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硅烷偶联剂溶液改性花岗岩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硅烷偶联剂溶液浓度及其浸泡花岗岩粗骨料的时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0.5%浓度的偶联剂溶液和15 min 的骨料浸泡时间使混凝土强度提高幅度最大。为研发中等强度、耐久性良好的混凝土提供了一条新线索。  相似文献   

2.
复合骨料和高强复合骨料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骨料系混凝土中的普通骨料被轻骨料取代而成。试验采用三种轻骨料:圆球型和碎石型高强页岩陶粒以及一种陶砂,通过复合骨料中轻骨料取代量对基准高强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确定复合骨料中轻骨料最佳取代量,结果表明,在与基准混凝土保持相同配合比的条件下,复合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能达70MPa以上,与基准高强混凝土强度相当或略高。  相似文献   

3.
为研发中等强度、耐久性良好的混凝土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以硅烷偶联剂溶液浸泡大粒径花岗岩粗骨料 ,再拌制混凝土 ,结果显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初步探讨偶联剂改善这种混凝土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的了解,讨论了在50%再生骨料替代率的情况下,再生骨料与自然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形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再生骨料与自然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分布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从骨料紧密堆积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入手,提出了级配骨料各粒级的质量百分数范围,开展了级配再生骨料复配与性能测试,并对采用级配再生骨料和单粒级再生骨料配制的透水混凝土试件外观状态、力学性能、透水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紧密堆积理论的连续级配骨料空隙率为42%~46%,低于原单粒级再生骨料的平均理论空隙率7%~15%;基于粒子干涉理论的级配骨料,其空隙率与骨料粒级的分级数量、骨料的粒径比密切相关:骨料粒级分级数越多、粒径比D大/D小越大,级配骨料空隙率越小.采用单粒级再生骨料配制透水混凝土,其抗压强度随骨料粒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透水性能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采用级配再生骨料配制透水混凝土,其抗压强度随级配再生骨料空隙率减小呈增大趋势,连通孔隙率和透水系数随级配再生骨料空隙率减小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赵俊奎 《商品混凝土》2012,(3):31-33,50
本文介绍了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主要性能特点,对国内外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存在着分形现象,骨料粒径、级配等分形计算方法已有研究,而对于用砂石分形指标计算骨料的密实度研究较少.对混凝土骨料进行试验研究,进一步分析骨料分形规律,提出基于分形的骨料密实度计算公式.试验表明:该公式能够较好的预测骨料按不同质量比混合时的密实度,从而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胃料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浩 《混凝土》1995,(2):45-53,59
骨料不仅是构成混凝土的骨架,骨料的性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与耐久性能。本文主要论述骨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渗性能的影响,骨料的粒形与表面化学活性对骨料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与骨料的粒径对混凝土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9.
轻骨料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轻骨料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最为适宜按照国标《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的定义,轻骨料混凝土(简称SLWAC)是用轻粗骨料、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的混凝土。其中轻粗骨料的种类主要有天然轻骨料(如火山岩)、副产品轻骨料(如膨胀矿渣、炉渣)、人造轻骨料(膨胀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等)。桥梁工程涉及的结构用轻骨料混凝土一般是指采用人造页岩陶粒为骨料的轻混凝土。陶粒作为SLWAC的骨料与碎石相比其最大特点是密度低、(一般为600~900kg/m3)重量轻。由此SLWAC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特点明显:(1)…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天然火山渣和珊瑚骨料配制轻骨料混凝土,研究了骨料预湿处理对天然火山渣混凝土和珊瑚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LC50天然火山渣和珊瑚骨料与同强度等级C50石灰石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早期收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骨料预湿拌制工艺对于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作用明显;天然火山渣与珊瑚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比普通混凝土差,而天然火山渣和珊瑚骨料都能有效抑制混凝土的早期收缩,3 d的收缩率不到普通混凝土的一半。  相似文献   

11.
硅烷偶联剂改善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层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试验表明,以硅烷偶联剂溶液涂老混凝土表面,可使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层粘结强度显著提高。初步提出改性机理解释这一现象:硅烷偶联剂很可能使水泥石表面与花岗岩(或老砂浆)表面实现了大范围化学键接。  相似文献   

