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构造-裂缝油气藏,根据储层的岩石类型和构造条件,可划分为四大类12种圈闭,分布在两种构造体制形成的四类含油盆地中。在前阿尔卑斯期的克拉通盆地内,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封闭保存条件较好的地区,可能是构造一裂缝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场所。阿尔卑斯期在西部内陆坳陷盆地内,陆相上部含油组合形成部分的构造-裂缝油气藏,而下部海相含油组合发育的大型含油盆地内,构造-裂缝油气藏有较好的前景。在中部克拉通一前渊盆地中,下部海相含油组合的构造-裂缝油气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上部陆相含油组合发育以煤成气为主的少量构造-裂缝油气藏。在东部的裂陷盆地内,上部陆柏含油组合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发育了一定的构造一裂缝油气藏。构造-裂缝油气藏分布较广,特别是封闭保存条件较好的古隆起,是寻找大型构造一裂缝油气藏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组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古近纪断陷期和新近纪拗陷期2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 。由于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活动具有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迁移规律,从而在该坳陷的惠民 凹陷发育了早断早衰型下部油气藏成藏组合,在东营凹陷发育了继承型中部油气藏成藏组合 ,在沾化凹陷和车镇凹陷等发育了晚断晚衰型上部油气藏成藏组合。认为这3种不同类型的 油气藏成藏组合模式对于指导胜利油田新生代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对盆地构造演化和构造类型、沉积演化和沉积特征、储集性能与烃源岩生烃潜力等成藏地质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渤海湾断坳型盆地内隐蔽油气藏类型多,资源丰富;松辽盆地断陷结构发育早,坳陷结构发育明显,但该大型盆地内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大.在对隐蔽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及时空配套史等成藏作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发现油气藏的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对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总结出5类基本成藏模式,包括潜山、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遮挡、岩性圈闭及火山岩等.图3表1参18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藏形成及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库车坳陷已在5个层系(组)中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藏。从烃源条件、圈闭条件、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系统分析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藏形成与演化,指出库车前陆盆地的油气藏类型多,含油气层系多,且多沿断裂和不整合面分布。油气聚集受盆地构造格局、区域盖层、断裂和不整合面控制。  相似文献   

5.
思茅盆地是处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面积为47000×104km2的海相盆地,地理位置处于云南西南部。盆地内地层发育齐全,侏罗系以下为海相沉积,侏罗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之上为陆相沉积;烃源岩、储层及盖层发育并且具有多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盆地内含油气系统发育、成藏条件优越、保存条件较好、油气显示丰富,油气资源量较大且勘探程度低,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2):I0001-I0004
在我国陆上构造油气藏勘探难度加大、油气储量递减的形势下,大规模发现岩性地层油气藏成为缓解矛盾的必然选择。为此,“十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攻关,分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四类盆地,围绕砂砾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三类储层进行系统研究,在理论、技术创新与生产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7.
基岩古潜山型油气藏是发育在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油气藏,往往分布于含油气盆地基底凸起带.在盆地盖层沉积前由于长期暴露地表,产生风化壳和裂缝,为后期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焉耆盆地种马场北断裂带经过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向北部凹陷生烃中心逆冲的基岩叠瓦带(古潜山),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直接覆盖其上及其前缘,油源充足且保存条件较好;构造带东段基岩为石炭系浅变质岩,中西段为花岗岩,钻探证实石炭系浅变质岩风化壳发育,花岗岩比较破碎或裂缝发育,均可作为良好储层.该带有一定规模资源量,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石油科技论坛》2008,27(6):68-68
这些年来由于我国陆上油气储量增长缓慢,油田稳产、上产遇到不少困难,在继续深化构造油气藏勘探的同时,开展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已势在必然。为此,“十五”期间,中国石油集团设立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大庆、吉林、华北、塔里木、新疆、长庆、西南等13个油气田公司参加,研究重点是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四类盆地的砂砾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三类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东部大型碳酸岩盐油气藏勘探方向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东部,具有下部碳酸盐岩、上部碎屑岩地层层序和古隆起、中坳陷、晚稳定的构造发育史。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油气资源雄厚;生储盖组合配置好,背斜构造和地层圈闭大,大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条件优越。北部的群克低凸起(原孔雀河斜坡)和南部的塔东、罗南低凸起,分别是塔北隆起和塔中隆起向东的延伸部分,而且较塔北隆起和塔中隆起构造部位更高,是油气长期运移和聚集的指向。建议加强塔东和群克低凸起寒武系灰岩背斜油气藏和震旦系白云岩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10.
