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6,(9):56-58
生态补偿的目的是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保证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在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过程中,补偿标准应建立在充分考虑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方所承担的机会成本以及流域下游生态受益方支付意愿的基础上,再通过政府财政状况和相关生态补偿资金进行核定。运用支付意愿法和机会成本法对汾河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水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确定了补偿标准的范围为5.0亿~14.8亿元,并根据汾河水库上游娄烦县、岚县、宁武县、静乐县的常住人口数量和植被恢复面积对补偿资金进行了分配。  相似文献   

2.
为提供科学合理的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保障耕地生态功能的稳定持续供给,在总结现有耕 地生态保护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博弈模型,综合条件价值评估法和改进当量因子法,对河 南滑县的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滑县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为3551 元/(hm2·a),介于全国现行县级补偿标准与省会城市补偿标准之间;通过博弈模型把改进当量因子法 与条件价值评估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农户平均受偿意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农业对当地 GDP的贡献度等多种因素,计算方法相对合理。该方法所需数据易得,计算过程简单,考虑因素全面,便 于推广,可为其他地区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标准测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4,(2):78-81
为了对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首先从生态补偿模式、补偿机制、补偿标准测算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测算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然后,对国内外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指出在生态补偿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并存的重要性;最后,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应包括生态补偿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角度评估、补偿标准的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4.
彭敏  张陵蕾  李永 《人民长江》2020,51(4):70-74
关于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多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及机会成本的估算,忽略了补偿主体的补偿能力及意愿,因此引入生态补偿系数,表征补偿主体的补偿能力及意愿,并对补偿标准基数进行修正。补偿基数主要通过量化水电开发产生的外部性价值确定,补偿系数则依据Vague集相似度量理论计算的补偿主体综合发展指数确定。以白鹤滩水电站及其主要受益方凉山州为例,进行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白鹤滩水电站产生的正、负外部性价值分别为144.78亿,4.91亿元,补偿系数为0.363,补偿标准阈值为[50.77,139.87]亿元。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补偿中补偿能力及意愿的量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跨流域调水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生态补偿量的测算与分配是建立补偿机制的重要保障。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从生态保护建设的直接成本和发展机会损失的间接成本出发,结合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静态累积、间接计算等多种测算方法,得出:基于水源区生态保护建设和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直接成本,水源区应获补偿金额为4.4亿元/a;基于发展机会损失的间接成本,水源区应获补偿金额总计为2.8亿元。在此基础上,引入反映地区支付意愿的发展阶段系数和分水比例,共同确定受水区补偿量分配权重系数,计算得到2011年河南省、河北省对十堰市应各补偿1.30亿元,北京市、天津市受水区对十堰市应分别补偿0.50亿元、0.29亿元。  相似文献   

6.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既能调动水源地生态保护参与者的积极性,又能实现水源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对确保库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萍乡市山口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为例,分析了水源地环境污染现状和水源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冲突等问题,论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明确了山口岩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并结合费用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对补偿额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对补偿方式和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伟 《中国水利》2014,(23):20-22
生态补偿问题已成为被关注的热点。通过全面考察水源地保护区农民生活、生产的现状,重点探讨了影响水源地保护区农民生产、生活的制约因素,以及农民对新型水源地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及意愿。根据研究,生态保护成为制约水源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且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会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强而愈演愈烈。在认真分析影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因素和农民需求与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政策扶持机制、以项目带动经济补偿、初步建立有益于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加快建立水源地环境资源评估与保护标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补偿作为一项重要机制在研究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案例及实践,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内涵、对象、标准和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对几种急需开展的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难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分析表明:无论是块状的自然保护地,还是跨行政区的水流及水生态的生态补偿,都需要考虑流域多要素和多利益主体的综合补偿,才能实现全流域的生态补偿;补偿标准的确定需要根据保护地类型和重要性,在生态服务价值与保护成本加发展机会成本或者环境质量改进增量之间选择;在补偿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补偿要素和考核指标,才能使流域生态补偿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9.
对东江流域水源保护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黎  吴门伍  李杰 《人民珠江》2011,(5):6-8,36
为了保障东江水质,东江流域水源保护区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保护区内群众生活普遍困难,需要通过补偿方式来改善水源保护区人民生活水平以减少对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目前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计算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资料情况选择支付意愿法对东江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水源保护中生态补偿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域水源地生态保护及补偿是我国生态保护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基于生态补偿方式对生态保护的影响分析,研究了不同模式下的生态补偿方式类型,并提出生态造血型补偿方式。通过研究指出,由于水源地政府在水源保护中的双重角色,应更多地运用生态造血型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1.
