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察了反应溶液中碱性添加剂{氨水(NH4OH)、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2CO3)、碳酸铵[(NH4)2CO3]和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及其浓度对钛硅分子筛(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紫外拉曼光谱(UV-Raman)与气相色谱(GC)联用原位分析(Raman-GC)碱性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添加碱性添加剂可有效改善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不同碱性添加剂对TS-1催化丙烯环氧化活性和稳定性影响不同,NaOH、Na2CO3和TMAOH的添加造成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降低。NH4OH或(NH4)2CO3作为添加剂改善环氧化反应选择性的同时提高了反应稳定性,其中以(NH4)2CO3效果最佳。添加(NH4)2CO3浓度为8.0×10-4mol/L时,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连续运行336h时,X(H2O2)仍保持在90%以上。原位Raman-GC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NH4OH和(NH4)2CO3添加可加快反应活性中间体Ti-OOH(η2)基团的生成,促进反应产物从活性中心快速扩散,从而提高丙烯环氧化反应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从腐烂的角叉菜中筛选出卡拉胶酶高产菌株YDK-6,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正交实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所产卡拉胶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DK-6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在葡萄糖加量为15 g·L-1、酵母粉加量为10 g·L-1、卡拉胶加量为2 g·L-1、NaNO3加量为2 g·L-1、NaCl加量为15 g·L-1、K2HPO4加量为1.00 g·L-1、MgSO4加量为0.05 g·L-1、FePO4加量为0.01 g·L-1、CaCl2加量为0.01 g·L-1、起始pH值为7.5的条件下,于28℃摇床培养72 h,所产卡拉胶酶的活力达到111.33 U·mL-1<...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APP(水溶性聚磷酸铵,18-58-0)-[CO(NH2)2-NH4NO3]-KCl-H2O体系及其子体系APP(18-58-0)-[CO(NH2)2-NH4NO3]-H2O、KCl-[CO(NH2)2-NH4NO3]-H2O、APP(18-58-0)-KCl-H2O在5℃下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利用XRD分析平衡固相物相组成。结果表明:APP(18-58-0)-[CO(NH2)2-NH4NO3]-H2O、KCl-[CO(NH2)2-NH4NO3...  相似文献   

4.
以磷石膏为原料制备(NH4)2SO4溶液与CaCO3,可将磷石膏中的钙、硫资源循环利用。考察氨化反应的温度、时间、物料比、液固质量比对CaSO4转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5 h,m(磷石膏):m(碳酸氢铵):m(氨水)为1.00∶0.78∶1.33,液固质量比0.75,此时CaSO4转化率超过99%。同时进行(NH4)2SO4及CaCO3分离实验,基本实现(NH4)2SO4与CaCO3完全分离,得到w((NH4)2SO4)8.32%的溶液,为后续加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业生产中过硫酸铵从硫酸铵的电解液中结晶分离过程,研究了过硫酸铵在硫酸铵水溶液中的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首先,测定了(NH4)2S2O8-(NH4)2SO4-H2O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三元相图,为优化过硫酸铵冷却结晶工艺提供了热力学依据;此外,采用激光动态法测定了(NH4)2S2O8的结晶介稳区,研究了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计算了相关的成核动力学参数;最后,测定了(NH4)2S2O8在纯水中不同温度下的诱导期,并探究了诱导期与过饱和度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马双忱  韩停停  马京香  马岚  陈公达  杨静  陈凡 《化工学报》2015,66(12):5067-5078
考察了烟气中SO2、NOx和CO2与NH3·H2O的反应机理以及双极膜电解吸的机理,对本文自制实验系统的操作工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探究了氨法脱碳吸收富液双极膜电解吸的一般规律,研究了模拟解吸液解吸过程中主要液相共存成分,如(NH4)2SO3、(NH4)2SO4、NH4NO3、NaCl和NH4Cl对CO2双极膜电解吸的影响。研究表明,液相共存成分种类、质量分数、pH、表面张力等对CO2的双极膜电解吸均能产生一定影响。少量NaCl、NH4Cl和(NH4 )2SO4成分的共存对吸收富液的电解吸是有利的,且对电解吸的影响程度为NaCl> NH4Cl> (NH4)2SO4;吸收富液中应该极力避免(NH4)2SO3成分的存在;NH4NO3成分的共存对脱碳富液电解吸的影响不大。因此,在碳捕集前应对烟气中的杂质成分进行脱除,减少其对解吸液理化特性以及双极膜电解吸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303.15,323.15,333.15,343.15 K下三元体系NH4H2PO4-(NH2)2CO-H2O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平衡固相组成采用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元体系NH4H2PO4-(NH2)2CO-H2O在各个温度下均有1个共饱和点、2条单变量曲线、3个结晶区。运用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对研究体系进行关联计算,结果表明:NH4H2PO4-(NH2)2CO-H2O体系的Wilson模型关联值的RAD=2.68%,RMSD=0.11;NRTL模型关联值的RAD=1.78%,RMSD=0.71,溶解度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最后...  相似文献   

