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惠媛媛 《焊管》2011,34(9):41-43
阐述了某耐腐蚀换热器用TC2钛合金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结构及该产品对焊接质量的技术要求,分析了TC2钛合金的可焊性及可能出现的焊接缺陷,提出了防止钛合金焊接缺陷产生的途径和预防措施,对钛合金焊前准备、清理要求、焊接过程等各阶段进行了质量控制,并制定了相应的焊接工艺参数,对焊后结果进行检验。试验和生产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技术途径和预防措施完全适合于TC2钛合金换热管和管板焊接的批量生产,已经投入某生产厂家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
某石化厂PTA装置的钛管换热器,要求在正式制造前,进行模块试验。本台钛管换热器的管板为爆炸复合板S30408Ⅲ+TA1,管子为TA2,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形式为:轻胀对中+强度焊+贴胀,管束和管板焊接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两道焊。根据巴斯夫公司推行的WN75-100标准规范,管与管板焊接后的检验内容为焊接接头的外观检验、PT和RT检测,该模块试验合格,确保了产品的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高温低压气体冷却器换热管与管板深孔对接焊接且管板很薄导致制造难度大的情况,通过3种不同接头结构和相应的焊接方法进行焊接试验,确定了适宜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将其用于产品焊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2Cr2MoG换热管与12Cr2Mo1管板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2Cr2MoG换热管和12Cr2Mo1管板2种不同材质之间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以及焊接工艺参数等方面进行了焊接工艺试验,并对相应的焊缝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合适的焊接工艺并成功应用于某高压蒸汽发生器的制造。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双相不锈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采用不同的接头形式和保护气体进行焊接试验,通过对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的金相分析,提出了合理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为某汽轮机厂制造了两台高压加热器,其设备壳体、管板与水室为整体结构形式见图1。其中水室短节与管板连接母材均为d=80mm的20MnMo锻件,由于结构原因,该焊缝应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完毕后施焊。为保证该焊缝焊接质量,避免返修对换热管与管板等焊缝的影响,对所选材料进行了性能分析并制定了详细的工艺实施方案。1 材料性能分析(1) 20MnMo为低合金高强钢,碳当量Ceq=0.46%~0.6%,有脆硬倾向,焊接性能良好。在焊后冷却过程中,热影响区易出现低塑性的脆硬组织,使硬度明显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易产生冷裂纹。(2) 水室短节与管板均为20Mn…  相似文献   

7.
钢制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联结的结构形式,给焊接带来一定难度,易产生根部夹渣、熔合不良、气孔、裂纹及角焊缝H值小等缺陷。本文从焊接规范、操作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在工艺试验中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型加氢转化器是丁辛醇项目的关键设备,换热管规格为φ88.9×3.2 mm。介绍了采用自动TIG与自动MIG组合的焊接工艺进行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方法。通过对焊缝外观质量、厚度和熔合质量的检验以及水压试验,说明该组合焊工艺方法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焊接速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主要连接方式,液压胀接的原理和优点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全萍 《青海石油》2007,25(4):97-98
随着青海油气产量的不断提升,各种热功率天然气加热炉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在吸取以往制造加热炉烟火管过程中的经验的同时,在制造工艺及质量上更加精益求精,通过分析加热炉管板焊接变形的原因,找出控制加热炉管板焊接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迎恺 《石油机械》2001,29(5):27-28,39
新研制的大型轧制焊接板壳式换热器集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点于一体 ,既保留了前者高效传热的特点 ,又继承了后者压力壳承压能力高和密封性好的长处 ,增强了对炼油工艺的适用性。这种板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研究主要针对板程和壳程的结构形式 ,管板的分析计算以及板束与壳体热膨胀差的平衡。较长板片的连续压制成型和薄板片间的焊接是制造该换热器的关键技术。这种换热器比立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高 2~ 4倍 ,占地面积减少 50 %以上 ,每年节省加热炉燃油费、电费等约 35万元 ,操作费约 76万元  相似文献   

