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为开采薄煤层工作面,为降低万吨掘进率,缩短工作面衔接工期,减少煤柱损失,十几年来对采面沿空留巷实施了多种方案,皆未成功。经过多方调研,于96年3月开始在21601东采面运巷采用了泵送高水材料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现已成功地留设了180m,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新纹矿务局华丰煤矿为开采薄煤层工作面,为降低万吨掘进率,缩短工作面衔接工期,减少煤柱损失,十几年来对采面沿空留巷实施了多种方案,皆未成功。经过多方调研,于96年3月开始在21601东采面运巷采用了泵送高水材料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现已成功地留设了180m,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邯矿集团陶一煤矿12701工作面沿空留巷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分析了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与传统留巷方案相比具有的优点,指出了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阳煤集团新元公司3413综采工作面辅助进风巷采用的高水材料巷旁填充技术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取得了良好的填充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勇  刘明文 《煤》2014,(11)
针对端氏煤矿大采高综采工艺对回采工作面围岩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沿空留巷技术对围岩的变形特点,提出了选择合理巷旁支护材料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国内外所有巷旁支护材料的适用特点,最后确定高水充填材料最为适合端氏煤矿沿空留巷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某矿21201综采面运输巷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充填材料,对巷旁充填体的宽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巷旁充填体的合理宽度为1.8 m;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观测了留巷期间巷道变形情况.经现场观测,巷道变形稳定后,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68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14 mm,除地质构造处受断层影响有较大变形外,其他部分均无大的变形、破坏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既定的沿空留巷方案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所留巷道在小修情况下即可满足二次使用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留巷效果.  相似文献   

7.
范子伟  李哲 《煤》2019,(7):42-44
通过分析高水材料力学特性,得出高水材料具有增阻速度快、支护阻力大、适量可缩的特点,结合凌志达煤矿15210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提出采用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选取了合适的充填设备和充填工艺,经现场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水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条件下的薄及中厚煤层沿空留巷、部分条件较好的厚煤层沿空留巷,形成了丰富的高水材料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实践。基于高水材料充填沿空留巷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以应力控制与围岩强化为主线,分析了充填留巷围岩在巷道掘进、工作面超前采动影响、留巷围岩调整稳定和邻近工作面复用4个阶段的应力与变形特征,提出了“基本顶二次破断”的覆岩顶板运动特征。以青龙同昌煤矿15102工作面沿空留巷为背景,数值模拟研究了留巷过程中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分布特征,揭示了充填留巷覆岩基本顶的旋转下沉是留巷巷道所受外力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填留巷围岩控制的关键区域,根据高水材料固结体的较强塑性变形特性,提出了高水材料充填沿空留巷围岩分时分区强化机理,确定了合理的高水材料充填体支护阻力计算式、留巷顶板离层计算式和实体煤帮的支护强度计算式,给出了高水材料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参数设计方法,关键参数包括充填体支护阻力(充填体宽度和强度)、顶板支护强度(巷内支护和临时支护)、实体煤帮支护强度。介绍了山西高平青龙同昌煤业15号煤层和赵庄煤业9号煤层高水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2个应用实例,留巷围岩变形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水灰渣速凝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高水灰渣速凝材料的配比性能、充填体参数设计和充填工艺,以及其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水速凝材料巷旁充填在沿空留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巷旁充填在协庄矿沿空留巷中的应用,阐述了该项技术的特点和巷道围岩变形的规律;分析了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深部充填开采留巷围岩偏应力演化规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深部充填开采留巷围岩控制难题,以邢东矿1126运料巷为研究背景,采用应变软化模型研究工作面推进全过程中留巷围岩偏应力与塑性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超前采动影响较明显区顶板约为32 m,底板和两帮均约为16 m,留巷采动影响较明显区顶板约为32 m,底板约为24 m;(2)从工作面回采开始到工作面回采结束的全过程对留巷围岩偏应力和塑性区进行监测得到:偏应力分布形态以瘦高椭圆状→近似圆状→小半圆拱→大半圆拱→扇形拱进行演化,偏应力峰值带以顶底板→顶底帮角(实体煤侧)和实体煤帮进行转移;塑性区分布形态以近似椭圆状→近似圆状→半球状进行演化,且塑性区呈非对称分布;(3)基于深部充填开采留巷围岩偏应力和塑性区非对称分布特征,提出了分区非对称围岩控制技术,实践表明,留巷围岩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农  韩昌良  阚甲广  郑西贵 《煤炭学报》2014,39(8):1635-1641
在采场覆岩运动特征分析基础上,阐明了采空侧楔形区顶板的传递承载机制;提出留巷围岩区域应力优化技术思路,研究了采空侧顶板预裂卸压机理;基于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匹配原则,提出整体强化的沿空留巷结构控制原理。总结出预裂爆破卸压、分区治理、结构参数优化、"三位一体"围岩控制及墙体快速构筑等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厚层坚硬顶板直覆和深井复合顶板2个典型条件下的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3.
