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ock 《电脑迷》2008,(15):43-43
笔者用的是一块比较老的K8T890主板了,提供了两个SATA接口,其中一个被我的SATA硬盘占用。而最近老IDE光驱报废,于是花钱买了一个新的SATA光驱。可是插上光驱,居然没有认出,更换SATA数据线也丝毫不起作用,新买来的光驱不可能就坏了吧。笔者尝试着将光驱跟硬盘互换接口,这下可好,光驱是认出来了,可是  相似文献   

2.
朋友开了个网吧,经常需要用光驱安装系统和游戏软件,但光驱就一个,通常是这个机器用完那个机器用,天长日久,光驱接触不良了。朋友的光驱是一块52×的光驱,当用手抵着数据线或是D型接头时光驱偶尔会通电。笔者思索,数据线应该和能不能通电的关系不大,而是和光驱供电接头或是接头连接有关。用一块AT电源给光驱通电,通电的瞬间,光驱指示灯闪了一下就灭了,按光驱的出仓键,光驱无反应。用手抵着D型电源接头,再按出仓键,光驱托盘弹出。因光驱是在多台机器上使用,可以排除电源D型接头接触不良,笔者判定故障一定在光驱的接口上。光驱的电源接口有…  相似文献   

3.
崔新潮 《电脑》2003,(4):53-53
我经常帮朋友维护光驱。比如扫扫灰,擦擦光头什么的。一天一个朋友拿来一个光驱让我给修理,说是光驱不明不白的就不工作了。于是我就本着DIYer“乐于助人”的精神,一口答应帮他修理光驱。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减少光驱磨损、延长光驱及光盘使用寿命的目的,许多用户都采取了先将光盘中的文件拷贝到硬盘上,然后再将有关硬盘目录模拟为光盘进行运行的方法。该方法虽然不错,但如何将硬盘目录模拟为光驱却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市面上的各种光驱模拟软件并不少(如我们常用的BCD、FAKECD等),不过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一次只能模拟一个光驱、不支持CD音轨、不能与MSCDEX共存、不支持Windows 95及98等,另外它们大多不支持光驱写保护,这就影响了光驱的模拟效果,有些时候还会导致光驱无法模拟成功,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不过你若使用了PWCD,所有这一切问题都将不复存在!PWCD(Powerfull CD-ROMEmulator)是一个专业的光驱模拟软件,它具有支持Novell网络、最多可模拟23个  相似文献   

5.
三星电子近日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光驱智能化”,而且,该公司推出的 52X CD—ROM就叫“智能将军”。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种提法已经将产品品质上升到一个产品智能的高度;同时,三星的这种“先驱智能化”还涵盖了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光驱服务智能”。通过这两点来实现并保证三星光驱品质的恒定优良,这就给光驱综合品质下了一个定义:不但有产品品质的提高,同时有服务品质的参与。也许,这将成为光驱品质竞争时代到来的一个路标。  相似文献   

6.
由于笔者的笔记本电脑没有内置光驱,因此选购了一个外置USB接口DVD光驱。但使用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当光驱通过USB接口连接好后,有时使用完全正常,有时读取数据速度极慢,有时系统干脆就直接提示光驱“设备没有准备好”。  相似文献   

7.
如何利用编程弹出光驱或者关闭光驱?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了。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如何锁定光驱。什么是锁定光驱呢?其实就是对光驱进行物理控制,达到的效果是即使手工按住光驱的弹出按键,光驱也不弹出。在我们不想让别人使用你的光驱打游戏或者听CD时,这个功能是很有价值的,你只要说:“啊呀大哥,我的光驱坏啦,按不出来了,你瞧!”接下来的事情都交给我们的程序来完成吧。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1999,(13)
光驱作为电脑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在多媒体应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几年前的倍速光驱,到如今40x的光驱诞生,虽然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光驱的老化程度也越来越快,光驱挑盘甚至不读盘已经成为许多电脑爱好者最头痛的事情之一了。就工作原理角度,讲一下光驱产生此方面问题的原因及维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朋友开了个网吧.经常需要用光驱安装系统和游戏软件.但光驱就一个.通常是这个机器用完那个机器用,天长日久,光驱接触不良了。  相似文献   

