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不同工艺路线FT合成油-电多联产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并模拟了以Shell煤气化为气头的FT合成油-电多联产串联型和并联型案例,研究了不同工艺路线的系统特性. 结果表明,在CO总转化率0.96、摩尔比H2/CO=1.5的条件下,串联型多联产具有最多的合成油产量,分别为柴油205.2、石脑油73.24及液化石油气(LPG) 40.12 t/h,但发电量不足以满足自身用电消耗;并联型多联产随合成气分流比降低,合成油产量下降而发电量大幅上升,但系统热效率降低,分别为47.55%(FT-100), 46.85%(FT-75)及44.98%(FT-25). 3种方案的C捕集率分别为58.7%(FT-100), 44%(FT-75)和14.7%(FT-25).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模拟了以Shell和Texaco技术为气头的IGCC系统,包括对合成气中的CO进行95%深度变换和不进行变换的不同方案.结果表明,Shell气化为气头的带深度变换和无变换的IGCC系统分别具有最低和最高的系统热效率,为34.80%和41.82%.采用Texaco气化技术,则深度变换对系统热效率的不利影响很小,与无变换的方案相比,热效率分别为35.93%和36.90%.深度变换的优点在于能大规模地降低CO_2排放,碳的捕获量分别占系统总碳量的92.49%(Shell,深度变换),92.50%(Texaco,深度变换),而无变换的IGCC方案,这一比例为0.15%(Shell,无变换)、22.56%(Texaco,无变换),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以Shell气化为气头的两步法生产二甲醚(DME)、联合循环发电的多联产系统,并对带尾气循环和一次通过的2个案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带尾气循环使煤化学能的60.87%用以生产DME,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但发电量低,不能满足系统自身的用电需求;一次通过以发电为主,煤化学能的24.93%转化为电能,DME产量低,热效率较带尾气循环的方案低5.24%.可以通过调节尾气循环比在生产DME和发电之间取得平衡.2种方案可捕获CO2 1682.26 t/h,占进入系统总碳量的57.82%.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模拟了以Shell和GSP技术为气头的IGCC系统,包括对合成气中的CO进行95%深度变换和不进行变换的不同方案.结果表明,Shell气化为气头的带深度变换和无变换的IGCC系统分别具有34.8%和41_8%的系统热效率.深度变换的优点在于能大规模降低CO2排放,碳的捕获量占系统总碳量的92.5%(Shell,深度变换),而无变换的IGCC方案,这一比例为0.2%.  相似文献   

5.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是有效解决温室气体CO2排放的手段之一,其中,“双气头”多联产系统将气化煤气富碳、焦炉煤气富氢的特点相结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CO2减排。笔者在与传统煤制甲醇生产过程相比的基础上,得到了“双气头”多联产系统CO2减排特性方程,从而定量的描述了“双气头”系统生产过程的CO2排放量,为方案设计和将其纳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煤化工》2009,(4)
<正>气化煤气和热解煤气共重整制合成气多联产技术,简称"双气头"多联产技术,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煤基多联产节能减排创新技术。2009年8月11日,"双气头"多联产洁净煤示范项目在山西忻州禹王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奠基。该项目以醇醚燃料和电力为最终产品,设计能力1 000t/a醇醚燃料,总投资2 863万元。  相似文献   

7.
陕西某大型煤制烯烃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由500万t/a粉煤干馏装置、60万t/a煤焦油轻质化装置、180万t/a甲醇装置、60万t/a甲醇制烯烃装置和60万t/a聚丙烃装置组成,其产出相当于230万t/a炼油-石化项目。定量的技术经济比较显示,该项目的资源利用率较国际先进水平高5.4%;单位产量烯烃的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的石脑油乙烯装置低6.4%;其粉煤干馏制油的CO2排放比直接合成油法减排86.8%,比间接合成油法减排86.6%;其甲醇装置CO2排放比煤制甲醇装置减排34%。  相似文献   

8.
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模拟了300万t规模合成油项目驰放气制备LNG(液化天然气)及LNG-合成氨联产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结果表明,LNG单产项目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比LNG-合成氨联产项目少4.94万t/a,能源利用效率比联产项目高22.2%,利润少164万元/a~165万元/a.综合比较了CO2排放量、能效及利润,得出LNG单产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优于LNG-合成氨联产项目.  相似文献   

