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发展一种原料丰富、绿色环保、易于在复杂环境中操控使用、循环使用性好的多功能油水分离用海绵材料,采用浸渍法对胶原海绵进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复合改性,制备了超疏水胶原基复合海绵(Fe3O4/PDMS-COL),表征了改性后化学结构与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油水分离性能。通过接触角测量可知:当胶原(COL)浓度为10 mg/mL、PDMS浓度为15vol%时,复合海绵的水接触角为150.3°。FTIR、XPS、XRD及TG测试结果表明Fe3O4/PDMS与胶原海绵成功发生复合,FE-SEM观察结果表明Fe3O4纳米粒子的加入可有效构造表面粗糙结构。海绵可吸附多种不同类型的油相如苯、正己烷、乙酸乙酯、真空泵油、花生油等,其中对乙酸乙酯的吸附量达47 g/g,且对不同油相的分离效率在99%以上。以苯为吸附物,连续循环使用20次后,海绵的接触角与磁性均未发生明显下降。海绵还可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2.
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类连续陶瓷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连续氧化铝纤维增韧氧化铝(Al2O3f/Al2O3)复合材料已经发展为与Cf/SiC、SiCf/SiC等非氧化物复合材料并列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多孔基体实现基体裂纹偏转成为Al2O3f/Al2O3复合材料主要的增韧设计方法,形成的多孔Al2O3f/Al2O3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可在高温富氧、富含水汽的中等载荷工况中长时服役,是未来重要的热结构材料。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多孔Al2O3f/Al2O3复合材料已被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热端部件。本文综述了多孔Al2O3f...  相似文献   

3.
在5% H2+95% N2气氛下,还原CoFe2O4纳米粒子制备了CoFe2O4-Co3Fe7纳米粒子;以焙烧黄麻纤维得到的多孔碳纤维为碳源用水热法将CoFe2O4纳米粒子负载到多孔碳中,制备出CoFe2O4/多孔碳。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CoFe2O4-Co3Fe7纳米粒子和CoFe2O4/多孔碳的微波吸收性能明显优于CoFe2O4纳米粒子。CoFe2O4-Co3Fe7纳米粒子的有效频宽(反射损耗<-10 dB的频率宽度)可达4.8 GHz。CoFe2O4/多孔碳的有效频宽可达6 GHz,覆盖了整个Ku波段(12~18 GHz)。这些材料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可归因于合适的介电常数、大的介电损耗、多孔结构以及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2种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PEG600和PEG2000为模板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合成η-Al2O3(PEG600)和η-Al2O3(PEG2000)介孔纤维,借助XRD、TEM和N2吸附测试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PEG聚合度对介孔η-Al2O3纤维性质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平衡实验考察了介孔η-Al2O3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2种模板导向剂均可用于合成介孔η-Al2O3纤维。PEG聚合度对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有较大影响。η-Al2O3(PEG600)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189.899 m2·g-1和0.329 cm3·g-1,分别是η-Al2O3(PEG2000)的1.4倍和1.2倍,平均孔径也比η-Al2O3(PEG2000)的大。2种介孔η-Al2O3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制均为多分子层吸附。根据BET多层分子吸附方程计算得η-Al2O3(PEG600)和η-Al2O3(PEG2000)对亚甲基蓝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56.391 3 mg·g-1和204.045 9 mg·g-1。  相似文献   

5.
Fe2O3/EPDM新型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基体, Fe2O3和焙烧过的Fe2O3粉末分别作为填料, 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 制备出一种新型吸油复合材料, 这类材料可以直接漂浮于含油废水表面使用。研究了填料和交联剂的用量对材料吸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3wt%, Fe2O3为25wt%时, Fe2O3/EPDM吸油率达到最大; DCP为2wt%, Fe2O3(焙烧)为30wt%时, Fe2O3(焙烧)/EPDM吸油率达到最大。选择2组样品中吸油率最高的样品, 对比它们对机油的吸油速率。实验表明, Fe2O3(焙烧)/EPDM的吸油速率大于Fe2O3/EPDM的吸油速率。Fe2O3/EPDM的吸油率比交联EPDM的吸油率提高了227%; Fe2O3(焙烧)/EPDM的吸油率比Fe2O3/EPDM的吸油率最大可提高64%。分析认为, Fe2O3粒子破坏掉一部分高分子链段间的作用力, 并对网络起支撑作用, 为油分子提供了更多的进入通道和空间, 故吸油性得到提高。Fe2O3(焙烧)/EPDM的吸油特性要优于Fe2O3/EPDM。   相似文献   

