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郝喜海  吴吉平  姚齐水 《包装工程》2002,23(3):58-59,70
研究设计了一种全自动包装机的新型拉膜机构,该新型拉机构结构简单、轻巧、运行平稳,易于调节,拉膜力大、安装控制与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2.
同步齿形带拉膜机构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现有同步齿形带拉膜机构的不足 ,提出了一同步齿形带真空吸附式的拉膜机构 ,分析了此机构的工作原理 ,讨论了如何选取真空吸头的吸力大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研制高白度半透明或不透明聚酯片基的技术要求,所需PET树脂的特有性能、原料选择、试验情况和与通常拉厚片基所需树脂的拉膜比较及该特种聚酯膜的用途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胆甾醇辛酸酯超薄膜,并且得出了最佳的制膜条件。在溶液质量浓度为3mg/mL,表面压为55mN/m,拉膜方式为垂直提拉法,LB膜类型为Y型膜,拉膜速度为1mm/min时,得到了形貌致密均匀的胆甾醇辛酸酯超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旋光测试系统对制备的超薄膜进行研究,测试了胆甾醇辛酸酯超薄膜的热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胆甾醇辛酸酯超薄膜具有良好的热旋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拆除构件法对一榀两层2×1跨带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拟静力倒塌试验,分析了框架结构底层边柱失效后,剩余结构竖向倒塌的变形破坏模式以及受力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带板混凝土结构连续倒塌抗力先后由梁拱-板压膜机制、梁拱-板拉膜机制、梁悬索-板拉膜机制、板拉膜机制提供;结构变形先后经历外推、内收、倒塌三个阶段,结构最大抗力出现在框架柱内收-外推转换点(梁悬索-板拉膜机制)。框架梁破坏后,结构转化为板柱模型,现浇板仍能将抗力维持在较高水平。理论分析了结构竖向连续倒塌关键变形处的临界位移和抗力值,提出了结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建议同时考虑极限承载力和梁端转角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倒塌判定。  相似文献   

6.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干燥方式对其粘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拉剪实验及楔子实验等测定2A14铝合金粘接件的结合强度和耐久性,结合扫描电镜及红外分析等方法,研究铝合金粘接前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及含水量对其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磷酸阳极氧化膜经过冷风吹干、50℃烘干和100℃烘干处理后,粘接试样的拉剪强度随烘干温度升高略有增加;粘接试样的湿热耐久性以50℃烘干处理后的稍好,而100℃烘干处理后,由于氧化膜中产生大量微裂纹,使其耐久性有所下降;氧化膜经过沸水封闭处理后,由于膜中含水量很大及封孔处理限制了粘合剂的渗透,导致其拉剪强度和湿热耐久性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根据磁控溅射金属铜膜在超声清洗中从硅基底上发生剥落的现象,分析了样品在声场中的运动和受力状态,发现样品会发生受迫振动,拉-拉周期应力引起膜基界面的失效是薄膜脱落的主要原因,而空化作用是次要原因。通过建立的力学模型,计算了膜基结合强度。与划痕法等所测得的膜基结合强度值的比较,计算值与测量值在数量级和与溅射参数变化趋势上有很好的吻合。此评价方法可以应用于溅射铜膜/多晶金刚石的膜基体系上,并研究了超声参数、基底表面形貌、基底成份等因素对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ES/PVC膜材料拉伸性能的各向异性及破坏准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PES/PVC膜材料单轴向拉伸试验为研究基础,对膜材料的0°、15°、30°、45°、60°、75°和90°七个面内方向上的拉伸试验特征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采用三次加载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用来描述膜材料的弹性力学性质,且测得的膜材料弹性常数符合正交各向异性本构关系。为获得膜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断裂强度,对膜材料拉伸断裂破坏的机理及适用的相关强度准则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利用Tsai-Hill强度准则能对纯拉或纯剪切型破坏模式下的膜材料断裂强度做出较好的预测,但该准则不适合对拉剪混合型破坏模式下膜材料断裂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直接观察沉积在基片表面的花生酸LB(Langmuir-Blodgett)薄膜不同范围尺度下的微观结构.研究在经过表面两亲性(亲水性或疏水性)处理的基片上,在相同的制膜条件下,改变其拉膜沉积方式,对花生酸LB膜样品的表面结构、薄膜均匀性和缺陷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花生酸LB膜在不同拉膜沉积方式下,薄膜表面将形成不同的分子自组装形态;改变基片表面的亲水性强弱也直接影响LB膜的表面形貌的均匀性,可能通过选择恰当表面处理和沉积方式来获得平整度更高,缺陷更少的LB膜.  相似文献   

