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郑兴兴  张健  何喻  苗帝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2):167-170,63
输水工程中空气阀通过进排气来控制管道内的压力,管道内出现复杂的气液两相流过渡过程,其最大进气量和排气完毕后的弥合水锤限制了空气阀在水锤防护中的应用。通过对空气阀动作过程的分析,确定空气阀设置点的初始压力、最大降压量及空气阀的排气速度对其防护性能影响最大。在特征线法基础上用工程算例对不同位置的空气阀的进排气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证实空气阀可以作为水锤防护的辅助措施和其他防护措施联合使用,承担一定的消减水锤的任务,并通过将空气阀布置在管道的后部来提高空气阀在水锤防护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长距离输水系统事故停泵后易导致水柱分离及产生具有破坏性的断流再弥合水锤的现象,建立了突然停泵管道系统气液两相水锤计算模型及其边界条件,并结合某工程实例,应用特征线法对采用注气微排阀和压力波动预制阀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对压力波动预止阀在不同开阀时间下管线的负压变化进行比较,得到通过采用延迟开阀时间可有效避免因压力波动预止阀的动作而引起的系统管路负压恶化发生汽化的结论,对装设有压力波动预止阀的输水系统的泵站水锤防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阶段空气阀选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依据不同类型空气阀的工作原理及功能,给出了空气阀型式优选的方法。空气阀主要满足功能包括管道正常运行的微量排气量及其正常工作压力、水泵失电或爆管后由重力流产生负压的吸气量、管线初次充水的排气量、管线放空的吸气量、特殊情况下的防水锤要求。以吉县东城提黄灌溉二级站为例进行空气阀选型及水锤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蝶阀加空气阀联合防护,系统能安全运行。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及空气阀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焓差法建立了电厂逆流自然通风循环冷却水系统热力模型,通过与15 MW机组运行数据相比较,验证了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热力过程。同时分析了影响逆流自然通风冷却系统冷却性能的因素,可为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和实际运行提供指导。气象条件除大气压力外对冷却塔出水温度和凝汽器压力影响显著,以65 MW高温超高压机组为例,其中干球温度增加2℃,冷却塔出塔水温增加近1.4℃,凝汽器压力增加0.6~0.7 k Pa。凝汽器热负荷一定时,循环水量增加,冷却塔进水温度和凝汽器的压力下降,有利于提高全厂热效率,但出塔水温增加。  相似文献   

5.
当长距离有压输水工程因事故突然断电停泵时,易产生停泵水锤,危害输水系统的安全运行。为减轻停泵水锤对泵站等管道输水系统的危害,基于实际工程,使用KY PIPE 2022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水锤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究输水系统停泵水锤水力过渡全过程,讨论了两阶段缓闭式止回阀不同关阀程序和气囊式空气罐不同布置方式对水锤防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止回阀两阶段关阀程序优于线性关阀程序;对于管线前端负压较轻的输水工程,气囊式空气罐在管线中部串联布置相较于首尾布置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气囊式空气罐、空气阀和两阶段缓闭式止回阀联合防护方案可有效抑制水泵倒转和水体倒流现象,有效控制管内最大正压和负压,使各项关键参数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长距离输水管道水力过渡计算中,空气阀进排气系数多采用常量,为探究防水锤空气阀进排气系数对管道压力变化的影响,通过Fluent软件对DN100防水锤空气阀模拟得到-9~11 kPa的质量流量,并建立不同压差的动态进排气系数曲线,以西山一级提水泵站为例,对空气阀进排气系数分别采用动态值和固定值(均值0.55)进行过渡过程计算并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空气阀采用改进后的动态进排气系数对管道负压影响较小,对正压影响较大,且改进后的动态进排气系数有效降低了管道内的压力波动,在泵站实际运行中需关注管路正压变化并注意加强防护,水锤防护计算时应根据空气阀进排气实测资料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可为泵站运行中空气阀的水力过渡计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次直流循环的凝汽器冷却水系统,从理论上分析了凝汽器水室顶部积聚空气的原理,并提出了水室真空泵的选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焓差法建立了自然通风冷却塔出口水温的热力计算模型,并把凝汽器和冷却塔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和分析了冷却塔出口水温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冷却水量、填料断面风速、凝汽器蒸汽负荷以及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均对冷却塔的进口和出口水温有明显影响,且上述因素对进口水温的影响大于对出口水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长距离供水工程中,空气阀的进排气流量系数反映了空气的流通性和空气阀防护水锤的能力,而通常在对泵站水力过渡过程数值模拟的计算中将进排气流量系数取为定值。为了研究空气阀进排气流量系数对停泵水锤的影响,以某提黄灌溉工程为例,利用Visual Basic水锤计算软件模拟分析不同进排气流量系数组合下的停泵水锤值。结果表明,空气阀的进气流量系数越大,正压和负压绝对值越小,空气阀防护水锤的效果越好;排气流量系数太大或太小时,正压增大,适当偏小时水锤防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省晋城市郭壁改扩建供水工程三级泵站为例,探索供水工程水锤安全防护措施。