依据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对大伙房水库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分析,建立了大伙房水库的生态补偿标准,并确定了其补偿方式及途径。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由于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等负面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值约为4.29亿元,将其作为生态补偿的标准,由下游受益地区来分担,最后将补偿分配给上游保护地区,即下游受益地区辽宁省沈阳市和抚顺市分别提供补偿金额2.81亿元和1.48亿元。补偿方式应以经济补偿为主,政策补偿和技术补偿为辅。补偿途径主要为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征收补偿金、优惠信贷、实物补偿和技术补偿。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水源安全与水源地群众利益,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补偿主体、受偿客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实施机制5个方面,探讨了于桥水库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分别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水资源价值法、生态保护成本法和发展机会成本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提出补偿标准建议。针对于桥水库作为中转调蓄水库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的特点,兼顾公平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以水质达标和改善情况为主、水环境管理措施为补充的生态补偿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3.
蓄滞洪区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蓄滞洪区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蓄滞洪区的作用、地位以及相关政策等,论述了蓄滞洪区开展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补偿范围、补偿主体与对象、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等。认为:①补偿范围应首先包括33处重要蓄滞洪区和41处一般蓄滞洪区;②重要蓄滞洪区由中央政府作为补偿主体,一般蓄滞洪区由省级政府作为补偿主体,补偿对象为生活在蓄滞洪区的企业、团体和个人;③补偿标准根据生存成本和经济发展机会成本测算;④补偿方式采取政府主导的补偿方式。建议:①建立蓄滞洪区生态补偿责任机制;②完善蓄滞洪区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③制定蓄滞洪区生态补偿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蒋杰  王承云  梁逢斌 《人民长江》2007,38(12):85-87
修建水库除了兴利以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对水生态的影响,同时包括对居住在水库上游地区的人的影响,针对这种影响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分析了水库生态保护的外部性理论、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水利工程等经济、生态及工程问题,提出了水库生态价值定量估算方法,探讨了现行的移民安置补偿与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制订移民安置补偿标准和水库生态补偿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以及地区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保护成本(或效益)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依据"公平、公开、公正"和"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概念;从生态补偿主客体的划分,补偿标准,补偿模式与补偿方式,补偿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为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应遵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责权利相统一、分类解决、公平合理、政府主导原则。国家作为对其划定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补偿主体,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该区域内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生态移民、自然形成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区治理、因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区域发展机会损失等进行生态补偿。开发建设项目作为对区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应对其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等给予全额补偿。流域上下游之间可通过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途径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7.
流域生态补偿对弥补区域间水资源保护外部效应,协调各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在加快推进跨区域横向补偿机制,如何合理测算各区域间生态补偿标准是主要难点和关键问题。本文建立基于水资源价值流的跨多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建立水资源保护产生价值的运移传递关系矩阵,计算多区域间的补偿标准,并应用于东江流域,对东江流域各区域逐级进行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利用2017年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作为补偿对象的赣州和河源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量分别为6.67亿元、15.61亿元,下游惠州、东莞、深圳、广州和香港应承担的生态补偿量分别为4.89亿元、6.87亿元、4.18亿元、3.03亿元和3.30亿元,可为确定流域内跨多区域的生态补偿标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水土保持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法律依据,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的补偿资金制度体系,明确补偿主体与补偿对象,确定补偿范围和标准,完善补偿机制理论支撑,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太白县是陕西省“引红济石”和“引湑济黑”两大调水工程的水源地,工程的引水必将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调水受益方需要对水源地进行一定的补偿。借鉴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从水资源服务成本和水资源服务价值两个角度分析了太白县的水资源补偿标准。利用水资源服务成本法计算了水资源补偿标准;采用影子工程法、水质价值法和水量价值法计算了水资源服务价值。综合分析后确定的太白县水资源补偿标准介于水资源服务成本和水资源服务价值之间。可为类似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补偿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流域生态补偿实施框架与补偿模式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四种国内典型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并根据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分别探析四种模式在赤水河流域的适用性,以此构建赤水河流域最佳生态补偿模式。分析指出应当在赤水河流域内同时推行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和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