深盆油气藏是一种形成条件特殊,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分布规律及流体关系倒置的非常规油气藏。与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相比,陆相断陷湖盆深盆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较差,实例也较少,泌阳凹陷中南部的实钻、测试资料证实该区不仅发育气水倒置,而且还存在油水及油气关系倒置的层状深盆油气藏。文章通过总结深盆油气藏的成因机制,分析研究区的成藏条件,类比不同盆地中该类油气藏的特征,认为陆相断陷湖盆中可以形成有商业价值的深盆油气藏,但规模有限;巨厚的优质烃源岩,连片分布的致密储层,交互叠置的生储配置及裂缝、微裂缝的发育是其成藏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成藏特征与勘探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区顺9井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中-下段储盖组合中发现轻质油藏,与柯坪塔格组上段(柯上段)油气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明确研究区志留系油气成藏特征,利用顺9井区钻井获得的原油和含油砂岩开展柯上段与下段可动烃地化特征、储层沥青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对比研究。柯下段原油样品和含油砂岩抽提物均具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和较低的沥青质含量,而柯上段不同样品间存在差异。柯上段与柯下段具有相似的正构烷烃和甾、萜烷分布特征以及碳同位素组成。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仅在柯上段样品中有检出。两个含油层段均可见储层沥青,但赋存及光性特征存在差异。两个含油层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油包裹体宿主矿物、荧光特征及均一温度分布具有一致性。结合构造演化史和钻井实际情况分析认为,研究区柯上段与柯下段主要经历了一致的一期油气成藏过程,保存条件不同造成油藏差异改造破坏,形成了两个含油层段现今油气性质的差异。柯下段保存条件优于上段,顺9井柯下段轻质油藏可能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形成的古老原生油气藏。寻找保存条件好的原生油藏仍然是研究区志留系勘探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陆上含天然气盆地主要有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陆内裂谷(断陷-拗陷)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发育煤层、陆相暗色泥岩、海相暗色泥岩和海相碳酸盐岩4类气源岩;储层主要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储层,以中-低孔渗为主;天然气藏类型多样,主要发育构造气藏、构造-岩性气藏、地层-岩性气藏和裂缝性气藏4种类型。不同类型盆地大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不同,如克拉通盆地大气田主要受古隆起、台缘礁滩、大型缓坡等因素控制。中国陆上已形成鄂尔多斯、塔里木、川渝、柴达木及东部5大气区,天然气田(藏)从前寒武系、古生界、中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从盆地类型看,以克拉通盆地和前陆盆地资源最为丰富。天然气下一步勘探重点领域较多,在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及裂谷盆地(松辽盆地深层),评价有利勘探区带(块)33个,勘探面积为84.6×104km2,资源潜力近50.9×1012m3,体现了广阔的勘探前景;天然气勘探接替领域主要有生物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等,在中国勘探潜力较大,是未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By analsis of the plate tectonics,basinal origin and geologic ages of major reservoirs,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continent can be classified as longitudinal basin zone represented by Yilan-Yitong-Bo-hai Bay-Jianghan basins and latitudinal basin zone by Junggar-Erlian-Songliao basins.The two zonesare entitled to be called“Golden Zone”respectively for their having a great advantage in China’s crude re-serves and output.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features of the latitudinal oil-rich zone by research of Bohai Baybasin and Songliao basin that belong separately to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itudinal zones,followed by making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zones and petroliferous structural of two types or three sorts.It is concludedthat northwest China will be in a dominant position of China continent petroleu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the future,and it is possible to disclose giant oil/gas fields in hinterland of Junggar basin.