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经三十多年城镇化高速发展,我们国家在取得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等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日益加大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很多城市不同程度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城市发展模式的长期粗放外延是诱发城市病的根本原因,但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长期重建设轻管理、创新不足也不容忽视。因此,步入“新常态”,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应对新的问题挑战,城市交通亟需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聚焦绿色化、精细化、智慧化和人性化,以创新驱动引领城市病治理。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1910年在柏林举办的“一般性城市设计展”(Allgemeine St(ā)dtebauAusstellung)当中总结的经验是回应工业社会对城市提出的挑战.当前欧洲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则在于新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及其造成的严重社会极化问题,而且公共部门的调控能力又被明显弱化.因此就有必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不同维度塑造后工业社会时代的城市与区域.这就要求重新诠释和理解城市设计的新角色,以应对当前的核心社会和经济挑战.  相似文献   

3.
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加强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衔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建立多元的生态评价体系。近年来,在城镇化加速过程中,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总结各地经验,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主要有:以绿化和宜居为主题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山地城市、宜居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等;以“低碳减排”为主题的低碳城市;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为主题的集群式、循环型、低碳化的工业园区等。尽管生态城市建设模式不同,但在当前条件下都面临共同的挑战,主要是生态城市建设与汽车快速发展的矛盾、与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与城市间大气污染协同防控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4.
荷兰空间规划中的韧性理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手段,空间规划可以通过影响城市结构或土地利用等降低城市面对的多重风险及影响。传统规划对于空间如何应对变化、冲击及不确定性的关注有待提高,"韧性理念"在规划中的引入为协调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安全底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荷兰空间规划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挑战和灾害风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结合荷兰空间规划实践,探讨空间规划政策中的韧性理念和特征,以及如何通过规划应对风险和挑战。研究表明,虽然不是所有的韧性特征均能在荷兰空间规划中得到体现,但韧性理念始终贯穿于各级空间规划,且不同层级空间规划所关注的韧性侧重点不同。在研究基础上,建议将韧性理念应用于我国空间规划,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安全发展背景下完善和优化空间规划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新的发展周期带动了地铁、地下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由此带来城市流动的结构性转变,也"由下至上"地影响着城市的演变和进化。"形随流动"影响下的地下空间显现在各个尺度的城市生长过程中,并与地上空间形成整体,而这种"生长"也会在公共和私人资本驱动下呈现不同的形态模式,城市设计和公共政策需要迎接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波士顿存在着持续的种族和阶级分化,社会与经济的不公平加剧了这个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基础设施老化与公共交通不完善等挑战时的脆弱性,《韧性波士顿》的提出,致力于建设一个公平的韧性城市。文章简要阐述了波士顿韧性城市建设的背景、韧性挑战、韧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14年,智能建筑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总纲领。智慧城市建设会带动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等一系列产业,形成城市的智慧管理体系。智慧城市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初具规模效应,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已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应用。《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正式颁布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作为智慧城市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智慧公共安全颇受业界关注与青睐,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而安防技术又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的高速增长已经给北京市的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从世界和全国各地汇集到北京的人,又分为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他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产生了新的空间需求,这些需求又自发地影响城市空间.如何延续北京这个伟大的历史城市的容貌,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对城市空间的需求,是对北京城市规划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我国多个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污染严重,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传统"灰色"城市雨水处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日渐暴露的自身局限性警示着人们要转变观念、另谋出路,"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为城市发展建设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文章简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背景及内涵,结合国内外相关建设经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针对不同地域降雨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案,对相关"海绵体"的修建方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难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正不断促使人类寻求新的社会凝聚力形式,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人类有能力创造大量财富,但关键问题是我们能否确保这些进步普惠到全人类,而不仅仅是一小部分人。全球化带来了重要的进步,但它却在那些已经融入新经济秩序和还未有机会融入到新经济秩序的国家、城市、企业和人民之间造成了巨大的裂痕与鸿沟。我们研究的城市普遍面临经济资源有限,政府任期短且政治权力小等问题,因此需要面对的挑战更加严峻。超级城市能够与周围的城市系统和生态系统进行智能对话,从而,在不断交互中发现它们的关键机遇和未来价值,进而构建领土钻石。了解钻石领土中,不同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其在区域场景中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城市政府、市长或区域政府团队在其所在城市或区域内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城市是否具有项目将成为城市间的根本差异。未来最成功的城市将是那些在经济竞争力、社会凝聚力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实现智能平衡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