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月,中日合作的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正式竣工投入运行。这个中国目前第一个纯低温无补燃水泥生产余热发电项目的建成竣工在中国建材工业史上和中国电力工业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根据对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概况的仔细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新型干法水泥窑配套余热发电装置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第一、日本是世界上开发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较早和最为成熟的国家,其余热发电技术和装备都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而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是研制、生产余热发电设备的优秀企业。据悉,目前日本18家水泥企业其发电设备有13家  相似文献   

2.
<正>我厂现有两条准4.8m×74m水泥熟料生产线,年生产水泥熟料能力310万t。2006年在熟料生产线系统加装了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这是山东省第一条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没有更多的经验。从2006~2008年,  相似文献   

3.
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的余热发电工程是依附于水泥工艺生产状况及余热条件,而随着水泥行业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其熟料烧成系统能耗不断下降,窑尾预热器出口进SP余热锅炉的烟气温度相应降低,对余热发电系统设计及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以典型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参数为例,对比分析了有、无公共过热器的两种余热发电系统,得出结论为:有公共过热器的余热发电系统高压蒸汽产量相对偏低;若公共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越高,系统输出功率也越大;余热发电系统设计公共过热器是否合理,取决于窑尾预热器排烟温度及循环水温度两项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海外     
《中国水泥》2010,(5):36-36
芜湖海螺2&#215;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在即 中国中冶所属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监理的芜湖海螺2&#215;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余热发电工程近日拉开建设序幕。该工程包括两条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及配套的36兆瓦余热发电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芜湖海螺公司熟料总产能将突破1500万吨,余热发电能力将增加到6亿度,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山东山铝水泥有限公司有两条3200t/d+3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实际日产熟料7000t,虽然其烧成系统采用了窑外分解工艺,但窑尾预热器、窑头熟料冷却机排出的余热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能源浪费。2009年公司决定回收这部分中、低温废气余热,采用国内外大多数水泥企业余热回收利用方式——建设余热发电,项目由南京凯盛水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2010年初项目投产,经过1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的余热发电是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实际余热发电的水平变化很大,生产中熟料生产线的发电水平从每吨熟料发电20多度到每吨熟料发电40多度都有正常运行的生产线,如何在发电机组没有进行技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能力,提高余热发电的水平是水泥技术管理人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南方水泥部分水泥生  相似文献   

7.
1概述随着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家从2007年底开始出台政策,要求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必须同步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和水泥熟料生产线同步建设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结合水泥工艺和发电工艺,把煅烧技  相似文献   

8.
孟祥华 《水泥工程》2020,33(1):44-44
0前言目前余热发电技术在水泥行业中应用不断成熟,水泥熟料热能利用率不断提高,余热发电占整个水泥熟料生线用电的比重不断增加。日趋严峻的环保形势,使得袋收尘广泛利用,熟料生产线对余热发电系统的依赖性更强,为确保窑系统的高运转率,对整个余热发电的安全运行要求越来越高。汽轮机作为余热发电的核心关键能量转换设备,对其安全运行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热工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LLH水泥厂2500t/d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前后进行的两次热工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余热发电系统运行良好,不但发电效率的各项指标比较理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而且对熟料烧成系统的各项指标也没造成不利影响,熟料产量和熟料烧成热耗的指标还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和节能减排的需要,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已成为当前水泥行业降低能耗的主要措施,很多水泥企业已经上了余热发电项目,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不能很好地协调余热发电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拥有2500t/d,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各一条,分别于2003、2004年先后投产运行,同年技改增加余热发电项目,于2006年1月投炉发电。投入运行后由于介质温度及系统阻力等方面的变化,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运行效果不理想。针对出现的问题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处理,最终使熟料生产、余热发电均得到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1998年宁国水泥厂4000t/d熟料生产线配套的余热发电机组的投运,是我国第一个水泥生产线配套的余热发电系统。经历了近20年发展,中国水泥余热发电系统在技术和装备上已领先发达国家。如今人工智能作为全球各行业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水泥余热发电也必将朝着"智慧发电、践行未来"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不断增加,与之相配套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也越来越多,熟料煅烧从单纯的窑内煅烧操作到与余热发电系统匹配操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许多的水泥企业,从事新型干法窑操作时间不长,对配套余热发电系统的操作更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系统运行的目的是余热利用,我们就没必要想方设法创造发电量的高纪录。但既然有了余热发电系统,我们就没有理由浪费余热,而应该在不增加热耗保证熟料生产的前提下,增加发电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泥熟料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熟料烧成热耗不断降低,窑尾预热器出口的烟气温度不断降低,必然对配套建设余热发电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某典型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参数,模拟分析了有/无公共过热器的两种余热发电系统,结果表明有公共过热器的余热发电系统高压蒸汽产量降低;公共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越高,系统输出功率也越大;窑尾烟气温度的高低对于设计公共过热器是否合理起决定性影响,而循环水温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拥有5条日产4 500 t熟料水泥干法生产线,并配套建设五套7 500 kW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年发电量约2.7亿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3万t,减少8.6万t二氧化碳的排放。水泥厂余热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不循环利用,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会产生环境保护风险。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循环使用,实现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各个水泥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1]。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四五线余热发电排污废水治理项目于2021年10月开始建设,工期3个月,目前已进入稳定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7.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金泉  常子冈 《水泥》2005,(4):5-10
对我国水泥工业已投入生产运行的几个纯低温余热电站的生产运行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提出了目前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尚存在的几个问题。在近年我国水泥工业工艺及装备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多条日产数千吨级大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陆续投产的情况下,对研究、发展、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是利用窑头和窑尾的中低温烟气来实现的,达到设计发电量的同时,吨熟料耗煤量不增加。且水泥生产线运行正常稳定是这类工程最佳的建设效果。其中烟气量的调节非常关键,它会直接影响到发电系统和水泥工艺系统的平衡和匹配,影响到余热发电量、熟料质量和吨熟料耗煤量等指标的实现。就目前水泥窑余热发电工艺,当窑头温度过高时,因汽化率高、系统不稳定,窑头锅炉汽包压力过大,加上窑头余风温度波动较大,波动周期很短,入口风温经常在30min内从300℃变化到450℃左右。而汽轮机入口主蒸汽温度波动范围一般要求控制在35℃以内,超出此范围则无法运行,这时窑头锅炉的旁路烟道阀门调节必须频繁动作。  相似文献   

19.
<正>2006年,随着国家发改委提出"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的明确要求,"十一五"期间,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进步明显。截至2010年,预计约有近700条生产线上配备了余热发电项目,超过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总量的50%。水泥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已经成为水泥行业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着力点。2010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提出了在2010年至2013年的四年时间里,"在现有全国日产量2000t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推广实施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改造项目,年发电量达120亿kWh,形成427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使日产量2000t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配套率达到95%以上"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对琉璃河水泥厂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前后进行了两次热工检测,从实际测定和理论上客观地分析了余热发电建设对水泥生产的影响,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如何在保证熟料烧成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烧成系统产生的废气余热来进行余热发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