12.
提高水泥石—集料界面粘结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研究了提高普通混凝土中水泥石集料界面粘结强度的途径,结果表明:在水泥中掺加超细矿渣粉,低温浅烧处理大理石集料,集料表面涂以硅烷偶联剂或丁苯胶乳,以低水灰比浆体包裹集料,均可使水泥石集料界面粘结强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对以上提高水泥石集料界面粘结强度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胶浆与集料界面粘附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三步"成型工艺制备复合沥青混合料试件,研究了KH-550硅烷偶联剂对其路用性能的影响,并借助IR和SEM等微观设备,分析了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沥青混合料中的偶联机理。结果表明,随硅烷偶联剂用量增加,复合沥青混合料在7d和28d龄期的路用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当用量为乳化沥青质量分数的0.6%时,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马歇尔稳定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等路用性能提高了10%~30%。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花岗岩集料引入了偶联剂分子结构的Si-O键,在胶浆与集料界面有Si-O-Si键的生成;掺加偶联剂后的水泥乳化沥青胶浆表面变得凹凸不平,结构致密性提高;水泥乳化沥青胶浆能够较好地粘附于花岗岩集料表面,胶浆与集料界面结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橡胶集料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废轮胎颗粒掺加到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会明显降低材料强度,大大限制其应用。针对该问题,应用多种方法来改进橡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例如降低W/C、掺加硅灰、偶联剂预处理橡胶颗粒等。研究结果表明,降低W/C能够明显提高橡胶混凝土的强度,橡胶颗粒表面用PVA和硅烷偶联剂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抗压强度,如果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此外,橡胶改性混凝土的强度虽然有所降低,但其韧性和抗疲劳特性却显著增加。应用SEM分析了橡胶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结果同样证实偶联剂处理橡胶颗粒表面能够提高水泥基体与橡胶颗粒的界面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5.
以废瓷砖再生骨料(CRA)100%替代原生碎石骨料(NCA),制备了废瓷砖再生骨料混凝土(CRAC),测试了其工作性及力学强度.采用化学结合水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比表面积测试法(BET)等,研究了废瓷砖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黏结强度、水化程度及显微结构,探讨其界面特征,并将其与原生碎石骨料(NCA)-水泥石界面相比较.结果表明:与原生碎石骨料相比,废瓷砖再生骨料具有表观密度较小、压碎指标较高及吸水率较大等特点;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废瓷砖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工作性和力学强度;在相同水灰比、相同龄期条件下,废瓷砖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黏结强度较高,其界面区生成的水化产物较多、孔隙率更低、显微结构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16.
一种能改善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界面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界面剂是影响界面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提出以粉煤灰、细砂等作为改性材料,配制新型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剂(F浆),经与几种常用界面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界面剂有效地改善了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的强度和同观结构。同时,本文对各种界面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抗冻融劈拉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老混凝土粘结复合立方体试件,通过快速冻融试验,对先冻融后粘结和先粘结后冻融两种情况的新老混凝土粘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的冻融劈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冻融循环次数、粘结面粗糙度和界面剂类型对粘结面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界面的粗糙度为0.23 ̄6.9 mm,界面剂选用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和掺加10%UEA膨胀剂的水泥净浆。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先冻融后粘结还是先粘结后冻融的新老混凝土粘结试件,其粘结面的劈裂抗拉强度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冻融初始阶段的缓降和冻融循环一定次数后的陡降,特别是先粘结后冻融试件,其下降程度更加显著。根据试验,适当的粗糙度和水泥砂浆界面剂对粘结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在试验的基础上,对粘结面的冻融损伤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的微结构及与集料-水泥界面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将由其微观结构来决定。在大量宏观和微观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粘结界面的微结构模型 ,并分析了微结构的生成机理、组成和形貌特征。与已有较多研究的集料 -水泥界面模型进行了进一步对比 ,指出了它们之间的重要差异。最后分析了微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掺防冻剂水泥石——集料粘结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论了正、负温条件下掺几种防冻剂、混合材的纯水泥石抗拉强度、集料——水泥石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