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李 健, 张惠源, 尔丽珠(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天津 300457)DevelopmentofTreatmentTechnologyforElectroplatingWasteWaterContainingHeavyMetal( )LIJian,ZHANGHui-yuan,ERLi-zhu2.7 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是利用高分子膜所具有的选择性来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类分离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电渗析、扩散渗析、反渗透、膜萃取、超过滤、扩散渗析、隔膜电解等技术。2.7.1电渗析电渗析是研究开发最成熟的膜技术之一,目前主要用于电镀工业漂洗水回收重金属[58]。用电渗析法处理电镀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2.
魏允  王倩  丛威 《过程工程学报》2019,19(5):975-981
为缓解电渗析膜污染,提高电渗析性能,采用阴膜扩散渗析对待脱盐的赖氨酸离子交换废液进行净化处理,对扩散渗析回收的(NH4)2SO4溶液进行电渗析脱盐浓缩。结果表明,当扩散渗析流量为5.6 L/h时,扩散渗析的扩散系数达2.24?10?7 cm2/s,离子交换废液中(NH4)2SO4透过率约为30%,可截留90.1% Mg2+和94.5%有机氮、80.3%蛋白、86.0%总糖、79.3%化学需氧量(COD);与直接电渗析赖氨酸离子交换废液相比,对扩散渗析回收的(NH4)2SO4溶液进行电渗析脱盐浓缩,SO42?膜通量、电流效率分别提高了55.7%和18.3%,操作时间、单位膜通量能耗分别降低了26.1%和42.3%。用扩散渗析净化赖氨酸离子交换废液可有效缓解后续电渗析的膜污染,提高电渗析性能。  相似文献   

3.
电渗析的应用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海水和苦咸水脱盐以制取饮用水或工业去离子水。世界上目前日产大于70万吨电渗析水的工厂已超过二千个。电渗析还大规模地用于乳清脱盐,用电渗析脱盐生产的干乳清每年达10万吨。此外近年来用电渗析技术分离提取生物化学物质,例如有机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并使之工业化也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下面分几个方面加以介绍。(一)用电渗析分离提取柠檬酸柠檬酸是食品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有机酸,也是我国的重要出口产品。它是用粮食  相似文献   

4.
膜分离技术是一类新技术,借助选择透过性膜在外界能量作用或者化学位差下,分离与提纯混合物的方法。膜分离技术效率高,应用在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特别在工业含盐废水的回收、利用方面应用价值大。人口数量急剧攀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严重,为此,人们日渐重视到污水废水的处理及有用物质的再利用。当前深入研究开发的膜分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微滤(MF)、渗析(D)、反渗透(RO)等。本文研究了反渗透、电渗析、膜电解等一些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电渗析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一般来说,一台电渗析器的主要性能技术指标应包括如下几项: 1.产水量产水量即单台电渗析器淡水的产量(米"/时)。若要提高电渗析器的产水量,可适当增加并联的膜对数,加大淡室隔板的水流线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6.
离子交换膜及其相关的应用技术在最近十多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渗析、扩散渗析、隔膜电解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工业用水脱盐予处理,制备初级纯水,卤水、海水浓缩及综合利用,电解和电化有机合成,湿法冶金分离提纯,生物制品及食品精制,酸碱浓缩回收,放化  相似文献   

7.
六、作者对于海水在电渗析过程中溶解物质的渗析倾向进行了研究,并将脱盐海水跟河川水等的化学组成试加比较,得到了如下结果:1.溶于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其中大部分是容易渗析的。推定出无论是锶还是其他碱土金属都有类似的渗析倾向。硼和硅可能由于它们分别以 B(OH)_3、Si(OH)_4不带电的化学形态存在的缘故,在脱盐过程中几乎不渗析。2.海水中除钒以外的微量重金属,尽管有着不同的渗析倾向,但大部分是能渗析的。铅在开始阶段能被渗析,但随着脱盐的进行就变得难以渗析。而铜、锌、镉等是否以络合物形式存在,尚不甚了了。钼在开始几乎不渗析,但当脱盐到89%以后,渗析加快,其含量迅速减少。钒,几乎不渗析而仍残留脱盐水之中。估计达可能是因为以[VO_2(OH)_2]~(-2)形态跟阳离子形成离子对,或者是以[H_2VO_(13)]~(-4)这样的络合离子,也或许以其他离子对溶存着,因而使其难以进行渗析。3.碳水化合物以及包含它的化学耗氧物质(COD),按予料的那样,不参加渗析而仍留存于脱盐水之中。4.将氯离子浓度为200mg/l 左右的脱盐水跟相同浓度的稀释海水和河水加以比较的结果,脱盐海水中残留着大量的硼,有毒成分钒也同样有残留的倾向。因此将电渗析后的脱盐海水作饮用水,在卫生上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讲电渗析设备及工艺流程第一节电渗析设备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除盐的装置称为电渗析器。电渗析设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电渗析器的本体;二是辅助设备。  相似文献   

