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峰油田西259井区长32特低渗储层测井二次解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低-特低渗油藏已成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准确评价此类复杂油藏对油田稳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259井区长32特低渗透率油藏的成因机理、四性关系研究。以岩心分析化验资料为依据,采用“岩心刻度测井”的研究思路,重新建立了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制定了测井解释标准并进行了二次解释,满足了该油藏开发的需要,为特低渗透率油藏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低—特低渗油藏已成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准确评价此类复杂油藏对油田稳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259井区长32特低渗透率油藏的成因机理、四性关系研究。以岩心分析化验资料为依据,采用岩心刻度测井的研究思路,重新建立了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制定了测井解释标准并进行了二次解释,满足了该油藏开发的需要,为特低渗透率油藏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孔德玺 《山东煤炭科技》2023,(12):139-142+147+152
甘肃赤城煤矿作为新建设煤矿,现有勘探程度无法满足煤矿开采建设要求,通过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和地震地质条件,针对性地设计了三维地震勘探系统,通过对先期开采区域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并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资料成果解释,最终查明了煤矿先期开采区域主要可采煤层赋存状态、构造等特征,从而为煤矿建设、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等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石油测井作为油田的听诊器,可以获得全面的矿藏信息,是测井评价、岩层地质分析和油气开发的重要资料。测井资料是建设油田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田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对于油藏研究和开发方案的确定等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实际出发,分析阐述了延长油田测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为延长油田油藏研究及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康德权 《资源与产业》2009,11(2):140-145
针对大庆外围东部地区葡萄花油藏为窄砂体、薄油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地质特点,本文简要回顾了通过引进并学习先进的地震解释软件,应用开发地震技术,精细识别小断层、小砂体及微幅度构造的“三小技术”,实现了钻井成功率逐年提高的开发效果。并针对油田开发难度逐年增大,储层条件和油水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综合应用精细构造解释、波形畸变技术、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多井约束反演、储层正演技术、储层预测技术、地震相解释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提高了复杂岩性油藏的描述精度,并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为大庆外围东部地区后继的钻井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全三维解释方法在地震解释和油藏描述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三维解释方法是一种能有效地将地质、钻井、测井、物探、计算机等知识综合应用于地震解释和油藏描述的综合解释方法,它可以使解释人员从不同属性的三维数据体中快速获取各种信息。详细介绍了在多个油田应用全三雏解释技术在构造解释、沉积相分析、砂体空间展布、地震反演、相干体断层解释、断层内层位追踪、波阻抗砂体追踪、三维可视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在指导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主力油层开采程度越来越高,原油开采难度不断增加,为了增储上产,必须加大原油开发力度,开展剩余油挖潜,提升开发效益。地化录井技术能够得到储层中烃类物质组份及含量等重要信息,在开发井解释评价中,为油层的水淹程度、水洗程度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各大油田逐渐进入隐蔽性油气藏和复杂构造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阶段,地震资料难以满足精细勘探开发的要求,需要对地震资料进行提高分辨率处理。反Q滤波技术能够有效地补偿地层吸收效应,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介绍了反Q滤波的基本原理,通过模型正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实际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可为后面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更好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地震属性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地震勘探的解释精度,拓宽了地震勘探的应用范围。通过三个煤矿采区地震勘探项目,从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解释等勘探环节探讨了影响地震属性解释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为地震属性技术在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磊  牛萌  刘飞  赵晓妮 《西部探矿工程》2010,22(10):130-133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一般都发育着不同程度的裂缝,我国大部分油田实行的都是注水开发,裂缝的发育和分布直接影响着油田注水开发效果以及最终采收率。因此,进行裂缝特征和裂缝对开发的影响研究,对提高可采储量、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我国裂缝性砂岩油田勘探开发水平具有指导意义。以某一个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例,用岩芯观察、井间示踪剂测试、水驱前缘等裂缝动态监测方法,对该特低渗油藏裂缝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油田的后续开发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某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预测油层钻遇率不高、油水分布预测与实钻结果差距较大、井网加密井的部署和实施难以实现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在地震综合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开发动态资料,开展了油藏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藏模拟系统分析揭示出QL油田具有一定的开发调整及二次开发潜力;通过动态预测结果表明,采用井网加密将有效提高油藏的采出程度和采收率。模拟结果对油田生产动态预测及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推动了地震资料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21,40(3):54-57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DQ3井区二叠系上统梧桐沟组梧一段是重要的含油目的层,其油藏控制因素及规模不明阻碍勘探继续进行。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实际的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查明梧一段油藏控制因素及规模,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彬  林承焰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1):120-122
针对大港GJP地区三维地震解释需要,在常规三维地震解释的基础上,制作精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层位;应用相干技术准确落实断层展布;同时,应用的井、震联合对比技术不仅有利于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也为测井资料的对比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总体上突出了构造解释的细致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为下一步的油藏评价和投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煤炭开采中,断层是影响综采机组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是矿井水的运移通道,而且还是影响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以淮北童亭煤矿109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基于煤层反射波的突出特征,论述了用地震数据层面属性分析技术识别小断层的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进一步地震属性优化提取处理,不仅明显地提高了发育于煤层中断层的解释精度,而且大大缩短解释周期。  相似文献   

15.
