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辐射作用原理、辐射引发分散聚合反应技术和机理、及其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超声、紫外光、γ射线、微波辐射在分散聚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散聚合及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制备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凯  雷毅  贾利军  江璐霞 《化学世界》2002,43(7):378-381
分散聚合是一种新的聚合方法 ,反应开始前 ,单体、引发剂和分散剂均溶解在介质中 ,随着反应的进行 ,当聚合物链达到临界值时便会从介质中分离出来 ,并借助于分散剂稳定地悬浮在介质中。分散聚合方法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 ,如涂料工业、生物工程、医学、信息产业、化学工业等。介绍了分散聚合及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制备技术的进展 ,并对其聚合机理及聚合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孙倩  杨明  盛鑫鑫  周魁 《化学世界》2012,53(10):606-609
采用改进的分散聚合方法制得的纳米级聚苯乙烯微球(PS)为种球,以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为模板分子,通过单步溶胀聚合法在水相中制备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通过红外光谱分析MIPs的结合位点;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MIPs的结合机理和识别特性;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球的形貌。结果表明,PS微球的粒径分布100~150nm,MIPs的粒径分布为200~300nm;Scatchard分析表明,MIPs在识别二氯喹啉酸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高亲和性位点的解离常数KD1=0.0488mmol/L;低亲和性位点的解离常数KD2=0.423mmol/L。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微米级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质量比、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和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分子印迹的概念,发展历史,印迹的原理以及分子印迹在分离、催化、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传统制备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中引出分散聚合。简述了传统制备聚合物微球的一些方法特点和分散聚合法的优越性。最后讨论了用分散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可能存在的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6.
门姝媚  关敏  赵全明 《辽宁化工》2012,41(12):1242-1244
选择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微米级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改变反应物间的配比及反应条件,考察了引发剂浓度、稳定剂浓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同时对微米级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提出最佳的制备方案.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载溶菌酶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源岗  周长忍 《化工进展》2007,26(12):1761-1766
为了制备理化性能优异的溶菌酶微球用于壳聚糖材料的体内降解调控,实验从多参数多指标出发,较为系统全面地考察了载溶菌酶微球的制备与性能。微球产率为5.7%~97.4%,粒径可控制在30~100μm,载药量和包封率理想。微球缓释效果明显,16 d的释放可控制在20%~70%的较大区间内,释放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酶活基本保持完好,大部分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简要介绍了单分散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应用,重点综述了多孔聚合物微球用作化妆品活性物载体时所起的控释和缓释作用;讨论了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合成手段,包括悬浮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和种子溶胀法,种子溶胀法中的动态溶胀法和二步溶胀法更易得到粒径均一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同时介绍了其成孔机理和性能表征;最后提出了多孔聚合物合成以及在化妆品应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李森  王宽  韦宝卿  程江 《应用化工》2007,36(7):660-663,667
合成了具有悬挂双键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多孔微球,在悬挂双键处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了一系列不同接枝度的两亲性聚合物多孔微球。考察了悬挂双键数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以及接枝率对微球形貌的影响。实验中通过观测澄清点,有效地控制了反应后期自加速现象对接枝率的影响。在反应时间25 m in时,制得了平均孔径为50 nm的两亲性多孔微球。将该微球用于对化妆品活性组分的负载,对极性物的负载率比接枝前高出2倍。  相似文献   

10.
分散聚合是一种能得到很好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新型聚合方法,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涂料工业、生物工程、化学工业等方面。大粒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在许多领域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对分散聚合中的反应机理、粒径的控制以及稳定剂和分散介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简要介绍了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阳离子功能性微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乙烯 (St) /丙烯酸丁酯 (BA)体系在无乳化剂的条件下分别与少量的自制的 N,N-二甲基 ,N-丁基 ,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 (DBMEA)、N,N-二甲基 ,N-丁基 ,N-(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溴化铵 (DBMPA)进行共聚 ,通过离子交换—电导滴定确定了两体系微球表面基团及粒子表面电荷密度 ,认为微球大小及表面电荷密度主要由引发剂浓度、共聚单体浓度、离子强度、St/BA主单体比及单体加料方式决定。粒子的形态规则 ,大小均一、表面干净。  相似文献   

12.
大粒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LCD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分散聚合和种子聚合。并对其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醇和水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两步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高交联的PMMA微球。研究了滴加开始时间、滴加持续时间、交联剂用量和交联剂种类对交联PMMA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滴加开始时间在反应90 min之后,才能得到交联PMMA微球,并且滴加开始时间越晚,微球的粒径越大,粒径分布变宽;随着滴加持续时间的延长,微球的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窄;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微球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对交联PMMA微球的性能进行分析测试,发现所制备的微球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和热稳定性,不溶物含量最高达到90.43%。  相似文献   

14.
刘长军  田丰 《现代化工》2006,26(Z2):243-246
阐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并使用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模板,通过反向悬浮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分子印迹微球,探讨了搅拌速度、单体浓度、分散剂浓度、引发剂添加速度、干燥方式对PAM微球形貌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吸收法初步研究了PAM分子印迹微球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的PAM分子印迹微球对印迹分子具有一定的特异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刘新  郭莹  周宏军  张杰海  王鑫 《广东化工》2022,49(4):111-114
本文综述了单分散亚微米级聚合物微球的自由基聚合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分散聚合、RAFT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讨论了溶剂、引发剂、单体、分散剂、乳化剂、搅拌和温度的选择及其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和单分散性的影响以及粒径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各了微米级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考察了不同聚合单体浓度、引发剂、稳定剂浓度和分散介质等因素对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粒径随着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稳定剂(PVP)的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大粒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是近20年来开发出来的用途很广的球形高分子粒子,它可以用分散聚合、溶胀法、无皂乳液聚合等方法制备。本文对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溉况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荧光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聚合物荧光微球的研究状况和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聚合物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吸附法、包埋法、自组装法、接枝法、共聚法)和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免疫分析、固定化酶与基因研究、标准物与生物探针),并对荧光微球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对聚合物荧光微球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晨  杨超  贾未鸣  李杰  孙振峰 《当代化工》2023,(4):858-861+866
为探究基于聚合物微球的复合调剖体系在高渗岩心中的运移、封堵能力,以沉淀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采用ic-Ramam、FT-IR、SEM等手段剖析了微球的结构组成与成球机理,并以人造岩心评价了微球与复合体系的封堵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成球均匀、形貌规整,粒径约为300 nm,呈单分散分布,与非乳化自稳定条件下均相成核相关;微球抗冲刷封堵性能好,对400mD岩心封堵率>80%,复配乙烯基增黏聚合物可进一步提高体系黏滞、封堵性能,复合体系封堵率高达98.91%。  相似文献   

20.
储层非均质性严重、裂缝孔道分布复杂与近井地带剩余油饱和度下降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常规调驱技术在低渗油藏的应用。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纳米聚合物微球,表征了微球吸水与干燥时的微观形貌,研究了微球的吸水膨胀性能与调驱机理。结果表明,微球形状规则、球形度高,分散在模拟地层水中最低达145 nm。模拟油藏环境下,微球吸水浸泡102 h,体积膨胀可达30倍,表现出较好的抗温耐盐与吸水膨胀能力。设计微观驱油实验,微球在孔道中表现出"运移—封堵—突破—再封堵"的调驱过程,显著提升了波及体积,体现出良好的选择封堵性能,适用于低渗油藏深部调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