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佳颖 《居业》2023,(5):88-91
田园城市作为影响英国以及世界城市政策和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既传承了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环境的英国思想传统,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得以全面实施的“乌托邦式”城市规划方案。本文主要讨论英国和德国的田园城市运动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并分析其对中国城市规划的相关启示。在中国当下的城市规划进程中,提出“新田园城市”理论,其是在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所总结出的更适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田园城市”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纵观城市规划的历史实践,城市政府领导在实施规划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龙头”和“绣球”的关系、“实力”和“魄力”的关系、“票子”和“位子”的关系、“赛手”和“赛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科学性源于科学的规划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石楠 《城市规划》2003,27(2):82-83
“城市规划”这四个字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 ,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 ,城市规划是一项政府职能 ,也是一种职业实践 ,又是一项社会运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 ,当我们提到城市规划时 ,我们既可能是指城市规划的原则或方案 ,比如“一切建设活动应该符合城市规划” ,这里实际上是指法定的规划方案或规划原则 ;也可能是指从事城市规划专业工作 ,比如“做好城市规划” ,实际上是指做好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等具体工作 ;还可能是指一种过程或社会活动 ,比如“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实际上是指公众参与规划的全部过程和不同的领域。所以 ,广义上的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规划和环境立法角度出发,对伦敦城市雾霾史的四个主要阶段分别进行论述.并结合伦敦城市雾霾成因,揭示伦敦雾霾控制历程中,合理城市规划、强化环境立法对伦敦摆脱“雾都”阴影的直接推动和经验规律.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愈演愈烈的城市雾霾现象的改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是在全球广泛展开的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必然会对城市规划这一控制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重要公共政策产生影响,并要求城市规划做出相应变化与之接轨.通过阐述“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意义,从理念与实践两大视角重点分析了“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以期突破传统的城市规划实践的局限性,进而实现智慧的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6.
严拱钦 《规划师》2001,17(2):91-92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纵观城市规划的历史实践,城市政府领导在实施规划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龙头”和“绣球”的关系;“实力”和“魄力”的关系;“票子”和“位子”的关系;“赛手”和“赛程”的关系。1 关于“龙头”和“绣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行政的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规划师》1999,15(3):12-17,63
作者从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入手,通过对目前城市规划中行政行为的再认识,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监督”五个方面对城市规划的法治化进行了构想,认为城市规划是一种在“羁束”下的行政行为,城市规划法治化离不开健全的城市规划法制,离不开人的意识,更离不开对城市规划行政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了持续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及其与城市规划的结合问题。用持续发展观重新审视了城市规划中“理性”和“人性”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持续发展的系统观、生态观和技术框架;并提出了持续发展的“四维”城市规划观。  相似文献   

9.
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和办法.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依据德国城市规划法系的核心法律《建筑法典》(Baugeset-zbuch)进行的,今天德国的城市规划“F-Plan”和“B-Plan”的编制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本文分别对这六个阶段进行详细述评.  相似文献   

10.
李铌  段宁 《中外建筑》2006,15(1):55-57
本文分析了老子的自然主义的核心思想与左拉的自然主义,认为“公众参与”和“反规划”思想对于我们当今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发展的70年,是规划工作因应国家战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和有力支撑,成就卓著的70年;是规划观念不断更新和调整,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诉求,与时俱进的70年;是规划类型不断拓展,积累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开拓进取的70年;是规划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技术标准规范日趋完善,有法可依的70年;是规划技术方法不断进步,新技术广泛应用,日新月异的70年;是规划前辈艰苦探路,几代规划人前仆后继、拼搏奉献,书写传奇的70年;也是经历过坎坷与挫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可歌可泣的70年。展望未来,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当切实提升对接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浩 《城市规划》2016,(4):20-26
历史分期是新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手段。由于城市规划发展的独特性,其历史分期工作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诸多困难。在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围绕历史分期指导思想、历史分期依据(标准)、分期标志的选择、历史分期(阶段)的划分数量、"过渡"阶段的归属等若干问题,深入讨论了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分期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方法。进而结合城市规划发展事件的详实史料,提出"二、六、十一"的历史分期方案,即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上分别划分为2个历史时期、6个发展阶段及11个再细分的亚阶段。在具体表述上,主张以中观层次的6个发展阶段作为历史分期的主体形式,即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初创期(1949-1957年)、城市规划发展的动荡期(1958-1965年)、城市规划发展的停滞期(1966-1977年)、城市规划发展的恢复期(1978-1989年)、城市规划发展的建构期(1990-2007年)、城市规划发展的转型期(2008年至今)。  相似文献   

13.
青岛的历史地位及其城市规划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青岛是中国近代具有突出历史地位的城市。更重要的是,青岛在城市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的一系列城市规划,以其完整性、独立性与延续性,为研究现代城市规划在中国近代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实证关系等提供了典型案例,从而使青岛城市规划史的研究有相对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立足于较长的时间跨度,才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审视规划实施的有关问题。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60年前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讨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下,八大重点城市规划在总体上得到了良好的实现,但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也是不胜枚举的。制约规划实施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规划的整体性与建设实施的分散性、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多部门配合与协调的矛盾,以及工业和国民经济计划多变等。60年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形,与当前规划实施的局面有着惊人的相似。高度重视规划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与科学总结,是保障城市规划实施及促进规划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史料分析,揭示唐代市内已经出现居住功能。指出唐代的里坊制松动迹象并不只局限于坊内发生商品交易行为,还包括市本身出现的商业和居住功能复合现象。市内居住功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一变化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中的意义主要有三点:破坏了里坊制的市坊区分规划制度;突破了里坊制的居住组织原则;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从市向街道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历程的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城市交通领域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孙施文 《城市规划》2016,(12):106-112
通过对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的社会文化基础、形成过程以及发展至今的历程进行回顾,从学科发展动力、表现形态以及知识特征和知识体系化发展等方面,对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论文强调,城乡规划作为应用性学科的发展,要在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学科知识的生产,并指出知识生产的路径、相应方式以及需要关注的基础性问题;提出中国规划学科知识和成果向其他学科和其他国家输出是中国城乡规划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幸 《城市规划》2021,45(1):46-53
以中国近代早期的城市规划知识及其形成为研究对象,根据《雅典宪章》定义的城市功能,对比晚清中国城市发展状况,选取马路、公园和商埠为关键词,分析近代早期的建设实践和历史文献,梳理城市规划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特征;利用爱如生申报数据库,进行关键词的词频统计与分析,验证近代早期各项城市规划知识的公众接受状况,以期揭示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源流与内涵.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和介绍了康德拉季耶夫、沃勒斯坦、波兰尼等学者关于资本主义长程运动的有关思想和理论,尝试以有关理论揭示的资本主义周期发展规律和波兰尼提出的市场与社会的"双向运动"为主线,分析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和梳理我国建国以来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并基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面临新阶段和我国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对我国城市规划转型的理念和方向提出了原则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王朝晖  师雁  孙翔 《城市规划》2003,27(12):41-47
回顾和总结了广州市 1990年代分区规划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在比较和借鉴国内外相关工作的基础上 ,探索了一种直接面向日常规划管理工作 ,兼具权威性与灵活性的城市规划管理图则新模式。该模式是以“一张图管理”为目标 ,以分层次、双阶段编制为框架 ,以城市规划管理单元为基础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控制相结合的、动态更新的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编制创新 ,它将为依法行政和城市法定规划的编制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可以认为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宏观政策背景下 ,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规划管理图则新模式更多的将是在规划技术层面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