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为低渗断块油藏,在二氧化碳驱油实践过程中,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机理、油藏适应性评价、驱油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研究,优化了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二氧化碳混相驱油方案及注入参数,方案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截止2011年底,已累积注入二氧化碳7380×104m3,油藏日产油由48t升至85t,综合含水由56.4%降为33.7%,增油5.6×104t,评价期末比水驱采收率提高16.8个百分点。该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成功实践,为同类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方法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驱油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和油的相界面处会发生传质扩散,使得二氧化碳溶于水或油,溶于水后可使的水的粘度增加,运移性能提高,溶于油后会使得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从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且,传质速度越快,越有利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进而增加原油采收率,提高洗油效率和收集残余油效率,对以后的油气田开发均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盐油藏的地质储量很大,然而其开采难度也很大。本文针对新疆HN-1高温高盐油藏的地层条件,对已经筛选好的适应性二元体系进行了室内评价及驱油实验,确定了最佳注入方式、最佳注入量对现场的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在全世界油气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气体驱替提高采收率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研究了二氧化碳气体驱替原油的影响因素,并利用长细管实验法测出了本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MPa,研究了不同注入压力,不同注入PV数,以及以氮气为主的杂质气体,温度等因素对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影响,以期为今后二氧化碳气体驱油理论做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驱油效率通常采用驱替实验获取,但实际生产中存在油藏采出程度高于测试驱油效率的情况;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高含水阶段水驱强度与水驱油效率关系的计算方法,结合岩心驱替实验研究水驱强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标定油田极限水驱油效率的新思路,对油田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的认识及剩余潜力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通过开展岩心注气物理模拟实验,探索提高低渗透油藏CO2驱油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实验表明,不同驱替压力下,注入压力越高,采收率越高,注入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后,采收率不再增加,采收率最高可达66.68%;并且注入压力增加,气体突破时间延迟;注入速度越高,采收率和换油率越高,CO2驱油开发效果越好,生产汽油比也越高;岩心渗透率高于1.26×10-3μm2时,渗透率增大,采收率差别不大,但相比水驱,采收率提高程度较大;岩心渗透率低于1.26×10-3μm2时,渗透率增大,采收率增大,但相比水驱,采收率提高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能源紧缺和节温室效应的背景下,二氧化碳驱油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分析,总结了世界各国CO_2驱油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技术特点,阐述了对中国发展CO_2驱油技术的启示。文章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明了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CO_2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最后分析中国推广CO_2混相驱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技术困难,同时给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温、高盐的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开展了十二基硫酸钠驱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通过驱油实验表明,十二基硫酸钠性能最好,提高采收率18%-24%,高于只含有地层水的驱替液。此外,针对十二基硫酸钠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界面张力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温室气体CO2使全球气候变暧,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CO2的地质处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入油气田,不但封存了CO2而且还可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国外很多油田已成功地进行大规模CO2驱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证明CO2驱是三次采油中最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储层、流体性质等方面因素对CO2驱油效果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CO2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为油田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油田开发中注入介质的驱替效率和波及系数决定了最终采收率,目前二氧化碳驱替能够明显提高油田采收率,所以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水驱和二氧化碳驱替中二者的不同,加深认识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由于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自然能量不足等特点,采用常规方法已经不能有效采出原油,CO_2驱是三次采油方法中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一种方法。综述了CO_2驱油的机理、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近些年来国内外CO_2驱油的应用现状,指出CO_2驱在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腐蚀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ORSOK M-506模型是基于单相水循环试验的经验模型。数据源于低铁离子的液相实验。模型给出了二氧化碳腐蚀控制系统的最大腐蚀速率。试验温度在5℃~150℃。通过剪切应力参数将模型适用范围从单相介质推广到多相介质。不能应用于含H2S介质或介质中高含有机酸的情况。不能预测稳定pH值下的管线顶部腐蚀或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3.
实验先利用细管实验法确定出本次试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6 MPa,再使用人造低渗透岩心并设定驱替压力分别为24 MPa近混相驱压力条件和28 MPa混相驱替压力条件进行驱油实验。结果是二者驱油效率变化基本一致,且混相驱替比近混相驱替最终驱油效率高出1.8个百分点,以期为后续研究二氧化碳驱油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郑旭  雷源  丁文刚  杨洋 《当代化工》2021,50(11):2636-2639,2643
向低渗油藏中注入CO2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显著提高采收率.最小混相压力是注气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受到原油组成、注入气组成、温度等的影响.为研究不同理论方法预测注CO2最小混相压力的效果,以该油田某一油藏膨胀实验和细管实验测试的最小混相压力为基础,分别比较了经验公式、PR状态方程和系线解析法计算的二氧化碳-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优选了一种理论计算方法,并对该油田其他油藏的最小混相压力进行了有效预测.结果表明:系线解析方法计算的最小混相压力与细管实验测试值最接近,相对误差为2.2%,PR状态方程次之,经验公式误差最大;推荐采用系线解析方法来计算该油田低渗油藏注CO2驱最小混相压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渗透砂岩油藏目前注水开发情况分析,以Y油层为例,针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的进一步挖潜所面临的问题,运用油藏工程、精细地震解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Y油层的主要开发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为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获得尽可能高的水驱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玉倩  卫晓明  王孝军  杨杰 《塑料工业》2012,40(2):31-33,48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间歇批处理成型方法成功制备了PPS泡沫材料,同时对所得发泡制品的形态、结晶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发现在CO2浸泡过程中PPS发生了压力诱导结晶.在温度为80℃,压力为20 MPa情况下,在CO2中浸泡2h的PPS样本可以发泡,而浸泡时间4h和8h的PPS由于结晶度较高不能发泡,为进一步探究该工艺成型发泡PPS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气藏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范围广,储量大,在新探明储量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大,是全球油气资源增产的主要来源,合理高效的开发低渗透油藏中的油气资源,是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泡沫驱油作为继水驱、气驱之后新的驱油方式,结合了气体和泡沫的优点,以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了泡沫驱相对于其他驱油方式的优势,概述了泡沫驱油的驱油机理,简要分析了空气泡沫驱、氮气泡沫驱各自特点,对泡沫驱油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现状做了介绍。对泡沫驱油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并提出了泡沫驱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注CO2驱油作为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油气田开采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阐述了CO2驱油机理,介绍了对应的驱油方式,其中着重系统地总结出了现行测定及评价注CO2驱参数的各种室内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小益  曹堂路 《当代化工》2016,(10):2339-2342
针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困难的特征,通过分析具体油藏的地质、储层及原油物性和最小混相压力等条件,确定了该油藏满足进行CO_2混相驱的要求。使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对该油藏进行模拟,对比连续注水、连续注气和周期注气三种开发方式,发现周期注气开发效果最好。当注停时间比为2:1时采出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为注停时间比为2:1时,低渗透油藏能量的传播使地层压力重新均匀分布。对比不同CO_2驱替压力,发现当驱替压力在CO_2最小混相压力附近时采出程度最高,驱替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随着压力增大,采出程度越低,分析原因为储层发生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20.
NHD法脱硫脱碳净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南化公司研究院开发的NHD法脱硫脱碳净化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吸收能力强、选择性好、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和无腐蚀性等优点,设备和溶剂均已国产化。经生产应用表明,与碳丙法相比具有更优异的净化性能和更显著的经济效益,可适用于高酸气含量的煤制气的净化和碳铵改尿素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