10.
HDPE膜以其优良的防渗性能和较大的抗拉、抗延伸能力成为了垃圾填埋场工程中的首选防渗材料,本文重点介绍了在垃圾填埋场建设中HDPE膜的铺设、施工工艺、焊接方法以及焊接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11.
气相沉积技术制备TiN类硬质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质膜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蚀和耐热等特点,所以在航天、化工和机械等领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而硬质膜的组成和制备工艺也随之得到不断发展.本文综述了TiN类硬质膜的应用和制备硬质膜常用的气相沉积方法、工艺参数及其优缺点.阐明了制备工艺正向着以三束(电子束、离子束和激光束)为基础多种工艺复合的方向发展.而硬质膜正向着多元膜、梯度膜和纳米复合膜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醇成膜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聚乙烯醇为主要成膜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聚乙烯醇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增塑剂、乳化剂、增强剂、脱膜剂对聚乙烯醇流延涂布成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水溶性薄膜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12.0%,甘油质量分数2.0%,吐温80质量分数1.0%,可溶性淀粉质量分数1.0%,二甲基硅油质量分数0.8%,80~90℃干燥20min.  相似文献   

13.
Du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scale-up of a generic tablet formulation, the problem of tablet sticking and punch filming was encountered. This report details the various methods that were evaluat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A study was undertaken that examined the use of Chromium Nitride Ion Bombardment, Chromium Electroplating, and alternate cleaning and storage techniques for tablet tooling.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Chromium Nitrid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tablet adherence problem in compression of the formulation in question. Surface analysis of the tooling was performed to attempt to describe a mechanism for the observed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零件宽凸缘深拉深成形工艺中存在的缺陷,对拉深过程中影响零件壁厚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缩小相对变形的依据。介绍了凸模浮动拉深成形工艺,综述了浮动凸模的设计要点、模具结构、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纳米电子膜喷射敷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根据多元惨杂SnO材料配方的工艺指标要求,依据人工喷射过程中温度、压力和时间的经验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协同控制方法,建立了电子膜加热元件敷膜过程的自动喷射系统,分析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协同敷膜控制技术的可行性,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协同控制喷射系统能够控制电热膜元件表面的功率密度,元件表面膜层均匀、单位功率一致,使电子膜加热元件的制作工艺达到了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余汉斌 《材料保护》2004,37(5):63-64
叙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面漆保护的发展趋势,各汽车厂将要实施的面漆保护方法.对贴膜方式中膜材料的技术要求,工艺过程,使用工具作了说明,通过对汽车面漆采用贴膜保护,可以较好地解决汽车面漆刮擦伤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贾云梅 《材料保护》2003,36(3):45-46
简要介绍了磷化成膜和水性漆成膜原理,重点介绍了车桥涂装材料和工艺设备,对提高载重车车桥涂装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高强钢冲压成形过程中的粘模机理,利用数值模拟与工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估了其宏观粘模行为.以高强钢SPFC590为研究对象,采用方盒拉深成形工艺,基于FEM-Archard磨损模型研究了弯曲-拉深复合变形模式下界面压力与滑移距离对粘模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方盒拉深过程中模具的宏观粘模行为主要集中在界面压力较大的拉深圆角与弯曲直边相接处附近,并随着拉深次数的增加(即滑移距离的增大),粘模量不断增大且不断向拉深方向扩展.同时,基于FEM-Archard磨损模型得到的粘模评估结果与方盒拉深试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The control unit was built so that any ciné camera could be used to take single fram; exposures of living micro organisms under a microscope. The exposures and the intervals between exposures are variable, the latter being completely independent of the former.

For single frame exposures a Kodak electric release solenoid was used, this operating the release mechanism on the camera. When the solenoid receives a pulse it opens the camera shutter, a second pulse closes it and moves the film on to the next frame. Throughout the filming the microscope stage is illuminated by a strong source of light. To reduce the overheating effect a shutter has been built, which cuts off the beam during the interval between exposures.

Th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small and costing only a few pounds to bui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