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以肖邦夜曲大量存在的变奏性特征入手,论述了《bE大调夜曲》(Op.9 No.2)的变奏性因素。在此首先探究了其矛盾性的渊源,进而详细分析了作品中存在的大量变奏性因素,最后阐述了演奏这部作品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恰当地表现出作品内在的变奏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女勇士》是一部颠覆了性别和种族歧视的作品。汤亭亭在这部自传性作品中融入了大量历史、传奇和想象,其中“鬼”的意象在作品中反复出现。通过对“鬼”意象的分析,论证了这一意象实际上是对性别和种族歧视的颠覆,汤亭亭为在身份上被双重边缘化的华裔女性建构自身话语权而发出了文字的呐喊。  相似文献   

3.
版权法的发展源于对文字作品的版权保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非文字作品开始向法院主张有效的版权。但是由于非文字作品的法律性质与文字作品有着诸多差异,认定文字作品有效版权的原则并不能直接适用于非文字作品。因此,从上世纪初,美国法院开始尝试对文字作品可版权性的认定原则进行一系列的深化和转移,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非文字作品可版权性的认定方法。本文从案例入手,结合历史主义思想,对过去百年间美国非文字作品的认定原则的发展历程进行回溯,从而对这些原则的法律内容和法律意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许多文艺作品离不开对爱情的描写,这正是由于力比多是社会的普遍存在。力比多与作家和作品以及和读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以至于从一定层面上说力比多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从精神分析上讲,此类作品中存在着性的亲和力。从美学上讲,性亲和力在作品里的形成过程又是审美活动和美感享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叶蔚林新时期的小说主要以湘南菇母山区的人情风物为题材,富有人文情怀和人道关怀是这些小说的价值主题,也是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人性特征。在这些作品中,叶蔚林刻画了一系列洋溢着原始生命活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爱情观念至情至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手法可以引起接受主体对作品的审美感受,但不一定就能使作品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审美性是文学的整体功能属性,在注重作品的艺术手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作品的内容,割裂作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手法可以引起接受主体对作品的审美感受,但不一定就能使作品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审美性是文学的整体功能属性,在注重作品的艺术手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作品的内容,割裂作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伊万·阿历克谢耶维奇·布宁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俄国作家,其作品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艺术综合性,即在作品中综合了绘画性、音乐性及富有动感的形象语言性.这一手法令布宁的作品读起来犹如在欣赏一幅画,甚至能感到词句间有一种内在的诗一般的律动与乐感,视觉与听觉、嗅觉与触觉描述神奇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解读是读者对包装设计作品意义的解释与阐述,是一种建构性的主体行为。意义的解读有多种方法,而象征化解读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解读方法之一。象征化解读是指不管作品是否包含象征意义、设计者是否运用了象征手法,消费者都会站在象征角度,用象征的解读方法参与建构作品象征意义的活动。在包装设计作品的理解与阅读过程中,象征化解读是读者即消费者最普遍的解读方法。通过对象征化解读的存在基础、发生机制、解读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象征化解读在包装设计中的相应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中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问题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文章通过比较《天净沙.秋思》这首广为传诵的元曲作品的四种英译,以此说明诗歌翻译中存在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家、"迷惘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和传奇般的个人经历赋予了他的作品强烈的自传性色彩。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也并不例外。多数批评家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而忽视了海明威在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出的东方主义色彩。通过对海明威的名篇《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后殖民解读,力图揭示其作品中潜在的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象征和隐喻在现代影视艺术中的运用及作用.象征和隐喻本质上都是一种暗示.影视艺术语言应该是一种具象性的语言,不能越过作品的叙事层面直接诉之观众以理性.在影视艺术中运用象征和隐喻,可以使屏幕影像蕴涵的思想、意念和情感获得无限的张力,增强作品情绪感染力和形象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毕淑敏刚登上坛不久,就赢得了大批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作品蕴涵了朴素的人性美。中就从她作品中表现的对生命的珍性,恶劣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以及好善于发掘普通人和问题人身上的闪光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林志远 《饰》2002,(1):20-20,29
“成衣”是服装产品的代名词。在学院的服装设计教学中,“产品”与“作品”已经成为较为独立的两个概念。从服装设计的过程看,“作品”往往是唯美的:是设计者的个人情感(或感觉)与作品的构成形式之间的“化合”过程,尽管理论上对这种界定很不以为然,但历届毕业设计所展示出来的多数款式,已经证明了“作品”的这种特质是鲜明和单纯的。作品的唯美性,形成了它的两个结果:个性化和与现实市场之间的脱节。因此,作品往往是不投产的,它的成份中含有更多的艺术性。和服装作品相比,服装产品的设计更趋向于理性化:服装的产品设计起码受…  相似文献   

15.
用一种关联伪随机序列方法对需要版权保护的数字多媒体作品进行水印的镶嵌与检测研究。该方法使嵌入到作品中的水印信息与嵌入位置相关联,不易被人为攻击。在水印检测中使用协方差方法,减小了原数据或噪声对水印检测的影响。小波变换较好的时频特性,使水印更加可靠。讨论了这种水印的隐形性、稳健性等,其效果较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发展与新建筑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例证法,从技术美、场所性、象征性等方面对努维尔的建筑作品进行了剖析,以探求新建筑文化的建构与建筑创作中科技与情感的平衡.努维尔的建筑除了反映高科技的时代精神,还彰显了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历吏延续性.努维尔赋予理性的现代技术以浪漫的诗意,其建筑作品展现了优美而且合理的建造逻辑的建筑形式.努维尔为人创造生活和交往的场所,其建筑特色借助建筑形象及其周围环境所蕴含的神韵、尺度和风格等显示出来.建筑师应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找出交汇点,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技术、文化特色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7.
分析鲁迅和安德森的相关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变革中产生的畸人是他们共同的描写对象,而且两人笔下的畸人有其相似的社会形成机制。两位作家通过精心刻画,在让我们领略他们人文关怀的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的严肃的社会问题即边缘人的问题。从叙事角度、人物塑造方式以及修辞性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他们畸人作品相似性进行科学性的发掘。  相似文献   

18.
关于苏词与豪放词风争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在文学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在界定标准的多雏性,三在接受境况的多变性。因苏词而引发的这些争论,让我们加深了对文学复杂性与多变性的理解,并且提醒我们在进行具体的批评过程中,要注意精细研究与宏观批评的结合、历史生成与逻辑推理的结合、作家作品研究与作家作品阐释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除了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了个性极强、充满神奇色彩的动画形象外,在内容上更多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触及了人的心灵。宫崎骏作品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日本人独特的自然审美观,即用心灵去感受自然,崇尚自然,以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类的情感,追求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于同一宇宙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0.
凯特·肖邦在其著名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中创造性地运用文体策略,大胆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作品中大量运用隐喻,增强了语言的修辞效果和表达效果;不断变换叙事视角,在小说的结局和读者的期待之间构筑起强烈的反差;作品中对立语篇模式的使用,突显出女性个体意识觉醒后生死对立的主题,增强了文本的悲剧效果。这些文体手段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得作品具有了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