6.
超疏水材料因性能独特,应用前景广阔而被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碱式硫酸镁晶须(MOSWs)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超疏水涂层,首先对MOSWs及50 nm、500 nm SiO2进行表面改性以降低表面能,然后基于混料实验将三者按比例混合以构造表面粗糙度,以接触角、滚动角及平均粗糙度Ra为响应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混合分量的形貌、尺寸与混合比例对响应变量的影响,并探讨了超疏水涂层微观结构对水滴黏附性的影响以及粗糙度与超疏水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OSWs复合SiO2纳米粒子可制备具有不同黏附性的超疏水涂层,单独使用MOSWs可制备高黏附性超疏水涂层,其接触角达152.59°,涂层水平倒置水滴不滴落;而MOSWs与50 nm SiO2以相同质量分数混合,可制备低黏附性超疏水涂层,其接触角达163.25°,滚动角可趋近0°。所制备涂层的平均粗糙度Ra值位于5~10μm之间时,接触角较大,滚动角较小,超疏水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7.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PFDTES)为混合Si源,以聚醚砜(PES)为基膜材料,通过真空过滤和热处理工艺制备单侧高疏水氟化SiO2/PES(fSiO2/PES)复合膜。通过ATR-FTIR、XPS、TEM和FESEM等对单侧高疏水fSiO2/PES复合膜进行表征,考察PFDTES修饰量和热处理条件对膜疏水性能的影响,并评价fSiO2/PES复合膜的疏水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当PFDTES:TEOS的质量比为3时,高疏水fSiO2/PES复合膜的疏水性能较好(接触角为131.5°);当热处理温度为100℃,热处理时间为4 h时,高疏水fSiO2/PES复合膜表面的接触角为138.9°,且其对不同pH值的溶液都有良好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疏水多孔材料的选择吸油性可以很好地处理突发性溢油事故和肆意排放的含油废水.本实验通过高内相乳液法制备了一种可压缩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通过SEM、IR对该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油-水分离性能.结果显示,在传统小分子乳化剂Span 80的基础上加入牡蛎壳粉(OSP)可以有效阻止液滴的合并,能显著提升乳液的稳定性.在75℃下通过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自由基聚合制得了具有多孔结构的海绵材料,材料的密度、孔径和孔隙率可通过水量调节,当水的体积比达到98.22%时,材料呈现出可压缩性.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了材料的水接触角(WCA)为147.8°,油接触角接近0°,表明材料具有超疏水性和超亲油性.材料对不同油品的饱和吸油倍率在46.7~101.9 g/g,且在30 s内可达到吸油饱和;吸油后的材料可通过离心或挤压实现二次利用,该材料有望在油水分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碳包覆策略是能有效解决锂离子电池负极用过渡金属氧化物(TMO)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收缩造成的粉化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采用生物基可食用冰粉作为碳源与草酸高铁铵的水凝胶作为前驱物,经一步高温热解制备氮掺杂的冰粉基碳包覆Fe3O4,采用XRD、SEM、TEM、XPS、TGA、拉曼光谱、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大量制备氮掺杂碳包覆Fe3O4多孔复合材料(N-C@Fe3O4),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和热处理条件,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N-C@Fe3O4-5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1 A/g电流密度下循环下80圈保持762.74 mAh/g比容量)和较高的倍率性能。相关机理研究表明N-C@Fe3O4复合材料良好倍率性能主要来源于赝电容容量的贡献。复合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是...  相似文献   

10.
以聚硼硅氮烷为原料,二乙烯苯为交联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结合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聚硼硅氮烷气凝胶。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对所制备气凝胶的形成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接触角仪对样品的疏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硼硅氮烷和二乙烯苯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得聚硼硅氮烷气凝胶;所制备的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307~458cm~2/g,孔体积为1.20~2.17cm~3/g,孔径分布为2.0~100nm,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介孔材料,并具有超疏水性能,且当起始溶剂体积分数为85%时,气凝胶疏水性能最佳,接触角为151.5°。  相似文献   

11.
锂硫电池是传统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之一,多硫化物的溶解和导电性差是制约锂硫电池应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水热法合成了Fe2O3-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碳纳米管(CNT)复合载硫材料,并通过调节氨水浓度,实现了复合材料中Fe2O3的颗粒尺寸的有效调控,发现小尺寸的Fe2O3颗粒具有更好的吸附和催化作用。合成的Fe2O3-RGO-CNT-S正极材料在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 286 mA·h/g,循环500圈后剩余718 mA·h/g,每圈的容量衰减率为0.08%。在0.2、0.5、1、2和4 C倍率下的平均比容量为983、825、769、673和604 mA·h/g,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在5 C倍率下循环500次仍剩余527 mA·h/g,具有良好的大电流循环性能。Fe2O3-RGO-CNT-S正极材料特别适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是由于R...  相似文献   

