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三山岛—新立—仓上金矿是招掖金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经过10多年的开采,其地表及浅部资源不断枯竭,因此采用先进技术开展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方法对三山岛—新立—仓上矿区深部及其外围进行了盲矿预测,建立了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并重点分析了矿床不同中段主要元素的构造叠加晕特征。本区盲矿预测结果显示:在三山岛金矿初步提出了28个盲矿预测靶位,其主矿体深部预测金金属量为35 234 kg;在新立—仓上金矿初步提出了14个盲矿预测靶位,其主矿体深部预测金金属量为52 189 kg,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仓上金矿位于三山岛—仓上断裂西南部,西邻渤海湾,是我国大型露天金矿之一。至2005年闭坑后,在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一直未取得新进展。为加大勘探深度,探查矿区外围和深部断裂及岩体的空间展布情况,寻找深部金矿资源,采用CSAMT方法在该区开展了测深剖面勘查工作,并与以往的物探资料及331号地质剖面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F1推断断层与三山岛—仓上断裂相吻合,提出验证钻孔1个。经钻探工程验证见金矿体,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找矿效果,为下一步开展地质找矿提供了有价值的地球物理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山岛金矿床产于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属胶东地区典型的超大型焦家-玲珑式金矿。随着资源量的不断减少,有必要对该矿进行成矿远景分析和找矿预测,以便更好地指导深部外围地质找矿工作。在综合分析Ⅰ号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和矿石品位厚度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特点,认为Ⅰ号矿体深部延长>2 000 m,矿体在平面、剖面上均以膨胀狭缩、尖灭再现透镜体形式存在,矿化规模与蚀变岩带水平宽度呈正相关,主控矿断裂下盘存在具有工业价值的含金石英脉型矿体。此外,研究显示Ⅰ号矿体中部矿段(28~40 线)深部、北部矿段(40~48 线)深部及其以北区域存在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认为三山岛金矿具有相当可观的资源量,找矿前景较好,值得对其深部外围投入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4.
胶东金矿集区深部找矿重要进展及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区,已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4 500余吨。通过全面梳理并总结胶东矿集区深部找矿成果,从典型矿床空间分布、控矿要素、矿床类型及规模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胶东金矿集中区的主要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该区深部找矿工作。研究表明,三山岛和焦家金矿均已发展成为世界级巨型金矿床,近年来在三山岛北部海域一次性提交金资源量470 t,在焦家成矿带的曲家、东季-南吕、南吕-欣木、朱郭李家、焦家深部和新城深部等矿段提交的金资源量均超过100 t,在纱岭矿段提交金资源量389 t。焦家和三山岛2个巨型金矿床分别沿2条大致平行的焦家和三山岛断裂的对应位置分布,相向而倾,金矿体表现为“阶梯式”分布规律,现已揭露2个成矿台阶,断裂走向的拐弯部位和菱形格状断裂交会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在玲珑金矿田,近年来主要沿破头青断裂和九曲断裂探明破碎带蚀变岩型深部金资源储量逾500 t,致使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明显超过了石英脉型金矿,从而改变了该矿田的矿床类型格局,矿化分布总体表现为“上有蚀变岩(主断裂带中)、下有石英脉(主断裂下盘)”的特征。在栖霞金矿田,拓展了沿主要断裂带开展深部找矿的新方向,在台前-陡崖断裂的栖霞笏山村探明了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在蓬家夼金矿田开展的深部找矿发现了资源量近70 t的牟平辽上深部金矿床,控矿断裂呈铲式阶梯状和舒缓波状展布,矿体产于断裂深部倾角明显变缓处,该矿床的矿石类型与胶东其他金矿床不同,主要为碳酸盐脉型金矿石,被命名为“辽上式”金矿。胶东地区深部找矿成果表明,其深部找矿潜力依然巨大,重点找矿方向有胶西北3条主要成矿带深部、栖霞金矿田和蓬家夼金矿田深部及三山岛北部海域,而在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的深部空间找矿潜力不大。经初步推测,胶东3 000 m深度以浅金资源量不少于6 000 t,5 000 m深度以浅金资源量将会超过10 000 t。  相似文献   

5.
