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研究地铁明挖隧道施工过程对下卧电力隧道的影响,文章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二号线某出入场线明挖隧道工程,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分析明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对电力隧道区间的受力与变形,对明挖隧道施工过程中该电力隧道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预测电力隧道的最大竖向位移为20.93 mm;电力隧道结构的轴力及弯矩均满足规范要求,认为该明挖隧道的施工过程不会危及电力隧道的结构安全.研究结论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经验,为实际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桩基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针对广州地铁五号线西村站暗挖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运用有限差分方法,论证了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其附近的既有桩基的受力特性及位移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关键工序和有效、合理的预加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桩侧呈负摩阻力状态,对桩基的受力非常不利;高架桥桩基最大轴力递增了30%,最大弯矩递增了2倍多,安全系数降低了40%,相应地高架桥桩基承载能力降低了40%,需注意关键工序施工;高架桥桩基属于端承桩,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桩端承载力不足,需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人行桥桩基内力变化不大,但位移较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视上部结构的变化:人行桥桩基属于摩擦桩,但桩周土体剪应力标准值小于计算剪应.也需要采用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从明挖基坑中直接进行矿山法隧道进洞的情况,为保证明挖基坑的稳定和矿山法隧道进洞段施工的安全,需要对明暗挖交界处进洞施工技术进行研究。该文以厦门地铁一号线岩车区间为例,采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隧道由明挖转为暗挖时的进洞施工顺序进行了探讨,相关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近距离穿越某建筑桩基工程为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盾构穿越施工和荷载转移措施对结构及桩基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从桩端穿越时,有无采用梁包柱形式的桩基托换措施对隧道结构内力影响较小,但该措施能够有效减小被托换桩的最大沉降和各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桩基托换使距隧道较近的两桩轴力减小,距隧道较远的桩轴力增加,在所有桩体上均产生附加弯矩,但量值较小。建筑结构的最大弯矩发生在距隧道最远处的柱与右跨梁的刚接位置,桩基托换有效减小梁、柱的最大弯矩。监测数据表明,盾构穿越施工对桩基影响较小,桩基托换措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建地铁隧道临近明挖及下穿暗挖条件下既有线车站的运营安全问题,以沈阳市新建九号线隧道下穿一号线(运营线路)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明挖及暗挖方案对既有线车站沉降及结构最大位移的影响均处于安全范围之内;制定既有线监控量测方案,结合自动化监测现场量测数据表明一号线铁西车站呈稳定状态,中洞破桩施工后局部断面已形成了明显的沉降槽,需要重视对变形区域的轨道平顺性的检测。自动化实时监测现场量测数据有利于及时掌握和提供地铁一号线对应区域在基坑明挖施工期及暗挖下穿期的状态信息,及时指导施工,起到了重要的地铁保护与安全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郑州市中州大道黄河路立交桥匝道F26号桥台桩基托换工程基坑支护为例,提出了一种明挖和暗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及采用土钉墙喷锚、钻孔灌注桩和内支撑相结合的复合支护结构。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数据监测方式,对支护结构进行实时数据监测。支护效果表明: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案合理,边坡和周边地表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包含暗挖通道在内的基坑周边地表最大沉降为12 mm,最大水平位移为13 mm,均小于规范中规定的控制值;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及上部道路交通未受到较大影响;数据监测系统为安全施工提供了参考,使得整个工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针对成都地区某大断面隧道临近既有立交桥桩基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运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三维模型模拟施工过程。以临近隧道的地面、隔离桩、主桥桩、匝道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沉降量与各桩基位移变化规律,进而判断按照所用隧道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时能否确保临近立交桥结构的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量最大值为13 mm,沉降范围为隧道轴线两侧8 m以内;右侧6.5 m处主桥桩桩顶沉降量最大,为4.7 mm。由于各桩基位移值均在允许范围内,且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故按照该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能够确保临近立交桥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依托芜合高速公路试刀山隧道改扩建工程,介绍了改扩建施工方案。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开挖过程,分析隧道改扩建过程中围岩的变形,扩挖完成后的拱顶沉降、周边位移的特征,初支的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隧道扩挖完成后最大竖向位移12.7mm,初期支护最大弯矩116.2kN·m,中隔撑的最大弯矩为119.2kN·m;采用加中隔撑的扩挖方案可保证施工安全。隧道扩挖施工后隧道开挖量较大的一侧围岩产生的竖向位移大,初期支护弯矩、轴力、剪力均表现出不对称性,扩挖过程中应及时支护、加强监控量测。  相似文献   