12.
在碱性条件下,以共沉淀法合成Fe3O4,再以正硅酸乙酯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制备出Fe3O4复合材料(Fe3O4-SiO2-NH2)。采用FT-IR、VSM和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T=55℃、t=60 min、Cd2+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1、Fe3O4-SiO2-NH2的添加量为0.1 g时,该材料对Cd2+的吸附容量为71.4 mg·g-1。其吸附动力学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热力学更适合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Fe3O4-SiO2-NH2吸附Cd2+后洗脱再生,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其对Cd2+的去除率仍然大于70%。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藻酸钙(CA)包覆生物碳(BC)、Fe3O4制备了一种新型磁性微球(CA@Fe3O4/BC),用以吸附水溶液中的Co(Ⅱ)。系统的研究了Co(NO32溶液浓度、pH和时间对吸附的影响。CA@Fe3O4/BC吸附Co(Ⅱ)等温热力学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在pH=6的条件下对Co(Ⅱ)的最大吸附量为16.23 mg/g。研究显示,CA@Fe3O4/BC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对Co(Ⅱ)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由于磁性颗粒的存在,CA@Fe3O4/BC吸附Co(Ⅱ)后可以用磁铁吸附快速分离。CA@Fe3O4/BC吸附Co(Ⅱ)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CA@Fe3O4/BC吸附Co(Ⅱ)的机制主要包括形成配合物及Ca(Ⅱ)与Co(Ⅱ)发生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机械球磨制备不同质量比的LCO/NCA混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其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研究了这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正极材料球磨混合后其晶体结构均未改变,但是初始的NCA球形二次颗粒被打散,形成的纳米粒子弥散填充在LCO微米颗粒的孔隙之间,提高了正极材料的涂膜密度和二者之间的接触紧密性。当LCO:NCA=6:4时混合正极材料具有最佳的颗粒级配效果,其首次充放电效率最高,为92.4%;在10 C (1 C=140 mA·g-1)倍率下的比容量(136 mA·h·g-1)是0.2 C时的78.0%,出现了明显的协同增强效果;在1 C倍率下循环100次其容量保持率为89.8%,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Porous niobium oxide (Nb2O5)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without any surfactant assisting.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nitrogen sorp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ous Nb2O5 nanoparticles are polycrystalline, the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surface area is 12.09 m2/g and the average pore size is 3.4 nm. In addition, spherical and flake-like Nb2O5 samples were obtained and characterized.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Nb2O5 nanocrystal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以5-磺基水杨酸和戊二酸为螯合和氧化试剂,在水热条件下将硫酸钴氧化成纳米级Co3O4。以碳纳米管薄膜为载体将Co3O4颗粒紧密地附着在碳纳米管上使其填充入碳纳米管薄膜的空隙生成Co3O4/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薄膜(Co3O4@CNTs),并研究其储锂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o3O4@CNTs薄膜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0.2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1712.5 mAh·g-1,1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128.9 mAh·g-1的;在1C倍率下1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527.8 mAh·g-1。Co3O4@CNTs薄膜优异的性能源于Co3O4与CNTs的协同作用。高分散性的Co3O4增大了活性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CNTs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提高电子电导率,进而提高了Co3O4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1.2Mn0.54Ni0.13Co0.13O2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用均匀沉淀法对其进行不同比例Al2O3的表面包覆改性,并对其进行XRD、T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材料保持了原来的层状结构,Al2O3均匀地包覆在材料颗粒表面形成纳米级包覆层。在0.1C、2.0~4.8 V条件下Al2O3包覆量(质量分数)为0.7%的正极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251.3 mAh/g,首次库仑效率达到76.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2.9%。包覆Al2O3抑制了循环过程中的电压衰减,适量的Al2O3包覆使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高岭土(Kaolin)在Cu2+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采用球磨方法制备了剥离Kaolin,并通过氧化沉淀法制备了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SEM、XRD对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并通过测试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对Cu2+的饱和吸附量和磁分离回收率,确定了当Kaolin球磨4.0 h、掺量为3.0 g时所制备的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最佳,平衡吸附量为17.98 mg/g。磁滞回线结果表明,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饱和磁化强度约为16.19 emu/g。此外,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的吸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行为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既存在单分子层吸附,也存在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刷涂法在Al2O3基多孔隔热材料表面制备Al2O3/MoSi2涂层,涂层以硅溶胶作为粘结剂,纳米Al2O3与Al2O3纤维作为耐高温组分,MoSi2为高发射率组分。通过SEM、XRD对Al2O3/MoSi2涂层微观表面结构、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纳米Al2O3与Al2O3纤维的质量比和MoSi2含量对Al2O3/MoSi2涂层耐温性能的影响,并对Al2O3/MoSi2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发射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纳米Al2O3与Al2O3纤维的质量比小于1∶1时,热考核后Al2O3/MoSi2涂层表面无裂纹产生;当纳米Al2O3与Al2O3纤维的质量比在1∶2~1∶4之间时,Al2O3/MoSi2涂层中的纤维网络较完整。MoSi2的含量为20%时,Al2O3/MoSi2涂层抗热震实验循环25次后表面保持完好,热考核后在2.5~25 μm波段的平均发射率在0.85左右,具有较高的发射率。   相似文献   

20.
SiO_2含量对氧化铁基Fe_2O_3-SiO_2二元复合干凝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合氯化铁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SiO_2含量的氧化铁基Fe_2O_3-SiO_2二元复合凝胶,利用冷冻干燥法对凝胶进行干燥得到复合干凝胶。分别采用BET、IR和SEM对复合凝胶的比表面积、孔结构、红外吸收峰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凝胶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