9.
董林  陈青柏  王建友  李鹏飞  王进 《化工进展》2022,41(4):2102-2114
电渗析苦咸水淡化技术具有脱盐效果好、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存在制膜工艺繁琐、传质模型不够精确、能效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苦咸水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对膜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对比了苦咸水电渗析在简化模型、理论模型、半经验模型方面的原理及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常规苦咸水电渗析过程的运行方式和工艺优化策略,并进一步介绍了以新型电去离子、冲击电渗析、可再生能源驱动电渗析为代表的新型电渗析过程在苦咸水淡化方面的原理及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集中于降低制膜成本、优化传质模型、探究集成膜法淡化工艺以及新型电渗析过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膜分离是通过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作用的差异,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目前,已经投入应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渗析和  相似文献   

11.
钠碱脱硫废液电渗析再生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渗析再生钠碱脱硫废液的试验和模型推导,研究了电渗析再生钠碱脱硫废液机理.结果表明:电渗析再生钠碱脱硫废液过程中,理论渗析率与实际渗析率相差较小,且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硫的理论渗析率与实际渗析率都明显增大,硫的渗析率可以根据阴极进、出口溶液pH值进行计算.试验结果与模型具有较好的匹配性,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渗析效果.硫的理论渗析率应小于50%,在pH值为6.0~7.5的范围内,硫的渗析率上升速率较快,当pH值<6.0或>7.5时,硫的渗析率变化速率较慢,且在一定pH值范围内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海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优化淡水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电渗析装置于20世纪50年代实用化,促使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对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如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电渗析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电渗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等,重点介绍了现阶段电渗析技术与其他膜技术的集成工艺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并简单讨论了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隔膜技术(电渗析、浓差渗析、反渗透)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能有效地用于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城市水的处理;酸、碱等化工原料的回收;药物和食品的提纯和精制;以及三废处理等方面。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化工单元。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里就开始对电渗析和离子交换膜进行了研究,并逐步投入了生产。后来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发展缓慢。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大搞革命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电渗析是一项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它利用离子交换膜和直流电场,使溶液中电介质的离子产生选择性迁移,从而达到使溶液淡化、浓缩、纯化、或精制的目的。在制取工业纯水的工艺中电渗析已被普遍应用,并且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初脱盐手段之一。我所使用的电渗析器是无锡杨市纯水设备厂生产的400×800离子导电网电渗析和400×600冲模式电渗析。在使用中我们对这二种电渗析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5.
电渗析水处理新技术具有成本低,运行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与离子交换法相比较,可节约大量酸碱,大大减少废水排放。因此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积极考虑应用于生产。目前国内已有几百台电渗析水处理设备投入生产运行,进行咸水淡化和制取初级纯水。此外电渗析在分离、提纯、浓缩、回收等化工操作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京西电站国产20万千瓦超高压机组的锅炉补充水处理采用电渗析-离子交换联合脱盐系统。1975年开始使用电渗析器(5—8吨/时)。1977年我们研制的薄隔板WDD2×2-400型电渗析器(1号)投入了运行,至今仍安全隐定,检修周期达一年以上。1979年,第二台电渗析器(2号)投入了运  相似文献   

17.
电渗析技术,1958年在国内正式应用于生产,三十年来电渗析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取得很大成就,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9年3月11—13日,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电渗析三十年技术成就报告会”。国家科委成果办公室、中国科技情报所、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国家海洋局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设计、生产及应用共60多个单位,1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代表们回顾了全国电渗析三十年的技术发展,作了电渗析研制与应用三十年技术成就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并召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科技简报》七九年第五号《电渗析——水处理新技术》,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电渗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性能和应用概况;同时,还将药物处理水质与电渗析处理水质这两种方法作了比较,从而显示出电渗析处理水质的优越性:脱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达到最大限度回收离子液体循环再利用的目的,用电渗析-真空膜蒸馏集成膜法浓缩低浓度质量分数(下同)为1%~5%的离子液体水溶液,实现了有效可操作的膜集成浓缩过程控制。分析了膜集成过程中电渗析施加电压、料液初始浓度和料液体积比等操作参数对优化工艺的影响,获得了此电渗析过程的最高浓缩浓度。当电渗析可浓缩[AMIM]Cl至最大浓度时,即可切换至真空膜蒸馏过程深度浓缩,最终可将[AMIM]Cl水溶液浓缩至48.2%。  相似文献   

20.
祝海涛  杨波  高从堦 《化工进展》2020,39(3):815-823
电渗析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和电势差从溶液及其他不带电组分中分离出离子的物质分离过程,该技术具有适应性强、预处理简单、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等领域的分离纯化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用于电渗析分离过程的6种传质模型,总结了各模型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指出限制电渗析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对包含物质传递、浓差极化、流体流动行为、电解质溶液-膜平衡等复杂现象的电渗析过程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难度大,而传质模型化为电渗析分离过程的物质传递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有助于深入研究电渗析过程中物质的传递机理,准确预测分离性能并导向性优化电渗析结构设计和操作工艺。并且提出未来电渗析传质模型的研究方向是结合经验方程或传质系数进一步优化传质模型,并采用仿真工具模拟传质过程,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