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碳捕集和电转气技术耦合下的电-热-气多能互补系统进行协同规划。通过系统动力学构建了碳捕集和电转气设备在电-热-气系统的关系图,并设计多能互补系统运行架构。在碳捕集和电转气技术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这两种设备的电-热-气多能互补系统的多目标运行与规划协同优化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某工业园区为例,采用NSGA-II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使前期规划与后期运行有效结合,通过模糊隶属度函数从帕累托前沿中选择折衷解,确定规划方案和运行策略。模拟结果表明,与帕累托解集中的其他方案相比,文章方案以1.224亿元的较低成本减少了60%的直接排放,可再生能源消纳率达到93.36%,同时提供78.30%的燃气供应,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补偿式供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系统根据二级热水管网的温度变化自动投入运行,可以灵活独立运行,具有节约能源、改善供暖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基础设施投资等多方面优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劣,雾霾影响逐步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靠港船舶使用合乎其电制的岸电,一方面会使船舶在经济性上取得很大受益,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针对岸电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提出引入模糊控制,实时控制输出电压。仿真结果表明,在加入模糊控制后,岸电电源的输出电压更加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电解槽以及燃料电池等设备工作特点,计及设备的动态能效,建立氢系统设备的精细化模型;其次,建立各种能源间的耦合关系模型,通过电热氢多种储能实现电热气氢系统的能量平衡;最后,计及电热气负荷的波动与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以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电热气氢综合能源系统随机优化调度模型。算例分析验证了该优化模型能有效消纳风光资源、降低日运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与环保性。  相似文献   

5.
杨德友  西禹霏  蔡国伟 《太阳能学报》2019,40(10):2986-2993
针对中国北方采暖期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及风电消纳困难的问题,引入热电联产机组系统中风-电-热供需不同步的矛盾,并通过燃气锅炉的快速响应特性提高供热系统的调节能力,构建电热泵与燃气锅炉辅助消纳风电方式下电热系统联合运行场景,建立该场景下的电-热耦合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电-热耦合系统调度模型能有效提高风电利用效率,降低北方地区供暖期弃风率,减少电热耦合功能系统运行煤耗,有助于实现低碳化能源供给。  相似文献   

6.
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超级电容联合发电系统是实现发电系统良好运行、成功应用于实际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分析联合发电系统作用及结构的基础上,针对系统负载跟踪问题设计了以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为基础的电管理系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相应模型并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变桨系统是海上风电机组的核心部件,对机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液压变桨系统存在漏油等问题,蓄电池电动变桨系统存在电池的低温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使用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的电动变桨系统的设计,并对蓄电池与超级电容进行了比较分析。用超级电容作为海上风电机组电动变桨系统的后备电源,可充分发挥超级电容耐低温、寿命长的特性,提高风机安全性和运行效率,降低海上风电机组的维护成本。通过分析变桨系统力矩,对超级电容电动变桨系统的选择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推导,并进行了实际测试,为海上风电机组电动变桨系统后备电源的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玉金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0):146-149
换流阀为换流站的核心设备,为确保实现高压直流输电安全、稳定、可靠实现整流与逆变功能,了解换流阀的控制保护系统十分重要。介绍了换流阀的各种保护技术,包括换流阀内部均压缓冲保护回路、正向过电压保护、反向过电压保护、电气量保护及外部保护,对换流阀保护的设计与运行维护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对冷热电三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系统的监控和远程优化控制,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架构设计了能源管控系统,将现场非485接口的模拟量和数字量节点全部转换为485接口,并通过以太网转串口服务器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相联进行本地管控,将运行数据发送到云端,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优化能源切换过程,实现移动终端远程管控。通过系统安装和调试,实现所有节点的IO本地和远程操作,设备运行正常,提供了一种利用云端数据CCHP能源管控系统的可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6个环节全过程电能量数据的集成整合,推动能量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发设计了电能量集成和生产运营自动化系统综合数据平台.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综合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详细地描述了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思路、功能实现等内容.电能量集成和生产运营自动化系统在集成电能量相关主题基...  相似文献   