8.
以磷酸氢二铵、硝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组成磷酸盐转化液,采用正交实验法在不同浓度组成的转化液中分别制备镁锂合金磷酸盐化学转化膜,对比研究组分浓度对镁锂合金表面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在转化液组成配比为15 g·L-1 (NH4)2HPO4、35 g·L-1Ca(NO3)2·4H2O、0.6 g·L-1 C12H25NaSO4时形成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处理高盐废水并回收其中的盐资源是许多生产企业废水综合治理的难题。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10、15、60、80℃下Na2SO4-(NH4)2SO4-H2O的液固相平衡数据,基于相平衡数据划分了结晶区域。根据高盐废水的组成和液固相平衡数据,提出了分质结晶分离(NH4)2SO4和Na2SO4的工艺路线,设计了结晶过程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废水经3步结晶回收得到的(NH4)2SO4纯度达到了99.2%、Na2SO4纯度达到了98.9%,满足GB/T 535—2020《肥料级硫酸铵》和GB/T 6009—2014《工业无水硫酸钠》的纯度指标要求。该研究可为高盐废水中(NH4)2SO...  相似文献   

10.
王郎郎  王学谦  宁平  施勇  马懿星  贾锐  王飞 《化工学报》2014,65(11):4586-4592
采用(NH4)2S溶液吸收净化高浓度SO2烟气,得到(NH4)2S2O3和NH4HSO3的混合溶液并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控制反应条件,两种物质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磺和(NH4)2SO4.实验考察了吸收SO2过程和自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条件,结果表明:在pH=3~7,SO2气体流速300 ml·min-1,(NH4)2S浓度为0.2~1.2 mol·L-1,常温条件下,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吸收率达到99.8%以上,且无H2S生成;在pH=2.5~3.0,温度为130℃条件下,反应进行1 h,硫磺收率达到95%以上,溶液经过蒸发结晶得到(NH4)2SO4.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对硫磺和硫酸铵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硫磺的纯度为99.14%,硫酸铵中氮元素含量为23.6%.  相似文献   

11.
高氨氮、高盐、含有机物的食品工业污水处理难度大、周期长,添加高效硝化菌株可以大幅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本研究通过高盐培养基,从腌渍食品厂排放污水中筛选出一株对复杂环境有较强耐受性的新型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JG441,经鉴定为Bacillus sp.,对其脱氮条件、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极端环境耐受和脱氮通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JG441可以利用(NH4)2SO4和KNO3为氮源进行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在NaCl浓度为30g·L-1,苯酚浓度为400mg·L-1时,24h NH4+-N去除率可达99%,在NH4+-N浓度为500mg·L-1时,24h NH4+-N去除率为57.4%。菌株JG441脱氮能力强,在高盐含氮和成分复杂的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超声浸渍无机盐改性Hβ分子筛催化合成乙基蒽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浸渍法将无机盐Al2(SO4)3、(NH4)2SO4、Ce(NH4)2(NO3)6和Fe(NO3)3负载于Hβ分子筛上,通过NH3-TPD、XRD和吡啶-IR对分子筛进行表征,考察改性前后分子筛酸性能和晶相的变化。将改性的Hβ分子筛用于催化乙苯和苯酐合成乙基蒽醌。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盐超声浸渍改性分子筛的催化效果差别较大,其中,每克分子筛负载0.2 g的Al2(SO4)3的Alβ分子筛催化效果最好,苯酐转化率为45.67%,乙基蒽醌选择性为50.12%。分子筛的酸性能(包括酸量、酸种类和酸强度)对催化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黄平丹  曹钰嵘 《山西化工》2023,(3):189-191+204
以所排放的稀土氨氮废水达到标准为目的,研究基于化学沉淀法的稀土氨氮废水处理,通过磷酸铵镁沉淀法实现稀土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去除。通过对比MgCl2+Na2HPO4、MgSO4+Na2HPO4、MgO+Na2HPO4、MgCl2+NaH2PO4、MgSO4+NaH2PO46种沉淀剂,得出MgCl2+Na2HPO4具有最佳的氨氮去除效果,对该沉淀剂展开深入分析,得出当pH值为9.5、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25℃、沉淀剂配比为n(Mg2+)∶n(NH4+)∶n(PO43-)=1.3∶1∶1.1时,氨氮去除效果最...  相似文献   