12.
罗运良  李井双 《焊管》2022,45(4):50-54
为了实现埋弧焊工艺在P91厚壁管焊接中的应用,对P91耐热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焊接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焊接方案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GTAW+SMAW+SAW方法完成了Φ457.2 mm×23.88 mm规格P91厚壁管的埋弧焊焊接工艺评定。结果显示,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均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P91管道项目焊接,显著提高了P91耐热钢的焊接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3.
依据热管式换热器的特点,编制了空-空热管式中冷器的设计程序,并设计了试验用热管式换热器样件对该设计程序进行试验验证。利用通用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程序所得的计算值与试验所得的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所编制的计算程序是实用和可靠的。根据试验结果对设计程序进行了修正,热空气出口温度最大偏差为0.5℃,热流量最大偏差为7W,表明修正后程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用试验数据分析了欧拉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拟合得到适合空-空热管式换热器的阻力计算的准则方程式,压降修正结果与实测值最大偏差为31.39Pa,误差不超过6%,说明在中冷器设计程序中可以利用拟合公式较好的分析压降。  相似文献   

14.
刘爱民  刘法涛 《焊管》2015,38(11):29-32
对影响高频焊管产品质量和焊接效率的几个关键工艺参数,如焊接热输入量、焊接压力、焊接速度、开口角大小,感应圈的位置与大小、阻抗器的位置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理控制焊接热输入量,挤压量一般控制在2.5~3 mm,焊接V角控制在4°~5°,感应圈宽度为钢管外径的1~1.5 D,感应圈距离挤压辊中心在1~1.2 D,并在机组能力以及焊接设备所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以较高的焊接速度生产,才能获得较高的焊缝质量,提高焊接效率。  相似文献   

15.
热管传热性能对小型热管换热器散热效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素雯  张红  庄骏 《石油机械》2006,34(12):14-17
在零重力辅助下,小热管热阻是小型热管换热器散热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集总参数法对于换热器系统数值计算的高效性思想,建立了热管、热管换热器的集总参数模型。对同一热管换热器选用不同传热性能的热管,在不同传热温差和流体质量流速下,就其散热效能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零重力辅助下,热管换热器管内热阻存在一临界值Rcri。当热阻RHP≤Rcri时,管外热阻起主导作用,热管换热器的散热效能εh几乎不随热管管内热阻的值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开膜蒸发器为例,对B30/16MnR金属复合板管壳式换热器中的管板、换热管、半波膨胀节及换热器与管板的装焊工艺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双管双管板热媒热交换器是近代在双管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管壳式热交换器,也称安全热交换器,适用于管、壳程介质严禁掺混的场合。结合双管板热交换器,对双管双管板热媒热交换器的有关要点做了简要介绍,可为此类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及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用FLUENT对异型热管在热管热交换器的强化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研究了异型热管混排对热管热交换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然后应用正交实验,以Nu最大为目标函数研究其传热性能,对混排热管在热管热交换器中的结构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优结构形式组合,并用Table curve拟合出热管内部Nu在热管热交换器位置上变化的精确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将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Fluent软件相结合,对夹套式热管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热管热交换器在余热回收系统中的特点和作用。根据夹套式热管热交换器结构特点及传热特征,建立了夹套式热管热交换器流动与传热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划分,选用k-ε湍流模型和耦合传热法,研究了夹套式热管热交换器壳程温度场分布。结果显示,夹套式热管内沿工质流动方向温度层次明显,壳程靠近热管的部位温度梯度大。  相似文献   

20.
杨忠文  毕宗岳  牛辉 《焊管》2011,34(4):5-11
介绍了X80及X100管线钢管的开发,重点针对国家高强度管道建设工程的需要,介绍了高强度大直径埋弧焊管机组以及为适应X80钢管生产进行的制管工艺技术方面的研究改进,包括开发出适应于高速焊接的高强度、高韧性焊接材料,使西气东输二线用1 219 mm×18.4 mm X80螺旋焊管焊速达到1.75 m/min;研究了X80管线钢经受焊接热循环后性能变化规律及组织特征,提出合理的焊接线能量参数。介绍了1 219 mm×18.4 mm X80螺旋埋弧焊管、1 219 mm×15.3 mm X100螺旋埋弧焊管实物产品性能。采用国产X80管线钢以及自主研究开发的埋弧焊接材料,成功开发出了X80钢级1 219 mm×18.4 mm螺旋埋弧焊管和1 219 mm×22 mm直缝埋弧焊管产品,目前已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生产X80螺旋埋弧焊管和直缝埋弧焊管超过100万t,并在螺旋焊管机组上进行了1 219 mm×15.3 mm X100螺旋埋弧焊管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