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被动式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典型和新型传热元件的开发和应用,针对换热器传热管表面处理技术,管的内插件和管束支撑结构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和论述;探讨了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方向,数值模拟和场协同原理技术的应用使换热器结构趋于最优化,强化传热技术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方向发展,逐渐形成第三代传热技术.  相似文献   

2.
翅片管式换热器是目前气液热交换设备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它是通过在普通基管上加装翅片来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通过对圆形开孔翅片管空气侧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换热器的流场特性,分析在有无扰流孔的情况下翅片管表面的局部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并得到扰流孔数、尺寸、位置因素对空气侧传热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换热器换热量随着扰流孔数量增加不断增加;随着扰流孔尺寸增大,总换热量呈减少态势;相对来说,扰流孔位置与换热量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利平  马晓建  陈现玉 《冶金能源》2003,22(4):25-29,49
提出了一种管内装元件强化传热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此方法综合考虑了强化换热器管内传热膜系数的提高和管内流体阻力的增大,与普通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所带来的投资费用和使用费用变化,这个变化量可用净现值增量△NPV来表示。根据△NPV值来评价强化传热技术,从而为强化传热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及进行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热量的加热炉,以往的节能技术,一般是加强燃烧管理,实现低空燃比燃烧;提高炉壁的隔热性能,减少散热损失;延长预热段或用换热器等实现回收排放烟气的余热。但是这些技术都是从减少热损失出发,可以说是比较被动的节能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节能效果,必定有一个限度。因而,今后为了更进一步推进节能,必须认识到,加强对炉内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是最重要的。在燃烧炉的炉内传热,基本取决于燃烧气体的热辐射能力。为了提高这个能力,与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技术--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蔚琳  庄骏  张红 《工业炉》2004,26(3):8-10
介绍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技术--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技术.阐述了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其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其传热系数远远高于光管内的传热系数.最后给出该种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6.
黄卫星  帅剑云 《工业炉》1995,17(2):19-23
本文针对提高SiC管高温陶瓷换热器的结构紧凑性和传热效率,对SiC光管内插入强化元件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获得提高传热系数24%的效果。同时对新研制的小直径、薄壁SiC内翅管进行了传热试验.并以SiC内翅管为核心元件开发设计了高效、紧凑的组合式高温换热器,其工业应用试验表明该装置传热敬率高,节能效果显著,与原有SiC光管换热相比单位传热面积其体积减小60%,重量下降50%,为小型工业炉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提供了有效的装备。  相似文献   

7.
1、有关公式本文采用换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E-NTU法)作传热计算。通常,计算中都作如下假定,即: a.空气和烟气的流量是常数; b.空气和烟气的比热是常数(取平均值); c.传热过程中不产生相变; d.换热器入口处空气和烟气温度都是均匀的; e.传热系数K是常数(取平均值); f.忽略换热器对外界的散热(有时对换热量乘以系数)。 1.1定义式 E-NTU法中采用三个无因次量:换热效率(或称温度效率)E、热容流量比(或称  相似文献   

8.
李焰 《冶金能源》1991,10(3):49-51
随着冶金炉窑用换热器型式的多样化和强化手段的应用,单纯以K值大小评价换热器显然是不全面的。本文提出了用换热元件单位长度获得热量的多少及单位换热体积得到热量的多少这二个指标做为评价标准的问题,并用计算数据和实际运行数据对此观点作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翅片换热器是换热效率很高的换热器。  相似文献   

