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6):72-74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冠脉CTA 6 307例的检查结果,统计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类型、数量,分析其发生率。同时对40例已知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需随访复查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复查时A组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B组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评估两种成像方法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6 307例冠脉CTA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7例,检出率1.22%。其中冠状动脉高位起源2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25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3例,左回旋支独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5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状动脉窦2例,左主干缺如18例,单支冠状动脉2例。检查患者心率为56~121次/min,A组较B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在检查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检查前不需要控制心率,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均能提供优质图像质量,但前者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161-164
目的:探讨心率对128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11月于本院接受冠脉CTA检查的58例冠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自愿接受冠脉CTA检查,记录58例患者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情况,评估患者冠脉血管成像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分析心率对冠脉CTA图像质量以及管腔狭窄程度评估准确性的影响。结果:58例患者检查后冠脉CTA图像质量分级为Ⅰ级45例(77.59%),Ⅱ级12例(20.69%),Ⅲ级1例(1.72%),其中图像质量I级患者中39例患者平均心率低于60次/min,Ⅲ级者存在心律不齐且心率变化超过10次/min。重建管理中发现40例患者在75%的相位窗重建中冠脉显示效果最为理想。结论:在128层冠脉CTA检查中患者心率、心律越低则CTA图像质量越高,并且在75%的相位窗重建中能获取最佳冠脉显示效果,因此128层冠脉CTA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0):60-6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A在可疑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均做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DSA检查,冠脉CTA采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 shot freeze,SSF)。以CAG检查为最终诊断结果,观察CTA检查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CTA、CAG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情况。结果:以CAG检查为标准,CTA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灵敏度为95.83%(46/48),特异度为91.60%(11/12)。CTA、CAG两种检查方法对于冠状动脉通畅、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CTA评分1分42例,2分14例,3分3例,4分1例,平均(1.52±0.33)分;有效图像59例,占98.33%。结论:CT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及时、准确地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且具有方便、价廉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程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131例,其中,以不合并2型糖尿病者为对照组(n=45),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为观察1组(n=40),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为观察2组(n=46)。采用 GE16排螺旋 CT 对3组冠脉成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CT 血管造影(CTA)共检出86例冠脉病变(含18例闭塞性病变),其中钙化病变199支、受累冠脉数150支。受累冠脉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284);而 观察2组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P <0.0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钙化病变多见(观察1组 P =0.0091;观察2组 P <0.000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多支血管病变数增多(与观察2组比较:观察1组 P =0.0176;对照组 P =0.0040),闭塞性病变数也逐渐增多(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 P =0.0161;观察2组 P =0.0043)。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机会逐渐增加,受累的冠脉病变更严重,行冠脉 CTA 检查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0):1586-1588
目的:观察冠心病诊断中舌下络脉变化与冠脉CTA(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13例门诊和住院行冠脉CTA患者的舌下络脉,对舌下络脉进行分度和评分,与冠脉CTA报告进行比较。结果: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患者舌下络脉异常情况明显高于冠状动脉狭窄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组舌下络脉异常率高达87.5%,其中增龄性变化也是舌下络脉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CTA检查中,舌下络脉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病变冠状动脉支数越多,舌下络脉络脉迂曲、增粗、瘀斑、隆起等改变越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58-70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内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明确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静脉溶栓治疗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符合标准的114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按照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0~3、3~6、6~12 h分成三个治疗时间窗,收集其治疗时间内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三个时间窗对应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4.6%、8.8%和6.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常发生情况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7.5%,室性期前收缩8.8%。