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动态光散射测试结果对悬浮液浓度依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单介绍动态光散射法测粉末粒径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试纳米ZnO粒径,研究了ZnO悬浮液浓度对测试结果真实性的影响。发现ZnO悬浮液浓度为1%时,测试结果较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
对单边噪声源环境下空间中存在散射体时的格林函数到达时间结构提取展开了实验性研究。通过对位于沙滩上的传声器上记录的海浪噪声进行互相关处理,成功提取出两传声器间的格林函数到达时间结构。到达时间结构中观察到伪散射路径,并且伪散射路径在幅值上远高于散射路径。针对上述现象给出了理论及仿真解释:当传声器对受噪声源单边照射时,广义光学定理失效,伪散射路径将会出现;同时,由于伪散射路径由所有方向噪声源贡献,散射路径仅有稳相点附近声源贡献,因此伪散射路径在幅值上可能高于散射路径。结果表明,在单边噪声源环境下,基于互相关技术可以提取伪散射路径。伪散射路径的短时稳定提取可以为散射体无源成像提供更多信息,在海洋声学、地震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讨论的是在低气压下且人体无明显高原反应症状的环境中,影响人体工效的物理因素:热、声、光环境。初步讨论了由于气压变化而导致各物理因素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通过大量的研究与调查发现,压力因素与热、声、光环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光通过视觉和非视觉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体健康和工作状态,倡导健康照明,提高光品质及舒适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光照环境,不再仅仅是满足视看及光照品质要求,还需满足人体的内在昼夜节律的光生物学需求。人体的昼夜生理节律受控于生物钟,生物钟的启动和重置受外界光的刺激与调节。“光生物效应”是通过对进入人眼的光辐射产生生物效应来控制人的生物节律,从而对人们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等产生影响。以某办公建筑照明系统升级改造为例,探讨了实现健康照明的途径和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光品质关键参数实测分析和相应照明节能量测算。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烟雾颗粒光学特性的基础上,选用MES2中间视觉模型,分析火灾初期安全疏散通道在中间视觉条件下光源的光谱光视效率、对人眼敏感性特征及视亮度的影响。基于Mie散射理论,分析光在烟雾中所呈现的散射特性,阐述光辐射因吸收和散射等物理过程而导致的消光,从而使光源光通的透雾性降低。该研究结果对疏散照明设计及人员的安全疏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人与自然的节律协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光环境会通过非视觉效应对人体近日节律产生影响,但目前针对光照资源条件、不同人群的近日节律差异性等因素对节律协同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光导引下人与自然节律协同的角度对光环境健康性能进行研究,采用室外照度和褪黑素抑制率等评价指标对不同光照资源条件下不同作息时间规律人群的节律协同性及存在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以典型城市上班族为对象,对其所处光环境健康性能进行了探索研究,为未来结合中国光照资源条件完善光环境设计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验测试了正庚烷火烟颗粒浓度及粒径分布的空间与时间特性,得到了颗粒粒径分布数中值粒径及几何标准差的变化,据此计算了正庚烷火烟雾光散射强度分布的特性。结果显示数中值粒径的增大引起散射光强明显增强,入射光波长越短散射强度也越强,光电感烟探测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入射光波长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灰尘、水雾等干扰气溶胶易导致散射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误报,为解决火灾烟与干扰源的识别问题,介绍基于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研究实验平台、干扰气溶胶散射研究实验装置,通过对灰尘、水雾、香烟和广谱火灾烟散射特征属性的研究,并依据实验确定粒子的识别算法,实现对火灾烟与典型干扰气溶胶的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9.
以主观光舒适度以及视觉诱发脑电2个因素作为基础,研究了不同色温与光照组合下室内光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得出对光环境的量化评价方法和指标,并将2种因素下的结果进行寻优,得出舒适范围的色温和照度,从而指导室内光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主观光舒适度以及视觉诱发脑电2个因素作为基础,研究了不同色温与光照组合下室内光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得出对光环境的量化评价方法和指标,并将2种因素下的结果进行寻优,得出舒适范围的色温和照度,从而指导室内光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2)
利用动态光弹法研究掠入射垂直偏振横波(SV波)在表面裂纹处的散射声场,给出不同倾斜角度的表面裂纹引起的散射声场分布和简化波前示意图。以垂直表面裂纹为例,有限元仿真和电法测量分别直接地和间接地证明了光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表面裂纹引起的各类散射波与裂纹参量密切相关且容易区分,可使用一阶散射声波到达时间反演表面裂纹的长度和倾角,实验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在6%以下。  相似文献   

12.
对于现代室内环境而言,光环境的营造要在满足使用者的物理、生理视觉、心理、人体功效学及美学等之间形成统一,才能在人与环境之间构建健康、美好、和谐的相互关系。基于视觉特性、人体光周期、自然采光健康影响、抑制光污染四方面,研究了室内光环境调控及积极精神情感传导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太阳辐射直散分离模型比较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筑能耗模拟与太阳能建筑系统设计中,逐时的太阳直射和散射气象数据是最重要的基本参数。由于中国辐射观测数据的缺失,逐时直射和散射数据很难获得。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数十种直散分离模型。采用北京地区2009年—2011年3年太阳总辐射和散射实测数据,选取Erbs模型、Orglill模型、清华大学随机气象模型、宇田川光弘模型、张晴原模型5个代表性的直散分离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分析比较了实测数据和计算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得出晴空指数Kt可以作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Erbs模型预测散射的准确率最高,其次为张晴原模型和Orglill and Hollands模型。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5)
超声波在裂纹尖端发生散射和动应力集中。深入研究裂纹尖端与超声波的相互作用是进行裂纹精确检测与评价的物理基础。在线性声学范畴内,裂纹尖端的散射场与弹性动力学的经典Lamb问题类似,而非线性响应更加复杂。利用动态光弹观测技术,可给出超声波在裂纹尖端散射过程的直观物理图像。无论是用于理论结果的实验验证,还是定量分析线性散射场和动应力集中现象,抑或深入探索非线性响应,动态光弹观测技术都可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相关研究将促进检测声学与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地震散射波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散射波与模型的关系;根据缝洞的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正演模型,编写了适应于这些散射模型的程序。利用这些程序计算了所设计的散射模型的地震记录。从计算结果中,对这些散射体产生的散射波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外论文还对这些散射波能量作了比较,并分析了影响地震散射波能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2)
基于功能核酸的生物传感技术近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对综述了功能核酸在金属离子传感技术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荧光、比色和共振光散射三类传感技术的新进展、新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邹奎 《砖瓦》2021,(3):147-149
扬尘在线监测是目前国内先进的建筑施工扬尘定量化监管手段。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作为扬尘监测指标、光散射法为监测方法,选取福建省漳州市12个建筑工地扬尘监测点作为扬尘在线监测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的数据源,研究建筑施工过程中“每日不同时间段”“不同施工阶段”“季节”“喷淋”因素对扬尘在线监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声学扩散体的设计发展历程、典型扩散体的形式及其散射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界面声散射的定量测试及其对室内音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声散射研究方面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河谷形状对地震波散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加权残值法,讨论了峡谷形状对平面SH波的散射影响。结果表明:峡谷的宽深比a/b及其断面的形状对SH波的散射有明显的影响。而且频率的变化对地面放大作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光环境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良光环境会导致视觉疲劳、人体节律紊乱、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随我国地下空间的迅速发展,地下空间光环境中缺乏自然光、照明水平不足以及照明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现有问题,从引入自然光、模拟日光特性、模拟自然景观照明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地下空间照明设计改善策略,并对健康照明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地下空间健康光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