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lanning》2014,(17)
在悬而未决的马航MH370事件中,以CNN、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为代表的外媒占领了报道话语权,中国媒体则一直在"亦步亦趋"地发布关键性信息,往往借"外媒之口"报道新闻,甚至有一些媒体只得失语般的"作壁上观"。究其缘由,在外国媒体凭借着自身的新闻报道理念与专业分析方式独占鳌头时,中国媒体由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相对滞后、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经验的匮乏、以及传统媒体重要职责的缺漏,导致了国内媒体对新闻真相的话语权有所缺失,不得不在"信息迷雾"中徘徊。本文主要以马航事件为例,对我国媒体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性建议,以促进国内媒体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钓鱼岛事件"从2012年4月到11月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要议题,对于此次事件各媒体都作了充分的报道。本文以新浪网对"钓鱼岛事件"的专题报道为例,分析网络媒体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策略并分析其采用特定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34-36
2011年10月5日,湄公河金三角水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湄公河事件",事后泰国媒体进行了大量跟踪报道。人们可从泰国主流报纸对"湄公河事件"的相关报道中看出中国在泰国的形象,进而为中国的对外传播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2)
近年来各种危机事件以空前的速度爆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在危机事件中,媒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对化解危机至关重要。本文从危机传播的内涵、我国媒体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媒体如何做好危机传播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危机传播的现状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6)
随着民众对社会话语权和知情权的呼声愈发增高,媒体也随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媒体的舆论传播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也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主导了社会舆情的走向,使受众走向误区,并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本文以年初热点话题"李天一事件"为线索,分析事件的舆论传播机制以及所产生的舆论效应,指出媒体在此次报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一些启示。目的在于让媒体的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让媒体的舆论回归理性,正确引导受众心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正确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
本文以法国媒体对于2013年10月发生在天安门的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为例,使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他们对涉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方式,并从媒体和恐怖主义的关系、西方新闻观等方面对其报道的风格和立场进行剖析,为我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带来了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6)
随着5G商用,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将被重新定义。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与重大主题报道,各媒体都在探索凸显传播价值、集结受众注意力的路径与方法。本文以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疫情报道为着眼点,分析报道中凸显的智能分众化产品生产、报道主体相互补位、多形态直播融合打造"原生态""实时化"、矩阵化"传播共同体"引发传播"裂变"等媒体融合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
由新闻报道产生的舆论效应是由媒体和受众共同造就的。"道德事件"容易催生非理性的报道和公众意见,引发道德审判。笔者由媒体对北京大妈"讹"外国小伙的乌龙报道出发,联系过去一系列的相关事件如彭宇案,从媒体标签化报道使得公众产生的先入为主和刻板印象,到公众对此类事件妄下的道德判断,对媒体对"摔倒讹人"事件的一再关注以及由此引发非理性道德审判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回归媒体应恪守新闻的道德规范和舆论应保持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
在互联网时代,全民吐槽和道德审判现象日益凸显,任何一起进入公众视野的事件,都会被网民冠以各种"帽子"进行讨论,尤其是明星丑闻事件引发的讨论更是激烈。本文对"文章出轨"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媒体等同"、"联想叠加效应"、"看客风俗"、"媒体推波助澜"等都是类似明星丑闻事件引发高度关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6)
"媒介审判"现象一直为人诟病,这种超越司法程序的媒体审判实质上是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畸形化。本文对陈永洲事件进行简要回顾,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探析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媒介审判"行为,从而为我国规避"媒介审判"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1)
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新世纪以来,随着若干次重大疫病流行事件的发生,健康传播领域越来越为学者们所重视,相关的理论文章及著作也相继出现。本文从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视角出发,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希望能给此研究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4)
在注意力经济蓬勃的今天,组织特别是营利性组织,要想方设法获取社会公众的注意,才能取得组织形象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社会组织另辟蹊径通过驱动媒体掀起舆论狂潮,其中就包括"制造新闻""事件营销"等营销传播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媒体驱动现象频频出现,但是不少社会组织斥巨资进行媒体驱动却事倍功半,而另一些不需破费就能够事半功倍,秘密何在?也许本文可以带给你答案以及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5)
受"昆明3·01暴恐事件"影响,"暴徒砍人"流言导致成都、广州等地数百群众四散奔逃,一时人人自危。最近,我国多起公共危机事件的始作俑者均为暴恐流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对此,本文结合"成都3·14春熙路事件"、"广州3·15沙河事件",分析了暴恐流言的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7)
作为美国媒体的代表,CNN对新疆突发事件如何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CNN对新疆鄯善暴力恐怖案等报道为例进行分析,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为争得舆论的话语权,借中国国内敏感事件,不断在新闻报道中进行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4)
两千零四年,一场"虐俘门"使美国丢掉了"人权卫士"称号,同时使世界人民质疑其国家在标榜"自由、人权、民主"的口号下血腥伪善的真面目。美国媒体和政府在这场"媒介奇观"中的较量以及媒体在公共利益、政府利益和自身利益中的权衡与较量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在媒体与政府的此起彼伏之中,我们最不应该护士公众的声音,而恰恰在这一受世界瞩目的事件中,公众的声音却被无视与忽略了。本文意在从信息传播渠道过程来分析例证任何信息成为新闻都少不了公众参与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2):215-216
自媒体是对大众借助互联网平台分享信息的总称,具有主体大众性,平台的多样性、便捷性,信息传递的裂变性等特点。自媒体存在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需要政府对其引导管理。政府从中央到地方设立"网信办"对自媒体进行监管,并发布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政策文件,为引导自媒体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2)
"7.23"动车事故的发生催生了"高铁体"的流行,这样一种流行暴露出了政府所遭遇的信任危机。作为又一次以自媒体为主导的社会事件,该事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同类事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从"把关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拟态环境等理论对其所进行的传播学解读能让我们更好从事件本身的剖析中理顺自媒体时代传播过程所应重视的新问题和新思路,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6)
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日益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之下,手机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传播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越来越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本文对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伴随着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逐步普及,群体事件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引发社会各方关注。探讨群体性事件发展进程中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作用对于管理部门利用新媒体做好公共管理工作,达到"善治"并化解负面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0)
7月17日,湖南郴州临武县瓜农邓正加与城管发生冲突死亡事件在网络上引发讨论热潮,而中青舆情指数则显示"临武城管打死瓜农"是官方应对最差事件。事件爆发后,多家媒体针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笔者选取了《南方都市报》和《湖南日报》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从中看出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