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型扩散/收缩泵属于无阀型微机械往复微泵,其性能可以通过优化微型扩散/收缩管的结构参数得到优化.本文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得到最优的微型扩散/收缩管的结构参数,并提出微型固定鳞片式扩散/收缩管结构.基于硅基MEMS技术制备微型扩散/收缩泵,并通过Fluent软件模拟和实验验证了鳞片式扩散/收缩泵可以提高流阻效率11%.  相似文献   

2.
扩散渗析法回收硫酸稀土溶液中硫酸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扩散渗析法回收硫酸稀土溶液中硫酸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料液中稀土浓度0~0.2mol/L范围内的较小变化对硫酸回收率没有明显影响;料液流量越大,即设备单位膜面积处理能力越大,硫酸回收率越低,回收液硫酸浓度及稀土截留率也越低,控制硫酸回收率在70%~80%较为合适;水料流量比越大,硫酸回收率越大,但回收液硫酸浓度及稀土截留率均降低,控制水料流量比在1左右较为合适;扩散渗析法能达到有效回收硫酸稀土溶液中硫酸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逆流检漏仪用扩散泵属于特殊用途的扩散泵。它要求扩散泵对空气的压缩比大,对氦气的最大压缩比小。为满足这样的要求,设计了 K—65F风冷金属油扩散泵。本文介绍了 K—65F的特殊结构,论述了采用这种结构的理论依据。并运用真空物理中的理论,气体动力学理论和Jaeckel理论,对K—65F泵作了性能分析,说明设计的合理性,证明这种结构的扩散泵能够满足逆流检漏仪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4.
董宝明 《真空》1991,(3):51-53
真空扩散焊接技术是机械热加工中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本文主要结合真空扩散焊接电炉的设计制造实践,重点分析和论述了设备的组成结构及特点,简要介绍了真空扩散焊接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5.
扩散管标准气体及其动态配气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ISO6145标准,设计、研制了新型标准气体动态配气装置;实现了微机对动态配气装置的各主要参数数据的实时监控、存储和处理;定量表述了系统压力、温度等主要参数的变化对扩散管扩散率的影响及其带来的不确定度;用该动态配气装置研制了10^-6mol/mol含量范围的氮中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扩散管标准气体,实验表明不确定度为2%-3%;配制的标准气体与静态容量法配气装置配制的标准气体进行了比较,相对偏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的扩散渗透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包括细观尺度上粗骨料颗粒与砂浆之间的界面过渡区及砂浆本身的微观结构等)密切相关。在微观尺度上,砂浆和界面过渡区均可视为由无孔砂浆基质和孔隙水夹杂相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二者的主要区别表现为孔隙率不同。在外荷载作用下,砂浆和界面过渡区的毛细孔隙率及孔隙连通性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混凝土的扩散渗透性能。基于此,该文建立了低应力水平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行为多尺度理论分析方法,获得了混凝土表观扩散系数与外荷载(以体应变表征)及砂浆和界面过渡区当前孔隙率的定量关系。分析所采用的主要参数为砂浆和界面过渡区的毛细孔隙率、无孔砂浆基质和骨料相的力学参数、骨料相和界面过渡区的体积分数、外荷载等。与已有文献数据对比知,该文分析结果与之吻合良好,表明了理论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此外,基于该方法,探讨分析了混凝土微/细观结构对其宏观扩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和给出了扩散泵以及扩散喷射泵的主要尺寸、参数的设计与计算,并对抽气速率、蒸发面积及喷咀设置与返流率等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两种产品实例进行分析和计算,为产品设计、生产和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InP材料中获得精确的浅结扩散和低的接触电阻,同时防止InP表面层分解,提出了一种以Zn膜作扩散源、用快速热处理工艺进行Zn扩散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获得约5×1018cm-3的空穴浓度,而且扩散界面平坦、无尖峰.用SiNx/SiO2和Al2O3图形掩膜制备的p-n结二板管的反向击穿电压分别为28和37V,进一步验证了扩散界面良好的电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尾水管的设计关系到水轮机机组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所以具有优异水力性能的尾水管对于水轮机组至关重要。以尾水管扩散段外形尺寸优化设计为目标,使用SolidWorks建立标准尾水管扩散段模型作为参照组。改变扩散段顶板和底板的型线及扩散段加支墩的三个系列模型作为对比组。在试验中,分别使用EFD计算三个工况下的水力性能。试验表明:扩散段顶板型线的改变降低了尾水管恢复系数,同时增加了水力损失:扩散段底板的型线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尾水管恢复系数,水力损失有小幅度的增加;加支墩的尾水管的扩散段恢复系数显著提高,支墩偏心的模型水力损失与标准尾水管阶接近。在实验基础上,改变底板型线和增加支墩,建立优化模型。优化后的模型相对于其它模型,水力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热障涂层金属元素扩散阻挡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热障涂层金属元素扩散阻挡层的需求背景,综述了热障涂层金属扩散阻挡层的设计原则、要求及发展历程并且进行了展望研究,重点讨论了难熔金属和贵金属、双多金属和陶瓷层等扩散阻挡层的性质,并从制备技术、阻扩散效果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最后指出多元扩散阻挡层在未来长寿命热障涂层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在高温合金上制备...  相似文献   

