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河河口泥沙淤积问题,最近几年发展日益严重,引起水利工作者的关切,先后组织力量进行拖淤、清淤、观测等项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并为今后海河河口治理,积累了大量资料。最近天津市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召开了“海河河口泥沙问题专题讨论会”,邀请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工程师,就海河河口淤积原因、治理方向和治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令后治理方法、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等,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现将卢汉才同志《海河河口泥沙问题专题讨论会技术总结报告》摘要刊登如下,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
海河口岸线演变及泥沙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海河口淤积已严重影响了海河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弄清河口泥沙来源,是解决海河口淤积问题的首要问题。通过对海河口及其岸线的形成、演变和潮汐泥沙特性的分析,得出了泥沙来源主要为海河口本身水下三角洲和淤泥质岸滩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海河口水沙特征及运动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河口为泥质河口,其泥沙淤积严重影响了海河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研究河口的泥沙运动规律,是解决海河口淤积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研究海河口潮汐运动形式、泥沙淤积形式等水沙基本特征及运动特点,给出了海河口的水沙运动规律,为泥质河口的淤积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部分泥质河口回淤特性及治理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海河流域自河北省南堡以西直至山东省黄河河口,均为泥质海岸,长385公里。在广阔的泥质海岸带上,分布着20个河口,40条入海河道。由于这些河口处在海陆双相河口,有足够的泥沙来源。随着历年上  相似文献   

5.
两年一度的国际河口研究联合会(International Estuarine Research Federation)1981年11月1日至11月6日在美国俄勒冈(Oregon)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美、中、英、日、荷、加等十个国家三百多位学者。会议的论文有两种:一种是邀请的,会上有经费补助;另一种是提供的。我国被邀请参加河口泥沙动力学与泥沙控制的讨论会,参加的论文是:中国建闸河口的闸下淤积和减淤措施。河口泥沙动力学与泥沙控制讨论会的文章内容包括:细颗粒泥沙的现场观测、室内试验、航  相似文献   

6.
海河流域泥质河口防淤减淤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河流域泥质河口众多,河口淤积严重,严重影响了流域下游的防洪安全。在揭示海河流域泥质河口的泥沙特性与淤积特点的前提下,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防淤减淤措施,提出了不同长短引河河口的防淤减淤方法和对策,为泥质河口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海河河口泥沙运移规律,为研究河口防淤减淤措施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电部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委与天津市海岸调查办公室、天津大学水利系、天津市水科所、河北省南运河管理处,海河下游管理局及水电部十三局六队等单位协  相似文献   

8.
海河口泥沙淤积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琳 《海河水利》2007,(1):36-37
海河口清淤是满足海河干流防洪要求,确保上游地区及天津市的防洪除涝安全的必要保障.对河口泥沙淤积成因及多种淤积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在总长565km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入海口62个,淤泥质可口在海河流域分布很广,造成河口泥沙严重淤积,从而降低各河道的泄流能力。通过对河口各项数据的综合分析,论述了河口淤积及其引起的防洪问题,河口治导线的规定,不同的河口治理分别采取导堤工程、建闸结合清淤,清淤整治工程3个治理方案,为河口进一步治理和减轻洪涝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子牙新河尾闾段河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测水文、泥沙资料 ,对子牙新河尾闾段的河道阻力、冲淤特性、河口水沙及潮汐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认识到近年来上游径流减少、河槽萎缩、滩地严重阻水、近海泥沙大量回淤河口及挡潮闸下引河 ,这是目前海河流域入海河流尾闾段普遍存在、影响防洪安全的重要问题。作者对子牙新河尾闾段行洪能力、滩地糙率及引河段淤积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利用潮汐动力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改善尾闾段河道淤积状态 ,提高河口排洪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邢斌 《海河水利》2009,(6):60-62
通过研究海河口淤积的现状、入海径流、潮汐特性和泥沙规律等,分析了河口泥沙淤积的机理。为满足过流能力800m^3/s的泄流目标,利用海河口综合开发治理规划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窄深式清淤方式的不同挖深、不同清淤长度进行探讨,采用数学模型的非恒定流计算,进行不同清淤方案的日均泄流能力比较,并计算了回淤量,提出了海河闸下清淤设计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对典型三角洲演变的影响--Ⅱ黄河和海河三角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印  程东升  刘成 《泥沙研究》2006,25(1):76-80,F0003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在近150年来淤积、泛滥、改道过程中建造起来的。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的演变产生着愈来愈强烈的影响。在这片新生的土地卜已经发展起了油田和现代化的新兴城市。由于水少沙多,人海河道单一但十分不稳定。过去150年里发生了11次较大的改道。为了开发油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河道的工程措施,这对于三角洲的演变和造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海河水系诸河流都变成了季节性河流,仅在发生大洪水时有径流人海。为了防洪开挖了十几个人海河口。分析证明河流自然维持的人海河口数目与水沙比成正比。由于海河人海河口数与水沙比不适应,潮流海浪将泥沙输入河口淤积。造成这些人工河口的严重萎缩。疏浚解决河口淤积问题只治标。在渤海湾诸河口修建长双导堤切断高含沙浑浊带,可以控制泥沙进入河口淤积,并且最终将渤海湾沿岸高含沙带变成陆地。  相似文献   