11.
兖矿集团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通过甲醇合成系统与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整合,实现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的集成,解决了燃料和电独立生产时效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燃气轮机选用了美国GE公司MS6001(B)型天然气的标准机组,改造成了以中低热值煤合成气为燃料的发电机组.改造后的机组进行了工业化试验与运行,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2020,(4)
结合某工业园区实际用能需求及员工绿色出行需求,设计了一套园区级风光储充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通过交直流耦合微电网,将风力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作为工厂新的电能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变压器负载率较高的运行工况;通过配置一定容量的电储能系统,实现了网内新能源发电波动平滑、系统移峰填谷运行、不间断供电电压支撑等;并研发了一套V2G直流对充充电桩,将光伏发电、储能与充电桩通过直流母线的方式进行连接,以实现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该系统实现了不同能源、储能、配电系统、负荷等的实时状态监测、经济运行优化、调度管理控制等,可保障园区多能互补系统平稳、高效、绿色、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在有限地热资源条件下,通过改变运行策略调整冷热电比例以满足用户需求,提出了一种多热泵辅助低温地热能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CCHP).从热效率、(火用)效率、(火用)经济性成本和二氧化碳减排量4个角度对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 表明:该系统在有限地热供给条件下,通过调整热泵组的运行方式,可以灵活调配用户的冷、热、电需求;在设计制冷工况下,系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37.7%和12.15%;在设计供热工况下,系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53.44%和40.68%,(火用)经济性分析表明制冷水成本为1.98元/(kW·h),供热水成本为0.81元/(kW·h);与传统燃气锅炉相比,在环境友好程度上,设计制冷与供热工况每吨地热水可减排二氧化碳量分别为7.5 kg/h和11.6 kg/h.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区域电—气互联系统综合优化运行问题,研究了需求响应对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协调作用,首先通过分析激励型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系统调度的原理,构造了反映负荷削减量-需求响应成本关系的多段式函数模型;然后结合以燃气发电机和天然气压缩机为耦合对象的区域电—气互联系统的调度运行特点,考虑系统安全约束,建立了计及需求响应的区域电—气互联系统综合优化运行模型,以实现综合系统的经济可靠运行;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表明所提模型可行、有效,不仅可有效改善互联系统各子部分的运行稳定性,且保证了各部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是电动汽车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以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情况为例,研究并设计了1种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行管理系统.分别从运营、调度、技术3个方面对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进行了业务需求分析,进行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设计,并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互节点、基于多种通讯技术组合的通讯网络、...  相似文献   

16.
提出考虑发电成本、污染物治理成本以及可再生能能源弃电成本的总成本计算模型,建立风电光伏水电火电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提出通过多种能源联合运行、与储能装置协调配合的调度方法减少可再生能源弃电率。通过对风光水火以及风光水火蓄联合系统在春夏秋冬4个典型日仿真计算说明抽水蓄能可有效降低新能源弃电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有效平抑电源功率波动,降低季节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说明了上海海洋大学新校区大学生生活区太阳能热水系统改造工程。首先分析了原热水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缺陷,提出原热水系统的基础上添加空气源热泵机组,形成新的热水系统,并对热泵机组进行了选型计算。最后通过热水系统改造前后的水、电和天然气的实测消耗量分析了其综合能耗和运行费用。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热水系统的综合能耗减少约21.72%,运行费用减少约23.63%。说明热水系统的改造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舟山大陆引水工程概况,分析了目前工程运行存在的问题。针对工程运行特点,设计了舟山大陆引水工程梯级泵站集控系统,提出了系统的网络架构、主要设备配置及软件设计,为实现梯级泵站集中控制和统一调度、保障工程运行安全、减少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目前电站运行的实际情况,针对本工程采用常规设计方式和新型转运点设计技术布置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合理、经济的方案。采用新型转运点设计技术可达到防堵、节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的效果,建议工程中采用新型转运点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集成能源系统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标准化的集成能源系统矩阵建模方法并建立了综合能量系统的线性规划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综合能源系统的结构优化、设计优化和运行优化。以综合能源效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系统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优化结构规划。在满足区域用户总冷、热、电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同一类型的能量转换设备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设备并联运行的建议,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效和可靠性。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以运维成本为目标函数,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运行规划,优化各设备单元的小时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