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地址转换(NAT)网关实现逻辑上隔离的内外网互访是当前常用的网络互连方法,也是解决IPv4地址紧张的一种方案.文中着重分析了Linux2.4.x版下建立在内核防火墙Netfilter框架上的NAT的实现机制,然后通过一个例子描述了运用Linux的防火墙管理工具iptables实现局域网内主机共享IP访问Internet和允许外网访问局域网主机服务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运行在Netfilter机制上的网络地址转换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景建笃  俞宁 《微机发展》2004,14(9):4-6,88
网络地址转换(NAT)网关实现逻辑上隔离的内外网互访是当前常用的网络互连方法,也是解决IPv4地址紧张的一种方案。文中着重分析了Linux 2.4.x版下建立在内核防火墙Netfilter框架上的NAT的实现机制,然后通过一个例子描述了运用Linux的防火墙管理工具iptables实现局域网内主机共享IP访问Intemet和允许外网访问局域网主机服务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运行在Netfilter机制上的网络地址转换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马溪骏  沈旭杰 《计算机工程》2007,33(23):142-144
公共IP地址的匮乏促使人们引入了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但是由于NAT只允许从内部网络往外发起的连接请求,丢弃了所有不是由内部发起的来自外部的连接,因此两个处于不同NAT后面的主机无法直接建立有效连接。该文分析了目前流行的利用UDP穿透NAT实现处于不同内网中的主机之间互连的技术,提出了一种依靠代理技术实现主机互连的方法,以提高端对端通信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改进的NAT双向访问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科  张海盛 《计算机应用》2004,24(Z2):18-20
针对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的双向访问模型在应用和扩展上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NAT双向访问模型.该模型仅用一个外部合法IP地址就能够提供灵活且受控的安全双向访问,使位于内网和外网的主机都能够主动地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5.
基于UDP协议穿透NAT代理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T技术极大地推动了Internet的发展,网络地址转换(NAT)是用于将一个地址域(如专用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Internet)的标准方法。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ne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无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以及越来越缺乏的)Internet地址。但NAT的出现使网络环境异常复杂,不利于基于Internet技术的应用发展。文中针对NAT提出了一种基于UDP协议实现穿透代理的一种P2P应用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NAT技术极大地推动了Internet的发展,网络地址转换(NAT)是用于将一个地址域(如专用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Internet)的标准方法.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ne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无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以及越来越缺乏的)Internet地址.但NAT的出现使网络环境异常复杂,不利于基于Internet技术的应用发展.文中针对NAT提出了一种基于UDP协议实现穿透代理的一种P2P应用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跨越NAT的P2P应用UDP通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基于Internet的P2P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多的内网主机需要参与到P2P中来。NAT之后的主机IP地址在Internet上是不可见的.Internet上的主机不能主动访问这些NAT之后的主机,但P2P网络要求任何主机之间都能够直接对等交换信息,这就使得P2P网络应用必须解决穿越NAT实现双向对等通讯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了NAT基本原理和NAT对P2P应用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客户端位于同一个NAT的后面、客户端位于不同的NAT的后面和客户瑞位于多级NAT的后面这三种情况下.P2P软件跨越NAT的UDP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是指将网络地址从一个地址空间转换为另一个地址空间的行为,NAT的功能是将企业的私有地址IP地址转换为Internet公网上可识别的合法IP地址.本文通过Cisco Packet Tracer 6.2模拟器中NAT技术实现内外网访问的实验设计,讨论了路由器中三种NAT技术(静态NAT、动态NAT、端口复用NAPT)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基于PKI/PMI的安全模型.该模型采用当前流行的标准技术,实现了不同安全级别网络间无连接安全绑定,建立高度集中的用户和服务身份管理和访问权限设施,为多个安全级别各异的网络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可管理的复合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局域网内的主机,可以经网关由网络地址转换(NAT)访问公网,而公网主机要访问内网,必须要在网关上作端13映射,或者安装反向代理服务器。根据端口反弹原理,构建一个能穿越NAT的转发系统,先由内网主动发起对公网主机的TCP连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经由这条数据通道,将外网客户端与内网服务器的通信数据进行转发,转发系统由两个转发器构成,分别用select模型和IOCP管理多个TCP套接字上的数据传输,实现了公网主机无需利用网关的协助便可访问内网主机。  相似文献   

11.
由于NAT(Network Address Transformation)技术本身的设计原理,导致原本透明的端到端变的不可达.就如何不改变现有网络配置的情况下,恢复端到端的可达性,实现不同内网之间的主机穿透NAT,并在此平台上实现WWW访问、远程桌面管理等功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系统通过重新组合TCP连接的方法实现通信功能,不受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限制,具有比传统的方法容纳更多用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NAT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NAT技术在内外网访问的具体实例,探索了NAT技术在实现外网主机访问内网服务器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现Internet安全浏览是广大读者最为关心的目标之一。安全浏览是通过分析Internet站点的安全性 ,制定相应的安全区域 ,并为不同的安全区域设置不同的安全级别实现的。当用户接通Internet并启动浏览器访问Internet上的各种站点信息时 ,网页内容信息便从相应站点的主机通过Internet网络传递到用户的计算机中 ;当用户通过网页完成一些操作 ,比如因为申请电子刊物而向对方发送个人信息 ,或者因为在网上购买一件商品而发出自己的信用卡号及密码等信息时 ,用户发出的信息便通过Internet网络传递…  相似文献   

14.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可以隐蔽内部主机,节约IP地址,减少ISP帐号花费以及提供完善的负载平衡和网络冗余功能,本文介绍了NAT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给出了NAT在路由器上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网主机访问私网服务器时,为了避免在服务器上配置到公网地址的路由,同时隐藏报文的源IP地址,引入反向地址转换技术。分析了正向地址转换和反向地址转换的原理,通过实验证明双向NAT的可行性,对NAT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波  万丽 《软件工程师》2015,(3):12-13,8
当前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NAT技术的应用,能够有助于减缓可用IP地址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本文针对某一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的案例,论述了当前应用较多的基于端口映射的PAT技术,分析了当ISP分配的公用IP地址池和路由器的广域网口IP不在同一网段的情况下,NAT的配置方式。实现了让内部网用户通过PAT转换为公用IP地址,访问Internet。  相似文献   

17.
网络地址转换是指内部网络的主机要访问外部Internet网络时,具有地址转换功能的设备(路由器)将其内网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公网IP地址进行访问外网。通过地址转换可以将内网与外网隔离开,让外网用户无法知道内网的拓扑结构,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地址转换技术实现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合法IP与外部Internet进行通信,有效缓解公网IP地址匮乏问题。  相似文献   

18.
NAT技术是一种将私有地址转化为合法公网IP地址的转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网络中。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目前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本文从应用的角度,说明了如何利用NAT技术实现校园网主机的互联网接入,解决内网学生上互联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NAT在代理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在存储系统方面的应用还很少.为此,探讨NAT种类、应用及核心思想,及用Java网络包java.net实现NAT软交换的思路和方法,并根据网络存储系统安全问题,提出基于NAT的存储集群架构,分析其运行机制算法.模拟测试结果表明,基于NAT可在存储集群系统上实现代理服务,实现存储安全访问,对外网隐藏了存储系统的实际地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当前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网络环境中广泛存在的NAT设备对P2P(Peer-to-Peer)通信的影响。阐述了包括ALG(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代理(Proxy)技术及UDP打洞(UDP Hole Punching)技术在内的多种NAT穿越技术,并在深入研究STUN协议及分析对比多种穿越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NAT穿越方案,使得NAT后的主机基本实现了在各种类型NAT下的成功穿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