9.
城市浅埋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保全地面结构物,采用隧道方寨的也越来越多。城市隧道最显著的特征是浅埋、地面结构物复杂、围岩差。文中结合厦门市机场路一期工程梧村山隧道的莲前西路下穿道这一具体工程,在分析现有城市浅埋隧道施工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施工步骤和支护参数,结合有限元分析计算,验证展线明挖方案和管幕暗挖两种方案都是合理可行的,考虑到投资和施工风险,最终决定采用展线明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拱北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穿过我国第一大陆路口岸拱北口岸,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特殊、环境保护严格、技术风险高、协调难度大等特点。为降低工程施工风险,针对拱北隧道口岸段施工方案提出了单层明挖、单层暗挖、双层明挖和双层暗挖4个方案。本文从施工风险角度出发,对不同方案的常规工期风险、常规成本风险以及技术难度、协调管理、周边环境影响风险等进行评价,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结合群决策计算过程,通过编制的决策计算软件对拱北隧道不同施工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和决策。通过计算证明,拱北隧道口岸段采用双层暗挖方案实施风险最小,可作为施工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结合南大路立交桥匝道桩基施工,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桩基施工过程中深层水平位移、地表沉降以及近邻隧道结构变形的变化。结果表明:桩基施工对周边土体产生挤压,地表发生隆起,而后隆起量降低并趋于稳定;桩基邻近匝道路基边坡施工,开挖卸载引起土体应力释放,地表产生较大隆起变形,约占最大变形量的50%;桩基施工将对隧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距隧道结构越近,其影响越大;桩基成孔及灌注对近邻隧道结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王侃 《中国建材科技》2022,31(5):114-115
从深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出发,以苏泾路下穿隧道为例,通过对明挖隧道基坑围护施工难点进行分析,研究下穿隧道明挖时基坑支护的桩基施工、钢支撑施工及冠梁支撑施工等质量控制要点,并探讨明挖隧道监测过程中的降水量测、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变形监控等。  相似文献   

13.
超浅埋隧道暗挖施工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浙江省上三线任胡岭隧道超埋段复杂的地质条件,在明控不合理的情况下,采用了挖孔桩系梁帷幕暗挖的施工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该方法相对明挖是成功的,可行的,节省了投资,缩短了工期,为超浅埋隧道的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MIDAS_GEN结构计算软件,研究分析了城际铁路矿山法隧道下穿地铁明挖法隧道施工,为了保证地铁明挖法隧道的安全,在明挖隧道底板下方增设工程桩,由此导致明挖隧道结构的内力重分布。在分析中,根据不同的边界条件建立了不同的模型。对比分析得知:在建模计算时,可采用将桩基模拟为竖向约束来进行受力计算和配筋,相比于不设置桩基的边界条件,边支座要加强配筋,跨中适当减弱配筋;应将桩基模拟为固定支座的计算结果与不设桩基的计算结果互相验算,包络设计;同时应验算桩头配筋是否能够承受桩头弯矩。  相似文献   

15.
一、概况(一)、工程概况深圳地铁一期工程3C标段由明挖区间隧道和暗挖区间隧道两部分组成,其中暗挖区间隧道须从百货广场裙楼桩基础群中和华中国际酒店桩基础地基中穿越。为减少因隧道施工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影响范围,该段区间隧道的结构型式采用单洞双层重叠隧道,矿山法施工。在隧道施工之前,需采用可靠的技术方案对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桩基础进行托换,使其上部结构荷载通过托换结构转换到隧道施工范围以外的新桩基础上,以确保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①华中酒店桩基托换华中酒店主楼12层,裙楼3层,无地下室,须托换门廊二…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同茂隧道地处老城区,开挖跨度大、埋深浅、上覆建筑物密集、类型多且年代已久,为隧道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结合同茂隧道工程实际,以框架结构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隧道施工过程对建筑物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主要对桩基变形及框架结构的弯矩、轴力和变形进行了研究,揭示桩基变形及框架结构的弯矩、轴力和变形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可为类似工程隧道施工对上覆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影响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隧道基坑穿越建筑桩基保护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核心区隧道基坑施工不可避免地对邻近建筑桩基产生影响,特别是桩基位于基坑壁时,基坑施工风险和保护难度更大。渝中连接隧道穿越重庆核心区渝中半岛,其周边高楼林立,明挖段基坑壁紧靠桩基。依托此工程,从技术、经济、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桩基托换、地圈梁+扩大基础加固、异形钢板+预应力锚索的桩基加固保护等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在传统桩基托换方案无法实施的情况下,提出采用异形钢板+预应力锚索的桩基加固保护方案。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施工过程岩土体位移、桩基变形、桩基应力、钢板与锚索应力等发生和发展规律。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桩基变形和应力,能够确保施工过程建筑物的安全。本项目方案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工程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以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工程南侧主线隧道下穿、侧穿市政府办公楼,邻近戴笠公馆等建筑物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建立了三维办公楼框架模型、三维地质地层模型和三维曲线连拱隧道模型,对双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的邻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及开挖后地表建筑物的变形和受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下穿隧道开挖过程中,框架结构桩基的沉降变形值受距隧道轴线的距离及开挖步的影响较大,而水平变形值受开挖步的影响较大,受距隧道轴线距离的影响较小;隧道开挖将使框架结构底部地基梁的轴向力和弯矩发生较大变化,使桩的轴向力略微增加,弯矩略微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或构筑物时,为降低对其地基、桩基础等产生不利影响,可采用先行暗挖施工,然后盾构空推的方案。依托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区间隧道下穿桂湾一路地下市政隧道安全评估项目,通过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注浆加固、PHC桩基切除、暗挖隧道施工等工序,得出了隧道施工监控数据要求等。结果表明:该方案施工地下隧道结构安全、位移指标选取合理。同时可为隧道开挖、桩基切除、二衬施工中的结构受力模型转换等工况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依托成都地铁13号线娇子立交盾构隧道穿越立交桥桩基群施工项目,首先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典型高风险事件进行了识别分析,随后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对该盾构隧道全过程穿越施工开展了风险分析,明确了施工过程中各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该研究可作为盾构隧道穿越桩基群施工的预防措施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