11.
陈益林  陈奇 《真空》1992,(1):20-25
本文根据气体动力学的二元理论论述了扩散泵喷嘴角度与喷嘴扩张车的关系,认为喷嘴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喷嘴的扩张率也要作相应地改变,方能取得良好的抽气性能。与此同时,各级喷嘴之间的级间距离不该用喷帽内壁面的角度来计算,而应根据射流上界面的角度来计算。文章同时分析了一级喷嘴扩张率对返油率的影响以及直筒泵对喷嘴扩张率在结构方面的限制,提出了用凸腔泵取代直筒泵的建议,以降低返油提高抽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扩散渗析法回收含铜退镀液中的HNO3,考察流量、流量比、温度等因素对硝酸的回收率、回收液中硝酸浓度以及铜和镍离子截留率的影响.将单级扩散渗析仪改装成新的三级扩散渗析仪,考察了三级逆流扩散渗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单级扩散渗析的结果表明,最佳条件:水/料的流比为1∶1、流量90 mL/h、温度19℃,其硝酸回收率为86.95%、回收浓度6.04 mol/L、Cu2+和Ni2+的截留率分别为90.19%、92.71%.相对于单级扩散渗析,自行改装的三级扩散渗析过程能达到更高回收酸浓度和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料液.在含铜退镀液体系下,利用国产扩散膜实现了扩散渗析对于H+和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分离,同时达到了回收硝酸浓度高于原退镀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玉江  王莉  许艳巧 《真空》2005,42(6):16-18
介绍了新研制的高真空油扩散泵在拓宽抽气速率范围、提高临界前级压力、降低返油率方面的创新设计。给出了新研制的K-800A高真空油扩散泵各项技术指标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张国孝 《真空》1996,(5):51-52
一种新型油蒸汽流泵——宽域高真空强力油扩散泵张国孝(沈阳速达特种真空泵应用技术研究所)一、前言GQK(B)-600泵是一种新型油扩散泵。该泵打破常规设计,采用特殊结构。它除采用扩散泵结构外,还采用增压泵结构,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此外,还采用了前...  相似文献   

15.
高温防护涂层扩散阻挡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高温防护涂层体系扩散阻挡层的研究进展,说明了扩散阻挡层在高温防护涂层体系中的作用机理,比较了不同种类扩散阻挡层的差别,尤其是元素扩散阻挡能力、界面结合强度和制备成本的差别,从工业应用方面分析了各种扩散阻挡层的优缺点,提出了可通过改变涂层结构和改进加工工艺来提高陶瓷扩散阻挡层的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6.
沸水浸泡实验发现,云母填充HDPE的平衡吸湿量随云母体积分数呈线性增加,而用经乙烯等离子体处理的云母填充,可减小该线性关系的比例常数。吸湿量数据分散程度也因处理而大大降低,水透过试样的扩散速度随云母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乙烯等离子体处理云母具有降低该扩散速度的作用。根据云母的表面结构和性质,对等离子体处理的作用作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精氨酸生产过程中的无机酸回收和循环再利用问题,采用阴膜扩散渗析法,针对模拟的精氨酸和盐酸混合液,在静态扩散条件下测定了盐酸的渗析系数,并考察动态扩散渗析操作参数如流速、流速比对酸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F-120阴离子交换膜,在静态扩散渗析中,盐酸能够顺利地透过膜,精氨酸几乎不能透过;动态扩散实验中流速、流速比对酸的回收率和回收酸的浓度有重要影响:随着流速的增加,盐酸的回收率逐渐降低,精氨酸的截留率基本上没有改变,均达到98.5%以上;流速为2 mL/min时,盐酸回收率最高,可达82%;水/料液流速比增大时,盐酸的回收率增大,但是过高的水/料液流速比又会使回收酸的浓度降低.经济核算表明,对于一个年产30 t精氨酸的装置,相对于中和法,膜扩散渗析法一年能节省的化学原料总费用约98万元,投资回收期为8个月.  相似文献   

18.
采用镶嵌式扩散偶,在不同退火处理条件下,对Ti/Cu扩散溶解层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观察和分析了扩散溶解层的组织结构和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在Ti/Cu界面处会形成相界面依附于扩散偶组元Cu丝、形态各不相同、层数以及总层与单层厚度逐渐增加的"环状"扩散溶解层;当进行700℃、100小时真空退火热处理时,扩散溶解层厚度为93μm;其中一层呈"锯齿状"朝向Cu,分别有两层处于同一个层区域内,并以"竹笋状"方式互相交错重叠;结构为Cu/Cu4Ti/Cu2Ti/Cu3Ti2/Cu4Ti3/CuTi/CuTi2/Ti,而且其结构与Cu-Ti相图上各个相的左右排列顺序一致.不同的扩散温度和时间,Ti/Cu相界面处将几乎同时结晶出不同层数、厚度和结构的扩散溶解层.  相似文献   

19.
于萍  訾艳艳  姜维  王文  朱圣龙 《材料导报》2015,29(9):72-75, 96
综述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扩散阻挡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高温防护涂层/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基体元素的互扩散现象,说明了扩散阻挡层的作用机理,阐述了扩散阻挡层的设计原则和要求,通过对比分析了各类扩散阻挡层的优缺点。最后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用扩散阻挡层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丙纶和涤纶集尘极表面的液滴浸入扩散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冲洗水流经丙纶、涤纶集尘极表面浸入扩散过程的一般规律, 解决传统湿式静电技术由集尘极材料选择及表面水膜布置不均引发的系列问题, 利用高速摄像系统测量不同体积和性质的液滴在丙纶纤维织物(840A)和涤纶纤维织物(728)表面扩散面积和液滴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得到液滴浸入扩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 水液滴与840A的接触角θ为136.2°, 与728的θ为52.5°, 乙醇液滴与840A的θ为41.9°, 与728的θ为46.5°; 液滴扩散可分为扩散初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水、乙醇液滴在728表面的扩散形状均为椭圆, 扩散过程分别符合ExpAssoc、Hill分布; 水、乙醇液滴在840A表面的扩散形状为圆和椭圆, 乙醇液滴扩散过程符合Hill分布; 织物表面纹理结构、液滴体积和性质、织物厚度、材料表面自由能对液滴扩散过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