Surpac软件在三山岛金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际矿业软件Surpac建立三山岛金矿地质数据库,实现了三山岛金矿矿体、断层及井巷工程等地下空间体的三维可视化,推动了三山岛金矿的矿山数字化建设.本次研究将探矿工程、矿体、相关地质体及采矿工程系统等模型化,并复合在一起使其立体化显示,对于提高矿山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建立实体模型,提高了矿...  相似文献   

6.
三山岛西岭金矿区位于渤海之滨,与北部海域金矿区相互连接,形成金资源量近千吨的巨型金矿床,矿床为地下与海底开采。区域内断裂发育,分布有NE向和NW向断裂,其中NE向断裂为控矿构造,而NW向断裂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导水性,对矿床安全开采影响重大。基于矿区地质条件与地球物理特征,采用高精度磁测法和音频大地电磁(AMT)法在矿区东部进行了勘查试验,根据显示的磁性异常与电性异常,在平面上解译了NW向断裂(F-1、F-2)与NE向断裂(F-3、F-4),在L1剖面上解译了4条断裂,在L2剖面上解译了3条断裂。综合判断解译信息,NW向F-1断裂在平面与剖面上都反映良好。同时,与北部海域NW向构造研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西岭矿区F-1推断断层与北部海域B-F4断层特征一致,吻合较好,推断西岭矿区NW向F-2断裂被F-3断裂错断。研究结果说明综合物探方法在该区域可行有效,为下一步钻孔验证NW向断裂存在,判断断裂富水及导水性质,以及未来矿床开发利用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胶西北地区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胶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勘查和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金矿床主要受三山岛—仓上断裂、焦家—新城断裂、招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通过阐述该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构造蚀变岩的分带特征和控矿构造的演化活动史,结合野外资料,总结了断裂的控矿规律,指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都是同一成矿流体沿断裂运移、充填及交代蚀变的结果,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山东莱州曲家矿区金矿成矿背景,明确山东莱州曲家矿区金矿成矿背景主要为断裂缝隙的发育。在此基础上,研究山东莱州曲家矿区金矿矿体特征,分为TⅡ号矿体地质特征以及QⅠ号矿体基本特征。通过山东莱州曲家矿区金矿资源储量估算,为山东莱州曲家矿区金矿日后开采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长胜渠金矿床位于乌拉山—大青山金、银成矿带上。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深大断裂是区内的导矿构造,次级断裂为容矿构造,各矿带严格受构造控制。矿区构造控矿特征显示,3期褶皱构造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赋存空间,也是金矿体具有多期叠加的原因之一。近东西向、北西向及南北向断裂构造促进了金矿体的形成,控制着金矿体的空间展布,叠加构造也促进了金的再富集,小断裂及显微断裂影响着矿脉贫富。归纳长胜渠金矿区构造控矿规律,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甘肃大水金矿地层中,矿体多而复杂,存在较多的破碎带及断层构造,地层控矿及找矿难度较大。特此对大水金矿区控矿因素及找矿认识加以研究。首先在控矿因素中,根据矿区地质样本采集情况,认识该地区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作为控矿的数据支持。其次依据矿区的地质特征,并根据地质特征来进一步判断矿体空间的分布特征,以此作为控矿因素。在找矿过程中,首先利用遥感卫星绘制矿区的遥感影像图,识别矿区的断裂构造。其次对矿区矿化异常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标注化学异常区域,缩小找矿靶区。最后利用地面磁法对靶区进行异常检测,最终确定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了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井下巷道的涌水来源为海水、375-20(Mg)、淡水和320-7(Ca),其中375-20和320-7均为基岩水,但其水化学特征明显不同,前者是富Mg型基岩水,而后者是富Ca型基岩水。据此建立了巷道涌水的混合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极大似然法计算得到巷道涌水混合比,分析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涌水来源,并计算水样混合比;海水在各端元中占比最大,是混合水的主要成分,各期水样海水比例在50%左右波动;海水比例较高的中段为-510 m中段,在此中段处于1660和2230勘探线之间的水点,各期海水比例大于50%,尤其是510-2水样点,海水比例最高达到77%;淡水主要影响范围是-465 m及以上中段;F3断裂带受采动影响较大,其周围的水样点海水比例波动大,需加强对该断裂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三山岛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下盘找矿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山岛金矿床(原莱州市仓上金矿床)埋藏浅,矿体厚度大,属我国大型露天开采金矿。