14.
电解锰渣已成为阻碍电解锰行业发展的瓶颈,其中锰渣含有的大量石膏是限制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针对锰渣中石膏浸出问题,本文研究了NH4HCO3和NH4Cl用量、浸出初始pH、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对锰渣中石膏转变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锰渣与NH4HCO3和NH4Cl之间的质量比为20∶8∶1.5、固液比为1∶5、浸出初始pH为7.5、浸出温度为70℃、浸出时间为120min时,石膏的浸出率达到90.0%;浸出锰渣主要物相含有CaCO3、SiO2、Ca2Mn2(OH)4Si4O11·2H2O、Mg5.0Al6Fe4Si2.5Al1.5O10(OH)8以及KAl3Si3O10(OH)2等,其中浸出锰渣中MnO含量由未浸出前的7.45%提高到14.71%。转变规律表明,NH4HCO3与锰渣中的石膏反应转变成(NH4)2SO4和CaCO3,而NH4Cl作为盐试剂可进一步促进石膏的溶解,从而提高石膏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将含硫酸亚铁废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后用于脱除H2S,同时实现了含硫酸亚铁废溶液的循环利用和H2S的脱除。而溶解性Fe3+较高的生成量是保证该处理系统连续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但在充足氮源和K+条件下大量Fe3+以黄铁矾沉淀形式存在。因此,本文通过控制氮源种类及投加浓度,减少沉淀生成,增大溶解性Fe3+生成量,以期提高H2S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NH42HPO4可替代以往研究中的(NH42SO4作为氮源,确定适宜菌体生长的氮源浓度范围为0.33~1 g·L-1。在1 g·L-1 (NH42HPO4条件下细菌生长无明显停滞期、Fe2+平均氧化速率为0.221~0.229 g·(L·h) -1,Fe3+生成量为7.62~7.72 g·L-1,沉淀量为1.17 g·L-1,因此确定(NH42HPO4为1 g·L-1时最能保证H2S的脱除效率。为降低工艺成本,最低可采用0.33 g·L-1为运行浓度。该优化方案不仅保证了菌体的Fe2+氧化活性,而且有效地减少了菌体培养过程中沉淀的产生,获得了较高的Fe3+生成量和增速,为使用含硫酸亚铁废溶液处理H2S的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雪梅  李慧敏  党泽林 《应用化工》2023,(1):143-146+151
通过水溶液法制备了过氧十核钼酸盐(NH4)4(CN3H6)4[Mo10(O2)12O22]·6H2O催化剂,采用红外、热重、X射线单晶衍射及元素分析对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化合物的阴离子[Mo10(O2)12O22]8-呈中心对称结构,对称单元为[Mo5O11(O2)6]4-,阳离子[NH4]+和[CN3H6]+游离在聚阴离子的外围。热重分析表明化合物的聚阴离子的热稳定性比较好,电喷雾质谱分析发现化合物在液相不稳定容易发生解离,丰度最大的碎片离子[...  相似文献   

