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色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表面虽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不过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如果让绿色教育理念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来承载绿色教育理念.那么绿色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升华.综合实践活动将在绿色教育理念中充满生机。如何让绿色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得益彰呢?本文将简单地谈谈笔者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小体会、小感悟。  相似文献   

2.
郭凤广: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总是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具备合作意识吗?在此,我们讨论一下平时是如何与同事、同行合作的,并且怎样把这些思想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ICT技能》系列文章到这期就全部刊发完毕了。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线教师究竟需要什么?哪些技术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我们通过九篇文章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解答。这八项技术的理论构架一方面有赖于深层次的理论探索,另一方面还有待于在教师培训实践中进行检验。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迅速引入,这些技术条件如何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它们会引发怎样的教学方式变化,会导致怎样的教学效果?技术应用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借助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系列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深入到基础教育第一线,通过培训、实践和总结,深化和发展网络时代教师ICT技能的研究。我们期盼同行的批评与指正,也渴望广大一线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和看法。 有关评论、感想、意见、建议,请致函Jiao.ferc@126.com赐教![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的提出是教育现状反省的产物,而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推动更是时代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教育又是如何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呢?如何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相似文献   

5.
胡小琴 《福建电脑》2008,24(10):211-211
随着IT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变革——从传统的手工板书到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那么如何看待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一些优势呢?如何更好竹实现多媒体教学?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所有的教师去关注。  相似文献   

6.
学校现代教育是什么?是学校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和学校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两者应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学校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促使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又实践和深化着学校现代教育理念的渗透、践行。基于实效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与探索,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教学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方式已轰轰烈烈走进课堂教学中,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网络是一个全开放的世界,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的,学生能否自觉的按照老师的引导、要求去操,学生从课堂上会有多大的收益。作为老师如何转变观念、准确把握教材如何高效率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呢?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革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情境进行互动教学?如何做好基于主题资源的互动课堂教学设计?在教育信息化普及和发展的今天,这些问题成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和苦恼。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各幼儿园开展信息工作的设施设备不断得到了更新,人员的信息素养也正在逐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全面渗透?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整合?如何更好地发挥我们现有内,外网管理平台的作用?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热点话题     
面对信息活动无原则地泛滥,如何找到课程的位置 苍山子(王爱胜):我们一直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左右摇摆,往往实践过火地去理解、发展,结果造成了现在课程核心不明确的问题。至少,已经发展到了信息活动泛滥的境地。那么信息活动(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是不是已经成为形式,甚至在阻挡课程核心价值的发展,走上虚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技术教育中的人文当侧重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技术(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教育已成为课程标准的规定内容,这进一步促进了生本教育观念的提升。然而,不论是从常规课上三维教育目标的确定,还是实践课中综合能力培养的实施,人文教育的内容与方向却常有偏颇,侧重文化表象忽视人本关怀的现象已经不容忽视。我们有必要对人文的概念和在技术中的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应该怎样培养?在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启示下,通过国内外基础教育的对比,钱贵晴教授将以“基础教育中的科技创新教育”为题.从科技创新教育的理论出发,论述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抓手和途径,科学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是怎样体现的,应该如何实施等问题。讲座分四讲与读者共同探讨。 第一讲:科技教育课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 第二讲:不同类型的科技教育课程对培养创额人才的贡献 第三讲: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技活动操作策略及其师资队伍建设 第四讲:科技教育评价的“预期发展效能”理论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王庆刚 《网友世界》2014,(9):149-149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个部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本质上而言,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范畴,它强调从实践活动中、从实际行动中去学习。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毫无疑问也是关键人物。 就校长而言,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对一所学校的发展最为重要。然而,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校长所扮演的角色.亦或是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并不最终决定学校信息化应用的程度。因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应用,特别是技术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那么,对于学校信息化.校长该如何布局,经营学校信息化建设,如何看待、影响学校信息化的未来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如何运用教育技术?世界各国有太多的经验和才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与思考。Technology Counts 2004——美国《教育周刊》有关教育技术的第七个年度报告——为我们呈现了全球学校里的技术概貌,检视了北美洲、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数据、趋势和经验教训。在全球各地的课堂里,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一切可谓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肖红伟 《福建电脑》2006,(2):183-183,171
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教学活动有机整合?教师要从教学活动出发,以立体式的教学目标、直观式教学内容、重、难点、磨块式教学资源、交互式教学方式的设置,从而达到,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7.
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设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通过一些小制作、小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主动适应性。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具体实施,直接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作为一名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老师,应把握好教材,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在全社会已经形成一定的共识。但是,如何在某门学科实施信息化,依然缺乏具体的实践。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来看,每一项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必然伴随着该类手段的自我消隐,现阶段课程整合的实践或许就是这样一类事实的反映。课程整合实践主要有教育维度和技术维度两类切入维度。技术维度的实践探索主要探明某一类技术手段在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这类维度的实践主要是基础工作,为课程整合的主维度——教育维度的实践做好必要的准备。教育维度的实践以从基本学习方式、课程特质出发,将某类学习、课程建筑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为基本特点,主要探明新型技术手段介入后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历来都是是世人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历来关注的问题就是教科研。100名教师上同一堂课,可能会有100种不同的方法,如何找到那种简单明了、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奋斗的目标。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这一先进的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技术的应用如何恰到好处,如何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环境、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技术一直是支撑和促进教育模式演进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出来,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我们的课堂教学,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许多教师在这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但如何用技术来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