由于露天开采设计境内的矿石基本回采完毕,面临着资源危机,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决定对矿床深部及矿体下盘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预测。根据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和露天实际开采揭露地质情况,对主控矿构造蚀变带下盘的3号构造蚀变带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决定在露天坑下盘先施工探矿钻孔,结果探矿钻孔见到了矿。之后,施工竖井进行坑道探矿,在原矿体下盘探明了具有开采价值的工业矿体,实现了由露天向井下开采的生产转型,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对类似矿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山岛金矿是中国第一个滨海开采的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其直属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三山岛金矿直属矿区一直沿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该采矿法开采时预留了采场间柱、采场顶底柱、采场矿石点柱、上盘护顶矿等,由此造成的分层损失超过13%,总损失率高达23.1%,为解决三山岛金矿直属矿区矿体安全回采的技术难题,需研究取消矿柱的合理位置。通过不同开采深度的分界高度模拟,进行了不同分界深度地表沉降、等效应力对比、弹塑性应变对比、采场竖向变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开采深度小于2 400 m时,分界高度取-510 m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曹家埠金矿床是由武警黄金第十支队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隶属于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该矿成矿机理独特,找矿前景好。根据多年矿山生产和野外踏勘的经验,从区域地质资料入手论述了构造、地层和岩性特征,圈定了曹家埠矿区周围成矿远景区,提出了“层间剥离”的新论点,重点对“层间剥离构造”的成矿机理及其规律进行探讨,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三山岛金矿新立分矿仓上矿区中厚破碎金矿体露采结束后,露天坑底低品位中厚破碎金矿体,介绍了小分段无底柱崩落采矿法回采实践。通过回采方案、分段高度、爆破参数及相关技术措施的确定与应用,露天坑底低品位矿石地下回采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并充分回收了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6.
胶东半岛三山岛金矿带矿体形态、规模及产出空间与断裂关系紧密。基于三山岛金矿带地质模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开展力—热—流耦合的数值模拟分析,探讨断裂构造几何特征对矿体就位的控制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在走向上,三山岛断裂拐弯处容易积累更大的剪切应变和正体积应变(张性),形成扩容空间,使断裂拐弯处形成局部的厚大金矿体;在倾向上,断裂带由陡倾向缓倾转换的部位及倾角平缓部位形成扩容空间,而陡倾部位挤压效果明显,形成压缩区,这种不同坡度部位的差异性应变分布控制了矿体沿倾向间断分布的特征。根据新立地区与三山岛、西岭地区的模拟流体方向差异推测,新立地区SE向深部、三山岛和西岭地区NE向深部具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海底矿山突水是矿山开采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矿山巷道水的研究,能够划分出矿山突水水源类型,进而对突水可能性作出预测。以山东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地下水系统为例,对其31个水样的水化学资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进行空间降维处理,找出能够反映大于90%水样水化学信息的公共正交因子,以其作为系统聚类变量。运用系统聚类并结合实际地下水性质,将研究区地下水划分为典型的2类,然后建立矿区水源的Bayes线性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通过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得出,-375 m中段涌水水源划分为2种类型,并得出2种具体的判别函数。结果表明:多元统计方法判别水源具有快速、准确且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峪耳崖金矿是一个产于小型花岗岩体中的大型金矿床,为了找到同类型金矿,从研究和总结峪耳崖金矿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入手,采用沿控制峪耳崖岩体NE向断层带追索的方法,在其南西约7 km的二河店东山发现了一条NE走向的花岗斑岩脉。该花岗岩脉宏观特征及岩性特征与峪耳崖含矿花岗岩极为相似,只是其中的石英多为六方双锥体,属高温β石英,预示着其深部可能有中低温花岗岩体发育。在该岩脉南侧发育有2条NW向含金石英脉,其品位和厚度变化趋势显示成矿溶液来自该岩脉的深部。另外,通过化探扫面在该岩脉周围圈出一个金的化探异常。根据这些情况,预测在该处地下的深部可能有隐伏的第二个峪耳崖型含金花岗岩体存在。期望这一认识能够成为寻找隐伏峪耳崖型金矿的一个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