17.
硫酸铵熔融反应法从含钛高炉渣中回收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思佳  张悦  薛向欣  杨合 《化工学报》2012,63(3):991-995
以承钢含钛高炉渣、(NH4)2SO4和KHSO4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反应法使其中的钛转化为易溶于水的形式,达到回收钛的目的。考察了(NH4)2SO4加入量、KHSO4加入量、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钛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钛回收率的影响较大。回收钛的最适条件为:含钛高炉渣与(NH4)2SO4的质量比为1∶6,反应温度为350℃,保温时间为27 min,在此条件下钛的回收率为91.7%,硫酸铵中氮的挥发损失率为81.5%。回收钛后所得残渣主要含有大量硫酸钙、二氧化硅和少量钙钛矿、钙铝黄长石。  相似文献   

18.
蛋白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自然白度较低制约了其开发应用。蛋白土硫酸铵煅烧法可去除其中的显色金属氧化物,提高蛋白土的白度,同时提取其中Al2O3。本文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同步热分析与红外质谱(TG-FTIR-MS)联用系统,结合X射线衍射对煅烧过程的固相及气相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明析了其化学过程。结果表明,蛋白土中的Al2O3和Fe2O3在200~350℃时反应生成(NH43(Al,Fe)(SO43,同时逸出NH3和H2O;350~450℃时,进一步反应转化为NH4(Al,Fe)(SO42,同时逸出NH3、H2O、SO2和O2;450~550℃时,NH4(Al,Fe)(SO42分解生成(Al,Fe)2(SO43,同时逸出NH3、H2O、SO2和O2;550~750℃时(Al,Fe)2(SO43分解生成Al2O3和Fe2O3,同时逸出SO2和O2。采用Kissinger微分法与Ozawa积分法分别计算出4个阶段表观活化能后取二者平均值,分别为101.74kJ/mol、104.52kJ/mol、201.40kJ/mol、232.51kJ/mol,并获得对应4个热化学反应阶段的频率因子、反应级数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张红  唐留 《化工学报》2019,70(9):3275-3282
利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TMG(Ga(CH3)3)/NH3/H2体系中的气体反应机理,特别关注了氨基物DMGNH2的形成及其后的纳米粒子形核路径。通过计算不同温度下不同反应路径上Gibbs自由能的变化,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分析纳米粒子形核可能的产物。研究发现当T<622 K时,氨基物DMGNH2可由加合物TMG:NH3脱去CH4生成,也可由TMG和NH3双分子碰撞直接生成;当T>622 K时,氨基物DMGNH2直接由TMG和NH3双分子碰撞反应生成。当 662.5 K<T<939 K时,二聚物[DMGNH2]2相继脱去CH4,变成[MMGNH]2的反应容易发生。当389 K<T<734.7 K时,三聚物[DMGNH2]3相继脱去CH4,变成[MMGNH]3的反应容易发生。对于[MMGNH]2和[MMGNH]3相继脱去CH4的反应,因为所有反应的ΔG>0,所以很难生成[GaN]2和[GaN]3。因此认为[MMGNH]2和[MMGNH]3是GaN-MOVPE低聚物纳米形核最可能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周鑫晨  章学来  华维三  郑钦月 《化工进展》2019,38(10):4520-4533
利用电热恒温水槽、高低温交变试验箱搭建蓄放热实验平台,研究了9种增稠剂对NH4Al(SO4)2·12H2O蓄放热性能的影响,测试分析了NH4Al(SO4)2·12H2O改性后的循环稳定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的黄原胶、1%的瓜尔豆胶或1%的羟乙基纤维素均能较好改善NH4Al(SO4)2·12H2O的放热性能且对相变潜热的削弱程度不大,对应改性NH4Al(SO4)2·12H2O的主要参数变化为:熔点分别降低1.0℃、1.3℃、1.3℃,蓄热时长分别增加94%、35%、9%,蓄热相变平台分别增加125%、63%、5%,过冷度分别减小43%、45%、34%,结晶过程温度变化分别减小84%、87%、73%,放热时长分别增加27%、11%、50%,相变潜热分别减小5.8%、8.3%、4.1%。增稠剂对NH4Al(SO4)2·12H2O放热性能的改性效果会受到降解反应影响,而2%黄原胶的改性效果相对其他两种增稠剂较好,循环过程中改性材料的结晶过程温度始终保持在60℃以上。60次循环后,改性材料主要参数相比纯材料的变化为:熔点下降0.2℃,蓄热相变平台减小15%,蓄热时长增加13%,结晶过程温度变化减小87%,过冷度减小42%,放热时长增加36%,相变潜热减小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