9.
旋流叶片传热管内湍流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原理,在管内核心流布置旋流器以实现强化传热.建立了强化管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强化传热管内布置旋流器可以显著强化湍流换热,而且其流动阻力增加幅度不大.当旋流器距圆管人口200mm,Re数为6000时,强化传热管的PEC值可达1.7.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器件、太阳能和机械加工等系统均趋向于高功率和微型化发展.然而,这些系统内部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导致系统过热甚至烧毁,因此,亟需发展高效热管理系统,以及时带走系统热量.近年来,多种新型热管理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中,复合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技术因具有效果显著、成本低廉和无额外能耗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复合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复合纳米流体制备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复合纳米流体的一般性能、传热性能及相关影响因素,着重讨论了复合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机制.此外,还介绍了复合纳米流体在微电子、太阳能装置及散热器等领域的应用.最后,讨论了复合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硫酸转化系统中气体换热器的特点,提出并分析了一种新型的传热强化元件——旋流片作为管束间支撑物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应用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数值模拟了空心环和旋流片支撑时的湍流流动和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空心环和旋流片均增强了换热,旋流片能迫使流体做强烈的三维螺旋运动,增强湍流度,同时使流体冲刷壁面,减薄边界层,所以换热效果优于空心环。旋流片产生的自旋流具有低阻高效的优势,其传热强化因子大于空心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波纹管换热器强化传热机理理论,论述了与传统壳管式换热器各项技术性能和综合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了热交换设备的必然发展趋势和不断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W型燃气辐射管换热器排烟温度高的问题,设计了三种改进换热器性能的结构,采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结构换热器的性能参数,如烟气出口温度、空气预热温度、压力损失、各换热面换热量和有无折流板的热阻变化.结果表明,中心空气管由一根φ79 mm粗管改为六根φ33 mm细管后换热量增加了57.6%,增设烟气双行程后换热量提高20.7%.增设密封折流板和多孔折流板后换热量分别增加了5.7%和5.3%,空气和烟气之间的热阻都降低了20%左右.多孔折流板的烟气压力损失比密封折流板低47.4%.   相似文献   

14.
高温换热器烟气侧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成波 《工业炉》1997,19(3):16-20
本文通过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对高温换热器的烟气侧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换热器中换热管合理的纵、横向间距是S1/d≥2.0,S2/d≥1.5的结论;提出了用金属辐射网强化高温烟气传热的有效方法;并用实验的方法讨论了烟气流速及温度等对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认为对流传热方式在烟气侧的传热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钢铁企业烧结工序余热资源量及余热回收利用现状,探讨了烧结余热回收装置的传热特性和强化方向.分析表明基于多孔介质理论与场协同原理的第三代强化换热技术将使冷却机和余热锅炉的结构及回收效率趋于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螺旋扁管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型强化传热元件螺旋扁管及其换热设备的结构特点与强化传热机理。对无相变及相变工况下螺旋扁管传热特性的理论、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讨论,介绍了螺旋扁管换热设备的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螺旋扁管传热技术尚待开展的工作包括丰富传热介质种类、管内外流场可视化及加强相变传热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填充床内置换热取热实验台上,研究了换热器管内介质分别为湿蒸汽与过热蒸汽条件下的填充床内置换热器外壁传热。实验结果表明:管内介质分别为湿蒸汽与过热蒸汽时,填充床内置换热器的外壁传热系数随蒸汽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湿蒸汽换热器入口干度、过热蒸汽换热器入口过热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管内介质为过热蒸汽时,换热器外壁镀银后,低流速热风工况下的填充床内置换热器换热系数比镀银前减少近50%,换热器取热的50%以上来自于换热器外壁的辐射换热。  相似文献   

18.
节能信息     
TGT型换热器,是将要加热的水贮存在壳体内,而供热蒸汽则在管束盘管内,它属于一种有限量贮水的换热器,具有较少的贮存水量,却能迅速补充热量,以及能预测负荷变化的温度控制系统,在冷媒、热媒流量稳定的条件下,它能使供热量和需热量很好地处在动态平衡状态。 TGT型换热器由换热器壳体、换热器管束盘管、进出冷热水管、排污管、蒸汽进入  相似文献   

19.
对传热强化性能评价的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以热力学定律为依据的传热强化评价指标的分类:(1)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换热准则数法、Webb纵向比较法、j/f因子法以及传热强化综合评价方法;(2)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产分析的评价方法;(3)基于火用评价的火用分析方法和能级分析方法;(4)热力学分析与经济分析结合的热经济学方法。针对上述四类评价依据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种分类方法是以热力学定律的演化为主线,分类依据明确,因此可为工程上强化传热评价依据的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发高效的热能存储设备,本文提出了采用铝片以强化相变储能设备传热的新结构, 采用fluent 软件模拟了该设备在凝固过程中的瞬态二维传热问题.并对影响新型相变储能设备性能的参数进行研究, 得到了这些参数对其总凝固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新型相变储能设备中增加铝片能有效地强化传热, 并可用文中提出的影响规律,对新型相变储能设备进行性能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