10.
知识窗     
《新电脑》1999,(2)
光驱的几个技术指标知识窗随着技术的发展、价格的下降以及软件容量的“恶性膨胀”,光驱已成为当今电脑的基本配置之一。但不少人虽然在用光驱,却不明白光驱几个技术指标的精确含义(当然也就不明白选购光驱的要点)。这里向大家介绍有关光驱技术指标的几个要点,希望能对大家在使用或选购光驱时有所帮助。l正确理解光驱的速度我们常用光驱的速度来区分光驱的“档次”。因为地球上第一个光驱的传输速度是150KB/S,所以这个速度就成了我们公认的“单倍速”。以此为基数,就有了以后的2倍速、4倍速、……,直到今天的64倍速。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11.
即使你的机器上安装了一个支持Ultra DMA33的光驱,如果没有设置好,它仍不能发挥全部性能。 用WinTune98对一个源兴40速光驱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只有在BIOS和Windows98系统中同时设置好DMA选项,光驱性能才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2.
公司的586电脑都是在光驱昂贵的时候买的,故都未配光驱。近日因工作需要而买了一个外置并口光驱。将计算机上的打印头从打印端口即LPT1拔下,插上光驱的接头,再将打印机插头插上光驱的另一个端口。在DOS状态下,直接用“FOR DOS/WIN3.2”驱动盘,运行SETUP就可以将光驱驱动起来。在Win 95下,在“我的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与网络》2002,(7):15-15
光驱可能是电脑设备中寿命最短的部件,光驱一旦读不了盘,人们往往就会把它打入冷宫,重新再买一个。孰不知,坏的光驱经过短暂修理,也能起死回生。 众所周知,光驱最精密的地方是激光头组件,稍稍有点不注意,它就完蛋了。要是你哪天放张光盘进光驱,系统告诉你“无法访问G:\。设备尚未准备好。”这时候你就可以给光驱动动手术了! 下面介绍三种比较好的修理方法; 以光驱大白鲨44X为例,把光驱面版面向自己为准,其它光驱大同小异。因为顾  相似文献   

14.
可能很多朋友都觉得光驱使用非常简单,以为把光盘放到光驱里面就OK了,的确台式机的光驱使用确实如此。但是,笔记本的光驱,你会用吗?这个问题还真难到了一个使用电脑四五年的电脑高手,可能你还不相信,看了下面的例子,你就一定会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光驱的读写能力 为光驱增加缓存是提高光驱读写速度的一个有效方法,由于Windows 98推荐使用四倍速或更高速的光驱访问方式,与目前所流行的光驱不相符合。为了适应当今流行的16倍速以上的光驱,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提高光驱缓存的大小和预读取性能。以加快光驱的运行速度,将光驱性能发挥到极限。  相似文献   

16.
许多电子爱好者喜欢用二手光驱听CD,听起来效果挺好,但寒冷的冬夜,懒的把手伸出被窝调节音量,后者前进后退,要是光驱离你较远就更不方便了,还有如果你的光驱与其他设备共有一个电源那就要频繁的插拨电源接口,所以现在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电路,把光驱改为红外遥控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相似文献   

17.
《电脑爱好者》2005,(8):99-99
有不少选择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的用户都有一个遗憾,就是这些电脑很多都不带光驱,在必须使用光存储的时候相当麻烦。如果直接购买一个外置光驱,全尺寸光驱庞大的体形又让轻薄笔记本电脑的优势全无,一个与轻薄型笔记本电脑搭配的轻薄外置光驱才是首选。  相似文献   

18.
面对着不断膨胀的信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光盘来保存信息,于是光驱也跟着“火热”起来。目前,光驱已经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配置,它为我们使用计算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是问题多多朋友们比较头疼的一个硬件。尽管光驱目前的价格不是很贵,但由于光驱是使用凭率比较高的一个设备,而组成光驱的核心部件激光头在长时间使用后,经常令光驱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为了帮助各位用户高效地使用光驱,下面笔就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使用经验整理成,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IDE接口设备怎么连接 硬盘是IDE接口设备,在没有外加控制卡的情况下,主板上的两个IDE口最多只能接四个IDE设备,使用这两个IDE接口使系统的效率最高有下列一些方法。 (1)只有两个IDE设备 如果一个硬盘和一个光驱,或两个硬盘。 这是最简单的情况,只要IDE1上接一个,IDE2上接一个。至于跳线,可能有的主板要求都将它们设置为Master,但现在大多数主板都无所谓了。光驱和硬盘分开接,还可以解决最古老的Windows 95版本在光驱和硬盘接在同一个IDE口的时候放VCD存在的动画问题。 (2)三个IDE设备 如新旧两个硬盘加一个光驱,或一个硬盘和两个光驱。当三个设备为两个硬盘加一个光驱时,最好的接法是:将两个硬盘接到一个IDE口上(常用IDE1),光驱单独占用另一个IDE口(常用IDE2)。新旧硬盘的速度往往是不同的,可  相似文献   

20.
光驱小助理     
Daffy 《电脑爱好者》2003,(6):102-103
关机后才突然想起忘了把光驱中的光盘取出来,从而不得不重新启动电脑或者用针之类的工具拨开光驱的托盘取光盘,真是让人懊恼透顶。如果能够编写一个光驱小助理,关机前测试一下光驱,如果有光盘则停止关机过程并弹出光驱托盘,那该多好啊? 其实,编写这么一个程序并不困难,只要翻翻以前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