13.
朱绍博 《中国水利》1996,(10):23-23
海河口自1958年建闸后,由于受海河流域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上游来水逐年减少,致使河口长期被潮汐水流所控制,随着潮水流上溯的海相泥沙大量淤积于闸下出口河段。为使海河干流在汛期大部分时间保持低水位运行,1995年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支持下,加大了海河口的清淤力度,清淤规模达105万立方米。然而,清淤就要排泥场。而建排泥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海河河道特性、来水变化及发展趋势,海河口泥沙淤积状况,纵横断面以及拦门沙发展变化,总结了海河口挖泥疏浚的经验教训.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海河口现状条件泄流过程以及最大泄流能力,根据海河口近几年的实际清淤能力,研究了海河口不同清淤方案和清淤方式的清淤效果、海河闸泄流能力和闸上水位,并进行了不同清淤方案和方式的对比分析,为海河口清淤疏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大江大河挖泥疏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河和海河是洪水灾害频繁的流域,高含沙量加剧了洪水灾害。泥沙沉积使河道及河口淤积,泄流能力下降,洪水灾害的危险越来越严重。必须实行治山与治水相结合、保持水土、蓄水拦沙、加固堤防等措施综合治理。黄河和海河的防洪形势有恶化的趋势,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海岸线全长335km,共有36处入海河口。为挡潮御咸,排泄内涝,建国以来在我省入海河道建挡潮闸34座。这些挡潮闸使咸淡分家,清浊分流,为工农业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由于挡潮闸的建设,改变了河口地区动力条件,普遍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泥沙淤积,尤其泥质河口淤积更为严重。为此,对入海河口淤积进行治理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入海河流的水力特性及行洪安全主要受所在海域的潮流、泥沙影响.本文以河北省某港区工程项目为例,建立基于MIKE21的二维潮流模型、SWAN波浪模型,采用大中小嵌套模型计算某港区附近海域及两条入海河流河口在工程建设前后的潮位、流速的变化,分析讨论港区建设对入海河流河道水力特性及行洪安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对河道设计防洪(潮)水位影响不大,对陡河河口和沙河河口区域的洪水位、流速变化影响很小.即工程建设对河道的河势稳定、行洪安全影响不大.本文可为今后分析港口工程建设对入海河流的影响以及编制相关河流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河口最大浑浊带常位于入海河口的盐水与淡水交汇处,含沙量显著高于其上游和下游,最大浑浊带在河口地貌发育、三角洲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随着长江口入海泥沙持续减少,河口最大浑浊带也产生相应变化。基于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水文调查及历史资料,研究泥沙来源持续减少所导致的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来沙持续减少是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下降的主导因素;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下降滞后于流域来沙减少;最大浑浊带表层含沙量减少幅度高于底层含沙量;泥沙再悬浮过程和河口纵向环流有利于稳定最大浑浊带底部的高含沙量,从而延缓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由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持的《海河河口清淤整治工程应用研究》于3月6日至7日通过鉴定。该项目研究内容包括:清淤方式研究、清淤方案研究、防淤减淤措施研究三方面内容。鉴定,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泥沙质河口挡潮闸下清淤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海河河口清淤整治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29日海委主持召开了海河口泥沙观测与试验研究第二次协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天津市海岸带调查办公室、天津大学水利系、河北省南运河管理处、天津市水科所、水电部十三局六队、海委下游局及有关业务处室的主要领导、教授和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