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开展的越早,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可提示溶栓再灌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在高压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72例患者(其中一氧化碳中毒237例,颅脑损伤29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86例,脊髓损伤57例)在第一次进舱治疗时均佩戴心电监测系统,全程观察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心电、呼吸、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指脉氧)等参数的变化与患者主观感觉及症状的关系,分析动态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在治疗安全中的作用。如病情需要其后的治疗继续进行监测。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所有的高压氧治疗,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进舱前心电监护显示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等心电异常217例,未作处理均顺利完成治疗;84例患者述头晕、心慌等不适,舱内监护各参数未发现明显变化;179例患者加压初始阶段心率加快,与耳痛、精神紧张关系密切,经医护人员语言安抚后及稳压、减压阶段,心电回复稳定;108例气管切开患者出现指脉氧下降、呼吸加快,与呼吸道不通畅密切相关,经吸痰等处理后,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数码动态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具有不受舱体预留生物电接口的限制、安装使用方便,可同时进行多人全程监测,提高高压氧治疗安全性和依从性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加中鼻甲成形术治疗鼻睫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2例鼻睫神经痛患者,在鼻内镜下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使鼻中隔居中,异常中鼻甲予中鼻甲成形重建,增宽嗅裂间距,恢复正常鼻道空间结构。结果术后随访3~16个月,治愈18例(56.2%),显效9例(28.1%),有效3例(9.4%),无效2例(6.3%);术后复发2例(6.3%)。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加中鼻甲成形术,使嗅裂间距增宽,避免局部压迫,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5例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胺碘酮,首剂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10 min内静脉推注完,随后以0.5~1 mg.min-1输液泵输注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15 min后重复静脉推注150 mg。观察65例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QT间期、血压(SBP、DBP)及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65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2%,其中显效27例(41.5%),有效29例(44.6%),无效9例(13.8%)。治疗后HR较治疗前明显地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11)次.min-1vs(103±8)次.min-1,P〈0.05]。治疗后QT间期、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功能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6.2%,其中显效14例(21.5%),有效29例(44.6%),无效22例(33.8%)。2例在静脉推注药物时出现低血压,经减慢静脉推注速度后血压上升。结论院前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利欣预处理对心脏手术后心肌复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ASAⅡ-Ⅲ级,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甘利欣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甘利欣组采用10%葡萄糖100 mL内加甘利欣2.5 mg.kg-1静脉泵泵入,对照组采用10%葡萄糖100 mL静脉泵泵入,均在麻醉诱导后至手术切皮前20 min内泵完。于术前、术后1、3 d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各QT离散度(QTd)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同时观察术后7 d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组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术后1、3 d甘利欣组QTd和QTc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术后7 d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预处理可减轻心脏手术后心肌复极异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对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陈时洪  汪青山  陈国健 《矿产勘查》2013,(11):63-66,F0003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64SCT)冠状动脉探针技术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其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CHD)且既往无冠脉成形术和搭桥术史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取得轴位图像,对所有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探针技术重建,计算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针技术测量的准确性(是否狭窄、狭窄程度)高;2)64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重建冠状动脉并采用探针技术,对管腔直径〉1.5平mm、狭窄程度〉50%的病变段,诊断敏感性为87.97%,特异性为92.23%,阳性预测值为93.6%,阴性预测值为85.6%;3)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针技术显示软斑块及钙化性硬斑块准确率分别为87.6%及47.6%.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针技术可以参照容积再现图像(VR)立体直观地定位病变的空间位置,并对照曲面重建图像(CPR)对病变的管壁情况、管腔狭窄情况准确地判断,该种整合多种手段于一体的后处理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直观性都有非常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昌市第一医院外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09年7-12月968例外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9.1%(959/968),应用最多的前3位药物为:头孢呋辛钠(19.0%)、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7.0%)、头孢替唑(10.1%)。术后超时应用抗菌药物657例(68.5%),其中Ⅰ类切口手术261例(27.2%)、Ⅱ类切口手术376例(39.2%)、Ⅲ类切口手术20例(2.1%)。结论本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给药方法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型高精度全自动自收缩测量仪,研究了加入粗集料、不同水胶比(mW/mB=0.16,020,0.24)和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φf=0%,1%,2%,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ous composite,UHPCC)自加水起33h内自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HPCC早期自收缩随龄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双阶段特征,即初始快速发展阶段和后期缓慢发展阶段;UHPCC早期自收缩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加,当水胶比从0.24分别减小到0.20,0.16时,0~20h内其自收缩值分别增加了34.0%和63.8%;粗集料和钢纤维对UHPCC早期自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钢纤维体积分数从0%分别增至1%,2%和3%时,0~33h内其自收缩值分别降低了23.9%,60.5%,86.5%;UHPCC在33h时的自收缩值与水胶比(≤0.24)、钢纤维体积分数(0%~3%)这两者的关系均近似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12):22-28