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纬向石油富集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中国板块构造、盆地成因、产层主要时代等因素分析,中国大陆含油盆地可分为经向的伊兰一伊通一渤海湾一江汉等盆地带和纬向的准噶尔一二连一松辽等盆地带,两带共拥有中国石油产量和储量的绝对优势,因而分别被称为经向和纬向石油富集“黄金带”.在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与松辽盆地分属于经向和纬向石油富集带后,着重讨论了纬向石油富集带的特征,并与国内两类三种含油气构造单元对比,认为西北地区处于中国大陆今后石油发展战略重要位置,并有可能在准噶尔盆地腹地找到特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盆地覆盖类型及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盆地演化及生储盖组合特征,将中国南方盆地叠合关系分为覆盖型(连续覆盖型、间断覆盖型)和非覆盖型(下组合保持型、上组合保持型)。不同的覆盖关系对烃类的生成、演化、运移、保存或破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覆盖类型的盆地中,以连续覆盖型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最为优越;具有间断覆盖特点的江汉南部的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和苏北盆地的南陵—句容—海安区块,其地质条件较为有利;上组合保持型覆盖地区的油气前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就保存条件来说,阿坝地区勘探前景优于南盘江地区;下组合保持型地区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对于那些由于大型推覆构造所形成的特殊覆盖关系地区,下盘海相地层中的油气成藏和勘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古生代以来,中西部四大盆地成盆演化具有"同序异时"特征,碎屑岩层系具有自生自储和海生陆储两大勘探领域。压性构造背景下碎屑岩沉积充填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结构,决定了碎屑岩层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碎屑岩层系可划分内源、外源和混源3大类6个亚类成藏体系。四大盆地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决定了成藏体系分布的差异性。针对裂缝性储层预测,形成了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针对致密储层和隐蔽圈闭识别,形成了实用的黄土塬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等;针对川西坳陷致密裂缝性储层,形成了一系列压裂改造技术;针对鄂南致密砂岩储层,形成了补偿压裂技术方法。油气地质理论新认识与技术新进展推动了该领域大中型油气田(如川西须二气田、塔河碎屑岩油气藏和鄂南镇泾油田)和规模储量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石油深部起源理论认为,石油、天然气与金属矿床一样都是地球排气作用的产物。含油气盆地的演化与地球外核的排气及表面的升降变化相呼应,表明了含油气盆地的深部构造本质。石油及天然气形成于地球排气作用出现冷分支的新生代,明显表现为热液期后的特征。油气以垂直运移为主聚集在流体动力学构造圈闭以及与此有关的地层、岩性圈闭中,与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这些理论为寻找新油气藏指明了方向。中国含油气盆地的特点是盆地基底深,沉积地层厚度大,故在已发现油气藏以下地层直至基底内部都有望发现新的油气藏。在新构造运动活跃、深部脆性岩石发育、具有良好盖层形成圈闭的地区,应首先采用深部地震对以构造裂隙油气藏为目标进行勘探。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对于查明深部断裂、高孔隙带和裂隙带是无能为力的,亟需开发非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此外,还可结合遥感、地球化学、张量分析、放射性、形态构造模拟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盆地形成演化对粘土矿物组成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源、古气候、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含油气盆地内泥岩粘土矿物分布特征的4个主要因素,这4个因素均与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发育史密切相关.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形成机制和构造发育史明显不同,文中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泥岩粘土矿物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坳陷型湖盆沉积的陆源碎屑沉积物由湖盆四周的河流和冲积扇供给,三角洲沉积集中于一个或多个沉积中心.湖盆由水退与水进沉积层段交替充填.最大洪泛期沉积的湖相泥岩为坳陷型盆地重要的生油岩和区域性封盖层.2个最大洪泛期沉积的湖相泥岩所夹持的砂岩体是寻找隐蔽油气藏的最主要目标.在2个最大洪泛期之间,存在着湖平面升降变化的多次一级旋回.这种频繁的湖平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导致岸线的迁移与三角洲朵叶体的摆动,使得大型三角洲前缘相带成为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坳陷型湖盆中发育的隐蔽油气藏,大都具有面积大、渗透率和储量丰度低的特点,但有构造背景配合,就可以形成富集高产区块.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含油层段为这种油气藏的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