密度极低。截止 1999年底 ,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133 6万km ,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 1…  相似文献   

9.
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规划概况 按照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的要求,北京实行"分散集团式"布局,确定的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以下简称一绿)规划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以下简称二绿)规划范围为一绿和市区边缘集团外界至规划六环路外侧1000米绿化带,总用地面积约165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陈平  杜万明  黄兴艺 《门窗》2007,(2):21-26
1前言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东,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地区居住的城乡人口约5.5亿,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生产总值的48%,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内蒙古地区的地理位置及东西直线距离约2400千米的特点,气象条件有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有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农民和牧民生活习惯不同,住宅形式各异情况,对节能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性,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关联性,而企业是城市关联网络的“作用者”。在全球、国家和地区3个空间层面上,采用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主要异同所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既是全国的核心城市,也分别是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经济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主要城市和一般城市在各个层面的关联网络中都形成明显的梯度格局。在地区层面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两个核心和单一层级(省域)为特征,显然不同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单一核心和两个层级(区域和省域)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东部地区投资增长15.4%,增速比与2008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43%,增速同比加快3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67%.增速同比加快24.7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投资占全国城镇投资比重为41.7%,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中东地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一直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包括阿联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曼、巴林、卡塔尔、伊拉克、也门、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索马里、科摩罗、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等西亚和北非22个阿拉伯国家。中东地区人口约两亿八千万,盛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占世界储量的百分之六十八之多。  相似文献   

15.
青龙湖镇处于北京市石景山、房山、门头沟和丰台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位于房山浅山区和平原区的衔接部。镇域紧邻房山新城两个组团,距北京市区约35千米,半小时车程以内。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和提高我国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广大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推进我国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工作 ,建设部组织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 2 0 0 1) (以下简称《节能标准》) ,已于 2 0 0 1年 10月 1日起施行。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四部委于 11月 2 1日联合发出了“关于实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 ,对推动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作出部署。通知指出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 ,涉及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面积约 180万平方公里 ,…  相似文献   

17.
非洲爱情花——百子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丽环  魏佳 《园林》2009,(6):72-72
百子莲Agapanthus(非洲百合、蓝百合)为常绿或落叶多年生草本花卉。全球约10个种14个亚种和多个品种,分布于非洲南部地区。近半个世纪以来,百子莲一直是风靡全球的观赏及药用花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地区桥梁风工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及内蒙古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达672×104km2,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65%左右;西部地区山地面积约400×104km2,占中国山地总面积624×104km2的65%左右。西部地区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沟深谷幽、戈壁大漠的地形地貌使西部地区的风环境和桥梁结构具有和中国东部、中部地区显著不同的特点。就西部地区风环境和桥梁结构的特点,论述了西部地区桥梁风工程应予以研究的内容和问题,并介绍了相关的风环境观测和风洞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1 蒋村地区地质的基本特征 杭州西部蒋村地区是目前房地产商争相开发的黄金地块。据不完全统计,在该区已建和在建的7层及以下商住楼建筑面积达500万m~2之多。笔者曾搜集了文一路、文三路延伸段与教五路、杭三路之间5个小区占地面积约8万m~2的地质状况。尽管每个小区地质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如忽略一些夹层和透镜体,分布还是有一定的规律。该区建筑场地为第四系滨海相沉积地貌,属软土地基类型。地表下主要有6类土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涉及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既有居住建筑面积约34亿平方米,人口约1亿人。尤其是南方冬季潮湿阴冷,寒冷的天气在频频出现,人们对供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些都为我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创造了客观的、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我们应当清楚的看到,采暖散热器行业仍面临着诸多困境,但是也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