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热管技术研究、发展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些热管技术在工程的典型应用,包括废热回收设备和工业过程设备.水碳钢热管技术在许多工程领域都得到了成功应用,如:用于废热回收、节能与环境保护的空气预热器和废热锅炉.液态金属高温热管技术在过程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温热空气发生器和热管技术在化学反应器中也能发挥作用,如在氨合成塔中的应用.热管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建立在热管技术的基础研究之上的,这些研究包括:热管内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热管传热极限、热管传热强化和热管材料相容性与热管的寿命等方面理论和实验研究.高效传热与传质的热管设备在许多工程应用领域将会得到越来越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PLC和FCS集中供热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部分热电厂供热锅炉控制系统相对简单、可靠性和优化控制性能不足的弊端,开发设计一种基于PLC和FCS相结合的供热锅炉控制系统.通过PLC和FCS相结合的组态编程,构建良好的人机界面,实现控制信息的可靠传输和锅炉系统的实时、动态监控,提高锅炉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操作和维护的方便性.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该控制系统有效地实...  相似文献   

3.
对某集中供热系统中锅炉节能运行调控进行研究,采用以热源、热网、热用户为对象的智能控制模型.通过对锅炉排烟温度及炉膛含氧量的测试表明,应用该模型后,在保证供热效果的前提下,与前一采暖季相比节电31.17%;节煤11.31%;改善了锅炉房操作工的工作环境,取得了良好的供热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太阳能系统的供热原理说起,叙述了太阳能在会所游泳池和洗浴系统中的应用和系统构成,以及太阳能供热系统和锅炉供热系统的自动切换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高效换热热管换热器在蒸汽机车锅炉的排烟中进行余热回收和应用的方案及其应用的意义。应用热管换热器后对提高蒸汽机车锅炉热效率进行了初步计算,并与热管换热器在DK_1型蒸汽机车锅炉上应用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最后,介绍了应用热管换热器后蒸汽机车锅炉热效率和其它几项指标提高的数值,以及该设备应用的回收年限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气候补偿器、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分时分温控制、多锅炉运行控制、锅炉回水温度控制等燃气供热节能新技术,列举了两个应用燃气供热锅炉房节能系统的典型实际应用工程,对其投入节能系统前后进行了对比试验,并进行了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区域供热锅炉房变频调速风机、水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例说明区域供热锅炉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效益分析表明,区域供热锅炉风机、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节约电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重力热管锅炉在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热管的基本原理与重力热管锅炉的形式和结构,并对重力热管锅炉在余热利用中的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重力热管锅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的浸没燃烧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研制出新型的气-水直接接触相变换热方式的供热装置。通过基础实验得到孔板形式直接接触相变换热的试验数据,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通过样机测试和实际应用表明,此形式的供热装置结构新颖、高效节能、大气排放指标极低、耗材少、成本低廉,在低温供热场合优于常规供热锅炉的性能指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的浸没燃烧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研制出新型的气-水直接接触相变换热方式的供热装置。通过基础实验得到孔板形式直接接触相变换热的试验数据,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通过样机测试和实际应用表明,此形式的供热装置结构新颖、高效节能、大气排放指标极低、耗材少、成本低廉,在低温供热场合优于常规供热锅炉的性能指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拓展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将光伏-太阳能热泵与热管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的思想;设计并搭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实验测试平台,对热管单独运行和热泵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管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日平均光热效率低于普通的PV/T系统;而热泵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具有较高的日平均光热效率及热泵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南京地区某项目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程,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并与水冷机组+锅炉系统进行比较,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技术,分别在初投资费用、经济性评价指标和能耗分析3个方面研究其经济效益,最后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得出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率较高,在经济性和运行费用上优于水冷机组+锅炉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结合一个工程实例,采用年度费用分析法原理对地热中高温热泵供暖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并与几种典型的供暖方式比较得出:在运行初期,该供暖方式年费用值较高;当系统运行5年后,其年费用除了高于燃煤锅炉外,均低于其他几种供暖方式。从经济性和环境影响方面综合考虑,认为地热中高温热泵供暖方式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步法"制备了铜-水基纳米流体,并对纳米流体进行了透射电镜分析。对不同质量浓度下(0.1%、0.15%、0.2%)铜-水基纳米流体的环路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环路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水箱水温变化、瞬时光热效率,并与去离子水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铜颗粒的加入增加了液体的导热系数,铜-水基纳米流体更适合作为太阳能重力环路热管热水系统的相变传热工质,且存在一个最佳的纳米流体工质质量浓度(最佳质量浓度为0.15%),可使得环路热管热水系统的传热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冷凝式燃气壁挂炉因其特殊的内部结构,使其较普通型燃气壁挂炉可提高热效率10%以上,并节省10%的燃料费用,减少10%的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的排放,同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通过分析冷凝炉的供热和燃烧特点、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特点,说明冷凝炉和地板采暖的结合是较为节能的一种采暖方式.将太阳能作为地板采暖的热源,形成“太阳能集热系统+地板采暖+辅助热源”的形式,是目前可以实现的最佳太阳能采暖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尽可能地提高燃气供热能力,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热力站处二次网侧采用热泵进行供热调峰,同时利用热泵原理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为热源处低温余热回收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高系统供热效率.为了评价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以一套二拖一大型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背压供热机组为例,对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燃气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和常规燃气锅炉调峰供热系统在设计工况及运行工况下进行比较.在系统输入燃气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系统较低的回水温度有利于回收更多的烟气余热,在提高系统供热能力、降低供热能耗方面具有优势.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表明,该系统供热能耗降低6%,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为3.1 a,可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太阳能微通道分离式热管供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理论的方法研究了其在可观太阳辐射强度时的供暖性能. 结果表明:系统的供热量、供热效率、上汽管和下液管压力、微通道散热器的压降及壁温、实验房间温度均受太阳辐射强度影响较大,受室外温度影响较小,且其变化较太阳辐射强度均存在约15 min的时间延迟. 此外,晴天或晴间多云时,在光强较大的10:00至15:00之间,该系统单独运行即可满足室内供暖需求,且系统压力在0.4~0.8 MPa之间变化; 微通道散热器平均压降范围为2.1×103~5×103 Pa; 微通道散热器平均壁温最低为20.7 ℃,最高可达38.4 ℃; 系统平均每秒供热量最低为343.7 J,最高可达424.1 J,室内温度始终可维持在18.3~26.7 ℃之间; 系统平均供暖效率在30.4%~45%之间. 此外,系统中除冷凝器风机消耗少量电能外,并无其他动力设备,故其COP理论上无限大,是一种节能效果显著的辅助供暖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以UHM-B型工业锅炉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锅炉汽包水位监控系统设计方法,给出了锅炉汽包水位监控系统结构框图,对汽包水位检测模块中经常出现的干簧管该吸合时未吸合和不该吸合时却吸合的故障进行分析,给出容错性处理方法,并对下位机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和对上位机接收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经过现场实验运行,证明该监控系统方案设计合理、可行,系统的可靠性高,容错能力强。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有约束的非线性规划方法对采用凝汽式汽轮机供热的区域热电厂的供热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针对将原住宅小区的集中供热锅炉房改造为采用凝汽式汽轮机低真空供热的热电厂,以这类电厂服务期内净现值(NPV)为目标函数,采用转轴直接搜索可行性方向法(DSFD法)编制计算机程序,并应用这一程序对实际工程实例进行计算,给出在供热面积为20×10^4~30×10^4m^2时,热化系数,热网循环水量,室内散热器面积系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