郭俊凡 《中州煤炭》2020,(7):184-187
为了有效控制沿空留巷顶板岩层的离层及塑性区的发展,研究了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包括可伸缩U型钢支架、支架壁后充填技术、锁棚锚杆/锚索技术、滞后注浆技术以及预充填区顶板加固技术。通过综合技术的分析,增加了支架和围岩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控制了顶板离层和裂隙的发育,保证了巷道顶板的完整程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配合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巷道围岩应力、围岩内部裂隙的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对两侧沿空巷道大、小结构的形成机制、运动方式和特点分析,揭示了上覆岩体大结构与小结构稳定性的原理及其对巷道稳定的影响,由此得出了保证煤柱内强矿压巷道围岩稳定的控制机理。同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确定了窄煤柱内强矿压巷道的合理层位和位置,提出了针对煤柱内强矿压巷道的高强度锚网索支护技术体系,并在330辅助回风巷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沿空留巷围岩要经受上下两个区段工作面采动应力影响,围岩变形量大、巷道维护困难的特点,以沁新煤矿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出了沿空留巷全寿命期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和变形特征。通过对围岩加、卸载荷规律及破坏效应的分析,总结了沿空留巷围岩产生大变形的原因。结果表明:1巷旁支护体与实体煤帮力学性能的差异及其在形成稳定承载结构过程中为适应上区段工作面顶板垮落而产生的围岩持续变形是沿空留巷围岩大变形的主要组成部分;2沿空留巷全寿命期内围岩的受力可看作卸围压条件下的三次轴向加载和卸载作用,卸围压条件下的反复加卸载在加剧围岩变形破坏的同时也是围岩变形量积累的过程,最终导致围岩大变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 ,分析了充填体宽度和材料特性对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了提高充填体抗变形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贺西煤矿3311工作面沿空留巷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计算分析了不同工作面回采阶段沿空留巷围岩、充填墙体及煤柱中的应力、变形分布特征,提出了沿空留巷合理的支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沿空留巷直接顶内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变化剧烈程度明显大于基本顶;围岩及充填墙体受力变化受3311工作面回采滞后采动应力作用明显,且主要对垂直应力的变化产生影响;3313工作面二次采动阶段,巷道围岩的变形受采动影响的敏感性远大于受力,即在充填墙体和巷道围岩应力增加很小的情况下,巷道变形增幅却相对较大,且主要表现为底鼓和两帮移近。井下试验表明,采用锚杆锚索与充填墙体联合支护后,通过优化现场施工工艺,沿空留巷满足了回采工作面的通风需求,降低了巷道掘进成本,实现了回采工作面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18.
梁家豪 《中州煤炭》2020,(2):148-151,155
陈四楼矿计划实施沿空留巷的2802运输巷,断层较多,直接顶厚度较大,巷道矿压显现较为明显。针对顶板下沉、两帮外鼓、顶板淋水较大、巷道顶板受压破碎、金属网锈蚀严重、压脱锚杆较多、两帮位移较大等现象,提出在高应力区采用矿压监测的方法,通过对巷道变形现状进行的监测分析,对巷道破坏变形程度有了清晰的认识,对造成巷道破坏变形原因和影响因素有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注浆加固可改善围岩结构,提高围岩承载能力及锚杆、锚索锚固性能,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围岩控制措施,确定了需要采用注浆加固的方式对进行巷道围岩破坏变形治理,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注浆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 ,对沿空留巷老顶破断位置与形状、不同支护方式对顶板活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巷旁充填技术参数进行了初步分析。模拟结果表明 ,采用锚杆 (索 )网联合支护和人工筑构较高强度的巷旁充填体 ,有利于综放沿空留巷顶板的稳定 ,并给出了对充填带宽度及充填材料抗压强度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20.
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稳定性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迎富  华心祝 《煤炭学报》2017,42(9):2262-2269
以往对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特征了解不够,难以准确计算巷旁支护阻力,导致沿空留巷困难甚至失败。因此,根据沿空留巷上覆岩层垮断特征,提出了"大结构"、"小结构"概念,分别构建了围岩"大结构"、"小结构"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大结构"形成"低形态拱"和"高形态拱"的条件,推导出了拱高计算式,研究认为:在巷旁顶板岩层残留边界二次破断前,若及时加固煤帮,提高巷内和巷旁支护阻力,则上覆岩层易形成"低形态拱";若巷道煤帮松软,或巷道支护阻力不足,则易形成"高形态拱"。通过研究拱脚的水平力对"大结构"形态演化及其稳定性影响,发现拱脚处的水平力是造成拱破坏的主要原因,若拱脚处的水平力大于其抗剪力,拱将失稳破坏,造成"低形态拱"的拱高增加或"高形态拱"的跨度向外扩展,引起"小结构"的岩层载荷增加,"小结构"的岩层载荷不仅与"大结构"的形态、拱高和跨度相关,而且与二次破断区顶板"铰接岩层"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根据关键层理论,确定"大结构"拱高范围内顶板硬岩层位置及其所控制的软岩层组,采用滑落失稳判据和挤压变形失稳判据,自上而下判别出顶板"铰接岩层"的稳定性,进而确定围岩"小结构"的岩层载荷,据此推导出巷旁支护阻力计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