梅瑞  王宇红  李博 《煤炭技术》2013,(9):165-167
随着煤层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层位数据成为了解释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重要计算依据。文章以<5 m落差的较大断层层位数据解释为基础,提出了梯度计算来获得官庄煤矿3号煤层断层延展数据方法,该方法以地震勘探反射波为分析依据,通过对层位梯度向量及模进行求解,从而获得准确的层位数据,为今后的煤层断层解释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匡伟  李德春  段天柱  刘铁华 《煤矿开采》2009,14(6):20-21,99
针对煤矿生产现状与需求,在充分分析以往三维地震勘探解释软件特点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基于W indows操作系统的煤矿三维地震资料动态解释系统。系统按照煤矿地质工程师的使用习惯进行设计,主要用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地震数据的动态解释,操作简便。与此同时把系统运用于实际解释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复杂断块油藏受构造发育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其内部复杂断裂系统的认识往往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藏的开发效果。以濮城油田濮65块及周边地区为例,基于Geo Frame人机交互解释系统,从层位标定着手,综合利用时间切片、多向油藏剖面研究、RFT测试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目标区域的精细构造解释,进一步深化了对该地区构造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落实全区石油地质储量为245.72×104t,为濮城油田滚动开发提供了有利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8.
周艳春  公磊 《资源与产业》2015,17(4):117-122
对某大型油田一级区块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价,以为油田下一步产能部署投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级差地租理论,着重考虑油藏地质条件和油田勘探开发阶段等因素对成本效益产生的差异化影响,分别从勘探开发投资成本和开采成本2个层面构建油田区块成本效益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该油田25个一级区块的成本等级值综合序列,并结合油田所处的发展阶段,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这些区块划分为高效、中效、低效和无效4个等级。通过对低效及无效油田区块效益低下原因的分析,认为加强新增投资区块优选、按照效益最大原则倒推产量部署和加强技术攻关是提升区块成本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小龙 《中州煤炭》2022,(8):194-197,20
中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但由于其渗透率较低,储物性差别较大和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所以给开发开采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油藏进行深入的研究。对NH油田为中低渗透油田进行研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在开采初期,区块内一半以上的生产井为天然能量的产油井,天然能消耗较快,地层能量递减很快,采收率偏低,为12.13%;注采井距很大,普遍在350 m以上,井网不适合不完善,注水效果不好,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该油田的发展。根据实际研究数据,得出该区块的最佳井距为200 m。在对NH油田地质特征和历史生产数据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先期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对4种不同的井网形式的注采单元的注水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菱形注采井网和九点法注采井网对该油藏的驱替效果相对最好。根据NH油田的地质特征建立相应的H8区块模型,并设计了4套不同布井方式的注采方案,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其进行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大型煤矿建设、合理开发煤矿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查明地质构造,准格尔煤田唐家会煤矿决定对该矿首采区段开展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目的是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精细处理解释,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勘探区内4、6两个主要目的煤层的赋存条件和构造发育特征进一步分析研究,为该区下一步采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