9.
蒸馏、吸收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吸收尾气排出气体主要成份为CO2,平均浓度为93.4%,其排放量在2300m3/h以上,相当于每小时提供了生产8t纯碱的高浓度CO2气,将此尾气回收到中段气中,既减轻了尾气CO2对大气的污染,又提高中段气浓度约2%,提高碳化转化率1.5%,产量每日增加120t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综合利用气化煤气与焦炉煤气,拟建一座"双气头"多联产中试装置以进行研究.分析了多联产系统研究的特殊需求,由此产生了中试装置设计的主要原则;探讨了中试装置的单元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试规模的"双气头"多联产系统工艺流程;最后借助ASPENplus模拟软件对年产597 t甲醇的中试装置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系统的特性参数.设计方案和数据将为中试装置提供初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signs four case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polygeneration processes, which depend on the commercially ready technology to convert coal to liquid fuels (CTL) and electricity with CO2 sequestration. With Excel-Aspen Plus based models, mass and energy conversion are calculated in detail.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thermal efficiency is down with the synfuels yield decrease though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s increased. It also suggests that the largest low heat value (LHV) loss of coal occurs in the gasification unit.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four cases, prominent differences of coal energy transition appear in water-gas shift (WGS) units, Fischer-Tropsch (FT) synthesis and combined cycle processes. CO2 capture and vent are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nt amount of CO2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ercentage of the syngas going to produce electricity.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ratio of carbon captured to total carbon increases from 58% to 93%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cutting down the greenhouse gas vent.  相似文献   

12.
洁净煤气化工艺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寿建 《化肥设计》2004,42(3):15-17
从环境保护、煤种适应性和煤利用效率方面阐述了洁净煤气化工艺的特点,介绍了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和壳牌粉煤气化工艺,从煤种适应性、氧气消耗、碳转化率、热效率及合成气有效成分方面对这2种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壳牌煤气化是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硫烟煤取代重油制合成气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exaco气化、Shell气化和CFB气化技术进行了比较 ,并就Texaco气化工艺流程和气化压力的选择等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Texaco气化气的变换、脱硫、脱碳和精炼等技术 ,建议在4 0MPa条件下 ,以高硫烟煤为原料 ,采用Texaco激冷流程进行气化 ,耐硫变换催化剂进行CO变换 ,NHD法脱硫脱碳 ,低温变换串甲烷化法精炼 ,并推荐了以高硫烟煤取代重油为原料制氨、氢气和甲醇等产品的技术改造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煤气化制合成气工艺路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谢尔煤气化工艺和德士古气化工艺,从多方面对两种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得出结论,Shell工艺在总体上比Texaco工艺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合成氨煤气工序采用Shell煤气化工艺(SCGP)。  相似文献   

15.
从Shell煤气化工艺与Texaco煤气化工艺黑水处理系统比较入手,指出Shell煤气化工艺黑水处理系统的不足。提出借鉴Texaco煤气化工艺黑水处理优点进行改进的建议,将变换冷凝液引入湿洗塔循环洗涤水中调节其pH值,不仅可降低操作难度,而且可减少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6.
吴胜军 《化肥工业》2011,38(3):10-12
介绍了HT-L粉煤气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并从比氧耗、有效气成分、煤气化效率、能耗等方面与Shell 及Texaco粉煤气化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HT-L粉煤气化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煤种适用范围广、气化效率高、能耗低、建设和运行成本低、工艺成熟可靠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Shell煤气化工艺优化之商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别从煤气化过程的8个系统论述了Shell煤气化工艺的系统作用、工艺流程和技术优势;对除渣系统、干法除灰系统、水处理系统以及合成气冷却器的取舍等方面提出了工艺设计改进方案和建议。比较了Shell煤气化工艺与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结果表明,Shell煤气化技术煤种适用性更广,气化显热利用率更高;炉膛和烧嘴使用寿命更长,控制系统和连锁控制更完善。  相似文献   

18.
煤气化工艺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2种典型的煤气化工艺技术出发,比较了水煤浆进料方式与干粉进料方式的差异对气化整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水煤浆气化与粉煤气化不同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得出干粉进料方式避免了水煤浆进料方式因水气化升温带来的能量损失,采用的喷嘴分布方式更灵活,最后通过这2种气化技术的主要性能参数进一步说明了粉煤气化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气流床煤气化是我国煤高效洁净利用的关键技术.简要总结了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壳牌(shell)煤气化技术、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GSP气流床气化技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以及航天炉(HT-L)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讨论了各种技术各自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