目的:显示大鼠左侧冠状动脉的走行情况,探讨冠脉显色指导下冠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死亡率、成功率及稳定性方面的优势。方法:8只SD大鼠处死后取出心脏,行主动脉插管后肝素盐水灌洗冠状动脉,1%、2%、3%、4%不同浓度37℃琼脂糖凝胶行主动脉根部灌注,确定最佳琼脂糖凝胶浓度;101只雄性SD大鼠行琼脂糖凝胶主动脉灌注,显示出大鼠冠状动脉的分布走行情况;分析冠脉走行情况,制定结扎策略,比较高位结扎法、低位结扎法在大鼠存活率、结扎成功率、梗死灶稳定性方面的优劣。结果:2%37℃琼脂糖凝胶主动脉灌注能清楚的显示冠状动脉在心脏表面的走行;大鼠冠脉的走行可见分为4种类型;60只雄性SD大鼠分别按高位结扎、低位结扎的方法能制作稳定的大鼠心梗模型。结论:冠脉显色指导下冠脉结扎法能制作出稳定的大面积和中等面积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围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45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及肌无力危象的预防及处理。结果 45例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6.6%),危象4例(8.8%),无死亡病例。治疗半年后判定疗效:缓解17例(37.7%),改善20例(44.4%),无效5例(11.1%),恶化3例(6.7%)。结论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彻底切除肿瘤及清扫前纵隔,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气管切开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985例农村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进行常规分析,初步探讨影响农村男性不育患者的因素。方法将985例农村男性不育患者按在农村的居住时间分为3组:A组355例长期居住在农村,或1年内未离开农村居住地3个月以内;B组315例长期居住在农村,或1年内离开农村居住地时间﹥3个月~﹤1年;C组315例离开农村居住地1年以上。采用ZK-7700型彩色精子自动检测分析系统对3组患者的精液质量进行常规分析。结果 985例精液标本,正常精液129例(13.10%),异常精液856例(86.90%),其中精子活动力降低(66.10%)为异常精液主要影响因素。A组的精子活率及A、B级精子比例均显著高于B、C组(P〈0.05),3组精子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活动力降低为3组异常精液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231例(65.07%)、208例(66.03%)、212例(67.30%)。结论农村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异常率较高,精子活力降低是影响农村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精子活率降低、精子密度降低和精液液化不良也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0):49-56
目的:探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有溶栓适应证且行静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共14 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药静脉滴注。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比较ST段再抬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情况。冠脉CT测定血管再通情况及4周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T段再抬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管再通率6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4周病死率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室性早搏、窦性阻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药物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药对急性缺血性心肌的保护效果显著,依达拉奉注射液可能是一种新的心血管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18.
郎梅春  王冰  李秋华 《矿产勘查》2010,(9):40-41,46
目的了解九江市第三人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333例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3例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其中277例(83.18%)于术前0.5~2 h给药;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在65例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中,仅5例(7.69%)于术中追加了一次抗菌药物。仅手术前单用一次抗菌药物者4例(1.20%);手术后用药?24h者11例(3.3%),1-3 d者82例(24.63%),4-7 d者114例(34.23%),7-14 d者110例(33.03%),〉14 d者12例(3.61%)。术前0.5-2 h预防用药共8类11种,头孢菌素类(第一、三代头孢菌素)与复方β-内酰胺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各占25.99%,其余依次是磷霉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占66.97%,其次为单一用药占30.33%。结论该院在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如用药时机不恰当、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时间持续过长等。因此,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规范化使用应予以重视和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胶粉(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powder,VAE,1%~4%)对水泥基材料3、7、14、21、28 d自收缩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自收缩与抗压强度的相关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电阻率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ERM)探究了VAE对水泥基材料水化进程的影响及自收缩与抗压强度的相关性机理。结果表明,VAE降低了水泥熟料的溶解速率,延缓了加速期的到来,减少了水化产物生成,降低了早期水化速率并抑制了Ca(OH)2与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从而降低了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和抗压强度,且随着VAE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和自收缩不断减小。VAE改性水泥砂浆的自收缩和抗压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预测自收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4)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药与美西律治疗,观察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和美西律联合治疗,对比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4.2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参松养心胶囊和美西律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且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心电图改变不明显,安全性非常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