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城镇机组中2台水泵并联运行发生停泵水锤时,泵站管道最大负压和水泵最大倒转转速均不满足《泵站设计规范》要求。结合设计单位推荐的水锤防护措施,通过对比优选方式提出两阶段液控蝶阀、空气阀、真空破坏阀的联合水锤防护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该联合防护措施下郭壁改扩建供水工程三级泵站的相关水力参数均满足《泵站设计规范》要求,系统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水权和水市场——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从宏观决策角度,论述了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水市场问题,结论是:明晰产权和水权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有偿水权的提出是建立水市场的理论基础;资源水价是水价组成中最重要、最活路的部分;水价的调整和水市场的建立 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政府宏观调控、民主协商、水市场调节三者有机结合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12.
刘学  刘瑞梅  张明宝 《锅炉制造》2011,(5):36-37,39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水热交换器在核电站中的应用及其工作原理,并对水水热交换器的性能计算进行了简要介绍.为水水热交换器水室、管系、外壳等结构设计提供了借鉴,对未来核电的全部实现国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平衡测试——节水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某企业进行水平衡测试,对测试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工艺设备用水合理性及潜力进行分析,提出节水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江水源热泵系统温排水对江水水温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江水源热泵系统取水量大可能对江水水质产生影响的问题,以嘉陵江重庆主城段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对江水源热泵系统温排水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排水对排放口近水域水温和水质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模拟大型江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温排水导致排放口附近水域水温上升约3.3℃,间歇运行时水温能得到有效恢复;温排水导致排放口局部水域溶解氧降低8%~12%;并能加快水中营养物质的循环,从而使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升高;温排水有利于水体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加速氮循环,从而使水体氨氮和总氮含量升高,但对总磷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给水泵密封水回水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和电动给水泵运行对密封回水系统的要求.分析了多级U型管工作特性和多级U型管异常工作情况及其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青岛市近些年如何在全面加强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为例,提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源区和受水区是调水工程水质保障与需求的两大利益主体,二者存在利益博弈关系。以水权为基础,在市场机制影响下,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水源区和受水区两大利益主体的策略空间,建立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区-受水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演化博弈模型,确定利益主体在水源区环境保护中的行为决策关系,认为保障调水工程水源地水质的关键因素为水源区实施保护能否提高其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水源区要求的生态补偿形式和程度是否超过了受水区自身既得利益;根据演化博弈结果得出(保护,补偿)实现工程综合效益可持续的唯一决策方案,由此提出明确划分水权、加强生态补偿费用核算、加大生态补偿保障力度和补偿方式多元化等建议,以促进(保护,补偿)策略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在用ДКВ型自然循环热水锅炉改造为强制循环的情况,经改造从根本上保证了水循环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强制循环热水锅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水政治     
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在不同的国家共享一条河流。印度和孟加拉国为恒河争吵不休,墨西哥和美国为科罗拉多河,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为多瑙河,泰国和越南为湄公河。在非洲有57条河流或湖泊被至少两个国家共有。由于水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中东地区因水引发...  相似文献   

20.
工业锅炉水质和水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华曦 《锅炉制造》2008,(1):25-28,33
阐述了工业锅炉的主要水质指标,并对锅炉给水和锅水的水处理方法和原理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